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1日星期六

【华教视窗】 ~ 825


统考的困局


2018/08/10 光华日报/异言堂 

~文:陈树楷


董总多年来致力于争取政府无条件承认统考,可是一直未见曙光。一直到了时任首相纳吉接见当时的董总主席叶新田及代表团后,才开始看到了转机。可是却一直卡在必须考教育文凭(SPM)的条件上,无法获得承认。笔者不确定这是不是509大选前马华所谓的最后一里路论。肯定的是结果引发行动党秘书长林冠英的轮椅论回应。虽然在第十四届大选,国阵和希盟都不约而同的把承认统考列入竞选宣言,差别是国阵的条件是独中生必需选考教育文凭的马来文和历史,而希盟只要求报考马来文而已。大选结果,希盟入主布城后,现任教育部长马智礼没有直接针对宣言进行处理,相反的却提出重新检讨论的说法,这引发了民政党的十万八千里论,伊党也站出来提出破坏种族关系论。一个教育课题成了泛政治课题,教育部长难逃其咎。华社也开始担忧政府是不是又要拖延承认统考文凭?

虽然笔者不解的是一个已被国阵和希盟都列入竞选宣言的议题,为何还会出现争议?但是,笔者不想卷入政治论战中。笔者尝试从国立大学的入学资格来看统考的承认议题。

近年来,随着董总的努力下,统考文凭已经不再局限于台湾而已,它获得中国、新加坡甚至英语系的欧美国家的承认,可以凭着统考文凭申请入学。这主要是统考符合了12年教育,即小学六年及中学六年的标准(中国大陆或台湾的高考甚至A水平考试都是在第十二年或十三年)。就算对比国立大学的入学考试即教育部开办大学预科文凭(十二年或十三年)、马来西亚考试理事会主理的高级教育文凭(STPM)(十三年)及马来西亚考试局与宗教发展局联办的以阿拉伯文为媒介语的高级宗教文凭(STAM)(十三年),统考绝对符合同等资格的条件。所以,笔者认为承认统考作为国立大学的同等资格入学考试不是问题,最大的障碍是统考生都没有教育文凭(SPM)的国文。

从以上的对比,肯定大家都看到。其实统考并不等同于教育文凭,而是同等于高级教育文凭。所以,争论统考马来文科与教育文凭的马来文科是否同等资格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以文凭的同等资格而论,统考的国文科应等同于高级教育文凭的马来文科。但是,无论是当公务员或者申请国立大学,教育文凭的马来文科优等是必要条件。就算拥有高级教育文凭马来文科资格,而没有教育文凭的马来文优等,该学生也会被拒于门外。

纵观所述,笔者认为教育部在承认统考的课题上,应鉴定统考是否与高级教育文凭属同等资格,而不是针对媒介语来考量。毕竟国立大学也可以接受非马来文为媒介语的A水平和以阿拉伯文为媒介语的高级宗教文凭。至于教育文凭马来文科优等是每个申请进入国立大学和公职的必须条件。把它列入承认统考的条件,主要是因为独中生不一定报考教育文凭而已。政府绝对不应以考试制度来质疑一个国民的能力与效忠度。



又是统考爭议


2018/08/10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林宏祥


坦白说,承认统考的课题,已被过度渲染与炒作,形成一种关注重心与议题重要性比例不对称的情况。就教育部而言,若当下只优先处理一项改革,那肯定不会是仅仅影响独中生的「统考」课题。放置到目前政局里,改朝换代后首一百天最迫切需要处理的,也肯定排不到「承认统考」。

摆在眼前的是,从小学到大专,千疮百孔、水平下降的教育机构如何重振,教育部需要详细且专业的规划;而执政百日內如何施压新政府落实制度改革、废除箝制民主自由恶法,为未来政治转型垫下基础,是当务之急。相较於上述议题,「承认统考」在媒体上佔据更大的篇幅,在社交媒体上几乎天天洗板,不同语文的舆论圈各走两端。

首先,儘管「承认统考」爭议了数十年,却没有一刻如当下这般「近在眼前」。过去巫统固若金汤,马来人社会不必当真,给华教盖个標籤,当箭靶、沙包都好,发泄完就走。至於马华公会能去多远,华社也心照不宣。民主行动党於是捡了这个便宜,在中文圈內主打「承认统考」课题,以为只要掌握权力,43年的难题就能水到渠成。

