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30日星期六

【华教视窗】 ~ 1018

致敬郭全强先生

2019/11/29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陈圆凤

郭全强先生是我心目中最和蔼的长辈之一。虽然非亲非故,但他是我母校居銮中华中学的董事长,所以心里觉得,他就跟我们怀念的老校长陈诗圣一样,都是亲切的长辈。
记得我读高中时,经常见到郭先生和陈校长在校园里并排而走,脚步飞快,最常见到的就是他们从光前厅转角的楼梯拾级而上,到楼上校长室或是图书馆开会。
我发现郭先生总是笑吟吟的,也许进入学校范围,他就觉得自己像个爷爷似的吧!我因为经常参加一些比赛,所以他认得我,见面总夸我几句,弄得我怪不好意思。
在郭先生之前,我印象中,没有看到学校董事长经常出现在校内,除了毕业典礼时。但郭先生不一样,我几乎天天见到他,而且有我们銮中生代表学校参加校外比赛的场合上,我几乎一定见到他来给我们打气。即使我们远到吉隆坡来领奖,他也在场。
为校务注入活力
后来,我渐渐明白,郭先生上任銮中董事长,是銮中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他长袖善舞的儒商风格,为銮中校务注入蒸蒸日上的活力,銮中有今日的蓬勃面貌,郭先生居功至伟,他和陈校长也可谓是最佳拍档。
渐渐的,郭先生的才干和奉献华教的热心肠,赢得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和赞赏,他进一步领导柔佛董联会,最后成为董总主席。我在新闻线上多次采访他,每次见面,他都叮嘱我要常常回学校看看,问我生活过得好不好呀,向旁人介绍说这是銮中的学生,笑得见牙不见眼的;而我也经常很骄傲的跟同行记者说,郭先生是我们学校的董事长。
郭先生是在众望所归的情况下,担任董总主席,十几年风风雨雨, 他都表现得进退有据。最有代表性的事件就是“华团诉求”。当时,全国局势风声鹤唳,华团领导人都处在泰山压顶之中,尤其是身为董总主席的郭全强,更是身处暴风眼。这一段纠缠复杂的历史,深深伤害国家民族的和谐,很不幸,我们历经改朝换代后的今天,还走不出当年种族主义的阴影。
站在前人肩看得更远
郭先生卸任董总主席后,董总就陷入无可挽救的分裂,进一步导致华教团体内斗,这是我们从来很难想象的局面。恶斗的后遗症蔓延到现在,期间有许多人希望郭先生出面调解,他很智慧的婉拒,既然“不在其位”,就“不谋其政”,也亏得郭先生懂得这一步,不然,想要安心退休也不能。
每一个时代的人,都负有时代使命,特别是华教领导人,我们希望他们都能承担时代的责任,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拥抱更宽广的世界;不要被历史所拘,也不要被私心所困;更不应该拿着华教的旗帜,行乖张之事。
郭先生退休后,我也就没有机会再见到他,辗转听说他身体不太好,健康大不如前,不方便见客,我也就多次打消去探访他的念头,只是在心里经常浮想起他健谈爽朗的形象,尤其在董总风波炙热时,我特别怀念他那一份谦和有度,那一份君子风度。
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致敬郭全强先生,永远怀念您!您和陈校长都走了,但是,銮中永远记得您们的贡献。

