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总可以等待,政府不能拖延
2019/02/26 星洲日报/星.观点
董总主席陈大锦日前表示,在承认统考课题上,董总不急于一时,并愿意给予时间及耐心等待,但条件是,绝对不能典当统考自主权、违背办学方针、基本底线绝对不能被触碰。董总坚守底线的同时,愿意耐心等待,展现与政府互相配合,以达到承认统考目标的诚意,惟这不意味政府可以松懈下来,延迟承认统考。
希盟在竞选宣言中承诺会承认统考,然而上台后却一拖再拖,顾左右而言他,引起华社不满。无可否认,在承认统考课题上,政府面对马来社会的压力,需谨慎处理,但须强调的是,承认统考是希盟的承诺,必须完整落实,不能打折扣。
从教育的角度看,统考具备一定程度的学术水平,在海外广受承认,政府不能因为某方的压力,而轻易屈服,在承认统考课题上U转。
马来社会主要是基于不了解或误解,对承认统考产生抗拒,在这方面,政府须做好解说的工作,采取积极行动消弭误解,以便承认统考之路能走得更顺畅。
诚如统考特委会主席邱武英所揭示的,一些反对统考的人士并没有想像中强硬,他们都愿意对话。换言之,只要政府搭建适当的桥梁,以交流促进了解,以对话化解对抗,就可大幅消除这方面的阻力,走向承认统考的最后一里路。
站在政府的角度思考,承认统考关乎教育体制,实属大事,不可操之过急,董总谅解政府,因而愿意耐心等待,但政府却绝不可以拖延。
据悉,统考特别委员会将于3月向教育部提呈中期报告,内容涵盖支持和反对承认统考的看法及观点;而在来临的6月杪及7月则会提呈完整报告给教育部,甚至内阁。政府在接获报告后,须尽速迈开步伐,兑现承认统考的诺言。毕竟届时希盟执政已逾一年,若承认统考事宜仍未取得具体进展,难以向华社交代。
从前朝国阵政府到如今的希盟政府,承认统考之路皆非康庄大道,途上有诸种障碍待跨越,但执政者有责任克服挑战,兑现诺言。
华社仍在等待,期望政府能尽快走完承认统考的最后一里路。
赛沙迪不妨考虑学中文
2019/02/23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郭碧融
随着中国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全球便掀起一股学习中文及了解中国文化的热潮,以便开启中国的经贸之门,而许多在生意上与中国有往来的企业,往往会在招聘员工时将“须谙华语”列为其中一个条件。
这纯粹是工作需求的考量,相信理智和务实的人并不会将之与种族歧视划上等号。但是,青年及体育部长赛沙迪不知是否因玩政治玩上瘾,抑或视野未开,竟将某公司限定应征者须谙华语的条件界定为歧视,引起各方哗然。
赛沙迪较后澄清说,他发表的“招聘不该要求谙华语论”,是针对不需要掌握语言能力的工作,同时责怪媒体错误诠释其言论。无论如何,赛沙迪理应在发表言论前详细了解有关公司的工作需要,而非妄下定论,予人企图玩弄种族情绪之嫌。
应具备世界观
倘若赛西迪为了取悦保守分子,在看待任何事情时倾向与种族主义挂钩,恐会误导时下的年轻人,以为企业将中文列为聘请条件是不当的做法,继而忽略掌握中文的优势。既然身负领导青年的责任,赛沙迪理应具备世界观,否则如何提升新生代的竞争能力?
