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统考,有碍团结?
2018/09/05 光华日报/言论
~文:董恪宁
磨蹭推搪,暂且设想政府最终决意“承认统考,会造成国民团结有点那个”,乃是一道攸关学术的问题;社会科学的学者当以学理的严谨步骤,界定范畴,搜集样本,调查意见,统计发现,剖析数据,必能查出假想中的虚虚实实。
怎么做呢?一是借助“个案”(case
study)的研究,当足以借以明辨之。这一点嘛,追溯前朝内阁的独中生,自可从中定论。周美芬、颜炳寿,乃是代表人物了。此外,何国忠也曾在銮中短暂就读。
希望联盟阵营里前任和现任的国、州议员,也有不少道道地地的独中生。广为人知的,当然是风头极健的原产业部长郭素沁、教育部副部长张念群,和接替刘镇东出战居銮国会的黄书琪。
另外,柔佛州议会副议长的颜碧贞和张念群同是峇株巴辖华仁之校友。巫程豪医生,则是黄书琪在宽柔中学的学长,1979年应考第二届统考。东甲州议员黄俊历,据知为利丰港培华的毕业生。
说上来,火箭旗下的独中生议员,遍布马来亚半岛多州了:霹雳的黄美沄,彭亨之李政贤,雪州的欧阳捍华,皆是。比较鲜为人知的是,如今贵为上议员的国防部副部长刘镇东原来来自巴生光华独中。
查刘镇东1989年入读光华,1996年毕业。期间,他参与了学长团、华文学会、幼狮会,后来还报读了新纪元学院的中文系,跟着转往澳洲留学,尔后还为马来亚大学研究所接受。参考了这些独中生所行,不知哪一点妨碍了国民的团结呢?
当初他们之所以一一中选,不是得到全民的肯定吗?各个族群的选民之所以集体投选他们,何以介怀他们的独中生背景?何况,他们在选区处理民生之投诉,走入议会发言,为民请命,起立辩论,也从不辜负百姓之期许。
如果这一匹布长的精彩个案不足佐证这点,我们唯有从总体的数字,判断真伪。如果承认独中生的证书,可能动摇马来西亚两岸的国民之团结,显然的是,这些不团结份子,不过区区的n万人之多。
那么,据此对照国家的3200万人口,纵然就读独中的学生,都不团结;从比率说,也是微不足道。要是不团结的独中生有10万,仅是全国人口的0.3%。若是50万,仅占1.5%。假如学生总数累积一百万甚至三百万,也不过介于3%至10%。
要是这样,据此推算,南中国海两岸的团结指数,也许高至99.7%。最低所得,也有非常可观的90%。何况,国家体系一旦纳入似有离心的独中生,族群的团结,想必随之提高,怎么可能因此有所消减?
是否如此,一旦希盟旗下的独中生背景的YB和地方议员。一个个一起排队挺身开口见证,本身的中学教育体验;自可明白政府如果愿意遵照大选宣言,踏踏实实地承认统考,会不会因此有碍国民的团结了。
不管怎样,此事足见,问题之界定,乃是开启研究之本。否则,一旦陷入伪议题的拖棚歹戏之中,谁也不能找到真相,而是从此掉入了一言难尽的魑魅魍魉,再也走不出牛角尖。
土著大会与华社底线
2018-09-05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刘惟诚
尽管敦马在这为期一天的大会中,毫无保留地抨击土著企业家的惰性,借此提醒土著不能再依赖政府,并积极发奋向上,但大会依然通过了涵盖4项领域的提案,呼吁政府继续为土著提供各种援助、奖掖,以协助提升国内土著在政、经、文、教的地位。当然,单一源流教育,也是大会提案的内容之一,而这一小段目标,比当中任何一项项目,更容易触碰到华社的神经线,因为对华教人士来说,这代表着华文教育的覆灭,所以很快就引起很大的回响。
首相敦马哈迪,是一位令国人又爱又恨、又喜又忧的政治人物。很多国人爱他,因为他顺利绊倒了巫统,办成了别人终其一生都办不到的事,也有很多人恨他,因为他的政途带有很多污点,除了钳制新闻自由、削弱司法和立法制衡行政的权力,他还是现有制度的缔造者,做了很多清除异己和利惠党羽的事。当然,不管以前还是现在,其办事决断得令人欢喜,有问题的领袖和工程说砍就砍,眉头都不皱一下,但其城府也极深,没人猜得透他的心思,因而对他心存忧虑。
远的不说,就讲上周末(1日)举行的土著大会,就让华社的心情五味杂陈。敦马二次拜相后,作出不少破除旧格的决定,比如委任非穆斯林总检察长、首席大法官,又在不同场合强调种族、宗教和谐,甚至一度高调感激华商贡献,这些话语,让华社听在耳里、爽在心里,但敦马又履行了自己在大选期间的承诺,主导了一场探讨土著与国家未来的土著大会,以找回马来民族在这个国家的尊严,并研究如何解决土著和非土著之间的贫富差距。
