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6日星期四

【华教视窗】 ~ 1577

希望学生永远不是教育的“白老鼠”!

2024/09/25   星洲日报/社论

宋朝大文豪苏轼的策论《关陇游民私铸钱与江淮漕卒为盗之由》(亦即关陇游民私铸钱币、江淮漕卒当强盗的原因)中提及:“治其本,朝令而夕从;救其末,百世不改也!”这句话,翻译成今天的白话,是说遇到问题要从根本上入手,这样一来早上下达的命令,晚上就能见到成效,不会有“朝令夕改”的问题;如果改革抓不到重点,遇大事不对症下药却从细枝末节上入手,那么改革的事就永远不会收到成效。

最近几年,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确实存在学生素质低落的问题,问题出在哪里?是因为废除小六评估考试(UPSR)和中三评估考试(PT3)导致?如果不是,为何副首相阿末扎希会呼吁政府推动教育改革时,建议考虑恢复UPSRPT3考试?提议还获得前教育部长马哈基尔与首相署前部长再益依布拉欣的支持,理由是恢复UPSR可以确保进入中学的孩子具备基本的“读、写、算”能力。

建议遭到教育部长法丽娜反对,她公开回应说:“孩子不是实验室的白老鼠,考试政策不能朝令夕改,不能将孩子当试验品,时而考试,时而又不考。”

但话说回来,今天我们的小孩不就是正在试验中的白老鼠?教育部不妨换个思维与评估方式,学生的学习水平低落是否与废除小

六评估考试和中三评估考试有关?如果是,朝令夕改又何妨?因为教育是百年大计,政策容不得半点闪失,如果教育政策不能我們誠摯呼籲,教育部應該深切反省並提出提升學生教育水平的大方針。當新加坡已經向學生推廣終身學習,培養孩子一輩子的學習興趣,我們卻還在討論考不考試?用什麼語言教什麼科目的課題上掙扎。是誰把學生當白老鼠了?

“治本”(提升素质),影响的可能是几代人。

日前教育总监阿兹曼指出小一生中,有27%无法掌握识字和计算;而2024年世界银行报告也显示我国有42%小五生无法阅读简单的字;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在2022年国际学生评估计划中,评估全球81个国家与地区15岁中学生,大马在数学、科学和阅读的平均分数明显下滑,数学成绩从2018年的440分跌至409分;科学从438分减至416分;阅读能力从415分减至388分。

综合上述3项数据,清楚说明我们的孩子从小一、小五到中三,平均程度低落,这与2021年与2022年间分别废除两项考试有关?

从时间点上看,似乎不存在统计学上的“完全相关”(Completely correlation),更可能是受学校的师资素质、学生学习风气、课程课纲、家长参与(关于)孩子学习、网络游戏剥夺孩子的学习时间等所影响!

从上万学生缺考SPM,近半学生不考虑继续升学;大马成年人每日上网时间超过9小时(青少年超过7小时)手机(网路)成瘾度以8.75分全球排名第2。前者说明“漠视教育”已经成为大马的社会常态;后者说明“迷恋网路”已经是大马人的全民运动。所以,要提升大马的教育水平“不一定”是从改变考试政策的方向着手,而是从如何提升全民对孩子教育的关怀与重视。

UPSRPMR先后走入历史后,迎来校本评估。校本评估与UPSR的差别在于,校本评估除了学生的考试成绩,也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纪律品行和完成功课等指标。不过校本评估也存在问题,当教育部于2014年废除PMR改以校本评估验收初中生学习成果,短短一年就因制度混乱与效果不彰,而以PT3取而代之。

什么是白老鼠?亦即以学生当实验,一旦制度面对问题,就以新的方案取而代之!为什么在教育改革推出前,不能先集思广益,广纳众智?这就如同教育部8月底重提统一各源流小学马来文课程,以提升华、淡小国语程度、或不时提出取消英语教数理,改以马来文教学、2013年起SPM考试历史科必须及格才能获得文凭(教育部长法丽娜说不取消,以符合团结政府在昌明大马治国理念的团结精神),凡此种种都是政治因素凌驾教育政策,这些措施对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与意愿有帮助?这不就是将学生当白老鼠?

邻国新加坡,其教育部积极推动学生终身学习(Learn for Life)运动,旨在培养学生成为自信且坚毅的学习者。该国教育部2023年取消新加坡中小学所有年级的年中考试,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乐趣,以摆脱过分强调成绩的传统窠臼。而已经取消了年中考试的学校表示,他们有更多时间为学生设计和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让学生们有更多机会发掘自己的兴趣和长处。

我们诚挚呼吁,国内的教育政策不宜被扭曲,教育部应该深切反省并提出提升学生教育水平的方针。当新加坡已经向学生推广终身学习,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们却还在讨论考不考试?用什么语言教什么科目的课题上挣扎。

 

 得奖教师敬业乐业

2024/09/25   星洲日报/大都会

~作者:陈诗蕙

工作好一阵子或好几年后,你也职业倦怠了吗?

