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4日星期一

“童心童趣学文化,小手小脚感中华”


2019/06/22 印度尼西亚《国际日报》




【万隆讯】613,印尼玛拉拿达基督教大学孔子学院(下文简称“玛大孔院”)的教学点万隆新城播种学校举行了中国文化主题活动。玛大孔院中方院长王军女士与中国老师王子涛、李萌钧、周婷、刘璐受邀参加了此次活动,同去的还有玛大孔院本土教师李欣愉、印尼方工作人员宋燮玲和陈诗雅。
此次活动主要面向新城播种学校1-5年级的小学生,目的是让他们了解中国文化,激发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此次活动共分为五部分,分别是画脸谱、踢毽子、中国剪纸、吹墨梅、中国舞蹈,在不同的教室里同时进行。
李萌钧和宋燮玲两位老师带来了一堂生动有趣的脸谱课。首先,宋燮玲老师给学生们播放了《说唱脸谱》的视频,然后向新城播种学校的小学生们介绍中国脸谱的历史及不同颜色所代表的文化含义,学生们对这种把颜料涂抹在脸上的方式表示非常好奇且充满了兴趣,在两位老师的示范和指导下,一起画脸谱,亲自感受将五色的油彩画在脸谱上的乐趣。真可谓“一点点勾描,一点点夸大,一张张脸谱美佳佳”。学校一楼的室内运动场上,王子涛老师带领学生们正在踢毽子。毽子,又称毽球,是用鸡毛插在圆形的底座上制成的游戏器具。毽子起源于汉代,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踢毽子是传统民俗体育活动之一。简短的介绍之后,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踢毽子了。五颜六色的毽子在空中上下翻飞,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渐入佳境。
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并称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中国传统文化赋予了梅高洁、坚强的品格。学生们围成一圈儿,聚精会神地观看中国老师周婷用棉签、颜料、墨水、吸管儿等常见材料展示“吹墨梅花”,并开始了自己制作。同学们兴趣盎然,一张张梅花栩栩如生。
在隔壁的教室里,印尼本土教师李欣愉向学生展示了中国剪纸。一张张憨态可掬的熊猫跃然纸上,一颗颗小树活灵活现。一把小小的剪刀,一双双稚嫩的小手,串联起来了一个个美好的梦。
中国老师刘璐向学生们展示了优美的中国舞蹈,并进行现场教学。将《千字文》的卷首四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调阳”配合相应动作进行展示及教学。将明代高启的古诗《寻胡隐君》“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配合相应动作进行教学。另外本月16号恰逢父亲节,老师用歌舞的形式,教孩子们用汉语来表达对爸爸的感激之情。
无论是哪个中国文化课程,学生们都兴趣盎然,乐此不疲,老师们也乐在其中。活动结束后学生们用稚嫩的童声表达了对老师们的感谢,一声声标准的汉语发音“老师好”,“谢谢老师”,“老师再见”,让在场的老师们感受到了位于南半球的印尼小豆丁们的热情与友好,也亲眼见证和实践了“学汉语从娃娃抓起”的强大力量。

(万隆玛大孔院新闻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