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6日星期日

【华教视窗】 ~ 870


我的中一上


2018/12/15 柬埔寨《柬华日报》

~作者:郭诗艺


今年8月我以一个全新的身份——汉语志愿者教师,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国度,这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未知的,但对于我这个职场“小白”来说,从一个学生到一个老师的转变才是我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到了教学点我才得知,我即将担任中一上班的班主任,教中一上班的华文、作文以及五年级的作文,这些课程我都是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让我没想到的是我竟然要当班主任,而且还是管理初中生。

开学前一天,别提我心里有多忐忑,睡觉之前我一遍一遍地在心里模拟着第二天我该用什么样的表情踏进教室,我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和学生们说话,因为身为班主任第一次见面如果眼神太温柔,语气太软弱会让学生把你当“软柿子”捏,日后就没有办法管理班级,反之,如果太过犀利、太严肃,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且我的面相这么也装不出凶神恶煞的样子。但是到了第二天,一切都变成得简单了起来,孩子们的可爱活泼立刻把我带入了老师的身份。到现在开学已经有3个月,我对我们班的孩子真的只有一个爱字,虽然在他们调皮、闯祸、不按时完成作业时候我会责备他们,但是每次批评他们我自己心里也会很难受。而且相处的3个月,并没有时间的流逝变得厌倦,反而越来越了解每一个孩子,发现了每一个孩子的特点,也找到了和每个孩子不同的相处方式。

比如我们班的女班长锦珠,面相冷若冰霜,学习能力十分强,但生活中却是一个十足的“宅女”,喜欢追星、喜欢看电视,一说起中国的明星和电视剧就没有她不知道的;我们班的男班长顺安,最大的特点是在柬埔寨30多度炎热的天气里每天都要穿一件运动外套,每天上课都好像是在耍酷,低着头装作很深沉样子,但是要是交给他做什么事,不用和他多说什么废话,保准完成得妥妥当当,十分可靠;再说我们班的两个学习股,男学习股尹嵘长相和性格都像极了我的表弟,每次看他斗湖想起我那粘人的表弟,他酷爱魔方,简直就是一个“魔方痴”,更有趣的是他虽为柬埔寨人却不会写柬文,看到他中柬只考了20分的时候我真又气又笑;女学习股伦美,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就让我想到了《不能说的秘密》里的女主角桂纶美,现实生活中的伦美也像电影中的女主一样文静、心思细腻,伦美简直就是一个手工小达人,我这个粗心大意的老师总是忘记贴点名册、写错学生手册,总是伦美帮我剪剪贴贴,而且完成的都十分精细;再说我班的“国宝熊猫”龙兴同学,一个男孩子,每天都软萌软萌的,说话声音温温柔柔,是我班女孩子的班宠;皮肤黝黑的郑弟弟,虽然名字叫“弟弟”但是年龄比同学要大一些,所以班里的孩子都叫他“弟弟哥哥”,到底是弟弟还是哥哥呢,每次听到都觉得好搞笑;还有古灵精怪的美玲,学习成绩好到没话说,但是论贪玩,美玲可是数一数二,每次考完试都是她缠着我带他们看电影;还有淘气的颖德,说到颖德我都想提高语调,点名批评他的数最多,上课最爱说话,但是每次当他请假不来的时候,又感觉教室里面少点什么,刚开学的时候成绩不太理想,但是自从段考以后像变了个人一样,成绩进步飞快,上课提问全会,课下在写作业也都对,对他真是又爱又头疼。我们班的孩子真的是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一个都那么可爱,每一个我都爱,是他们让我在异国他乡的日子里多了些温暖,多了一份依靠,孩子们经常问我:“老师你想不想家?”我都会回答:“想啊,当然想,想老师的爸爸妈妈。”但是其实还有一句话老师没有说出来,如果老师回了家,老师也会想念你们!

在柬的日子里,我的班级就是我的家,我会像疼爱的弟弟妹妹们一样疼爱班级里的每一个孩子,他们表现好的时候要夸奖他们,犯错误的时候要告诉他们道理,迷茫的时候要给他们鼓励,要让每一个小花骨朵在小小的阳光下开得最绚烂,让汉语之花们拙长成长。

(广肇学校志愿者 郭诗艺)




学习是学校教育改革的核心


2018-12-14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黄祯玉


若快乐学习是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那废除考试确实是一条至关重要的路径。这条路径,可说是直指学校教育的核心:让学习回归本来的样貌。

教育部长马智礼今年5月上任没多久,即曾公告天下说他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快乐学习。他最近也宣布,从2019年起小学一至三年级将废除考试制度。随后,教育总监阿敏瑟宁发表文告说明,小学低年段废除了考试之后,将以课堂评估和校本评估取代,这样做是为了让教师采取更多元的方式教学,让孩子们拥有更愉快和有意义的学习经验。

教育部所指的考试,相信是指一段学习历程结束后所实施的纸笔测验,如目前学校所实施的期中考、期末考,UPSR考试也属这种性质。当然,“废除考试”不等同于“快乐学习”。我们只能说,前者只是达成后者的其一手段。若快乐学习是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那废除考试确实是一条至关重要的路径。这条路径,可说是直指学校教育的核心:让学习回归本来的样貌。

