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1日星期五

【华教视窗】 ~ 1306

母语教育的重大胜利

2021/12/30  星洲日报/社论

高庭周三裁定华小、淡小使用华语和淡米尔语作为教学媒介语,是受到联邦宪法第1521)(a)及1521)(b)条款保障的。高庭在驳回3名起诉人提起诉讼的同时,也确保华淡小能在宪法保障下使用本身的媒介语教学。

本案起诉人为3个组织的代表,分别为莫哈末阿里菲(半岛马来学生联盟代表)、莫哈末扎依(大马伊斯兰教育发展理事会代表)、再纳阿比丁(马来作家联盟代表)等3人,之前寻求法庭宣判1996年教育法令第2、第17、第28条文,允许多源流学校使用本身母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违反联邦宪法第1521)条款。

高庭法官莫哈末纳兹兰在1123日及24日聆审诉辩后,在周三作出上述的判决;法官认为在1996年教育法令下成立的华淡小,使用华语及淡米尔语教学并不是作为官方用途,所以获得宪法152条(1)(a)的保障。

根据联邦宪法第152条《国家语言》(1)(a)清楚说明:“不得禁止或阻止任何人(于任何官方用途之外)使用、教导或学习其他语言;”(1)(b):“本条款无任何规定可妨碍联邦政府或州政府(维护其它族群语言的使用和学习)的权利。

”按理说,条文已经交待的很淸楚。这次起诉方3人寻求法庭宣判1996年教育法令第2、第17、第28条文,允许多源流学校使用本身母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违反联邦宪法第1521)条款。

我们根据董总1997年的文告解读《1996年教育法令》第17条(1)规定“国语必须成为国家教育制度内所有教育机构的主要教学媒介,除了在第28条下设立的国民型学校或者由部长豁免不受本条款约束的任何其他教育机构。

”也就是说部长有权豁免第17条(1)规定。但无论如何都必须遵守宪法第152条的相关规定。

起诉人代表律师哈聂夫在法庭作出判决后,表示会在30天内入禀上诉庭。他说,因为此案涉及宪法,所以应该带到联邦法院裁决,以避免再次出现争议。

另一方面,人权律师西蒂卡欣对高庭驳回华淡小违宪诉讼表示高度肯定,她在个人脸书直接指出:“挑战多源流学校的地位纯粹是为了分裂马来西亚人,这样的诉讼根本在浪费法庭时间。

马华总会长魏家祥透过个人脸书表示,“对高等法庭驳回多源流学校违宪的上诉,感到开心和庆幸。

”他表示,多源流学校符合宪法,所有国民都应享有多源流教育的权利,这项获得宪法保障的权利不应该受到质疑。

我们欢迎高庭的裁决,它进一步确定了多源流学校制度获得宪法的保障,也充分证明母语教育是大马国家体制的一部分。随着这项裁决,长期以来置疑多源流学校的声音,应该平息;而以偏狭种族主义为出发点,对母语教育提出挑战的行动,也必须终止。

 

叫副校长太沉重

2021/12/28  中国报/中言

教育部副部长拿督马汉顺本周一(27日)促请各校老师,勿拒绝被提名或被推荐为掌校接班人,以便教育部在委派校长时不会出现大问题。

他依然希望全国华小校长,能继续栽培和提拔优秀的教师成为副校长,为他们日后掌校铺路。

长期以来,国内就不乏教师不愿当副校长的情况,这样的问题,叫华小太沉重。

有苦自知

许多教师,看到校长有做不完的工作,又像夹心人,必须面对教育局官员、家长及教师的压力,即使薪资较高,他们也不愿升迁当副校长;此外,许多校长也选择提早退休,以远离压力。

现今校长,要管理人数庞大的学生及教师,可现今的年轻教师又不易管理,校长有苦自知。

校长工作时间过长,也是让人却步原因之一。他们的办公时间和公务员一样,学校放假也不像教师一样可以自动跟着放假,总得把东西和工作先安排妥当才敢言休,所以不少教师宁可当小人物,也不愿扛下校长重任。

因此,如果当局想提拔优秀的教师成为副校长,为他们日后掌校铺路,可以从奖励方面下手。

副校长薪金不高,且工作量多,吸引不了老师“更上一层楼”,因薪金和工作量不成比例,但若配合政府的辅助,大大提升奖励金,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这个问题不容小视,必须从速解决,否则如果没人愿意当副校长,以后也就没有校长了。

不良现象

华小教师不愿当副校长其实是一种不良现象,这项问题存在已久,唯政府一直未解决,因此,政府方面也应该检讨问题所在。

除了争取政府应该提升副校长福利外,我们也希望教师也要有所奉献精神,教师若不愿承担巨大的工作量,而拒当副校长,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副校长或校长职严缺情况。

届时教育部可能委派外来者担任华小副校长或校长外,严缺副校长或校长,也影响华教运作,这都不是华社想见到的情况。

 

教育路上,风雨同行

2021/12/27  中国报/评论

~作者:董百勤

如果你问我,2021年教会了我什么?我会答:“随机应变。”我在教育现场,看见老师家长和学生面对种种突如其来的政策变卦,他们是如何自我调适。老师和家长不断为了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而往前走。至于学生,他们本身开始理解了教育和学习的自主与重要。教育界里充满未知和改变,这是无法改变的事,我们都得具有随机应变的准备。要知道,如果不适应,就表示无法前进。

