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5 星洲日报/暖实力
报道:邓丽华 /摄影:陈莉莉/邓丽华
出席的嘉宾包括主单位及各校代表和学生们大合照。 周显扬(左起)、萧依钊和廖书慧派发100令吉红包及饼干礼袋给学生。 祝福文化基金会义工们把饼干一袋袋装好. 鸟雪县9所华小的受惠学生耐心等待仪式开始。 拿红包咯!学生们高兴展示手上的红包。 义工群为学生和来宾们准备茶点。
(武吉布伦东5日讯)再穷不能穷教育,一名已故的华校教师终身扶持华文教育,在她90多岁高龄离世后,其长女继承母亲遗志——继续捐助华校生,母女俩低调助学,估计通过不同管道已捐助华校学生逾300万令吉。
萧依钊:钦佩为善不欲人知
祝福文化基金会主席萧依钊出席该基金会举办的“庆华人新年捐助乌雪区华校生”活动时披露这对母女的善行,惟她表示因尊重当事人意愿,故无法公开捐款人身分,不过她对母女俩坚持为善不欲人知的善心和大爱精神表示无限感激。
她直言,社会上有些个人、财团或社团做慈善活动,目的是美化形象,有的企业做善事是为了符合当局的“企业社会责任”要求,但这对母女不求名利,扶持华校学生求学的发心十分纯真,这种风范值得表扬。
她说,这对母女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教育的意义,而这也成了该基金会捐助乌雪县华小贫困学生活动的缘起。
“这位大爱教师是个单亲妈妈,在职时勤勤恳恳,春风化雨,平日省吃省用,生活简朴,但一直很慷慨的捐助贫困学生,退休后也不断把储蓄用于捐助贫困的华校学生读书。
长女继承母遗志捐助华校生
“冠病疫情期间这名90多岁老人安祥离世。丧礼低调进行,朋友们都事后才知道。她那受过高等教育、高职高薪,自己也拥有丰厚储蓄的长女,继承母亲的遗志──捐助华校学生,因为母女俩都相信只有教育才能振兴一个民族。”
她说,在捐完母亲遗下给她的钱之后,这名已年逾70岁的女儿也开始应用自己的存款捐助华校学生,这两年来因朋友推荐,信赖祝福文化基金会,不时捐款通过基金会捐助贫困华裔学生,两人因此成了好朋友,早前她交来一张12万令吉的支票,叮咛要用这笔钱去捐助尽可能多的华裔学生。
萧依钊补充说: “我就想到华人新年即将来临, 紧接着就是新学年的开始,许多有子女的家庭面对年关和开学的双重开支的压力──需要买年货、包红包;同时为孩子买校服、鞋子、作业簿、文具、图体费等杂费。尤其是偏乡的贫困家长会被这沉重的负担压弯腰,于是联络了热心公益的乌雪前国会议员兼乌雪妇女慈善协会主席廖书慧表达了我朋友的意愿。”
她说,廖书慧认为这对乌雪县贫困学生家庭来说是最好的新年礼物,因为很多许多贫困的家长在开学时拿不出钱来为孩子买作业簿和文具等,也没钱交团体费和电脑费,需要由家教协会先代垫,然后才分期慢慢还钱给家教协会,于是马上帮忙联系乌雪区9所华小的家教协会,由家协推荐各校的贫困学生。
祝福文化基金拨10万 乌雪9华小190学生受惠
活动当天,祝福文化基金会共拨款10万令吉捐助乌雪县贫困学子,190名来自乌雪区9所华小的学生受惠,每人获得500令吉红包及饼干礼袋。
这500令吉中有100令吉是以红包形式现场派发给各位学生,另外200令吉是购物券,专用于买校服、鞋子和书包;剩余的200令吉交由各校家教协会代为支付受惠学生买作业簿和文具等用途。
萧依钊也提到,一些人常说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点。”但她个人觉得这是个迷思,且会造成家长和孩子的焦虑不安。”
她勉励在场学生说:“尤其是贫困家庭的孩子,哪能像富家孩子那样去上各种补习课和才艺课,所以同学们要谨记,即使你现在输在起跑点,也不要灰心,只要不对自己失去信心,不放弃努力,你将来的成就还可能超越目前跑赢你的人。”
以清寒生当工程师为例
她也以本身曾遇到一名家境一贫如洗的学生为例说,有关学生家里没钱给他上幼儿园,读一年级时一个字都不认识,给同学欺侮,没有书桌,只能趴在地上做功课,但他没有自暴自弃,刻苦求学的精神感动了该基金会,于是为他提供助学金,去年他终于以优异成绩从大学毕业,现在是一位工程师。
她告诉受惠学生,捐款的母女完全不期望学生回报,只期许同学们长大后能敬爱父母师长,有能力时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黄爱丽:感谢廖书慧周显扬
武吉丁雅华小校长黄爱丽致词时感谢也是乌雪县9华小家协联谊会顾问的廖书慧,以及该校家协主席周显扬穿针引线,让众多学生受惠。
廖书慧致词时则表示祝福文化基金会的捐助对乌雪区华小贫穷学生而言是及时雨,希望学生善用这些捐款,努力向学及长大后回馈社会。
出席者包括武吉丁雅3华小副主席陈诗洁、叻思华小副校长陈添伦,家协主席陈志华和副主席卢巧仪、吉粦华小校长黄耀民、副校长吴巧蔧,家协主席杨宝玲、龙邦华小校长高碧贞、崇智华小副校长洪淑菱、董事部代表林美玲、峇冬加里华小校长何福兴、家协理事李美云和吴碧珊、竞明华小校长黄燕媚、教师林美玲、家协理事颜湘盈、葛尼华小副校长黄福隆、教师陈宝尹、家协主席方珍芯、双文丹华小副校长陈丽娟及董事部代表祝桂莲等人。
(星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