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3日星期四

【华教视窗】 ~ 1304

“国语不流利”是项庄舞剑

2021/12/21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罗汉洲

我们华人时运不济,用筷子吃饭也会得罪人,讲华语也得罪人,不肯放弃民族根源又得罪人,国语讲得不流利更给人指为不爱国、不配当大马人。

一些华裔学者及专业人士也加一把口,谴责华人不能把国语讲好是羞耻、不能接受。既然华人也这样批评,于是授人口实,人家的指责更显得理直气壮。

能不能把一种语言讲好,与语言环境息息相关,在马来甘榜出生的华人,五六岁就讲得一口流利马来话,在客家新村长大的福建人、潮州人讲客家话如客家人讲的一样,可能比他们祖籍福建话、潮州话讲得更好,是语言环境造成的。

讲国语也是如此,尤其是华校生,高中毕业时,国语的会话能力确实难以和国中与国民型中学的毕业生相比,投入职场后,如果极少用国语的机会,三几年下来,国语就更不流利,这是自然的现象,有什么好羞耻的?如果阁下认为“不能接受”,那恕我直言,阁下未免有点自鸣清高了。

需语言环境磨练

相反的,如果工作时必须常用国语,三几年过后,他们的国语就可讲得很流利。许多独中生刚毕业时,国英语都讲得支支吾吾,但如果工作上必须时常使用国英语,三五年后,国英语都讲得“一线过”,就是从语言环境里磨练出来的。

语言是多用多讲就流利,少用少讲就不流利,不用不讲就忘记,这是极简单的道理。

“外劳的国语讲得比华人还要好”,这是自打嘴巴的话,盖外劳的雇主大多数是华人,雇主国语若讲不好,怎样指挥外劳工作?外劳的国语就是向华裔雇主学的呀,华裔学者及专业人士别人云亦云,跟着人家说“外劳的国语讲得比华人还要好”。

 普天之下,土生土长国民不懂国语都不是犯法的事,但我们华裔学者及专业人士就敢敢说“必须懂国语”,国家宪法明明白白说,没有人可被禁止在非官方用途使用其他语文,阁下明白其中含义吗?

最重要的一点是,人家指责华人的国语讲得不流利,其实是项庄舞剑,你看他们的结论千篇一律是“所以必须实施单一源流教育”。

意在多源流学校

换言之,“华人国语讲得不流利”的指责是舞剑表演,原来是意在多元源流学校。昔者,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幸好项伯挡着,项庄诡计不能得逞。

现在人家舞剑,华人纷纷扮演项伯,保护多元源流学校,这些学者及专业人士不肯挺身相助也就算了,但请别为虎作伥,别为人家摇旗呐喊,别为单一元学校鸣锣开道,好吗?

此外,我倒有一个可提高华裔生掌握国语国文兴趣的计策,那就是凡在SPM考试中考获A等的华裔学生必可获得奖学金,优先录取进入大学,肯定可分配到心仪的学系,如此一来,不用督促,华裔生必卯足全力学习国语。因为华裔用非母语考试是事倍功半,须加倍努力,甚至须焚膏继晷以赴,不好像用母语应考的事半功倍,所以让他们获得优惠是合情合理的事,阁下可认为对吗?

 

感恩自己是老师

2021/12/20  中国报/学习

~作者:郭史光宏

“生命中最珍爱的事,总是甘之如饴。你爱它,就没有什么困难可言,一切感受都注定是‘套餐’:无论是幸福还是苦痛,酸甜苦辣,全是应有的,缺一不成滋味。教育教学是那么有趣的事情,对我来说,像是上天给我的礼物,它有痛苦有困惑,但这是跟幸福与快乐一道给你的,是完整的。我享受这种完整的感觉。”——中国特级教师王栋生

不知不觉又到岁末。回首这一年来疫情反复、风雨飘摇的时光,哪怕学校时开时关,尽管网课磕磕绊绊,总体来说还是心怀感恩的。深深觉得:老师,真是一份特别棒的工作,既让你衣食无忧,又带你创造价值,还助你提升自我。

不管疫情前后,无论牛市熊市,教育都是基本需求,老师的经济几乎不受影响。虽无缘大富大贵,却也不愁吃穿,对银行户头的数字似乎也可不闻不问,手头宽裕不拮据。免去了金钱压迫,生活烦恼实已减去大半,各种烦心事少了许多。除非欲求不满,否则这样的日子已足够我们往精神层面追求。