尽管敦马在这为期一天的大会中,毫无保留地抨击土著企业家的惰性,借此提醒土著不能再依赖政府,并积极发奋向上,但大会依然通过了涵盖4项领域的提案,呼吁政府继续为土著提供各种援助、奖掖,以协助提升国内土著在政、经、文、教的地位。当然,单一源流教育,也是大会提案的内容之一,而这一小段目标,比当中任何一项项目,更容易触碰到华社的神经线,因为对华教人士来说,这代表着华文教育的覆灭,所以很快就引起很大的回响。
其实土著大会的本质并不复杂,有留意近年政局发展的人应该都能猜到大会结论,因为这种大会在过去并不罕见(前首相纳吉在2015年就办过马来团结大集会),方向一般都相差不远(通常只有温和或激进的语调之差),再加上敦马拜相后,已不只一次重提宏愿学校和强化土著权益的宏图,所以,本次土著大会的提案,本应在预料之内,但大家还是跳了起来,因为华社在原则上对敦马还是抱有幻想的。
当然,政府内的华裔部长对此做出解释,即提案为民众讨论的成果,绝非政府立场,但这种说法有待商榷,因为大会由敦马主催、经济事务部主办,尽管仅属集合各领域土著精英的讨论平台,但仍具官方代表性,在某程度能引导马来社群的整体思想,再者,当中一些提案,比如单元教育、营造土著为主的政商环境等,都和敦马的宏愿学校、国产重工业、马来自强主义等主张不谋而合,让人不得不联想到,敦马藉着这场大会间接地向外界展示自己的民族主张和团结愿景。
敦马会有这种想法,当然是因为清楚知道马来选民已经分裂,而希盟只取得当中的30%,换句话说,希盟(特别是土团党)在布城的根基并不稳固,而且很多马来精英对敦马仍有保留,所以敦马也希望透过这场大会,向马来精英展示自己的意识形态,并以“恨铁不成钢”的演说争取土著精英的信任,而这能够有效消除土著对新政府的不安,确保敦马的民族主张和团结愿景,至少能获得自家认同。这用意,实质上和敦马在1999年大选后构思(但未能成事)的马来团结大会接近。
当然,敦马也很清楚,希盟虽在过去吸纳95%的华裔支持率,但这并不代表华社的永远效忠,所以敦马在与会后向出席者强调政府不会有求必应,借此调低语调来安抚华社,再透过由巫统同时间在霹州巴西沙叻主催的马来人崛起大会的反差观察,来探析华社的底线,而这种测试非土著容忍度的操作,也是敦马时代的巫统常做的。当然,我不希望这个猜测是对的,因为言中则意味着政权虽出现更替,但国家的种族政治本质未变,我们要迈向真正的新马来西亚,不只一里路。
承认统考雪上加霜
2018/09/03 南洋商报/南洋社论
5月6日,也就是5·09大选的前3天,当时还是希望联盟主帅的马哈迪医生在吉兰丹州拜票时宣称,一旦胜出大选,希盟政府将主办一项“土著大会”,而此承诺在星期日(1日)已经实现。
虽然马哈迪当初所说的土著大会在名称上易名为“国家与土著前景大会”,但更重要的是,这项大会是由经济事务部,也就是由中央政府主办。
大会的分量,在于其所通过的议决,分分钟可以转化为新政府的政策,尽管马哈迪与“候任首相”安华异口同声表示,大会不会忽略其他族群利益,但非土著对土著大会产生“提心吊胆”的情绪,乃在所难免的自然反应。
国家与土著前景大会通过了一项提案,促请政府成立单一源流教育体系,以符合国家教育理念,这项建议会否落实,抑或其会不会成为多源流教育发展的一大阻力,相信以马哈迪的政治性格,国人很快看到端倪。
教育单元化或多元化,一直是马来西亚教育制度的争议性课题,从马哈迪担任第四任首相到5·09大选前的国阵政府,此课题就不断反反复复,政府时而以国家教育能够承受多元语言为荣,但同样来自(前朝)政府内部的反对声浪却也不曾消停。
二度拜相两年后交出领导棒子,是马哈迪与安华之间的公开协议,如今这位93岁政府首领正在与时间赛跑,但要在任内实行单一源流教育政策,或许不那么容易。
虽然如此,从国家与土著前景大会的氛围审视,要政府在来届大选前承认以华文为媒介语的统考文凭,看来将是一件难上加难之事。
教育部长马智礼多次强调,承认统考一事必须从长计议,不可草率行事,而且兼听则明,华社和华团以外的声音也不可被忽略。
国家与土著前景大会由经济事务部主办,是名副其实的官方活动,因此其所接纳的提案与建议,政府自当尽量落实,要统考文凭“破茧而出”,或许又将再次考验华社的耐性。
让母语教育遍地开花
2018-09-02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觉诚法师
全世界早已掀起“汉语热”,华语已经成为保有竞争力的国际语言全球有超过13亿人口讲华语为此,我国700万华人必须向新政府传达:。懂得华文,如同多了一只手,多了一个嘴巴,可以用来帮助马来西亚和国际往来经商贸易这如同新首相敦马说道:“我如果懂中文,多好。”
