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5日星期六

农民出钱出力捐地‧稻田中的耕余见证承诺

2019/06/14 星洲日报/大北马
报道:黄惠玲
坐落在绿油油田野中的耕余小学。
廖怡谦谨记父亲遗言,免费将部分稻田地
充作学校用途。
70年历史的耕余小学,设备简陋。
廖怡谦看着旧照片,回忆当年第一批就读耕余小学的师生情景。
耕余小学的礼堂和篮球场,是建在廖怡谦的田地上。
耕余小学第一批上课的学生,前排右二是廖怡谦。
礼堂内有乒乓桌,平时也充当课室。
廖怡谦怀抱幺女,与友人在校舍前拍照留念。
被绿油油的稻田包围的耕余小学,总在清晨扑鼻而来的阵阵稻香中,引领师生走入鸟语花香的氛围,师生都在很写意的环境中互动和学习。
这是大家对耕余小学比较熟悉的印象。但是,很少人知道这所学校的前身校舍,现已改为礼堂和篮球场的空间,而且是老校友廖怡谦的父亲借出部分的稻田地建设而成。
84岁的廖怡谦是耕余小学的第一批学生。他从懂事以来就延续父亲廖溪濑当年许下的诺言,守护这块0.3英亩的稻田地,让耕余的孩子们有多余的空间进行课外活动。
廖溪濑捐屋地建校舍
1941年创校迄今的耕余小学,从亚答屋、木板屋到今天的校舍,皆是当地农民出钱出力建造而成。
当时,这里是一片荒山野岭,是稻田和树林区,但在该处落地生根的先辈为了下一代的教育,不计艰辛,分工合作,在稻田周边挖泥填土,取部分稻田地段建校,而廖怡谦的父亲,更将原本打算建房子的小地段,捐出来建校舍。
这一捐就78年。虽然耕余小学之后再添购毗邻稻田地重建校舍,但仍保留该地段,充作礼堂和篮球场,让学生有更大的活动空间。
廖怡谦:交代子女不可收回校地
亚答屋校舍建好后,当时10岁的廖怡谦也成了首批就读的学生。他与姐弟仨皆是耕余毕业生,后来他的6名子女也在耕余完成小学课程。
虽然子女们长大后,都迁移到外地生活,但他已交代子女,必须遵守和延续父亲的诺言,除非哪一天学校不再办下去,否则就不收回那一块地。
他一直强调,那只是一块小地段,不足挂齿。
廖怡谦的父亲当年把3亩稻田地的其中0.3英亩捐出建校舍,而后他也选择在学校对面的空地盖建房子,每天听着校舍传来学生的朗朗读书声,一切都值得。
当年是婚宴 指定婚照场地
耕余小学当年也是结婚典礼的场所,当地居民会选择在学校设宴,且也是那个年代指定婚照的拍摄场地。
古色古香的木板屋设计,是那个年代那个小巷中最华丽的建筑,因此成了当时必到拍照打卡之处。
(星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