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9 星洲日报/花城
周世扬(右三)指出,陆兆福在几年前为了推动国中的母语教育,为每所国中的华文学会拨款500令吉,作为活动经费。 圣保罗国中在获得校方鼓励及配合下,近年来积极在校内推广中华文化活动。 森州今年共有25所国中申请开设交国际语文班,其中9所国中选择交际华语班,反应令人鼓舞。(示意图) 周世扬:虽然赞赏交际华语班的设立,但开办国中华文课的课题也不能被忽略。
(芙蓉19日讯)森州今年共有25所国中设立国际语文班,其中9所国中首设交际华语班,虽然课程人数相比其他外语班来得少,
但在推动华文教育的工作,也算踏出新的一步,取得令人鼓舞的反应。
根据森教育局的数据显示,25所国中设立的国际语文班包括日语、德语、法语、韩语及交际华语(Bahasa
Cina Komunikasi)。
9国中首设交际华语班
选择设立交际华语班的国中,分别有来自芙蓉的翠谷山国中、斯里安邦岸国中、小甘密的拿督哈芝莫哈末雷兹扎国中、晏斗的拿督三苏丁纳因国中、柔河日莱(Jelai)国中、芙蓉东姑古霞国中(Tunku
Kurshiah)、林茂酋长国中、波德申甘榜峇鲁斯鲁沙国中及瓜拉格拉旺的拿督酋长昔阿里亚祖菲(Dato
Undang Syed Alial-Jufri)每所国中的交际华语班只设立1个班级,每班共有15名学生以及配有1名师资,意味着9所国中共设有9个班级,9名教师及135名学生。
据资料显示,交际华语班的教学内容,包括学习简单的沟通、汉语拼音及书写,让参与课程的学生,尤其是友族或外国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中文。
华语班人数比其他语文班少
根据了解,虽然今年共有9所国中获得批准设立交际华语班,但与其他语文班相比,虽然其他语文班的申请学校不多,但却在开班数及学生人数上,大部分都比交际华语班来得高。
其中,日语、德语及法语班早在2018年已经推行,唯有韩语班是在去年首次有一所学校申请并获得当局批办,今年则有2所学校申请开办韩语班,只是在班级及学生人数上,少于交际华语班。
无论如何,今年首次获得批准开办的交际华语班,虽然学生人数及班级远不及其他三语,但对这些国中而言,是新的开始,也是推动华文教育的另一种方式。
周世扬:日语班最多学生 共有552人
罗白州议员周世扬披露,他是在这次的立法议会上,针对上述的课题进行提问,根据教育局的报告,语文班从2018年的43个班级、12名教师及1036学生,在今年已经增加至66个班级、25名教师及1441名学生。
他指出,日语班共有6所国中申请开办,但总班级数却高达22个,并有552名学生,日语班也是5个语文班中,最多学生修读,其次为德语班,共有4所国中总设18个班级,共有331名学生,第三则是法语班,4所国中总设14个班级,共331名学生。
他说,今年设立韩语班的两所国中,分别是新那旺国中及端姑查化花园国中,总共开办了3个班级共59名学生。
他提到,新那旺国中是今年首次开办韩语班,端姑查化花园国中则是从去年开始有韩语班,学生人数也去年的19人,增加至今年29人,班级也从1个增加至两个。
盼更多国中华裔生上华文课
周世扬说,虽然国中开办交际华语班,是值得鼓励的事情,加上我国迈入国际化的步伐,选读其他外语班的学生也在逐年增加。
但他也希望,国中华文班的这块领域也应该受到重视,并且也鼓励森州更多国中开设华文班,让就读国中的华裔子弟,有机会上华文课。
他提到,就当前情况而言,森州共有65%的华裔子弟是在国中就读,但过去多年来,华社关注的焦点都落在独中及华中,使到国中的华裔生向来被忽略。
周世扬说,据其了解,国中不开办华文班有各种原因,除了缺乏师资,难以符合开班资格,校方及家协的冷淡态度,更是令国中开班的问题寸步难行。
“通常想开办华文班的教师只在少数,甚至可以说是单枪匹马,在争取权益上就很容易遇到难题。”
此外,他不讳言,甚至有些学校担心华文科目会影响整体成绩的水平,令学校名誉受到影响,而对开办华文课采取保守心态。
友族生有机会了解中华文化
他以圣保罗国中为例,该校在得到校方支持下,华文学会已经相当活跃,当地议员不时也会捐赠扯铃、二十四节令鼓,让华裔生在校内推广文化活动,而且,在遇到其他节庆时,校方也会给予平台,让学生主办活动。
“在这种大力推动下,其他友族学生可以对中华文化有更深入了解,打破友族之间的隔阂,对促进友族团结关系带来很大的帮助。”
他说,若国中的华裔生不受到重视,对开办华文班采取不理会的处理方式,长期起来,母语教育就会面对断层,对华教未来发展影响很大,这也是华社不想看到的结果。
周世扬说,在希盟首次执掌联邦政权时,交通部长兼芙蓉国会议员陆兆福为了鼓励森州国中成立华文学会,关注华教问题,而提供给每个校内学会500令吉的活动基金。
他强调,这项计划给予国中的华裔生及教师很大鼓励,解决了部分校内学会办活动时面临的经费问题,随着团结政府上任,他将会尝试争取延续这项对华教有利的计划。
同时,他说,对于一些郊外的地区,地方上的华裔非政府组织或庙宇,必须与学校的华文学会或华裔生保持联系,共同配合推动中华文化活动,尤其国中的教师及华裔生,除了授课,更肩负传承文化的使命,让华教事业继续得到维系。
(星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