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着瞧--
我在日前以“为什么胡万铎不配领林连玉精神奖?”为题,回应了黄业华的“华教Perkasa”后,现在就杜乾焕没有在林连玉英文新书推介礼上公开向华社交代我的五个问题,继续回应黄业华。
我是在回应《当今大马》和《独立新闻在线》连日来刊登有关林连玉基金将在7月31日推介林连玉英文新书的预告,写了一篇题为《骗术奇谈又一章?》的短文,分别投到《当今大马》,《独立新闻在线》和《赤道论坛》,结果只有《赤道论坛》刊登。
我当时在文中向林连玉基金主席杜乾焕提出下列五个问题,要求他在新书推介礼上公开向华社交代。
结果,林连玉英文新书如期举行,根据媒体报道,杜乾焕完全没有答复我的下列五大疑问:
1. 根据LLG Cultural Development Centre Berhad 网站(www.llgcultural.com) 的介绍,林连玉基金原是在1985年12月18日林连玉逝世后不久,由包括教总在内的15个有代表性华团联合成立的,但到1995年时,却被有心人在《公司法令》下注册为 LLG Cultural Development Centre Berhad,以后的发展是:原本的15个有代表性华团逐步的被边缘化,公司董事会要职则有计划的逐步由私人股东出任,给人的印象是:林连玉基金已被私人化,族魂林连玉的英名已被利用作为向华社捐款搞活动的主要号召,身为主席的杜乾焕对这项大变质有些什么足以令华社信服的说法?
2. LLG Cultural Development Centre Berhad 是在《公司法令》下以英文注册的,由于没有华文名称,它 最接近的华文译名应该是 “LLG 文化发展中心有限公司”,即使LLG三个英文字母被牵强的解读为“林连玉”的话,那顶多也是“林连玉文化发展中心有限公司”而已,它凭什么以及为什么目的在华文名称方面仍然采用由当年15个有代表性华团所主导的“林连玉基金”招牌来大做LLG Cultural Development Centre Berhad的私人生意?这是刻意的误导华人社会,浑水摸鱼,或是利用林连玉“族魂”的英名来骗取华社的捐款?身为主席的杜乾焕必须有一个可以令华社信服的说法!
3. LLG Cultural Development Centre Berhad目前还以“林连玉基金”的华文名义在全马各州成立州联络委员会,以筹建“林连玉纪念馆”为名,向华社发动大规模捐款。至目前为止,据说捐款已达几百万令吉,确实数目到底有多少?
4. 既然LLG Cultural Development Centre Berhad是以筹建“林连玉纪念馆”为唯一的筹款目的和唯一的募捐理由,LLG Cultural Development Centre Berhad有没有为此目的特别设立一个“林连玉纪念馆信托户口”,以确保所有的捐款都保留作为特定的“林连玉纪念馆”用途?这些捐款有没有被滥用作为一小撮华教失意份子及落魄政客以各种职衔长期享受养老金?有没有被滥用作为日益增加的受薪职员的开销?
5. 为什么LLG Cultural Development Centre Berhad最后要找一个非华校出身的人来担任主席?这样的一项安排,是不是对族魂林连玉一生为华文教育奋斗和牺牲的最大讽刺?
对杜乾焕来说,他大可顶着“林连玉”的金字招牌目空一切,这种民间质疑算什么?更何况,这些公开质疑又没有出现在主要平面媒体,甚至连主要的电子媒体也不刊登,为什么我要答你?
但对读过“骗术奇谈又一章?”的读者来说,杜乾焕的不答复和不否认,就是承认或默认下列的五项事实:
1. 自从林连玉基金在《公司法令》下注册为 LLG Cultural Development Centre Berhad后:原本的15个有代表性华团逐步的被边缘化,公司董事会要职已有计划的逐步由私人股东出任,林连玉基金已被私人化,族魂林连玉的英名已被利用作为向华社捐款搞活动的主要号召。
2. LLG Cultural Development Centre Berhad 是在《公司法令》下以英文注册的,在华文译名方面,却刻意不采用 “LLG 文化发展中心有限公司”或“林连玉文化发展中心有限公司”,而以“林连玉基金”的招牌来大做LLG Cultural Development Centre Berhad的私人生意,利用林连玉“族魂”的英名来骗取华社的捐款。
3. LLG Cultural Development Centre Berhad目前以“林连玉基金”的华文名义在全马各州成立州联络委员会,以筹建“林连玉纪念馆”为名,向华社发动大规模捐款已达几百万令吉,但拒绝公布确实数目。
4. 虽然LLG Cultural Development Centre Berhad是以筹建“林连玉纪念馆”为唯一的筹款目的和唯一的募捐理由,但LLG Cultural Development Centre Berhad并没有为此目的特别设立一个“林连玉纪念馆信托户口”,以确保所有的捐款都保留作为特定的“林连玉纪念馆”用途。这些捐款已被滥用作为一小撮华教失意份子及落魄政客以各种职衔长期享受养老金及支付日益增加的受薪职员开销。
5. LLG Cultural Development Centre Berhad最后要找一个非华校出身的人来担任主席,的确是对族魂林连玉一生为华文教育奋斗和牺牲的最大讽刺。
6.
