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逝世61周年纪念
2022-08-12 印度尼西亚《国际日报》
廖省:林越
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由朱总司令、周总理执绋送殡,安葬于福建省集美市的鳌园,园内耸立一座雄伟的石碑,正面是毛主席亲笔挥毫的“集美解放纪念碑”,背面是陈老书写遒劲稳健的碑文,碑后不远就是墓地。
纪念碑前方是一组13级石阶,代表陈老自1913至1926年间事业成功、热心办学时期;第二组较窄的10级石阶,寓意1927至1936年陈老在殖民政府剥削、外资财团倾轧下事业困难但坚持办学的10年。第三组宽广的8级石阶,表示1937至1945年陈老不顾身家性命,在南洋发动支持中国抗日,在印尼避开日军追杀的8年;最后一组3级石阶,代表1947至1949年解放战争期间,陈老对国家命运、民族复兴的坚定立场。
陈老一生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设作出了不朽贡献。曾被毛泽东主席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他为抗战奔走呼号,为教育竭尽全力,所作所为,印证了陈老“毕生以诚信勤俭办教育,为社会服务”的崇高信念。
根据《福建日报》《福建侨报》2014年的资料,在陈嘉庚先生领导下,南洋华侨为支援祖(籍)国抗战捐款达70亿元。各属华侨还开展抵制日货和不为日企工作的运动,给日本军国主义沉重打击,日寇对陈老恨之入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南侵,马来亚沦陷,新加坡危急。陈老应英总督托巴斯之请毅然负起抗敌任务,但英军毫无斗志,一触即溃,举白旗投降。陈嘉庚痛心之余,只好与侨领、抗日志士撤离新加坡。
陈老在惠安籍侨领刘玉水陪护下,于1942年2月3日乘“小火轮”经马六甲海峡抵达荷属东印度苏门答腊岛。次日,日寇封锁马六甲海峡,船只一律禁行。强令18岁至50岁新加坡华人到5个地点接受“检证”,有6000多名华侨华人被日寇枪杀。
陈老一行人乘坐的“小火轮”抵达苏门答腊淡美那口岸时,检查站人员竟以护照未经荷兰驻新加坡领事馆签证为由拒绝陈老上岸。随行人员以战时特殊情况晓以大义,检查站方愿意放行。当地华侨闻讯,尽管日寇压境,还是举行了热烈的欢迎集会。
笔者综合各项资料及苏岛廖省老辈华人记述,“淡美那口岸”即为当时英得其利苏丹王朝属地的“淡美拉汉”(Tembilahan)。陈老一行随即溯流到苏丹首府宁岳(Rengat),在“中华学校”宿舍稍作修整,乘车经直洛关丹(Teluk
Kuantan)绕道往西,于12日到占碑(Jambi)苏丹管辖的双溪那礼(应是Sungai
Dareh),计划在福东橡胶厂内隐蔽。不料日伞兵15日在巨港降落,万余荷军不战溃逃,占碑地区已在日军枪口之下。
在乡侨吴顺通的协助下,陈老一行于21日由巴东(Padang)登上开往爪哇的班轮,25日抵达芝拉扎(Cilacap)港,在林宗庆安排下顺利通关,乘车经万隆到巴城(Batavia),由南侨总会副会长庄西言秘密带往展玉(Cianjur)陈泽海的胶园内匿居住下。
庄西言安顿好陈嘉庚后,返回巴城。第二天,巴城就陷入日军之手,庄西言与许多抗日侨领被日军逮捕。日军宪兵多次审讯庄西言,逼迫他说出陈嘉庚的下落,庄西言坚称陈嘉庚不在巴城。日军施以酷刑,但庄西言咬牙坚忍。陈嘉庚闻讯后,觉得一旦被日军搜捕到,势将累及庄西言及其一家老小的性命,于是决定转移到泗水避难。
刘玉水到陈泽海胶园与陈老会合后,准备当晚乘火车往泗水,却买不到车票,只好改乘次日的慢车。幸好他们延误了一天,否则恐怕难逃厄运。因为日军前一天刚占领了泗水,在各车站码头严加盘查来往旅客。如果不是延误,他们岂不是自投罗网?
刘玉水与几位集美校友决定把陈老藏到中爪哇梭罗市。梭罗侨商黄丹季在东爪哇玛朗(Malang)有工厂,陈老化名为战前来的“李文雪”,剃掉头发胡须,乔装打扮住下来。但刘玉水觉得玛朗不宜久留,又把陈老移到峇株(Batu)镇亲戚的小别墅,这里十分僻静安全,陈老称之为“晦时园”。1943年8月,他开始动手撰写《南侨回忆录》。
《南侨回忆录》于1946年初版,多次再版。是陈嘉庚先生于1943年至1945年在印尼避难时所写的回忆录,他在没有任何资料可供参考的情况下,凭着惊人的记忆力,以真诚质朴的笔调,详尽地描述了自己40多年的人生经历,记录了南洋华侨为襄助中国抗战而做出的贡献,特别是抗日战争艰苦卓绝的日子,南洋侨界筹款,抵制日货,并动员华侨子弟参与抗日运动。让“南洋华人”的风骨、气节在海内外传扬至今。
时至今日,每当中华民族遭受西方欺凌、诬蔑时,当神州大地冒起分离主义时,当海内外华人出现“汉奸走狗”时;我们还能在媒体、网络上看到“南洋”各地华人的正义呼声!这肯定是受到陈老及当时侨领的感召。陈老离世61载,但精神永在!
(国际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