为了搭上全球经济的发展列车,多国近几年来积极推动国人学习中文的渠道。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联酋)驻马来西亚大使卡拉甘宁日前接受一家中文报访问时透露,该国将在今年推出新教育政策,即在境内的100间学校内开办华文班,让学生得以从一年级开始学习中文。该国希望在10年后,让中文成为该国的第三大主流语言,以便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往来。
其实,阿联酋并不是唯一将中文列入学校科目的国家。在法国,有150余所大学、700多所中、小学开设中文课程。2017年9月,英国伦敦开办第一所中英双语小学——肯辛顿韦德中英双语小学。这是因为其创办人意识到中国在全球的角色日渐重要。
根据中国人民网的报道,除了中国以外,全球学习使用中文的人数已经超过1亿名,这当中不乏名人,包括特朗普的外孙女阿拉贝拉、澳洲前总理陆克文、面子书创办人扎克伯格等。
中文地位崛起
令人无法忽视的是,中国人的消费能力日益强大,近几年来纷纷游走世界各地。为了抢到一杯羹,各国纷纷祭出吸引中国游客的措施,包括便利的签证政策、会说中文的导游及店员、增加中文告示牌等。
在我国,已有许多友族因看到中文地位的崛起,希望孩子未来会有更好的发展,于是纷纷将孩子送往华小就读。直至2018年,在全国约52万5500名华小生当中,非华裔生就占了18%,约有10万人,甚至有些微型华小的友族学生还超越华裔学生。
赛沙迪其实也可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待“须谙华语”的现象,即趁机鼓励青年学习多种语言,为自己增值。
另一方面,赛沙迪尚年轻,路还很长,所以不妨考虑在掌握国语与英语的同时学习中文,为自己打开另外一扇窗,有朝一日站在世界的舞台上与各国精英一争长短。
参观小太阳三语学校有感
2019/02/21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
~作者:罗礼瑞
2019年正月7日,我到小太阳三语学校去参观,受到胡建章董事和张玲玲主任的接待。我们在会客室里进行简短的交谈后,胡董事因业务繁忙先告辞赴公司办公。接着由张玲玲老师、幼儿园园长陈柔妃和小学副校长李月芳陪同参观。陈柔妃和李月芳老师都是在福建华侨大学厦门华文学院学习四年,回来为华教服务的年轻老师,难能可贵。
今日的小太阳三语学校并非往日校舍狼藉,而是在4000平方米地皮上盖起六层现代化楼房的学校。底层是专供教职员停放车辆和家长送接孩子的地方,餐厅也设在这里。在最高层上是室内体育馆,设有篮球、排球、羽毛球场,还有露天现代流行的小型五人足球场(FUTSAL)。此外还有大片未使用的露天空场。至于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室及教师办公室,还有其他教学设施,如自然科实验室、电脑室、语言练习室、图书馆、舞蹈室、礼堂和其他设施都设在第二至五层楼上。如今的小太阳三语学校已是设施齐全的学校了。
据张玲玲老师说,最高层上的露天空场打算用作养液种植场(Hydroponik),栽培各种蔬菜和盆栽水果等,营造绿色场地;降低高层上的温度;给学生提供学习种植的场地,使他们意识到理论和实践还有很大差距;培养他们对农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业意识和精神,这是极好的创意。有关养液种植和嫁接果树方法网上有很多资料可以参考。
看了几个班上课的情况,小太阳三语学校的学生上课秩序井然,这为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有利条件。幼儿生很大方不怕陌生人,犹如初生牛犊不怕虎,是启蒙教育阶段儿童必须养成的态度。
借此机会试向三语学校提出一些建议:
(一)由于时代变得太快,现行的课程安排及其内容有些已不符于时代之发展,但又不得不必须照办。因此我们要机灵地把握住时代的发展趋向,补充符合实际的课程与资料。上面说的种植劳作,就是一例。
(二)中文教材内容与教学安排应适应社会的需求。把教材分量,还有先教什么后教什么的程序安排都要以实际要求为基准。把听力、语音、语调、语法、读、写和口语等教学同步进行,难达到可以使用的效果。要记住我们所能安排的一般只有6节课左右,多了就要影响国民课程教学。上述课时还没扣除因放假、日常测验和考试而废掉的课节。当前印尼社会对华文教学的要求首先是会说,然后才是写字。
附:大方、自信 、坚毅、诚信、机灵 、创新、善于交际、待人和睦、知识广泛,这是成功的秘诀。
大方(就是自我介绍)
自信(我一定能)
坚毅(失败了,再起来)
诚信(不骗人)
机灵(灵活应对)
创新(不满足于现状)
善于交际(朋友多)
待人和睦(人人喜欢)
知识广泛(什么都要懂一点,但有一种必须懂到专业程度,这是哈佛大学第20任校长说的)
会华文是优势非歧视
2019/02/23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许俊杰
企业招聘广告里注明聘请条件,如拥有特定学位、若干年工作经验、掌握专业技术、懂得操作某种器械、或因须以特定国家客户往来而必须掌握特定语言,是雇主为了业务顺利开展、职员能学以致用而注明的招聘条件,这是正常的,也是常见的招聘条件,什么时候变成了一种歧视?