然而,联邦政权轮替以后,却出现巫统、伊党掌握多数马来人支持的畸形现象。数个违反过去传统的做法、爭议接踵而来,如马来语不灵光的汤米汤姆斯受委为总检察长、东马基督徒理查玛拉尊出任联邦法院首席大法官、財政部长林冠英的「三语文告」风波等,衝击马来人社会。巫伊于是联手操弄宗教、语言、种族议题,试图打击希盟在马来人/穆斯林选民中的威望。

「承认统考」於是变得棘手,偏偏关於统考、独中、华教的马来文献,少之又少。当爭议在马来文舆论圈烧开时,排山倒海而来的是对统考虚虚实实的指控。情绪的语言、粗暴的標籤,把理性对话的空间挤压得越来越窄;即使有意捍卫承认统考之举的马来人,却基於手上没有资料、嘴里没有论述,而让反对的声音越喊越大。

另一厢,无力应对时局演变的行动党领袖,只能在华社摆出「比马华更硬」的姿態,以文告炮轰教长、以辞职要挟,殊不知此举只会把双方逼到谁都不能妥协让路的独木桥上,结局只会是双双掉入水中。道理很简单,在一个「示弱就是懦弱」政治生態里,在支持者面前屈服於对方的威胁,不就形同政治自杀?

曲解教长统考答复

在此僵局里,气氛变得紧绷。马智礼参选前是名嘴,出任教长后不改本色。他固然偶尔会犯下「讲太多」的失误,或发言有欠敏感、不够谨慎,惟媒体、大眾的过度解读,甚至某个程度上的曲解,往往亦让爭议一发不可收拾。

举个例子,马智礼在731日国会书面答覆中,提及「新政府五年任期內,对承认统考课题做任何决定之前,將进行全面的探討」(Sebarang keputusan untukmengiktiraf UEC dalam tempoh 5 tahun pentadbiran baharu ini akan didahului dengan satu kajian holistik),却被媒体解读为「承认统考需要五年时间」,在华社引来批评,甚至叫骂的声浪。

说实在的,这些原本可以避免的爭议,只会把事情搞砸。教长公信力深受打击,而行动党领袖选前主攻统考课题,选后却没有对不尽如人意的演变交代清楚,或至少表示歉意,支持者开始鼓噪,酝酿不满情绪。当选民与政治领袖的互信基础不在,当政党与政党之间以隔空喊话来相互较劲,承认统考的斗爭,恐怕又要赶上最后一哩路了。

我们真的束手无策了吗?现实不尽然悲观,马来人社会光谱上虽有「完全废除多元流教育」的极端主张,却也有接受现状的温和立场。统考的爭议无法与国家语言政策切割,而部分马来人社会反对承认统考,其实与政府昔日没有致力维护国语地位、任由英语强势主导公共空间不无关係。

对话要有基础共识,而「提升国语掌握能力」,应该是「承认统考」议题上正反双方皆认同的立场。让我们从共识开始出发,奠定马来语为国语地位后,再確立各族母语为本土语言的地位,並往「让多元成为马来西亚本土特色」方向进发。如果华社不从马来西亚人角度为国语困境解围,则无法衝击马来人去站在马来西亚人的角度,正面看待各族母语的发展。

此过程必然有拉扯,也少不了磨合。但它总要有个开始,不是吗?



该出声时不出


2018/08/10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江军


老大一开口就问:“希望联盟里的华裔成员对教育部长马智礼的统考立场即使不表赞同,却依然爱护有加,没有加以指责,有的在指责后急急收回及向他道歉,你们有注意到这个奇怪现象吗?”

在场的朋友们说:“有啊,大家都有注意到这点。”

他再问:“那么,知道他们是基于什么原因保持缄默或者道歉吗?”

年轻的那位说:“当然,大家同坐一条船,应该互相照顾,立场如何不同,也必须包涵,哪里能够指责?”?”

