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华会馆学校到三语学校
2019/08/24 印度尼西亚《国际日报》
廖建裕(Leo
Suryadinata)
三语学校学生与外教图片来源:PUBLIC DOMAIN。 |
新秩序时期
自1966年以来,印尼国内的华人学童教育开启了新的篇章。苏哈托(Soeharto)政权对华人实行全面同化政策,华人文化的三大支柱——即华人组织、华人学校和华人媒体,都遭政府勒令禁止及废除。所有的华人学生,无论是属于印尼公民还是外国公民,都必须在用印尼语授课的学校接受教育。
然而,还是有很多外籍的华人学生没有上学。因此,为了接收这些学生,政府于1968年批准建立“特别项目国民学校”(Sekolah
Nasional Projek Chusus,即SNPC)。从名字就能看出,这是一所用印尼语授课的国民学校,其课程和其他国民学校的课程一样。特别的是,这所学校是专为华人群体开办的,并且外籍的华人学生入学,但是其条件是其人数不能超越印尼籍学生。华文课程只能安排在课外时间,并且不设考核。这类学校只是以特别项目的形式存在,也就是说,如果政府认为这个项目不再发挥作用,就可以将其取消。
在七年的时间内,特别项目国民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仅在苏门答腊就有35所。但后来有特别项目学校出现了违规的情况,它们招收的外国籍学生远多于印尼籍学生,还使用华文授课。因此,所有特别项目国民学校于1975年都被取消,变成了私立国民学校,并且不再为华人学生特别设立。
在新秩序时期这32年里,华人学校和华文都遭到了禁止,以至于出生在新秩序时期的华人学生基本上都不懂华文。
新秩序时期后
苏哈托下台后,印尼的政治制度变为民主制。华人文化的三大支柱得以重建。然而,人们似乎并不想要新秩序时期前的那种风格的华文学校。于是后来建立的是使用国家课程,但是另外增加英语和中文课程的特种国民学校(Sekolah
Nasional Plus)。
仍然使用中文的华人阶层把这些学校称为“三语学校”(Sekolah
Trilingual/Tribahasa)。现在,这些学校的全称为“三语特种国民学校”(Sekolah
Nasional Plus Trilingual)。有人说这是华文学校,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除了英文和中文课程之外,这些“三语特种国民学校”(Sekolah
Nasional Plus Trilingual)同样使用印尼语授课,而且学生们都要参加全国考试。
虽然不清楚这些三语学校的具体数量,但我们可以在印尼的雅加达、泗水、棉兰这样的大城市看到它们。有人称其为“特种国民学校”,是因为其课程跟随文化教育部(Departemen
Pendidikan dan Kebudayaan)的 指示。在雅加达,有超过十所特种国民学校,其中著名的有吉祥山学校(Sekolah
Bukit Mulia Indah)和希望之光学校(Sekolah
PelitaHarapan)。学校教授三种语言,一些中文教师还是直接从中国派来的。除此之外,在雅加达还有一些外国学校设有国际课程,其中著名的是一间台湾学校和新加坡华侨中学(Singapore
Chinese High School,简称Hwa
Chong)附属国民高中。印尼籍学童只要能负担得起昂贵的学费,同样可以进入这些国际学校学习。毕业后,他们可以直接进入国外的大学学习。然而,在国际学校读书的印尼籍学生并不多。
实际上,在苏哈托下台后,还出现了一个新现象,那就是民众想要学习中文的热潮。苏哈托掌权时期,政府关闭了所有华文学校,只允许在设有“汉学系”专业的大学教授中文。但在新秩序时期将要结束之际,由于全球化浪潮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政治和经济舞台上的崛起,使得一些私人学校在不把中文纳入正式课程的情况下,仍然教授中文。华文中心也被允许建立,但其中文水平很低。苏哈托下台后不久,无论是华人还是非华人,都被允许学习中文。中文开始在普通国民学校作为外语课程教授。包括在雅加达的印尼艾尔·阿萨尔大学(Universitas
Al Azhar Indonesia)和望加锡的哈山努丁大学(UniversitasHasanuddin)在内的数所印尼的大学都建立了孔子学院,其作为中国政府的文化机构,旨在传授中文。(32.
Sekolah Tiga Bahasa dengan guru asing)
为了应对中国作为世界政治和经济的强大力量的崛起而做好准备,在这个全球化时代,中文成为印尼民族亟须掌握的一门外语。
(国际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