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0日星期三

【华教视窗】 ~ 1376

谈华小生不增反跌

2022/08/08  星洲日报/东海岸

~文:李秀霞

谈华小生不增反跌近年来,华小生逐年减少是铁一般的事实,教育部副部长拿督马汉顺指出今年减少的人数更是大幅度减少,超过 2 万名,全国华小生跌破50万人。

由于国际学校如雨后春笋般的冒起,家境富裕的孩子很多都选择进入国际学校或私立学校就读。这些孩子一方面是为了将来方便到国外去深造,另一方面也是节省时间。

再加上国际学校班级人数少,学习环境和氛围佳,教学法生动活泼,能得到老师的关注,学习没有多大压力,有能力又疼惜孩子的家长毫不犹豫便把孩子送入国际学校。

诚然国际学校或私立学校也有不足之处,笔者就不在此多论。 华小受到严峻的挑战和冲击是否也应该检讨一下教学方针?

教改及素质教学不能只是空喊口号。如今小六评估考试已被废除,填鸭式的教育方式理应被素质教育取代。

华小是时候醒觉,掌握现今的趋势,取精用宏,迈向优质符合社会需求的教育,既能保住原有的华裔学生也能吸引异族同胞的青睐。 华裔人口逐年减少,家长的平均生育率降低也是华小生不增反跌的原因之一。

新婚夫妇重质不重量,宁可少生,讲究优生学,造成入学人数减低是平常不过的事。 华小除了面对国际学校和私立学校的竞争,别忘了还有国小的存在。华小要如何成为华裔家长的首选,关心华教、热爱华教的人士心中肯定有数呗!

 

优质校本、素养领航

2022/08/07  星洲日报/花城

~作者:宋怡慧

有幸能与马来西亚独中教育伙伴相知、相惜,从跨阅1.0到跨阅2.0工作坊,实现叶慈说的: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Education is not the filling of a pail, but the lighting of a fire.

5/8-7/8跨阅2.0三天工作坊圆满落幕,我看到吉华独中庄琇凤校长从滨华中学吴丽琪校长手上接起筹办的棒子,这意味着:我们即将扬起2023年跨阅3.0的船帆——优质校本、素养领航。

从跨阅1.0到跨阅2.0,这两年与独中伙伴携手前行的共备历程,我们发现:路就在脚下,勇敢踏出去就对了。

今年,跨阅2.0九校伙伴提供13项跨科素养课程,让独中伙伴一起共学、共享、共好。

跨阅2.0独中分享的课程设计,大致可以划分成3项不同的特色:

1.滨华中学、循人中学、芙蓉中华中学,三所学校在探究实作课程展现科学素养与以学生为主体的特色,课程精彩、学生有感,落实做中学、学中做的教育。

2.波德申中华中学、新山宽柔中学、滨华中学、吉华独中学、槟华女中、古晋一中,则是从思考教学主题、决定教学策略、实施课程、共备反思修正,并建立教学历程档案,提供他校老师可以资源共享。

3.吉华独中学、槟华女中、波德申中华中学、吧巴中学,审视学校地理位置、在地资源、学校未来发展,利用在地自然资源、人文特色、生活产业、地景景观等,建构校订课程愿景,发展校订课程的主轴,打造以“学生图像”为目标的课程,配合SDGs,接轨国际趋势,培养乐于学习、解决问题的未来公民。

槟华女中美君老师说:我会把其他独中设计的课程,用于槟华的教学团队,让更多学生受惠。共备的意义,是一群人一起走,让独中的教育走得更快、更远。

身为课程总召,偕同马台跨国优秀老师们,齐心协力为独中教育共创“乐教爱学”的桃花源。 

生命最美的时刻不是成功,而是你听见梦想花开的声音,正在你期待的地方绽放一地的馨香。

看到独中伙伴会后的FB贴文,想起两年共备的时光,最开心的是:伙伴一直都在,为了学生的笑靥,再苦大家都没有离开。

努力向上攀爬的时候,手会磨破,会疼会痛。汗水甚至会沾湿你的眉睫,让你的目光顿时有些迷蒙。

但是,你总明白,这是你愿意承受的苦,这是你想做的事,所以,你义无反顾,你不再言苦。你对未来的路了然于心,没有胆怯。

今天在心里燃起的教学火苗,不要让它熄灭,让它不停歇地持续燃烧,影响更多的人⋯⋯

此刻,我了解:不追求成功的努力,才是人生真正的成功,我们为一个教育梦而存在,

愿意为了师生结下的情缘而跨出舒适圈,谢谢伙伴让我们安心走在持续前进的旅程。耳际响起我们的共备口号:我跨阅,我ok

 