老大说:“你错了!我的看法是,他们不是说互相照顾,而是因为他们终于了解马教长的苦心孤诣而心生感激。”

有人说:“这样的看法,我们没有听过。愿闻其详。”

老大继续其“惊人”言论:“是人都知,一提承认统考,马来社会神经就被触动,反对声此起彼落;还有大人物带领大批群众示威抗议。希盟若承认统考,其马来票源必然大缩。”

“这点,大家都知。”一人说。

顾全全体希盟Y.B.利益

老大:“既然知道,就应该了解一个事实:5·09大选中,只有大约30%的马来票投给希盟,如果马来票源大缩,希盟的执政势力可就动摇。为了保证政权不动摇,争取马来票就成为目前希盟至关重要的大任务,争取成功,对希盟中人都有好处,包括华裔成员都有好处。承认统考既然会影响希盟的马来支持力量从而动摇希盟江山,承认统考就对希盟极不利,也对所有希盟的Y.B.不利,所以,马教长的立场显示出他是位多么有远见的不一样的领袖,他顾全了全体希盟Y.B.的利益,希盟里的好兄弟姐妹们在了解马教长苦心孤诣后,只有大赞的分,那里还忍心加以指责,有些不小心作出指责的在觉悟后那里会不急急收回及向他道歉?”

一位朋友说:“老大你这是在讲反面话是吗?希盟的华裔Y.B.真的这么看马教长?他们真的对拖延承认统考事感激马教长?”

老大回问:“如果不是,请问为何在过去这段日子里,他们都那么缄默,该出声时不出声



华语老师必须掌握基本语法知识


2018/08/10 中国报/评论

~作者:杨欣儒


小六检定考试即将来临。犹记得去年的026试卷在批改时,有试题确曾经因為一个词语闹得沸沸扬扬。

原来该试卷的甲组,试题是根据有关资料,介绍本地水果──番石榴。图画上提供的词语有:价廉物美、热带水果、果皮浅绿色、果肉香甜可口、高纤维、丰富的维生素。问题是学生如果不写“香甜可口”,而是用自己的语句写上“美味可口”是否有语病。

我们如果翻查词典,可以看到“可口”是形容词,指味美爽口、冷热适宜的(食品或饮料)。例如:饭菜可口,清凉可口的饮料。批改老师认為“可口”是形容词,而“美味”却是名词,所以“美味”不能和“可口”搭配。

事实上,这个问题和短语有关。所谓短语(也叫词组)就是至少有2个词的词语,例如“我们的国家”是个偏正短语,它有3个词:我们(代词)、的(助词) 国家(名词)。老师认為“香甜可口”才对,因為这2个词(香甜、可口)都是形容词。其实这种短语叫并列短语,也叫联合短语。并列短语的几个词的词性都相同,例子有;诚实可靠(都是形容词),研究讨论(都是动词),美味佳餚(都是名词)、价廉物美(2个主谓短语)。

老师常误為语病

至于“美味可口”却是主谓短语,它是由主语和谓语构成的短语,例如:阳光明媚、今天星期五、老师紧张、果皮浅绿色。而“果肉香甜可口”也是主谓短语,这个短语有2层,除了“果肉香甜可口”,“香甜可口”是并列短语。“果肉香甜可口”也可以说成主谓式的“果肉香甜”或“果肉可口”。既然试题提供的资料有主谓短语的“果皮浅绿色”,為啥也是主谓短语的“美味可口”就不能接受?

还有一种短语批改老师也常误以為是语病,那就是復指短语,它也叫同位短语,是一个短语的前后词语指的是同类事物ABA=B,例如:首都吉隆坡、班长小华、端午节那天、你自己、我们大家 。有些老师以為復指短语是错误的,她们以為要嘛就写我们,要嘛就写大家,如果写上“我们大家”就有语病。

学生作文除了试题提供的词语,自己本身有丰富的辞藻,不受指示的词语(香甜可口)的影响,要临场发挥出来,多写“美味可口”“味道可口”“香味可口”有何不妥?老师由于自己语文知识水平有限,甚至误解语文知识,尤其是语法,造成批改错误百出。时常有老师询问我的语文知识有:“由于”是否可以置于主语之前,“给以”还是“给予”,等等。笔者建议每所学校都购买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老师参考这本书后很多语法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作為中小学的华语老师,必须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除了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在批改试卷时可以避免不该犯错的语文知识。否则批改错误,学生无辜被扣了分数,十分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