从小到大,我们曾经历过很多不同的学习。我们不妨回想那些比较愉快的学习经验,并从中分析这些愉快的学习经验究竟包含什么元素。无论是童年时代的草场放风筝、河边抓小鱼,还是成年之后因工作需要学习电脑科技、PPT简报、统计运算,或个人休闲时学习烹饪、园艺、唱歌、跳舞等等,现在回想起来仍觉得愉快的这些经历,很多都有以下的特点:

一,我们的内心有股驱动力,知道为何而学;也许是出于好奇,或为了解决某个问题,也许是为了达成某个任务,也许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心理或情感需要。而且,所谓的“学会了”、“学到了”,由我们自己来定义。

二,我们知道自己要学习的是什么,也知道如何找到和这个学习内容有关的资讯或资源。即使一开始可能不清楚,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能慢慢能理出头绪,摸索出一条出路。

三,我们知道要采用什么方法来完成学习,而且,这些方法不只一种。过程中我们可能会用错方法,但最终我们能从错误中找到窍门。

四,我们订定自己的学习步骤,根据对自己的认识以及日常生活的习惯,定出对我们自己有意义的、实际可行的步骤。

五,学习的过程有一起互动分享的同侪友伴;我们的伙伴的角色是不固定的,有时候是一起尝试错误的学伴,有时候是适时提点我们的“教练”,有时候是安静耐心的聆听者,有时候是积极打气的啦啦队。不管他们的角色如何,他们是让我们的学习经验变得鲜活的重要人物。

六、学错了、学不好时,只要我们愿意,就可以重来,不担心会被人作人格评价,如“差劲”、“糟糕”。

学习若具备上述的特点越多,或上述特点达到的程度越高,我们的学习体验就越快乐。回顾我们自己的成长经验,那些愉快的学习不是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吗?这里头,没有一次性就决定我们个人的水平或价值的考试,特别是那种要求我们囫囵吞枣、死记硬背的形式单一的纸笔测验。事实上,考试,或曰教学评量,本来是教学过程必要的一个环节,它是为了服务学习而存在的——为学习者提供检查学习过程、调整学习方法、建议学习策略的资讯。但若检查过程、调整方法、建议策略所需的资讯能通过其他的途径和方法来获得,只要能够达到促成学习的目的,为何就非得使用总结性的纸笔测验呢?

学校教育改革,终归必须要以学习为核心。取消了无助于学习的考试,导正学习的目的,提供孩子们丰富多元的学习经验,将原先用来应付考试、疯狂赶课的时间、心力和资源正确的放在对他们有意义的、能形成终身能力的学习上,这样的学校教育改革,让人充满期待。



509:林连玉精神一个历史性胜利


2018/12/12 中国报/评论

~作者:麦翔


历史性的509大选胜利,是各族人民长期斗争的积累,其中林连玉的正义斗争,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新朝希盟政府具有无可推卸的义务,立即废止旧朝的孽障——林连玉公民权冤案,恢复林连玉公民权与教师准证,将其列入“催生多元平等和谐新马来西亚的忠诚、杰出公民”光荣榜,实现希盟对人民的许诺。

(一)中华文化本土化——且从中华文化本土化说起。其一,“抗日卫马”的抗日战争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林连玉登上反殖争民主独立的最前线,引领公民权运动和华校课程本地化、亲自指导和纠正了白人所谓专家的谬论,构建了坚实的多元主义的坚强基础。林连玉的爱国主义是战后思潮的反映,他对民主主义最有发言权,是他对509的第一个贡献。

(二)“十六字诀”斗争哲学——其次是“不受压迫,反对压迫;不怕牺牲,避免牺牲”,及其落实的策略:“有理、有利、坚决的态度”。 “十六字诀”是林连玉二战后打退英帝企图消灭华校的《巴恩报告书》、《白皮书》与《拉萨报告书》总结起来的,是华教“维护下建设,建设中前进”辩证运动的奠基人与典范的实践者。

林连玉主张,应勇于直接面对挑战,反而可能震慑敌人,避免牺牲。到了必须付出自由或性命代价时,应毫不迟疑的付出。林连玉几次“托妻寄子”,最后,被吊销公民权与教师准证,为抗击英帝与种族主义作出非凡的贡献。

为后世树立光辉典范

(三)民主与人民运动相结合——“理论一旦与民众结合,也会产生物质力量”。林连玉出身于、受教育于20世纪初民国创建之后,是一位教育家,但其密切联系联系群众,在战后种族主义掀起大风大浪之时,毅然登上斗争舞台,他的宏伟气魄与坚定决心可以比美社会运动家。这是林连玉的第三个贡献。

林连玉的斗争以华团为他的民众基础,并带领华社的上层陈祯禄和有良知的政府人员钟敏璋等,组成广泛团结阵线,这是林连玉打败敌人的秘诀。此外,早期马来报章《Utusan Melayu》,也是他的拥趸之一。林连玉为后世树立了光辉典范。