华小生减少

2022/08/09  星洲日报/霹雳

~作者:马晓娟

当我们感叹国民型华文中学的学生人数逐渐减少当儿,华小学生人数其实也在减少中。

最近教育部副部长拿督马汉顺表示过去几年华小生逐步减少,从201060万学生,跌至2021年的50万,人数少了96015人,降幅达15%。这是因为华裔家庭少子化,另一方面也是出自国际及私立学校的竞争。

华小一直是大部分华裔家庭的首选,甚至吸引越来越多的友族报读,只是今天的课程模式,是否能满足时代所需?

尤其是在2018年推行KSSR课程后,从填鸭式的KBSR课程教育进阶至强调高思维能力的教育。20191月,也废除小学一至三年级考试政策,改由课堂评估进行,在2021年的行动管制令期间,则大刀阔斧直接废除了小六评估考试(UPSR)。

虽然小六评估考试和其他校内考试的废除,减少了校方、教师和学生面对的压力,因为少了比较,然而教育的目标,是否真的有达到了?

小学课程概念的更改,虽说是鼓励思考,但对小学生来说,这或许是一种“还未奠定词语根基,就要去表达如何解决问题”的矛盾。

当时,幼儿园面对小学课程的转变,也被逼进行艰难的“改革”,快马加鞭让幼儿从3岁开始,就要尽快学会词汇音节等,以衔接“升级”的小学教育。

表达自己的想法,需要掌握一定的词汇。因此,有的家长唯有通过补习让孩子恶补,加强知识,这与教育主张循轨渐进的原理,似乎是背道而驰。

如果要鼓励有思考能力的新一代,不妨参考“不怕输在起跑点”和“快乐成长”的德国幼儿教育模式。

 

教育减负的反思

2022/08/07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吴浚生

今年六月,教育部宣布将从今年起取消中三评估(PT3)考试。

这是我国版本的“减负”政策最新一步,即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希望可以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质量,完成向“素质教育”转型。

这主要呈现在减少课业,废除各项考试的政策,转而提倡个人化评估。比如,笔者上华小一年级的孩子,现在基本上回家并没有什么功课。

从读书变成拼家底

然而,此举的褒贬不一。反对者的逻辑是没有了学校对学生学术水准的施压,中低层的孩子的竞争将从单纯的上学读书做题,变成了比拼家底。

由于评估的开放性,赛道变得更宽了。

以前申请好学校和奖学金可能只是比拼考试分数,现在,没有了统一的考试依据,学生比拼的将是会不会弹钢琴、有没有玩过机器人技术、能不能编程等等。这些“玩意儿”对底层孩子来说,根本不知从何下手。

没有请家教或者去各种培训班的孩子,有更大的可能在整体教育水准上大幅度落后,导致阶级更加固化。

底层出身、然而天资不低的孩子,也许因此就失去了许多各种未来的可能。而父母警觉性较高的中层家庭,则得承受更多的经济负担,让孩子参加各式各样的培训班。更有甚者,硬着头皮也要把孩子送往收费高昂的私立学校。

从前,从国家层面来来看,私立学校始终是不同赛道,尽管顶层和中下层的距离拉远,由于大部分孩子还是选择到政府学校上学,总的来说对大局影响不大。

然而过去数年,私营教育机构发展蓬勃。各类国际学校、私立学校、家庭学校等收费高低不一的选项,吸引了许多不愿意把孩子送往政府学校的家长。

考试翻身时代不再

废除考试,使得政府学校失去了和私立学校的区别。然而在各方各面,政府学校能够提供的素质教育和私立学校差距还是很大的。

在中国被称为“小镇做题家”的穷孩子们,以前还能靠着自己的吃苦和努力,通过政府考试在升学赛道上跑赢家境较好的孩子。现在,靠考试翻身的时代可能已经过去了。

如若大环境趋向繁荣,达到西欧北欧那种经济高度,从事大多数行业都可以有稳定的收入和生活,那开放式的教育可能效果会很好。

然而,在贫富差距甚大的马来西亚,竞争力弱的群体就免不了受到最猛烈的冲击。如若学校继续减负,“寒门出贵子”这以前并不少见的现象,对10后的中底层孩子来说,会不会变得更加虚无缥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