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2 星洲日报/北马
报道 /摄影:李发联
新路维新小学今年首度无华裔新生报到,只有2名友族生。 新芒魏中华学校由友族生支撑,今年16新名生当中占了14名。 巴里文打新华学校是县内最大型华小,学生总人数也跌破600名。(取自新华脸书) 马瑞泽 : 吉辇县的华裔生育率下降,致吉辇县内多数华小生陆续减少。
(吉辇22日讯)新学年开始,吉辇县10所华小新生陆续减少,巴里文打新路维新小学只有2名友族生报到,首年没华裔新生。
维新小学目前全校有22名学生,华裔生7人,巫裔生增至13人,印裔生有2人。
新芒魏中华小学与瓜拉古楼育才小学的新生略增,新芒魏中华小学16名新生中,友族占了14名,华裔只有2名。
峇眼色海东华学校剩256人
育才小学的新生虽略有增加,但今年初毕业生出多进少,以致学校总学生人数剩310人。属大型学校之一的峇眼色海东华学校,学生总人数也再创新低,剩256人。
吉辇县内最大型华小巴里文打新华学校,学生人数跌破600名,去年该校的龙子龙女毕业生离校多,新生则减少,以致该校的总学生人数剩583人 。
中华小学巫裔生过半
新芒魏中华小学全校学生是51人,巫裔生过半达35人,华裔19人,印裔4人。
校长劳德胜希望能得到区内各族家长的关注和支持,尤其是华裔家长,把孩子送到该校就读。他说,中华学校真正体现了三大种族在同一个屋檐下学习、生活,互助互爱的大马精神。
由于华裔村民的减少,学校方面的建设也期望各界给予大力支持。
马瑞泽:年轻家庭少生育
吉辇华小发展工委会主席马瑞泽受访时说,吉辇县内各华小生再减少,相信主要原因是县内年轻华裔外流至大城市,留下就业者不多,一些是继承家业。渔村内的年轻人外流情况也严重。
他说,现今生活压力大,生活费高,年轻家庭多数少生孩子,以前可以生育5至6个,现今只有1至2个。在70年代,角头与古楼渔村的小学,人数都是千多人以上,现今只剩300至400多人。
他说,从各校的新生人数与总人数的数据看,郊区华小的友族生报读人数有上升趋势,这无形中缓和华小被关闭的危机。
“友族家长也意识到把孩子送进华小就读,多学习一种语言,可增加工作上的优势,友族家长也认同华小办学的认真。”
他指出,郊区乡镇华裔村民的陆续离开,让原有的华小都面对新生来源危机,吉辇县以新路、知知西廊、新芒魏新邦安拔、亚罗邦士等乡镇最为明显。
他鼓励年轻村民,若家乡有机会,请留在本地发展,以稳住人口。
吉辇华小新生及全校人数:
学校 2025年新生人数
2024年新生人数
2025年全校人数
2024年全校人数
巴里文打新华小学
88(友族14)
93(友族 11) 583
618
角头南华小学
51(友族1) 56(友族 1) 419(包括学前班)
446(包括学前班)
瓜拉古楼育才小学
45(友族4) 39(友族3) 310
338
峇眼色海东华小学
29(友族6) 43(友族11) 256
303
瓜拉牛啦育华小学
7 12 64 84
知知西廊民生小学
7(友族1)8 23 19
亚罗邦士华小 3(友族1 ) 3(友族1) 26 35
新芒魏中华小学
16(友族14) 9(友族6) 58 51
新路维新小学 2友族 7 22
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