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2日星期五

【华教视窗】 ~ 1468

为何教师会不足?

2023/09/21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利亮时

全国教学专业职工会(NUTP)主席阿米努丁披露,县教育局向州教育局提交的申请,要求安置新教师替代退休教师,通常会因供应不足而无法满足所要求的配额。他进一步表示,对教育当局招聘19000名教师的措施表示赞赏,但也向教育部反映说,需要再次进行招聘,因为数量远远不够,所缺的数目是超过两万名。

这里产生一个问题,为何会有如此多的缺额呢?我们拥有健全的师范体系,政府应该很清楚国内学校的供需,例如一年有多少人离职和多少人退休,而师范学院自然也要作出相应的调整,而不是让问题趋于严重才来想办法。许多问题都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今问题浮上台面,自然就必须想办法解决问题。我们国家每年预算投入教育领域是最多的,基本上我们的教育体系相当健全,也具有充足的资源,理应不会发生上述的问题。

如今问题产生,教育相关单位必须全力去探讨问题之所在,当中包括薪资的部分。我们公立学校教师的薪资不算低(纳吉执政时代曾大幅度的调整),而且拥有良好的退休制度,其实相当具有吸引力。如果薪资不是影响的关键,就必须从其他管道去探视,其中包括了我们各地的师范学院,是否要增额来培育更多的合格教师?如果有这个必要性的话,现在就必须进行规划,并且可以考虑增加师范学生的一些福利等等。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如果我们让师资不足的情形持续,这样只会进步冲击我们的教育领域。我们政府每年投入教育的资源如此多,然而因为族群政策,导致整体教育缺乏与时并进的竞争力。如今教师的不足,将会影响到学生受教的权利,还有亦会影响部分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教师不足将会增加目前部分教师的工作负担。

如今的教育生态已经不是1980年代或1990年代时的状况。现今家长多是受过大学或大专教育,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有一定的期望,亦会关心孩子在学校的情形,担任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其面对的压力也比以前的前辈来得大。加上现在通讯工具的多样性和立即性,例如班导师和家长们组成的WhatsApp群组,这些都是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因为家长随时都可以提问,这使得教师必须作出回应。这些压力是否导致教师离职或者提早退休,从而让师资不足的问题趋于严重?如果这些都是影响的因素之一,我们的教育单位就必须想方设法去处理或解决。

目前要做的固然是解燃眉之急,但是从培育师资,薪金与福利制度,教学品质维持,教师之间工作量的分配等等,教育部都必须进行全面的检讨。高品质的国民教育,才能提升我们国家在各领域的竞争力,深盼教育部能够对我们的教育系统进行详细的“体检”。

 

林慧英任重道远,期望有所作为

2023/09/20   星洲日报/社论

华人视教育为重中之重,所以林慧英任重道远。除了这次独中招收国际生事件外,更重要的还包括“取消或调整大学教育固打制”、“承认独中统考文凭”、“允许独中迁校或异址兴建校舍”、“独中年度拨款列入财政预算”、“定期召开教育部与华教沟通会议”……。我们期待林慧英能脱离传统思维的窼臼,为华教多尽一份心力,不计宗教种族的为国家培育人才。

近日有关“独中招收国际生”成了教育界热议的课题。难道国际生是独中的主要学生来源,所以引起各方关注?其实不然。目前全国60+2所独中招收来自25个国家的国际生人数合计728人,约占2022年全国8397独中生的0.91%,比例并不高。所以从经济收入与生源上看,独中

并不仰赖国际生“存续”,课题会引起广泛讨论,应该是独中或关心教育的各界人士,想积极维护国际生在大马获得合理合法的受教权益。

上周四,教育部副部长林慧英就明确表示,教育部目前正在检讨独中招收国际生指南,目的是防止有人滥用“社交访问准证”(SocialPass)来马深造,但在检讨期间,全国各独中依然可以如常招收国际生。

但我们从南马某独中获得信息,教育部(或州教育局)虽没有正式公函禁止独中招生国际生;但61日及4日两天,州教育局私立教育部却透过WhatsApp发出两则通知,指称私立教育部“将停止非公民学生签证申请,国际生的申请批准将从原本的州教育局转由布城教育部统一处理”;这或许就是林慧英所谓的“教育部目前正在检讨独中招收国际生指南”。

对于人生地不熟的国际生家长而言,南北奔波(也可用挂号邮寄)到布城教育部申请入学准证,是体力与精神的折腾;我们希望教育部尽量减化申请流程,避免繁文缛节没效率;我国公务体系低效率一直为人(国内外人士)所垢病。而“低效率”正是团结政府三令五申想要“类破四旧”(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以振兴公务体系的口号?