相信部分人会有这样的心态,对于明天要上班、又要面对同事或客户,感到无比心累,有者甚至会想方设法逃避,包括请病假。

虽然这类人很多,但敬业乐业、热爱工作,甚至对工作仍心存满满使命感与责任感的也不少。

随着新一届“吴德芳教师奖”得奖名单出炉,我近期采访了数名获奖教师,并对他们在教育生涯数十载却热情不减,感到佩服与动容。

采访过程中,老师们侃侃而谈,在说起学生和执教生涯的酸甜苦辣时,脸上依旧笑容不减,展现出对工作的热忱。

老实说,对工作的热忱,或是基本的责任感真的很重要,如果每天都在怨天怨地怨工作,那又怎么开心呢?

我的脸书朋友圈里,有不少朋友、旧同学也从事教育行业,其中有少数几人就是怨天尤人型,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对方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负能量的贴文,无论埋怨学生、学校,甚至教育部都有,明显就对教书育人的工作毫无热忱……友人每次看到相关贴文,都会忍不住纳闷:既然不喜欢教书,为什么还要执教鞭?

我想这是个难解的问题,在什么领域行业都有这样的人……有时候这只是个无奈的选择罢了。

不过,既然走了这条路,而又无法离开这个领域,那调整心态去做好、去接受,也许是唯一办法。

 

应优先重组马来文教导课程

2024/09/23  中国报/评论  

~作者:吴和豪

我对副教育部长黄家和最近所提及在学校举行年度国语周之建议,不感到特别新奇。因为多年来学校都有举行类似活动。但大体都没法提升学生对国语,也即马来文的兴趣。

在此,我想以马来西亚公民的观点而不是以华人的观点来提出意见。马来西亚公民当中有将近一半不是马来人,所以有将近一半的学童的母语不是马来语。

要的是普及教育

以我个人观察,现在的小学使用马来文课本过于深奥,举个例子,现在的三年级马来文课本难度相等于以前初中学生的程度。一般小学生难以理解。这无形中会使学童对马来文的学习失去信心及兴趣。

所以我认为,我们应优先重组小学马来文的课程,以让马来人学生、印度人学生、卡达山族学生、达亚族学生、欧亚族学生、华人学生都能轻松学习。

教育的本质是有教无类,我们要的是普及教育而非精英教育,因此应优先修改马来文课本及改进马来文的教导方法,使每位学生都能有兴趣地学习马来文。

 

优化教育政策需不惧指责

2024/09/25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黄明峰

对于课堂评估政策是否应该喊停,还是要马上恢复之前的评估考试制度,家长意见各有不同。而教育部长法丽娜则表示,“孩子不是实验室的白老鼠,不能随意测试他们考试与否”,因此她已经做好准备,会将相关的改革带到内阁讨论。法丽娜的做法反映出了政府对教育政策的重视和谨慎态度,需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任何教育政策的制定,不应基于短期的试验或仓促的决策,而是必须经过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讨论。

然而,因为疫情防控而取消的小学六年级(UPSR)和初中三(PT3)评估考试制度,不少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咸认为过于仓促,且缺乏应有的全面性评估。同时,课堂评估(PBD)作为取代评估考试的一种模式,便是在疫情期间快速推行的。在此情况下,虽然这一模式初衷良好,但实际上由于准备不足,导致了许多教师和学生在执行过程中,面对人手不够等多方面的挑战。

由于课堂评估需要占用教师更多的精神,让他们在教课的同时,还要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全方面的评估,从学习方面到行为操行。为了确保教师能做到公平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表现,教育系统需要提供足够的资源和培训。然而,由于仓促推行,许多学校的师资培训和资源配置并未能跟上,这也可能是导致课堂评估的效果,最终打了折扣无法做出真实呈现。

有鉴于此,如果内阁在接下来的讨论中,发现这种改革在实际操作中,并未达到预期效果,那么教育部就需要及时做出调整和纠正。同时不可以因为担心政策反复更改,或者害怕学生成为“实验室的白老鼠”,而选择回避问题。我们必须

认清一点,那便是教育的核心完全是在于以学生为本,任何不适合学生发展的政策,都要在第一时间得到修改。因为长期实施不理想的政策,只会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造成更大的损害。

事实上,教育纲要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调整和优化的过程。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学生需求的变化,都会对教育政策产生新的要求。因此,及时调整和优化现有政策,不仅是一种责任,也是推动教育不断进步的必要途径。即便是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遭到指责,但为了学生的长期利益,也必须勇敢改革,抱持“有错则改,善莫大焉”的精神,把改正彻底落实。

学校教育中的每一次改革,都必须以学生的利益为重,哪怕短期内出现偏差,只要及时纠正,都是在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未来。因此,教育部长法丽娜强调不要随意将学生作为“实验对象”,这一点无疑是正确的,但政府内阁同时也要认识到,仓促推行的政策倘若已经证明无效,就需及时采取纠正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