想华教界与宗教界的一点问题

2019/11/29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黄智鸿

华社除了有华教问题要应对,还有关于华人宗教信仰的情况需关注。如今宗教界有一危机。什么危机呢?危机就在于不忧学风之树立与否,不先来深讲传承,便先去急速传播。
传承是需要学养积累的,正如苏轼之所言:“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反观传播则只需指头轻触,手机转发,轻易的分享,便造就了轻易的迷信。量大质差的泛滥资讯,民众必将未蒙其益,而先受其害。
试想,若信徒尚未经“好学深思”的门风熏陶,便已急着去全情投入宣教的工作,这显然无益于光大正信,反有助于宗教末流的骑劫,而所谓的“广开方便”,不过业绩化,所谓的“接引大众”,也无非“销量化”,恐怕一个个被引入信仰的许多人儿都将成了利用宗教者的一件件“嫁衣”。奈何。
细想来,古往今来有哪个高僧、高功,哪个真人、大德,不是先经潜修深养而后开风立德的?又有哪个教徒是可以不学无术,便真有贡献于人群的?其实,这也是华教界的问题。想佛、道二教,除少数个别外,哪个信徒不是华教出身?即先从华文教育里识字做人,然后各有信仰又不失为一中华民族。又道教斋醮,佛门法会,僧师道长诵经礼忏,能全然不通一句文言意趣?道场寺观,讲经说法,真全然不讲“仁义礼智信”这中国人自古所谓的五常?
面对华社多方问题,学术界首当自觉自省,士人精神正需自发。不管在朝在野,乌纱也罢,布衣也罢,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都需好学、乐学、善学、敬学,人间大小事都需学养以成事。“当知做学问,最先便是要了解从前人的甘苦,和接受从前人的成绩,否则便无法再创新”。钱公宾四先生一言,发人深省。前人言语不多道理深,良有以也。没有传承的所谓创新,也不过是一种躁动浮夸的东西。
人能静坐养心甚好,然而若始终静不下心来读一部经书,不好学深思,便想凭空来得灵感,搞些创意创新的点子,那么这已然是个大问题。想来今日商业社会里头的人们,其身上那浮躁之气,若经久而不得止息,则不管信什么教、修什么法,便都会有走火入魔的一天。
要之,有信仰的传承,是有精神的传承;无传承的信仰,是无根源的信仰。这一切都离不开学习,而求学自当敬重文献。朱子曰:“文者,典籍也;献者,贤也”。可见“中国人总是爱把死人拉进活人世界,把各地的历史性加深,文化性加厚,因此使各地生人之德性也随之更加传统化”。又“在中国人的想法,总是要把我们人生在仰有天,俯有地,上有千古,下有千古中,觉得此世界不是薄薄一平面”(钱宾四()先生《中国文化十二讲中国文化中的最高信仰与终极理想》)。
读书当求活泼泼的人物.精神与情怀,不该只做一堆材料看。有知识没文化,正在于不知圣贤人物的心胸与眼光。惟“历史家的眼光是远大的,宗教家的心肠是慈悲的。今天的社会,最需要人有远大的眼光,才能跳脱可悲的现实圈子;最需要人有慈悲的心肠,才能挽救人类可怕的命运”。钱公这番话,真个字字肺腑而句句心声。静静地想一想,今人总该在参与一番番的事业之前,先来好好聆听一段段的心声,求学于往圣先贤的心怀与眼光。不是吗?

华小董事会决策权重要

2019/11/29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墨雪

教育部不顾华印裔的大力反对,决意明年在华淡小学四年级推行介绍爪夷字单元教学,并说明只有在家教学会、家长和学生都同意下才会教导。
教育部副部长张念群说,今年11月初的内阁会议中,考量到有部分的华小没有家教协会,尤其在东马沙巴和砂拉越,内阁已同意将这些学校的董事会纳为决策者之一。
全国1298所华小中,所谓“全津贴学校”(政府学校)415所。换句话说,有883所是“半津贴学校”(政府资助学校),它们均拥有各自的董事会。而教育部在华小实施介绍爪夷字单元教学中,竟然将它们排除在外,无疑是剥夺了华小董事会的决策权,无视于该会数十年来为华文教育及国家教育所作出的贡献。
应事先征求民意
众所皆知,我国自有华小以来就有董事会的存在。正确而言应该是说有了董事会才有华小的创立。没有董事会便没有华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至于家教协会是在1973年教育部授意下推行的,在华小它并不能取代董事会的地位及其重要性。
因此,欲想在没有家教协会而又排除董事会作为决策者的华小实施介绍爪夷字单元教学,实有欠周详的考虑,更有违须有家协 、家长及学生同意下才会进行的原则。
据报道,华小老师在介绍爪夷字单元教学的态度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董事会的立场。而董事会不被列入决策者之一让他们感到困惑,不知将如何进行教学。教育部实在不应该为难他们才是!
既然张副部长说内阁同意,考虑将那些没有家协的华小董事会纳为决策者之一,那教育部不如就在政策上直接了当将其列为决策之一更为简便易行,何必兜兜转转而大费周章!
其实,政府推行的任何一项教育政策或教学措施,都应该充分征求民意并得到授权才施行。唯有这样,政策或措施才能取得预期的成效。有关华淡小实施介绍爪夷字单元教学应作如是观。

