2010年11月8日星期一

槟威华校董事联合会58周年会庆晚宴---董总署理主席邹寿汉致词稿

日期:2010年11月6日(星期六)
时间:晚上7时30分
地点:天一大酒楼(Tianyi Restaurant)
          槟城罗眼律门牌34号
          No. 34 , Logan Road , Georgetown, 10400 Penang,
          Tel: 04-229 8828

      大家晚上好!

      首先,感谢槟威华校董联会的邀请,让我有机会与大家一起庆祝槟威华校董联会创会58周年。我谨代表全国董总向槟威华校董联会全体同道们致予真诚的和热烈的祝贺。

      各位同道,

      置身于华教运动的前线,我总是感觉到现在对我们的包围圈越来越缩紧,进攻的方式也越来越走向精细化。我们在前面耗费了6年的气力,好不容易才使到当局改变英语教数理的政策,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其后出现了废除UPSR和PMR公考问题,现在SPM历史科必须及格的问题又登场了。问题还不止于此,在华教队伍内部,近年来对华教运动出现形形式式的挑战,从内部和外部打击、破坏和分裂董教总的策动层出不穷。久经考验的槟威华校董联会在这些斗争中紧紧地和董总站在一起,团结一致,捍卫了董教总的立场,使到华教运动得以沿着正确的道路继续前进。我谨代表董总向槟威华校董联会,向在座的和不在座的华教运动的前辈们和同道们,致予崇高的敬意。

      在我们的华教队伍中,尤其是槟威华校董联会,它把州内的华文小学、华文独中和国民型中学各个董事会的力量凝聚了起来,有效地动员起来,始终站在维护和捍卫华教运动的权益一边,他们在长期的工作中和斗争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最近,槟威董联会和州内9所国民型中学董事会在最近召开的会议上,明确地坚定地反对成立“国民型中学董事联合会”。他们认为,成立“国民型中学董事联合会”的做法不单于事无补,而且必然导致分散甚至分裂华教的力量。我认为有关的主办当局必须正视槟威华校董联会,以及来自大山脚日新国民型中学董事长拿督斯里郑奕南先生,以及来自怡保培南独中董事长拿督林国璋先生的心声。

      1961年,为了贯彻《1961年教育法令》,当局用上了包括内安法令、商业上恐吓和威胁的手段。有人因为反对《1961年教育法令》而被当局扣留,族魂林连玉老师甚至被横蛮地吊销了公民权和教师准证,严元章博士被禁止入境;另一方面当局许下给予改制学校有三分之一华文教学的时间、政府承担学校经费、教师成为公务员,福利和待遇获得改善等等的诺言,使到一些华文中学接受了政府改制。不接受政府改制的华文中学,统称为独立中学。独立中学坚持原有的华校办学传统,坚持以母语作为主要的教学媒介语,收容不愿进入国民型中学的同学和超龄生,由于当时的条件,不少的独中只能在下午班上课,或者屈居简陋的校舍。

      为了进一步打击华教,当局在1964年后采用小学生直升初中的措施。独中几乎被截断了学生来源,导致教师的薪金也几乎发不了,维持学校的日常经费不足,不少的独中因此而被迫停办。

      1967年当局以没有英国剑桥文凭或政府考试文凭不可以出国深造为由,企图切断独中高中毕业生深造的管道,独中又面临被消灭的处境。

      当年的艰辛和困境,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有切身的体会。至于独中怎样走出困境,已经有着历史文件的记录,它们必将有一天被公正地载入马来西亚建国史册中,永垂后世。

      当前国民型中学所面对的问题,由来已久。根据了解,1996年的教育法令否定了“国民型中学”的法定地位,但是经过董教总和社会舆论的反对,当年的副教育部长冯镇安表示“国民型中学”地位不变。换句话说,国民型中学除了在主要的教学媒介语上有所改变之外,在行政上,它和华小的情况大同小异。国民型中学的董事们应该确实认识到自己的法定权利与义务,并且确实运用明文和传统规定下来的权利,以维护学校和学生的福利。我认为槟威华校董联会在领导和改善国民型中学董事会工作上有着许多可以给大家借鉴的地方,希望他们能够好好总结和提升这些可贵的经验,介绍到全国去。

      同道们,

      因为独中过去的处境,使董总提出过这样的口号:“捍卫华小,发展独中,创办高等民族学府”。这个方针确实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需,今天仍然是适用的。现在不少人对董总有所误解或抨击,特别是一些引领社会舆论的评论人,我必须引述几个例子来说明董总在关于协助国民型中学上做过的一些重要的工作。

      1996年教育报告书在各个层面上带来冲击。在国民型中学问题上,1997年4月20日,在第54届董总属会联席会议上一致通过责成董总召开“全国国民型中学董事交流会”;
5月17日第20届董总常委会第7次会议通过和接纳交流会将于8月17日召开,以及该会议将讨论的内容;
5月28日,董教总发表文告,吁请政府继续保留“国民型中学”名称,其一是为了有别于现行之“国民中学”;其二,可以确保这类改制前华文学校继续保有其优良的校风、较特出的学术表现和良好的纪律等传统;董教总也批判政府并没有兑现当年对这些中学改制时许下的在经济、师资及华文教学拥有至少三分之一时间的承诺;
8月17日,共有来自东西马54所国民型中学的近200名代表参与了“全国国民型中学董事交流会”。会议取得积极的成果,达致五项共识,即:
1)保留“国民型中学”的名称;
2)董事会继续存在与操作;
3)校长必须有华文资格,确保传承中华文化和讲华语的校园文化继续存在;
4)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华文时间,同时有足够的华文教师,鼓励学生学习华文和
     报考华文科;
5)政府对国民型中学的教育拨款要和国民中学一样,应一视同仁,公平对待。

