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8日星期三

【华教视窗】 ~ 983


贵为副教长,兼职小编辑?


2019/08/28 光华日报/言论

~文:董恪宁


“可能是之前中过几次招、学乖了,这回张念群担心资料外泄,担心又被言论围攻,在邀请华印裔团体代表进行闭门对话时,出席者必须在进入会议前,将手机交给前台守卫。过后才获准进去会场解释爪夷书写课题。”

这是怎么一回事?骆冰先生的〈2019间谍片,把手机留下!〉,单读题目,读者必然同意,那确是博君一粲的精品了:“还以为是在看2019年最新的间碟片,原来不是。”

骆冰先生说的是,“行走江湖这些年只听过把钱留下,很少听到把手机留下。没想到,国阵61年执政办不到的事,希盟政府真的履行承诺,一条一条、斯条慢理的做给你们看”。

眼见这一条条,一幕幕,民政党全国主席刘华才看不下去了,第一时间立马狠批张念群所行:仿佛一边诚邀贵宾到家做客,可是,踏进家门前,偏要没收客人的手机。身为客人,心里会好受吗?

尽管这样,感受这一回事嘛,如人饮水,冷暖自如。身份贵不可言的董总署理主席陈友信受询坦说,当局保管手机,他个人觉得,问题不大。华总副会长陈永明事后也向媒体解释,教育部的用意,旨在避免出席者录音,外泄内容。

总之,用心良苦,由此可见,迨无异议。但是,都什么年代了,纵然手机一一全部收起,如果有心偷拍,工具多的是。007的笔式录音系统,网购即有。中价的智能手表,如今也有此等功能。那么,下一次入场之前,是否要一一搜身?

何况,课程纲要的设计,课本内容的书写,充其量,本来只是部门旗下一个小官员的工作。怎么需要如此这般大阵仗地劳师动众全国动员, 乃至劳动副部长出马主持会议?

那么,不管身为教育部第二把交椅的张念群此时此刻在演什么;折腾在琐琐碎碎的鉅细靡遗,她哪有时间检讨积弊,制定政策,指引国家树人工程的大方向,迈向光明?

仅此一问,格局如何,还不清楚:堂堂正正的立法议员,且是贵为教育部长身旁之副手,乃至开始沦为动手的技术官僚。这个部门,到底谁在当家,谁在当权,谁在话事,一目了然。

眼前带头和华社对话的张念群,自诩史上最佳的教育部副部长,其实只是一介三页文本的小小编辑。说好的多元文化之建构,结局将会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不言可喻。

可惜,这个国家,管理组织,规划单位,从来不当一回事。既定的职权,天马行空。原定的分工,随便指派。标准作业的流程,长年失修,只是橱窗的摆设品,意思意思。结果,一碰上嚣张跋扈的小拿坡仑,曲曲折折的故事也就纷沓而至,排队浮现。

副部长尚且如此,一州的华校督学地位之非常卑微,也就甭说了;遑论县级的华小助理总监,微乎其微,自然说不了什么,也做不了什么。既然如此,窠臼依旧,桎梏不改,沉痾宿疾,兜兜转转,还用说吗?

这么一说,把手机通通留下,也许不只是一部2019间谍片,同时也是华校历史新编的悲剧片。当年在野党貌似大气,牙尖嘴利的女主角,现在只能委屈挂帅客串一个不起眼的小丫鬟。时也,命也,还是怪罪前朝?


董总竟被标签种族主义


2019/08/27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 陈锦松


董总,作为华教的最高领导机构,最近因为爪夷文的课题计划发动签名运动,遭首相指责董总的做法是种族主义。

捍卫华教拒绝爪夷文,就被认定是种族主义,真是情何以堪。马来西亚历经去年509改朝换代后的洗礼,政治理应出现脱胎换骨的改变,而过去为华教权益积极奔走的董总,怎么会突然变为种族主义者?

到底谁才是种族主义者?可以确定,种族主义在多元种族的社会仍然大有市场,它可以因应市场的需要与走势来满足特定的政治议程。希盟政府的组织架构,与过去国阵完全以巫统为首是有差别的,但希盟政府的组成,却仍然逃不过政治的宿命,必须以首相马哈迪担任会长的土团党马首是瞻。

没有马哈迪这个被喻为政治枭雄也好,政治强人也罢,或许就无法达成我国改朝换代的目的。但改朝换代后,希盟不得不面对马哈迪领导出现的“独裁”现象。如果马哈迪有错,难道错都要归于改朝换代?难道没有改朝换代,我们的华教权益就会得到更大的保障?

