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3日星期二

增建华小课题 张念群:采“有需要、有华小”的方式


2019/08/13 (砂拉越)诗华日报

教育部副部长张念群称,教育部已采取“有需要、有华小”的方式来增建华小,凡是鉴定为迫切需要建立的新华小无需向大众筹款,一律由教育部从特别为华小增建与搬迁用途的2000万令吉中拨出款项建校。

她说,希盟政府在制度化增建华小上,有比前朝更完整的机制,并按照各地区的需求来增建华小,力求做到“有需要、有华小”的制度化增建华小的概念。

她表示,只要是属于迫切需要华小的地方就会优先处理,不需要向普罗大众筹款。“我们(教育部)都会在2000万令吉拨出款项给他们,这就是‘有需要、有华小’,正是我们理解中的‘制度化增建华小’的概念。”

张念群接受《东方日报》专访时,这样指出。

她说,希盟政府在2018年已发放2000万令吉拨款来作为华小的增建与搬迁用途,总共有13所学校受惠。“今年同样也获得2000万令吉的拨款来处理增建与搬迁华小,仍在处理受惠学校的名单。”

她补充,教育部已将受惠名单及获得的款项放上网,以示公正与透明化。

她指出,教育部也就增建华小的课题与发展商配合,当地的建校委员会不需要再去烦筹款问题,政府也将建校规划为迫切或不属于迫切需要来分阶段处理。

张念群说说,如今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接下来陆陆续续就会看到增建及搬迁华小的动土仪式。

她补充,尽管出席动土仪式经常被认为是很公关的做法,但正或副部长不出席的话,却会让人误会没有办事。

她提到,很多人只是注意前朝的“10+6”增建及搬迁华小,但却忽略了这些学校的所在地是否都在迫切需要华小的地点,而希盟政府的立场是要善用财物来兴建华小。

她说,除了“10+6”增建及搬迁华小之外,实际上还有另外10间早已获得搬迁批文的小学迄今仍未落实,有者2012年已获得搬迁批文(森美兰晏斗吁鲁干中园华小及雪兰莪中华华小),也有些学校早在2013年获得搬迁批文(比如:霹雳太平华联二校华小),这些都是她们在协助处理的对象。她也提到,由于华裔人口分布的问题,蒲种是急需华小的地区,因此教育部批准培民华小搬迁至蒲种,同时拨款400万令吉以协助建校,而培才华小则搬迁至新山武吉英达,亦是100%由政府出资,这就是希盟政府所要做的制度化增建及搬迁华小。

(诗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