      交流会也通过了另外两项相关的提案。

      同一天举行的第21届董总常委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1)委托槟威董联会草拟“董教总全国国民型中学工作委员会”组织简章;
2)以董总主席名义致函教育部长反映“1997年全国国民型中学工作委员会”的议决,
     副本分别呈副教育部长、马华公会中央教育局、民政党中央教育局、全国国民型
     中学校长及董事长及各州董联会。

      1997年12月20日董总、教总联席会议通过了由槟威董联会草拟的《董教总全国国民型中学工作委员会组织细则》。

      在接下来的2000年,董总常委委任了包括郭全强主席、苏顺昌、杨庆福、林家松、萧正生及杨云贵等五位常委出任第2届董教总国民型中学工委会的委员。

      12月9日,董总召开国民型中学华文教育发展交流会,通过了四项建议:其中的第一条是:
“建议重组及扩大工委会,成立一个全国组织,专门负责‘国民型中学’及国民中学内的华文教育发展工作。在成立有关全国组织前,先成立一个筹备委员会(代表包括董总、教总、改制国中校长理事会、全国国中华文教育联络工委会、全国国中华文教育发展工委会),召开会议,拟出有关细则。随后,召集全国国民型中学和国民中学的有关单位或人士(董事会、校友会、校长、教师等)出席一项大会,讨论及决定成立有关全国组织事宜”。

      从2001年到2003年,这类活动仍然继续进行。但进展并不很理想。

      2002年1月和3月,董总陆续召开过改制国中与国中母语教育发展联络委员会,选出执委会成员。但是,在2003年3月召开第二次执委会时,由于没有代表出席,会议因此流产。过后,该委员会就停止运作。我们不需要在此指出箇中因由。这里必须弄清楚,董总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为国民型中学做了不少的事情。在地方性的具体工作层面上,基本上是由各州董联会负责。

      2010年董总再次启动这方面的工作。成立“国民型中学工作小组”,由许海明(槟)任召集人,成员有张华(霹)苏祖池(森)庄俊隆(吉)和陈水生(丹),从10月开始,他们正在全国各地分区地与国民型中学董事会代表展开对话,探讨合作空间及对董总所能扮演的角色寻求共识。

      由此可知,董总早已经有过这样的组织和工作架构,这个架构在当前基本上还是适用的。董总要考虑的只是如何重新启动这样的架构罢了。

      同道们,

      董总注意到,当局宣称要在2014年起,在小学标准课程纲里,历史科将成为小学必修科,而现有的情况则是,小学的历史科是通过“地方研究”科教导的,没有一本独立的“历史”教科书。目前历史科在中学已经是必修科,但没有强制学生在考取大马教育文凭时历史科必须及格。现在,当局规定从2013年起,历史科必须及格才能获得大马教育文凭。

      历史科必须及格才有文凭,这是一种应试教育的做法。这和不久前当局以反对应试教育作为理由,提出废除UPSR及PMR 考试,而现在的做法却是与上述理由背道而驰的,当局这么做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有学者指出,现代办学讲求“平衡课程”的规划和科际整合,以培育身心均衡发展的全人全才。因此,除了语文及数学科之外,一般上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很少采用单科的课程规划,而多采用跨科的综合课程。而历史科是“社会科”,作为单独设科,并且必考必及格,显然不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

      在学术层面上,有学者指出过,历史学具有五项功能。1. 存留、整理人类的文化创造;2. 褒贬时弊,鉴古知今;3. 探求规律,预见未来;4. 教导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5. 潜移默化地育人的功能。至于当代的历史教育究竟应当是怎么样的历史教育?历史课程应该怎样设置才好?历史教材该怎样编撰才算科学?历史教学方法怎样才能优化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这些是历史教育的工作者,学者和老师们长年累月在思考和研究以及实践的问题,是绝对不能由政党政策来取代的。

      在内容方面,我国的历史教科书充斥了民族单元主义的思维,以及落后于当代现代化思维,这早已成为有识之士之诟病。教育部当务之急,是如何以学术的观点重新修订各种历史教科书,纠正各种含有种族偏见的观点和所谓“史实”。但是,当局的做法却是反其道而行。根据教育部的说法,甚至是在小学的历史科将纳入建国史、国家宪法、大马现代史及国民团结等,根据我们的经验,这里可能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隐议程。早前发生的官方的历史教科书删除吉隆坡开埠功臣叶亚来的章节,使我们必须抱着谨慎严肃的态度来看待这回事。

      这个牵涉到国家未来的重大决策,竟然是在巫统的代表大会上宣布的,这说明这个政策本身就是政党政治的产物。这种“我就是国家”的观念和做法是五六十年代一党独大、种族主义横行时代的做法,是非常落后于时代的大潮了。教育部长宣称SPM考试中历史科必须及格的措施与政治无关的说法是无法取信于人的。董总呼吁,政府当局必须收回这个错误的政策。

      同道们,

      百年来华教运动的历史说明,我们的斗争是长期的、艰苦的、复杂的和曲折的。我们经受了无数的考验,才走到今天。我们坚信,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事业,正义的事业一定会获得大多数人支持的。只要大家同心同德,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我们一定可以冲破各种阻力,继续前进!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