对华教而言,希盟的执政,独中与民办大学的确获得政府的大量拨款或经援,此善举可以理解为是政府对华文教育的肯定,获得拨款也使华文教育可以有更大的发展想像与计划。

华教文化根深蒂固

华教的领头羊董总,当然可以因为华教获得经济支持而理解这是新政府的善意与诚意。但当马哈迪指董总是种族主义者,董总难免陷入“肯定”与“否定”的矛盾中,不知道这个政府对华教的议程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

多样的文化是马来西亚多元种族形成的特色,各种族如能发挥所长,必能彰显马来西亚丰富与多姿多彩的文化价值。但一些以马来种族为中心的幽灵,试图通过政治的力量来改变其他民族根深蒂固的文化遗产,他们无法理解文化是无法通过人为力量随意被改变的。

我国的华文教育发展走到今天,华人文化得以延续,这不是从天而降,早期华教先辈们的前赴后继,在忐忑不安的困难环境中,一步一脚印,凭借艰苦卓绝的精神,才使华校得以孕育成长,并结出累累果实。

60年代华文独立大学面对的官司,已成为历史的见证。当年政府对华文教育的打压与否定,罄竹难书。董教总的领袖,展现的是无畏无惧的抗争精神,尽管林连玉公民权被褫夺,林晃升、沈慕羽都曾锒铛入狱,但他们无怨无悔,令人动容。

强人政治之必要?

改朝换代后,华人社会欣喜若狂,这个期待已久的政治变革,如同久旱逢甘霖。新政府内特别是行动党确实是过去在捍卫华教路上不遗馀力的其中功臣。这个政党,得到华人的极多选票支持,才能高姿态地进入政府,不是没有原因的。今天,行动党要员出任官职,受委财政部部长及国防部副部长职更是不可多得。

政治瞬息万变,多元种族色彩组成的公正党与行动党,在希盟成员党中尽管国会议员是占最多的,但却还是要接受只收土著为党员的土团党的政治安排。马哈迪的强势,以及首相过大的权力,使土团党虽然是希盟排名第三的政党,但却能呼风唤雨,主导政治进程。

马哈迪在委任总检察长及反贪会首席专员的过程,都是独断独行,基本不需要征询内阁其他成员党的意见。马哈迪就是面对苏丹的干政,也展现不妥协的强硬。在一些政治治理的模糊地带,老马清楚向苏丹传达国家是首相当家作主。王室干政的不当得以化解,还得归于马哈迪的政治手腕。

马哈迪的强人政治姿态,对付一个滥权的巫统政治显然是必须的。509席卷全国的旋风式演讲,马哈迪所到之处,吸引许多马来群众的拥戴,这股力量促成我国政治历史的扭转,居功不小。

这个强人在80年代已显露其强权政治的领导作风,唯我独尊,确保所有的意志都能执行与贯彻,就如削减国家元首权力、开除最高法院院长,当然包括轰动一时的革除副首相安华事件。

今天要改变马哈迪,很困难。希盟政府本身是脆弱的,尽管希盟要贯彻政治制衡,以避免马哈迪的“为所欲为”,但基本执行起来困难重重。希盟其他成员党理解,希盟不能分裂,一旦分裂这个政府也预计会跟著垮台,而等著东山再起的国阵就有机会回归,并能以政治力量来洗白他们的腐败与贪污罪证。

承认统考难度加剧

爪夷文课题还没有完全落幕,董总反对的动作已被首相标签为种族主义。在马来社会对领袖崇拜的氛围下,这个标签会给马来社会制造“刻板印象”,对董总在马来社会的印象是具破坏性。

爪夷文事件的扩大,对承认统考之路只会造成更大的困扰。当希盟计划承认统考时,马来社会会问,马哈迪都指责董总是种族主义,承认这个机构主办的统考不是等于助纣为虐?

要马哈迪就种族主义的指责跟董总道歉看来很难,也就显示希盟成员党内获得大量华人支持上台的行动党的尴尬处境。他们能怎样对抗马哈迪?