上周,禁止独中招收国际生事件已经发酵。包括马华署理总会长马汉顺、董总主席陈大锦、教总主席谢立意、华总会长吴添泉、留台联总会长陈荣洲等人,都先后呼吁教育部尽快解决相关问题,不要设下重重的审核关卡去为难报读独中的国际生,同时更不能接受担心独中国际生“滥用社交签证”的说法。林慧英虽然做了解释,但并未获得各界全盘接受。

周一,砂拉越华文独中董联会同时对林慧英与董总领导人开火。砂董联会批评林慧英,不积极正视并主动了解与解决独中招收国际生的议题,事情被揭露后才去处理。砂董联会也表示不能接受林慧英有关“教育部官员担心准证被滥用而重审独中招收国际生指南”的解释,因为这意味着官员们未经上级批准就自作主张,所以必须究责。又如果林慧英“事先知情”而没积极阻止就更不应该。

我们相信国际生选择华文独中就读,背景大多是“父母一方为外籍、双亲在我国经商投资、大马第二家园(MM2H)的外籍人士、认同独中办学品质的外国人”,都有就读独中的共同需求,而念独中都是10几岁的孩子,实在没必要产生“滥用签证”的疑虑!

周一,林慧英对“教育部负责草拟独中招生国际生指南的部门,应该事先与独中进行沟通交流”的一事表示认同。至于新指南何时落实?这要等教育部私立教育组提呈。林慧英表示,之前25份国际生申请书已经解决;至于她个人也十分鼓励独中向海外招生。但她的意见是否真正下达?或者只是安抚华社的情绪?

华人视教育为重中之重,所以林慧英任重道远。除了这次独中招收国际生事件外,更重要的还包括“取消或调整大学教育固打制”、“承认独中统考文凭”、“允许独中迁校或异址兴建校舍”、“独中年度拨款列入财政预算”、“定期召开教育部与华教沟通会议”……。我们期待林慧英能脱离传统思维的窼臼,为华教多尽一份心力,不计宗教种族的为国家培育人才。

 

审慎看待独中招国际生

2023/09/21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彭德生

独中招收国际生的风波,两个星期来成为主要热议的华教课题。

根据州教育厅官员对这件事的回应,教育部是在今年6月开始冻结独中招收国际生,根据董总收集的数据,有25名学生的申请没有被批准。

教育部解释说这25名学生的申请还在审核中,教育部并没有冻结独中招收国际生。

但这种说法,和前几天教育部发布的文告内容是有冲突。

根据教育部的文告,教育部正在全面检讨独中的操作政策,马来版原文是“Penelitian menyeluruh perlu dilakukan kerana ia melibatkan Dasar Pengoperasian SMPC yang sedang dalam proses semakan”。

我认为,教育部所以突然拒绝独中招收国际生,主要就是配合目前教育部正在检讨独中政策的工作。我们要关注的是,教育部未必只是针对招收国际生一项作出检讨,而是要全面地修订独中现有的政策。

因此,即使教育部目前暂时批准25名国际生的申请,这并不代表事情已经落幕。

因为教育部到底是要如何检讨和修订独中的操作政策,新的政策是否会限制及收窄独中的发展空间,这才是事件的重点。

华教面对新政策挑战

华文教育从来都要面对教育部一次一次出台新政策的挑战,而以往的挑战,都是针对华小的政策。比如1995年的宏愿学校政策、2003年推出了英文教数理政策、2010年要在华小用马来文教导我的国家这个科目、2015年要统一华淡小与国小的马来文课程、2019年在华淡小的马来文课本加入爪夷文内容。

这种种不利于华小发展,甚至可能改变华小本质的政策,最后都在全体华教团体、全国华小董事会、以及全国华团共同发声、共同抗拒下,才迫使教育部一次一次将这些政策搁置或收回。

独中是私立学校的一环,如果有任何事故(所谓滥用社交签证)造成教育部要检讨私立学校招收国际生的政策,那么教育部就应该是要同步检讨全国所有的私立学校,相同的政策也应该是设计所有的私立学校,为什么现在教育部只是针对华文独中,只单单要检讨华文独中的操作政策?