我今年最大的领悟是宇宙有多大,我们的心就要有多大。身为老师,很多时候,很容易在各种纷扰中偏离教育初心。我常听到同行和我说,教育界越来越不好混了,老师的地位越来越低了等等诸如此类的抱怨。当我听到他们这样说的时候,我感受到他们把自己困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这个宇宙何其浩瀚,渺小的我们只要把心界打开,就能发现我们是充满无限可能的。

老师和家长都把自己的心照顾好,找到自己的价值了,学生也自然会变得更好。家长有时会找我谈学生的事,他们担心孩子在这两年的学习进度不好,深怕影响升学。我和他们说其实真的不用担心太多,孩子们真的比我们想像中更能调适的,他们的学习进展没有我们想像中那么糟。反而我更希望家长们把自己照顾好,不断增进补强自己,让自己找到自己的热爱,这样的话,对孩子而言,就是最好的影响。

今年我也学会一件事,那就是学生需要明白他们是可以重生的。过去的他们所做的事是无法定义未来的自己的。教育路上,我们能够陪伴孩子,见证他们成长,哪怕绊撞也好或者顺境也好,看见他们找到自己,这就是老师和家长最大的成就。

这几天,雪兰莪州和彭亨州各地因连夜大雨,水疏不通而发生大水灾。每每读到悲剧新闻,我的心都揪成一团。对于这个世界,我们是不是不够热爱?环境教育和灾难教育这回事,我们到底有没有重视?大家应该借此机会,好好告诉孩子,我们应该要更关注这个世界,多爱这个世界,成为爱护环境的世界公民。

我们这些从疫情和灾难中幸存下来的人,非常幸福!我相信雨过天晴这件事,不管过去如何,我们每个人都能重生,只要我们有那份想要自己变得更好意念,每一天都是全新的开始;不管过去如何,我们能掌握的是现在的此时此刻,现在即是未来,从此时此刻开始,大家一起走出阴霾。Be kind to each other ,好好善待彼此!教育路上,我们风雨同行。

 

华小保卫战:真正的战场在民间

2021/12/30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张庆禄

高庭驳回挑战华小和淡小违宪的诉讼,裁定华小和淡小使用华语和淡米尔语作为教学媒介语是符合联邦宪法的。对华教来说,确是好消息。但,事情结束了吗?没有。

起诉方会提出上诉,如无意外,这是一宗“打到底”的讼诉,有待联邦法院一锤定音。

一旦法院作出判决,华小就能稳如泰山,一切纷争画上句号,迎来幸福?

抱歉,结局还未上演。华小地位受挑战,不是简单的教育或人权课题,其深层原因乃种族问题。

只要族群关系一日未改善,只要种族政治一天仍主宰大马,就没有高枕无忧这回事。

在法律路上,固然要站稳立场,不亢不卑,捍卫权益,惟在法庭之外,尚有更重要的战场:民间。

表面上,大马是多元种族国家,各族和谐共处,展现多元之美……这种论述听来悦耳,却没反映真正面貌。

事实是,我国独立64年,各族仍未跨越肤色的藩篱,融合为国族共同体。对于这个国家,各族不有同的想像与诠译,加上种族政治猖獗,政客煽动情绪捞取选票,族群之间不但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越走越近,相反,种族课题变得日益敏感,一点火苗就足以引爆争议。

在种族关系恶劣的大环境下,华小不可能独善其身,茁壮成长。换言之,要保障华小的存在与发展,就得塑造一个各族融合的多元社会。问题来了。

“各族融合的多元社会”不是馅饼,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需要我们付出汗水与努力,运用智慧去争取的一个未来。

可能,大马永远都不会成为你我向往的多元社会;也许50年后,这个国度依然会以浓妆艳抹来展示多元,掩饰骨子里的保守与单元面貌;但,若我们今天不起步,不作出改变,未来就已经定格,如一列火车,始终会抵达终站。

在这场保卫多元的战役中,华小扮演重要角色。

各族犹如对岸而居,需要桥梁来促进接触,加强交流,而这桥梁是国语(马来语)。虽然有华小生精通三语,但不容否认,国语是许多华小生的软肋。

能用国语向马来大婶买Nasi Lemak,点个肯德基套餐,不意味你的国语程度能与马来同胞深入交流。我们需要进一步交流,走进各自的生活圈子,才能建立真正的情谊,建构多元的共识。

曼德拉曾言:“如果你用一个人听得懂的语言与他交流,他会记在脑子里;如果你用他自己的语言与他交流,他会记在心里。

”要打破僵固的种族隔阂,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使用国语,让我们的声音穿越耳朶走进马来同胞的心坎。

因此,华小须运用有效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国语水平。这当中有颇大的改善空间,而前提是,华教人士和华小当局须意识到问题,并承认不足之处。若一味维护华小的“金漆招牌”,不容批评,十年如一日,自我感觉良好,我们就只好拥抱表面的盛放,走向日后的凋零。

真正的战场,不在法庭,别把目光收得太窄。从整个社会环境着手,促进各族了解,巩固互信,建构共识,才能真正保障华小,捍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