华教之路,不会因为希盟上位了而出现大的改变,我们仍然要亦步亦趋,用智慧来捍卫华文教育,避免因为在种族主义的喧闹中无意地跌入他们的圈套,而成为种族对立的帮凶。



全津华小也要被照顾


2019 /08/27 星洲日报/大北马

~作者:李发联·


全津华小终有被关注,消息指出希盟政府史上首次批准2000万令吉,让415所全津华小申请特别拨款,以维修校舍等用途,这消息确为全津华小董家教带来温暖,无论拨款多与少,至少能帮到学校。

每年半津华小获拨款,全津华小只能空等,那种同样是华小,但却不同命的感觉,就如亲身儿与继子的关系吧,满不是滋味。

吉辇县只有一所全津华小,属微小,约剩20多名学生,学校很大,人很少,老旧的建筑多年前建立后,因拨款有限,许多设备老旧损坏,当地甘榜人越搬越少,学校是在苦撑下办学的,每年董家教都要绞尽脑汁,找一些学生进来就读。

吉辇县隔邻的吉南万拉峇鲁有2所光华学校及峇眼三目崇正也是全津华小。多年来一直面对常年拨款少,不像半津华小拨款来得顺,常要找公众捐助。

全津华小找公众捐钱,外界常会以你们不是全津华小,政府100巴仙资助吗?怎么还要出来募捐?

一名全津华小的董家教成员吐苦水说,同样是华小,所受待遇不同,真的有苦自知,但学校设备也是会坏的,申请提上去,要等很久,有时会给,有时石沉大海。

其实全津华小中,有许多属微小,人少财力薄,处处受限,现今有特别拨款可申请,至少待遇能与半津华小平等,这是喜讯。

他们都希望这是常年拨款,而不是选择性拨款,毕竟办教育都是为培育下一代而努力。

希盟新政府能踏出第一步,为全津半津捎来好消息,华社普遍都希望政府能取消全津或半津的定义,一视同仁为马来西亚的教育政策,做出妥善对策。

同样是华小就要给予照顾,而不是因半津或全津,名称上的不同,就给予不平等待遇。

我这几年也有参与校友会文教工作,在办活动,为学校筹款,著实不易,但华社、校友对于母校的建设,大家还是会给予支持。

学校的筹款永远做不完,校舍不够,筹款建校舍,建了校舍没几年,设备又要进行提昇维修了,政府拨款是有限的,因此,有许多学校总是自力更生,靠群众力量,把学校设备建设起来,受惠的是莘莘学子。

以前是先贤筹款建校,现今校友、家长或热心人士有能力了,续为学校出力,一代传承一代,饮水思源,这就是一种美德。

华校生爱校的精神,都在全马各角落开花结果,一传就几代人了。



为华小提供更多资源与援助


2019-08-27星洲日报/星.观点


政府有史以来第一次批准2000万令吉特别拨款供教育部发放给全津贴华小。由于全津贴华小的开销是由政府承担,因此一直以来,政府在财政预算案所宣布的华小拨款是给予半津贴华小,如今全津贴华小也获得特别拨款无疑是一项好消息。这项举措也获得坊间好评。

据悉,教育部早在85日就开放有关拨款申请,而全津华小校长已赶在819日截止日期前,提呈申请。数据显示,全马共有1298所华小,全津贴华小占415所,半津贴华小则是883所。虽说全津贴华小的开销是由政府承担,然而由于教育部主要是依据紧急性来处理校方的申请,加上过程冗长,以致学校董事部需先应付相关开销;这对学校而言也是一种不便。

随着政府批准2000万令吉特别拨款给全津贴华小,校方将可善用这些拨款来应付短期开销,以及提升与维修设施、美化校园,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一言而蔽之,这是一项有利于学校发展的措施,政府应该把相关拨款制度化,以更有效率地协助华小发展。

进一步言,无论是半津贴或全津贴华小,都肩负教育学生、培养国家栋樑的重任,政府不该区别对待,厚此薄彼。事实上,《1996年教育法令》中并无“全津贴”与“半津贴”学校的分类,这两个定义乃是法外立法。政府受促纠正问题,公平对待所有学校。换言之,一切都该回归教育的本质,政府须从教育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如此方能摆脱其他因素的羁绊,专注于提升整体的教育素质。

华小一路走来,面对诸种挑战,但为了百年树人的大业,华教人士与华社携手合作,跨越障碍,克服难关,为华小的发展奠下稳固的基石。这些年来,华小为国家教育作出的贡献,有目共睹,政府应珍惜华小的付出,在政策与拨款等方面公平对待华小。

政府为全津贴华小提供特别拨款是个好开始,这反映政府关注全津贴华小的困境与需求,然而政府的步伐不该止于此,坊间期待政府接下来能采取更多积极行动,注入充足资源协助华小茁壮成长,以培育更多国家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