因为弘法工作的关系,常常有因缘走访外国。看到英,美两国的人讲英语,德国人讲德语,西班牙人讲西班牙语,日本人讲日语,阿拉伯人讲阿拉伯语,也有者通晓多国语言,但为数不多。
马来西亚人除了马来文之外,尚且通晓中文,英文,外国人对于马来西亚人能够掌握多种语言,常常投以羡慕的眼光,并给予赞叹和肯定。能够掌握多种语言,乃至于可以流利地以多种语言与人沟通,这的确是大马人的一大优势。
在马来西亚,华人的母语教育一向受到华社的高度重视,却也一直步步为营,费尽心力去捍卫。近日,母语教育的课题再度引起关注,特别是首相敦马哈迪又再重提“宏愿学校“,并强调学生唯有在同一屋檐下学习,才能达到种族团结的目标,让人担心华教的前路仍然崎岖不平。
宏愿学校的概念是在马哈迪第一次掌政时的1995年年提出,当时受到华社,特别是华教人士的大力反对,担心此举是华小变质的前奏,最后将导致我国小学教育走向单元化。
在独立期间,国家已立宪保障各民族的母语教育,这是开国先贤们的一大德政。各民族的母语已长久延续,也构成了马来西亚丰富,多元的文化土壤。
而宏愿学校计划随着马哈迪的重新掌政而再次提出,难免让人担心华小又将面对变质的危机。
我无法认同首相所说,华小,国小和淡小,是导致种族不团结,社会分裂的原因。人民不团结,不是语文教育的问题,而是思想的问题。人与人之间的分裂,争端,纠纷,不能归咎于语文上的差异,真正的祸首在于思想上的封闭和偏激。
马来西亚各种族的语言及文化传承,为国家增添了多元美丽的色彩。实际来说,多源流的母语教育,并不会造成种族冲突。举凡冲突之因,都在于个人的愚眛自私,狭隘思想。例如,同一家族的成员会冲突,同一种族亦有冲突,同一政党也可能冲突,这与母语教育或是语言差异没有关系。
马来西亚华人坚守母语教育,乃是源自于民族的天性,保留了5千年的信仰及文化传承。语言不仅仅是沟通工具,更蕴含文化,历史,传统,风俗以及文学等。若要能够加以掌握,刻苦学习,从小家庭熏习,时时运用在日常生活,必能熟悉掌握。
所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身为华人子弟,我们当得感谢华教先贤们的辛勤付出,了解及传承这种维护文化教育的高尚精神。学习母语,本来就是华人所应具有的基本权利对于本身的文化及传统,若是不了解也不认识,真的会被人取笑:外表是华人,内心却完全不懂自己的传统文化。
全世界早已掀起“汉语热”,华语已经成为保有竞争力的国际语言全球有超过13亿人口讲华语为此,我国700万华人必须向新政府传达:。懂得华文,如同多了一只手,多了一个嘴巴,可以用来帮助马来西亚和国际往来经商贸易这如同新首相敦马说道:“我如果懂中文,多好。”
此时正是时候,政府要提升中文的使用及学习水平,让国人认识学习中文的重要,让我们在国际舞台,更胜一筹!
然而,如今国内却出现华语水平低落的问题,甚至是有华裔学生上了中学之后,字写得不端正,一篇中文稿也写不来。同时,也不报考SPM或STPM的华文科,不认真学习中文。
长此下去,华裔子弟的中文水平,最后很可能沦于肤浅的口语沟通,不会写,也不会读。尤其,社交媒体上常出现一些低下粗俗,不中不西,内容空泛,词不达意,杂乱无章的中文书写,词汇被随意滥用,造成语义,语法,语音严重地偏离规范,把优美的华文沦为低俗的谩骂,令人担忧惋惜。
希望新政府能够注重师范大学中文师资的培训,重视华语教科书,加上大众传媒的推广,家庭教育的重视,举凡这些具有深远影响的领域,都要尽量采用正规华语,与世界各地同步,避免出现严重的差异。
在这方面,冀望新政府引进更多的语文教育专家,前来教育界,传媒界担任指导。希望教育部把华文科目,列为华裔学生的必修科目,进一步提升成为受国家重视的语言,以消除人们认为学习华语无用的顾虑。鼓励华人将孩子自小送入华校,三语兼学,华人不应该自己放弃中文,更不能以英语取代华语。
就邻国的经验,新加坡的华语运动经过矫正,改进,推广,最后到全面普及,能取得成功,首要关键在于国家领导层重视华语的态度与决心,进而得到各个华教组织,大多数华裔同胞的配合,全体一起努力,就可以办到。
同样的,在马来西亚,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就可维护,保存我们的母语教育,使得华语在我国开出灿烂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