泰戈尔说:“最好的东西不是独来的,它伴了所有的东西同来。”通过教书育人,我们得以参与到他人的学习之中,有机会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贵人,与无数他人相遇并为之创造价值。有些价值肉眼可见,比如:读书写字、加减乘除。有些价值润物无声,比如:品格熏陶、精神启蒙。

为他人创造价值的同时,我们也在成就自己的生命意义。正如《夏洛的网》中那只叫人动容的蜘蛛夏洛所说,“生命到底是什么啊?我们出生,我们活上一阵子,我们死去。一只蜘蛛,一生只忙著捕捉和吃苍蝇是毫无意义的,通过帮助你,也许可以提升一点我生命的价值。谁都知道人活著该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表面上,是蜘蛛夏洛用自己的生命拯救了小猪威尔伯。换个角度,小猪威尔伯也让蜘蛛夏洛活出了非凡的生命意义。师生之间的相濡以沫,亦是如此。

有句话说:孩子,是上天赐予大人的礼物。这份“礼物”,除了可以理解为儿童带给成人的各种欢乐,其实还可以解读成儿童为成人带来的学习成长契机。因为新生命的降临,父母有了变得更好的愿望,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热情。为了孩子的健康,他们主动了解营养资讯;为了解答孩子的疑问,他们四处查阅资料;为了孩子的快乐,他们重新翻开了童书,讲起了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他们的日子有了阳光,有了草地,同时也有了诗和远方。

老师,不也一样吗?因为心中有了学生,于是自然而然地站到了道德高地,对自己的方方面面有了更高追求。因为想给学生一杯水,于是积极主动地四处汲水盛水,把自己水桶装满的同时,也收获了湖泊、小溪、河流、大海的明媚风光。因为想看学生发光的双眸与欢欣的笑颜,于是学起了十八般武艺,演起了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一心想为别人好,回过头才发现:这不也是对自己好吗?

老师,真是一份特别棒的工作,既让你衣食无忧,又带你创造价值,还助你提升自我。新的一年,继续心怀感恩,拥抱希望,继续默默耕耘,砥砺前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独中与华中本是同根生

2021/12/19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黄金祥

政府该不该拨款独中和承认统考?这已从一个教育课题变成政治课题,多年来被政客们操弄,如今仿佛成了马华和火箭手中的木棒与砖块;两派人马在媒体互相批斗,引发不少网民随之起舞,大家都成了华教“斗士”。

一些披着时评人外衣者,故意制造似是而非的舆论,踩独中、捧华中,让华中生以为,承认统考将使独中生争夺有限的大学名额,进而剥夺华中生的升学机会。如果制造“连华社也不支持承认统考”的假象得逞,董教总和华教各界多年来的努力,将大受打击。

事实是,政府的不公及偏差政策,严重剥削了非巫裔子弟的升学机会。统考受不受承认,华中与国中华裔生的升学之路,都比友族难百倍,这种不平等的教育制度,才是大家应该抨击的对象。

教育部的职责,本来就是有教无类,提供每一名合格学生一个应得的入学名额,而不是制造零和游戏的假象,让人以为一方的得,就是另一方的失。

右翼政客们经常无的放矢,以攻击华裔作为突出自己族群英雄形象的手段,什么外劳的马来文比非巫裔流利,所以应该关闭多源流学校:现在连用筷子吃饭,也成了华裔的原罪。不只是独中生,连华中生也一样被指责“没有马来朋友”;却从来没有人敢质问:“多少马来子弟,有异族朋友?”

一个巫裔和一个华裔孩子,同样是合法公民,却从呱呱落地起就注定受到不平等待遇。那些华裔时评人和网红,不去拷问国家的不合理政策,反而跟随无良政客,对独中和统考诸多发难?这是什么道理?什么居心?

