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31日星期三

【华教视窗】 ~ 1383

书在哭泣

2022/08/29  星洲日报/东海岸

~文:李佩珍

抵受不住时代发展趋势,一个民办图书馆倒闭了,负责人把店内所有书籍装进黑色垃圾袋,全部丢在路旁,等待资源回收站的罗里把书籍载走。

数千本的各类书籍在烈日下躺在黑色垃圾袋内,爱书的人经过看到这一幕,马上停下打开垃圾袋,有如寻宝般翻找喜爱的书籍,捧着被太阳晒得发热的书籍,一时悲从中来,说道:“听,书在默默的哭泣。”

一些路过者看到爱书人不断翻找一包包的垃圾袋,好奇的停下看有什么宝物,当看到是一本本的旧书,脸上露出失望表情离开了,只有爱书人有如傻瓜般独自在寻觅好书。

爱书人向负责人询问,图书馆成立多年来花不少钱购买各类书籍,虽然一些书籍已年久泛黄,但是也有不少新近的书籍,就这样丢弃真的很可惜。

结果负责人大叹无奈,原本他有意把书籍捐给学校,但是问了几所学校都摇手不要,校方更哀声叹气说,现今的学生不爱阅读,只爱玩手机,家长也屡劝不听,实在没办法。

爱书人看到图书馆满室的寂寞,满腔热血想要推动阅读活动,但反应冷淡,大部分人都说很忙,没有时间阅读,其实时间都被滑手机占据了,以致把书籍免费送出去也没有人要接收,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最终沦为垃圾。

科技时代,人人都沉醉在网络世界,使到阅读被遗忘了。阅读风气每况愈下,也是国家的悲哀。

 

宽柔以教

2022/08/29  星洲日报/柔佛透视

~文:三江

身为宽中生,虽说毕业后已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回校参与校庆,但经历两年多的封闭措施与活动停办后,日前参与了宽柔中学古来分校的校庆。

今次有不少校友回归母校,更有热心的校友赞助学校义卖物资,以作筹款之用。

虽然如此,仍依稀听闻部分参与的校友把今次校庆与往年做对比,无一例外的,除了感叹一年不如一年外,也各自怀念以往的“光辉岁月”。

经历疫情冲击,学校各方面受到极大影响,学生的身心灵自然也不例外。校庆庆典除了是各大班级布置筹款活动的“主场”外,也是许多联课活动团体作为成品验收的一大舞台。

然而,毕业校友总喜欢拿以往的活动和表演作对比,却没有多少人关心学生是从今年4月才开始回校上实体课,活动与演出的筹备都在这短短的4个月完成。

更别忘了冠病依然潜伏在你我周围,当某个活动负责人或表演主力不幸确诊冠病而无法参加时,只能临时找人替补。

在这般大环境影响下,还能如期成功举办,这难道不是件值得欣喜的事情吗?

宽柔中学的“宽柔”二字是出于《中庸》里面的“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宽柔以教”的意思,乃是以宽容柔和的态度教育他人。

因此,毕业生何不以“宽柔以教”的态度,看待这些后进学弟学妹呢?

 

华小发展前景有待关注

2022-08-29  光明日报/好评

~作者:王楨文

每年这个时候,正是独中招生的季节,各校都会与华小联繫,以便将学校招生资料传达给小六生的家长。从所看到的华小名单和小六生人数,注意到很多华小的学生人数有逐年减少的现象。

最近从报纸上看到吉打州在五年前89所华小约有三万名学生,如今仅有一万八千五百馀名的新闻,该州有六成华小成为微型华小,令人惊讶的是其中一所华小竟然没有华裔学生。至于该州双溪大年的新光华小,在过去的年代,学生人数曾高达两千馀名,如今仅剩一千馀名,但仍是州内人数最多的华小。

城乡差距悬殊

上述现象也反映在其他州属的华小,我曾经在柔佛生活过,在独中招生期间,走访过不少华小,也留意到学生人数稀少的华小并不少。至于城市地区学生人数多达三千名以上的华小也有好几所,从这裡也看出城乡地区的华小人数出现悬殊情况已经越来越严重。

导致华小学生人数锐减的因素是有的,而且都是相当棘手的问题。首先是华裔人口生育率逐年下降,其次是跟经济发展有关,许多乡镇地区的华裔人口转移到城市地区,影响到城市地区的华小人数爆满,新开闢的住宅区又缺乏华小,乡区华小收不到学生而规模越来越小等等。当然,国家教育政策一直在变迁,也影响到许多华裔家长认为孩子未必要进入华小就读,因为国际学校和私立学校越来越多,这些学校的办学理念也迎合了新时代家长的教育诉求。

微型华小需设法迁校

在华社经常听到一句这样的话,“华小一间都不能少”,然而实际情况是越来越多华小的学生人数逐年减少。目前看到华社坚持捍卫华小的发展,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将没有生源的华小搬迁到适当的地区,但是过程是相当複杂,华社必须要有决心和耐心去克服种种考验。

纵观整个时代的发展趋势,还有上述所提到的华小学生人数减少的原因,华社要坚持华小一间都不能少,但要如何突围?这跟过去华小为抗争不公平政策而求存的情况不一样,华社该用什麽样的思维去重新看待华小存亡问题,华小的发展攸关华文独立中学的命运,华社要有忧患意识,但要如何把握未来的发展机遇,这仍是华社要去克服的教育难题。

 

看戏剧可培养 孩子学华语兴趣

2022/08/25  新加坡《联合早报》言论

~ :陈慧怡

看到各大剧团陆续主办实体戏剧表演,我非常高兴。我在中学以及初级学院时期参加中文戏剧学会,现在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为了鼓励孩子通过不同媒介学习中文,我常带他们去看舞台剧。由于冠病疫情,这两年的戏剧演出多采线上形式,缺少了演员和观众之间的互动,更没有舞台的灯光和音响效果。

813日下午我带着七岁的大儿子,欣赏了由新加坡专业剧场改编自格林童话《糖果屋》的华语儿童剧《糖果屋历险记》。隔了两年半再踏入剧院,大儿子和我都无比兴奋,观看实体表演确实不一样,和线上表演相比,感官体验截然不同。看到几乎满座的剧场坐着许多非华裔家长和小朋友,真是令人鼓舞。中文舞台剧在本地一直不被看好,有时剧场空荡荡的,令人心酸。

年轻演员沈淑蔚(Sharon Sum)和林俊德(Jayden Lim)与观众的互动以及精湛的演艺,很值得一提,他们主演的格雷特和韩赛尔,角色生动有趣,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台词、灯光、音效结合起来,更增加表演的魅力;精心安排的“洒水”环节更是画龙点睛,小朋友都笑得嘻嘻哈哈。

学习语文的道路很漫长,我教育孩子有时也遇到瓶颈,须要花心思把华语文融入生活各个环节中,也须要尝试不同的创意教学方式,引导他们对母语的兴趣。父母是孩子第一位老师,家庭环境是孩子第一所学校。因此,家长扮演的角色举足轻重,他们的坚持可以大大影响孩子学习华文的态度。

通过中文戏剧学习华文,可跳出课本、练习本的框框,也可刺激孩子对母语的认知与敏感度。多接触、多听、多看,希望莘莘学子可以多尝试新的事物,以新视野看待母语,学习母语。

《糖果屋历险记》能教会孩子身为家中长女或长子所该负起的责任,并让一家大小在剧中细细体会可能被忽略或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亲情。感谢新加坡专业剧场呈献这部真诚、幽默而奇趣的话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