是的,没有社会工作经验的青体部长赛沙迪,确实这么认为,但我绝对没有歧视他是社会新鲜人哦。他说除了中国企业公司,本地公司在征聘职员时,不可以强制应征者必须掌握华文,或者来自特定族群,否则便构成歧视,并要求知情者提供相关公司资料,以让政府调查并采取对付行动。
好大的官威啊,动辄不如意就喊打喊告,“招聘条件注明须谙华文是歧视”论果然引起轩然大波。一如所料,他在发觉失言后将责任归咎所有媒体错误引述,发文告澄清自己是指不需要掌握语文能力的职位,不应强调须谙特定语文,否则就构成歧视,并促媒体纠正报道。
无论是前朝或当今政府高官,每次失言一定是媒体错误引述,记者乱乱写,或者有议程要害高官被骂。在文字与影音报道都在在证实是他为了讨好学生而失言后,这样的澄清成为社媒笑柄,因为一个拒绝签署全球最大宗的“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ICERD)的政府,却放任其高官部长在招租、征聘、各种公开招募活动上纠结于一切不存在的歧视,就是最大的笑话。
请问,那些注明“只聘请土著”、“只聘请35岁以下”、“只限xx宗教者”、“只限懂英文”的招聘条件,是不是在歧视非土著和中年人、不会英文者乃至异教徒了?没有看见?随便翻开一份报章的分类广告、登入任何一个征聘网站,乃至查看各大学录取新生条件,你就看到这样的条件,谁嚷嚷过被歧视了?
跟招租条件一样,在各种面对大众的公开招揽通告里,我们尽可能列下相应条件,为自己寻找适当的租客与员工,也节省寻找工作与住屋者的时间,这是无可厚非的,从来都不是歧视,也没有人说这是歧视,如今却一再被挑起成为课题,硬生生扣上歧视大帽子,除了讨好特定族群继续活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氛围里,你究竟有什么企图?
同日,本报也刊登了专访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驻大马大使卡立甘宁的专访文章,从今年起阿联酋将在境内100间学校开办华文班,从小学一年级起教授华文,直到第12级学级,让阿联酋下一代掌握全球第二多人使用的语言,打开与数十亿人经贸往来、文化交流的大门。
这是阿联酋最重要的新教育政策,目标是10年后的阿联酋人都会说华语,让华文成为阿联酋的第三大主流语文,以符合该家发展愿景与利益。
这也是阿联酋政府的远见,让新生代掌握华文的实际策略,毕竟若要与中国接轨,与中国经商、学习中国各领域的专业技术等,学习并掌握华文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
也许,在若干年后,该国的征聘广告里会注明须掌握华文,这算是一种歧视吗?中文已然是全球作为母语使用最广的语言,在全球有近12亿人以中文为母语,而在中文之下还有各种方言,比如客家话的使用人数达3000万人,粤语6200万人,一家公司打算进军12亿华语人口市场,在征聘启事里注明需谙华文,什么时候变成歧视了呢?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访华期间,2度自豪地展示自己的外孙女阿拉贝拉中文才艺、金融大亨罗杰斯的女儿,对着镜头说字正腔圆的中文,让网民赞叹不已;英国乔治小王子的课程表上,中文赫然在列;荷兰、西班牙、比利时等国王室的未来接班人,也要学习和掌握中文;全球60多个国家与地区,已经把中文列为大学入学资格外语科目之一,也因此纷纷开办中文班;“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谁说会中文是在歧视自己的原生语文了呢?
美国《时代周刊》撰文,指若想领先别人,就要先学习中文。当世界上越来越多人意识到,要关注和认识经济增速领跑全球、不断迸发创新活力、在国际舞台扮演日益重要角色的中国,中文就是必不可少的敲门砖和桥梁,掌握了中文就等于掌握了未来。这番话,会不会被解读成歧视了?
中文很重要,重要得不得了,现在将来都非常重要,既然知道其重要性,又哪来那么多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