有些年轻子弟不晓得,独中与华中过去本是一家。由于独立前后,受到教育政策的影响,迫于无奈选择接受改制,成为政府津贴的华文国中(现称华中),剩下的坚持以母语教学,成为今日的独中。故此,部分中学如吉隆坡尊孔和巴生光华,独中与国中校园比邻而居,是有历史因素的,年轻一代不妨多了解一下。

正因为历史的残酷,导致独、华中分家,有些学校互别苗头,在学术与运动、文娱等方面各争长短;学子们多了不同选择,客观而言也不全然是坏事。许多办学出色,校风严谨的华中,如八打灵公教、槟城钟灵、芙蓉振华中学等,都是不少华裔家长们的首选。这些学校秉持推广中华文化,坚守华教岗位,同样培育出众多热爱中文、发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子弟。

当然,不排除有个别独中生,认为所受的中文教育比较“纯正”,或是有关论者自卑感作祟,而感觉对方的“优越感”;这是个人修养问题,无谓将它夸大为全体独中生的心态。同样的,难道一有人说“华中生中文很差,纪律也不行!”,大家就照单全收、以偏概全?何况,全国华中有81所,比独中还多,谁能确保每个华中或独中子弟,中文水平都一样高?

摒弃歧异合作共赢

与其相互比较、排斥、诋毁,华中与独中应当携手合作,比如联办文化活动,互相交流打气,而不是互相攻讦打击。大家应共同维护华教堡垒,进而一起为华社争取应得的利益。

比如,那些指责独中生“造成种族分裂”的网红,明明白白就是自我矮化、企图分裂族群。如果大家不同心协力,应对这类从未间断的挑战,万一被这些人得逞,华小一倒,独中与华中将焉能独存?还谈什么谁家的华文水平比较高?

有华中生埋怨董教总只是服务独中,华中就像是华教弃儿。事实上董总经历数年前的新纪元纷争,早已元气大伤,号召力亦大不如前。加上年长一代的华教斗士不是作古就是退位,如今的董教总领导层能否有前贤那样的魄力和勇气,来全力维护独中和华小利益,还有待观望,更勿论兼顾华中了。所幸2010年成立的华中发展理事会,得以填补这方面的缺口。

但愿接下来,华教与华社的各大组织与团体能摒弃各自为政、宁为鸡头的山头主义,争取合作共赢的路线,以开明开放心态提升华教水平,让独中与华中都有能力与国际接轨;以掌握三语和多元文化优势,迎接工业4.0与大数据时代。

此外,随着中文在国际上越来越重要,对推动华教发展,让华教在本土可发挥更大影响力,登上另一个高峰!那么,我们的新生代才能有更充足的实力与自信,面对来自全球各地,包括东盟和中国精英人才的竞争。

同时,也唯有凝聚各方力量,不分彼此,华社才能应付极端分子的刁难。否则,一旦被人从中挑拨、逐一击破,华教的未来岁月堪忧。

切莫忘记,独中与华中,本是同根生啊!

 

回归教育本质、坚持修会理念

2021/12/19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郑文牍 (诗巫公教中学校长

诗巫公教中学是全马唯一的天主教华文独立中学。教育是百年树人的点滴教育,因此要达到独中教育、修会精神以及时代诉求的三大要求,本校确立“一切为学生而教育,以人为本”的全人教育理念。

近年来,作为校长,我参与了国内外许多教育单位的考察活动,不论是修会学校、独中还是不同体制的大专院校;校方也组织了教职员团队进行海外大专院校、修会学校的参访活动。这样的参访,不仅使我校教师团队开拓视野、打开格局,也让我们行政人员能更好地反思我们的教育如何在地化,让我们更有动力去寻求适合我们的校本课程。

修会办学精神的五大支柱理念是“师长的临在”(Presence)、“简朴卑微”(Simplicity)、“一家人”(Family Spirit)、“对工作的爱”(Love of Work)、“效法圣母”(in the Way of Mary);也因此,我们学校是全马仅有无校丁/技工的学校。我们重视培养孩子的能力,而教育应当就是培养孩子掌握能力的过程。我们培训学生担任“校园值日星“力,以增加学习的自信;我们也致力于让学生多表现,创造校园生活的共同回忆,多分享,将公教“一家人”的精神传承下去。

无可否认,疫情对全球带来极大的冲击,教育层面也面对挑战。居家学习也好,线上学习也好,我们都看到了这是考验学生的“自律”与“自学”。在去年复课期间,我校不断地向学生宣导自律自学,更是提醒学生,不论局势如何发展,自律自学就是学习的王道。

教育是任重而道远,教育需要传承的精神,公教秉持对教育的坚持,不惧艰苦,沉稳迈进。以上就是我的分享,与同道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