(四)民族大同观——1960年代中期,林连玉经反思作出深刻的自我反省:“真正的爱国者有双重责任,一方面要抵抗外敌,一方面要抵抗(国内)沙文主义者,两者一样重要,必须双管齐下。”他的人生哲学由此上升到光辉的新顶点:民族大同观。

民族大同观是符合科学社会发展观的,与种族主义“民族国家”是对立的两码子事。林连玉在60多年前提出的这个纲领,为今日希盟将革新进行到底提供了宝贵指导方针。我们作为推动民族民主运动的民间组织,应当拿起林连玉“有理有利坚决态度”的武器,监督、稳住和推动徘徊不前的希盟政府,切实实现509的目标。



语言:身份和需要


2018/12/07 东方日报/名家

~作者:万吉


《可兰经》里指,亚当是上帝创造的第一个人。不久之后,上帝创造了他的生命伴侣,夏娃。阅读著《可兰经》这故事时,有时令我想到,当时亚当和夏娃是使用什么语言沟通,还是他们只使用手语,或单词来表达,还是有其他方式?

80后,毕业於埃及Al-Azhar大学,在马来西亚吉兰丹大学完成硕士论文,现在是博士学位候选人。著作有《Aku bukan kafir》、《Kesederhanaan Nik Abdul Aziz》等。曾出任檳城首长资讯官,目前为大同工作室学术主任。

我认为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即一方將信息传达给另一方。反之,在交流中,文字表达能令人有满足感。我的观点基於以下几个经歷:

第一件事是有一天,友人问及如何把idealisme理想主义这个词,翻译成马来文。如果翻释为pemikiran(思想),这並没有错,但感觉不到位。如果译为fikrah(思想),也是如此。突然,另一位朋友提到赛胡先阿拉达斯(Syed Hussinal-Attas)博士曾把idealisme一词翻译为citra sempurna(完美的图像),我从这翻译中获得满足感。

语言统一非团结因素

第二件事,虽然我是在阿拉伯国家受教育的,但是当我和一个能讲马来语的阿拉伯女孩谈恋爱时,我们的沟通会基於阿拉伯语的因素而受限。不过,当她用马来语跟我沟通时,我从我们的交流中得到满足感。我相信,她在使用马来语来沟通时,也会面对局限,因为她的母语是阿拉伯语。

是的,用本身母语来表达,它能给人满足感。如果自小日常用话是马来语,其使用马来语时,將能感到满足。同样,对於熟悉中文、泰米尔语、英语、阿拉伯语等的人,也是如此。

在一个论坛上,一名出席者问我,如果这国家的所有族群都用马来语沟通,族群偏见会否消失?对於这个问题,令我想到在巴基斯坦和埃及这两个国家学习的经歷。

巴基斯坦国民98%是讲乌尔都语(Urdu)的印度族,同时也是穆斯林;但他们的社会並不一统,反之彼此之间爭吵,甚至衝突而流血。同样的,在埃及,儘管人民同文同种,但彼此经常爭吵。因此,在这两个国家的基础上,我觉得声称一个单一语言因素(马来语)就能团结马来西亚人,是不正確的。

培养互相尊重

有些人则认为,宗教——伊斯兰能作为团结的因素。他们提到了先知穆罕默德在麦地那时,把两个部落AusKhazraj团结起来的例子。对我而言,在阿拉伯社会的背景下,也许这是可行的。但是,在马来西亚及其他国家,这不一定是正確和適当的。

譬如在印度,印度人就基於宗教信仰的不同,即穆斯林和兴都教徒而爭吵。

印度国父甘地及伊斯兰改革者赛阿末干(Syed Ahmad Khan),虽然他们都是本身宗教的虔诚信徒,但他们从来没有用宗教论述来团结印度社会。这是因为,一旦採用某一宗教论述,另一方一定不满。因此,他们採用印度民族主义论述。

因此,在多元种族及宗教的马来西亚,以一种语言和宗教作为马来西亚人团结的基础,我认为不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

事实上,我认为这国家的论述,应是培养互相尊重的文化及行为,相互理解和尊重彼此的文化。所有这一切都始於一种想要彼此瞭解的感觉。我的论点是:首先,差异不一定是敌对的。因此,《可兰经》指出,人是由上帝创造的,並具有多元的种族和民族。基於这多样性,上帝指示人类互相瞭解,《可兰经》强调互相瞭解的重要。此外,这概念將產生宽容和相互尊重。

各族分享文化精髓

其次,不能强迫消灭每个民族的母语。对每个民族而言,语言是其文化和身份的堡垒。马来语是马来人身份的象徵,同样的,对华社、印裔、阿拉伯人、土耳其人等,亦是如此。因此,在语言课题上,不应出现强迫手段。每一个民族应分享本身文化的精髓。

总结而言,人类行为是基於需求。因此一个语言如果成了一种需要,其將充满活力兼被人使用。所以,我们对英语及华语成了全球语言並不感到惊讶。这两种语言,从知识及经济层面言,已成为人类需要的语言。除此之外,基於民族的成就感,各方都应捍卫本身的母语。还有,每个民族也须努力把本身母语提升为世界不可缺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