教育和商业发展应务实

2019/11/28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利亮时

从经济发展面来看,我国的经济结构从上世纪1980年代开始,从原产品出口为主导,转变为以工业产品出口为导向的发展中国家。这种经济结构的改变,使到国家必须具备一定人数的中等和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源。按照当时的趋势,我国必须积极让教育政策逐步的开放,以迎合时代的潮流。从上世纪末到现在,科技和经济的发展,都是一日千里。从亚洲的局势着眼,中国的经济快速腾飞,区域经济亦有长足的发展,这些因素应该都会促使我国朝向更开放、自由的方向发展。
一个崭新局面的降临,可能会对国内的一些旧矛盾,如种族、文化和教育问题,有着正面的影响。然而,这是许多理性者一厢情愿的想法,实际上政治人物根本不管世界的大潮流,大家仍然热衷于政治的“内销”。我国的多元教育和英国留下的健全制度,我们应该很有机会成为亚洲教育的重镇。然而,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却不珍惜这个资产,1961年我国的教育法令接纳《拉曼达立报告书》建议的以国语为主教育政策,并立法付诸实行,已经是对教育发展的一个障碍。
按照1961年法令规定,在全津贴的中学,其教学媒介语必须是两种官方语文(马来文、英文)的其中一种,并以利用国语教学为最终目标。1961年教育法令规定中学只有两种,即完全津贴的国民中学(以马来文为教学媒介语)或国民型中学(以英文为教学媒介语)和独立不受政府津贴的中学。过去受部分津贴的华文中学,如要继续接受政府的津贴,就必须改制成为国民型中学。在1961年教育法令第212项更赋予教育部长决定华文教育存亡的权力。
这些虽然是陈年往事,但是其对我国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的教育竞争力一直停滞不前,人才也不断外流。教育是百年大计,亦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石,族群的狭隘思维,最终是让我们国家教育的发展脚步放缓。限制性,无法有效取才的教育,其对国家是一大伤害,并且对商业造成负面的影响。
我国在地理位置上是处在马六甲海峡的重要航道,我们的经济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过去,但是族群思维下的教育与政治制度,最终是导致商业受到极大的牵制。当扶持政策,是要整个国家经济来配合的话,其对国家发展产生的影响就相当的大。政府的扶持政策,应该是在不干扰经济发展的同时,透过政府的税收或其他补助政策来进行。自由与开放的经济如此可以把我国经济的饼做大,同时亦可以强化扶助的政策,但是我们的执政者从一开始,就选择以族群政策来统治这个国家,没有对国家发展进行全盘的评估。
由于我们的族群主义已经深入教育和经济,使得我们目前的发展难有大突破。最近因为爪夷文的事件,就让非马来人社会极度紧张,这显示族群间缺乏互信,教育议题一直被族群化。近日彭亨州的商店招牌,需加上爪夷文亦让商家们费钱费力。我们生在多元的国家,最重要是学会尊重彼此,一直操弄意识形态,只是在让国家的教育和商业陷入内耗,这样无助国家的发展也不利人民的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