一直以来,教育部针对华文教育的政策,往往都是自行草拟及制定后,要在推行之前,才来向华社说明。许多政策所以被华社拒绝及反对,就是因为在制定政策前没有聆听华社的意见,也没有让华教代表参与政策的草拟和制定,结果出台的政策完全与华社的意愿背道而驰。

因此,教育部如果要全面检讨独中的操作政策,就应该先召集独中校长、独中董事代表、华教团体代表来参与,大家从专业的角度出发,让独中代表能够针对各种问题提出本身的数据、资料及建议。

独中作为政策的相关利益者,难道不应该被给予机会针对可能会影响独中发展的政策提出意见吗?

我行我素是最大问题

我们不需要凡事都以阴谋论来看待教育部针对华文教育的每一个动作和政策,但是教育部没有从过往的经验吸取教训,也没有试图改变教育部在政策制定上一厢情愿甚至我行我素的处事作风,这才是最大的问题本质。

目前,教育部没有针对他们要全面检讨独中操作政策的原因和目的作任何的说明,我们也不清楚检讨和修订的路线在哪里。

但如果大家掉以轻心,等到政策出台了才来抗议及反对,那么可能轻舟已过万重山了。

因此,主动出击,要求教育部立刻让独中教育工作者参与政策的检讨和修订,才是维护独中利益,以及坚守独中自由发展路线的最佳途径。

 

选对书,才能让孩子爱上阅读

2023/09/21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陈诗蓉

上期文章提到每场儿童阅读营都备有400多本书供营员选择。为什么需要准备这么多书呢?

就像饮食一样,阅读的口味也因人而异,甜酸咸辣,各有所爱,勉强不来。不对胃口,面对再精致丰盛的美味佳肴,也不会想动筷;口味不合,再优秀的经典名著摆在眼前,也难以得到儿童的青睐。

常听大人抱怨孩子不爱阅读,尽管家里或学校图书馆有藏书若干,却不屑一顾,即使大人已费劲鼓励、诱导,收效并不大,甚是苦恼。为什么会这样呢?会不会是因为所准备的书,都不符合孩子的口味呢?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不能小看选书问题,忽视这关键的第一步。选择得当,事半功倍,反之事倍功半,让儿童望而生畏,渐行渐远。

参与儿童阅读推广多年,我始终相信:很多孩子不爱阅读,是因为未有机会遇上真正合胃口,能打动他的的那本书,有学者把它称为“全垒打书”(Home run book),借用了棒球场上专用的术语,来比喻能给读者带来极大的愉悦感,点燃阅读热情的书本。

就像在棒球场上用力地挥出了一棒,然后继续奔跑,从一垒至二垒、三垒、四垒,绕场跑完四个垒,经历“全垒打”的美妙体验一样,当孩子遇上了“全垒打书”,尝过阅读的美妙体验,也将乐此不疲,在阅读的道路上一垒又一垒地不断跑下去,成为享受阅读、爱阅读的人。

每一个人的“全垒打书”不尽相同,我们无法预测哪本书将成为哪个孩子的“全垒打书”,只能设法为他们提供更丰富、多元的选择,把涵盖故事、童话、小说、传记等不同体裁,由爱的母题、顽童母题、自然母题组成的各种优质好书带到孩子跟前,力求体裁、题材、主题、风格多元化,既讲究质量(quality,重视对孩子成长的引领作用,也追求数量(quantity),以提高孩子遇见“全垒打书”的机率。这对阅读不感兴趣,还不确定阅读口味的孩子来说,特别重要。

各有所爱

如果可供选择的书本不多,将减少孩子遇上“全垒打书”的机率。如果数量充裕,但类别单一,例如只有童话,又或者谈到童话,就只有《白雪公主》、《美人鱼》,也会让孩子与“全垒打书”失之交臂,降低爱上阅读的可能性。

根据我在阅读营里的观察所得,再热门的书,也不一定受每个小朋友喜爱;再冷门的书,也有望找到知音,被小朋友爱不释手地棒在手里,正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给孩子选书时,千万不能只是依据个人的喜好,以大人的口味为标准,更不能规定孩子必须看我们挑的,有用的好书。

我们认为好的、有用的,孩子未必喜欢;我们认为幼稚、无聊、没什么意义的,可能是最符合孩子口味,让他们能得到满足与愉悦,收获最大阅读乐趣的“全垒打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