根据媒体有关新书推介礼的事后报道,这项声称要向非华族宣扬林连玉精神的新书推介礼,除了受邀的两名非华裔主讲人外,竟然没有一个非华裔出席;看来,英文书是百出了,但下列的相关问题,还得请杜乾焕公开答复:
这本林连玉英文书,是由李亚遨(用华文?)策划,杨培根翻译,柯嘉逊编辑。大家脑中立即浮现的问题是:
1. 分别负责策划,翻译和编辑的三人,是义务的,还是收费的?如果是收费的,李亚遨的策划费是多少?杨培根的翻译费是多少?柯嘉逊的编辑费又是多少?更重要的是,费用由谁支付?是否又从捐款人指定捐作建设“林连玉纪念馆基金”的捐款中支付?
2. 该英文书总共印了多少本?整个出版过程的总开销是多少?卖书所得归谁?
身为林连玉基金主席的杜乾焕,居然对涉及林连玉基金诚信的关键问题,置若罔闻,完全不予回应,是难以想象的。
由于杜乾焕并非华校出身,他的唯一辩词可能就是“我没有看到你的问题”。如果真的如此,我很担心身为执行长的姚丽芳到底在做什么,连这中关系到林连玉基金诚信问题的公众质疑,也不向主席汇报和交代,必有她的用意。黄业华和华社现在应该会更明白,为什么林连玉基金需要安排一个非华校出身的人来当主席了吧!只要主席是个傀儡,下面的人做起事来,不就方便得多了吗?不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吗?至于华社的捐款有没有指定用在建设《林连玉纪念馆》这个关键点上,下面的人当然可以故意模糊,主席难道还会追究吗?
好了,既然提起姚丽芳,也顺便请杜乾焕回答下列的几个衍生问题,如果杜乾焕又以不懂华文而不知道有这样的衍生问题而又不予理睬的话,是否可以请身为执行长的姚丽芳亲自向华社交代?
1. 作为执行长的姚丽芳目前每月领取的薪金和津贴总共多少?
2. 最近增聘了多少名执行人员?
3. 目前总共有多少名受薪职员?
4. 连同执行长在内,林连玉基金每月的固定薪金及其他开销共多少?
5. 上述固定薪金及其他开销由谁支付,是否又从华社指定捐作“林连玉纪念馆”的特定基金”中支付?
6. 如果情况真的如此,当《林连玉纪念馆》还看不到有任何头绪的时候,华社所捐献的建馆基金,岂不已先变成一个长期包养这批行政人员人的基金?为了长期养活这批人,还必须加大力度全面向华社发动捐款,以继续补充用掉的捐款,免得坐吃山空,这是不是林连玉基金火速在各州成立联络委员会的真正原因?如果情况真的如此,那所谓筹建《林连玉纪念馆》岂不成为一个幌子,真正的目的是向华社要钱,以长期养活那一小撮华教失意份子,让他们以华社的捐款去对抗董教总?又如果日后真的夺权成功的话,还可以夹着代表华教的诱人本钱去投靠某政党,重新踏上更好捞的仕途?
还有,黄业华可能没有想到的是,LLG Cultural Development Centre Berhad 是在《公司法令》下注册的一家公司,如果这家公司的股东突然心血来潮,不盖《林连玉纪念馆》了,而来一个自动清盘,那手上的几百万令吉捐款,将作如何处置?由股东均分,还是退回给华社?身为主席的杜乾焕必须有责任回答华社的这个更长远的疑虑。既然黄业华那么热心林连玉基金,在读了我的上下篇回应之后,应该会对林连玉基金的真相有进一步的理解,能否高抬贵手,为华社特别是捐款人给杜乾焕带个口讯,告诉他,这些尖锐而紧迫的问号,已开始在华社传开,其程度已到了不能再以任何借口和理由回避答复的地步。如果黄业华真的能为华社传这个口讯,岂不好过他花那么多心思去写什么 “华教 Perkasa”的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