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2日星期三

印华作协同日发布《爱在人间》《归路》《小笔舞动山城》三部文集


2019/06/11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

61日(周六),印华作协在其坐落于Terusan Bandengan社区的会所,发布了稀人著的《爱在人间》、阿蕉双语文集《归路》以及牙律萧娥著《小笔舞动山城》三部新书。文友踊跃出席当天简单的发布仪式。
主持人思萍首先邀请秘书长松华就发布事宜作说明。松华表示,作协非常支持鼓励文友出书,视其是对写作人创作成绩的检阅,并已将新书发布定为一项制度予以落实。
接着袁霓主席致辞,她除向出书文友祝贺外,还鼓励大家积极将作品结集成书。莎萍副主席、出版部负责人金梅子,来自万隆的文苗,还有李奇蔙等都先后发言,祝贺三位作者新文集的出版。
此外稀人也受邀分享其文集的出版经历,还有创作体会。
以下是由松华撰写《爱在人间》和《归路》的序文及前言,至于《小笔舞动山城》序文日前已经在诸报刊上发表。
稀人,祝贺您出书!
每逢有文友将文章结集成书,不论是雅加达的,外地的,外岛的都好,我总是为他们高兴,为他们欢呼,祝贺他们,一并记录在每期“印华文友”的“文坛简讯”栏,藉此广而告之,如此也算持续了十几载。
最近,我还呼吁出书的文友,不要忘记率先把新书赠送给印华作协图书馆,以便保存。也让我一睹为快。
近日,闻悉刚认识不久的文友稀人要出书,还说已经打好字,排版,封面等都具备了,要我给他的新书写几句话。我认为出书是好事,是写作人创作的一次检阅,值得鼓励和点赞,所以我一口答应。
但坦率地说,我对原名李荣茂,笔名稀人之作品显然是“空白”的,就开口向他要了一批原稿来看看。
我接过那批原稿,真是令我惊讶,其足足有十五万多字,总共八十一篇作品,可说洋洋大观。我只好“抽样”选择性来阅读。
翻阅这位平日沉默寡言的写作人之稿件,再次令我吃惊,原来他从1979年已经在当时的《印度尼西亚日报》投稿,比我动笔早十几年。之后坚持在《星洲日报》、《国际日报》刊登文章至今。
据称沉默的人更易于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暗自去添补,静静的观察。他们观察人观察物、观察事观察人生、观察周围的一切。我猜稀人或许就是如此吧。
在很短的时间里,我抽空阅读了他的数篇文章,当中是:《愿你那高尚的医德发扬下去》;《神奇的珍柏达克树》;《先下手为强先防备为妙》;《山顶游记》;《我永远珍惜那真诚的友谊》等。
看后,我发现稀人的作品大部分是叙事文,文句一般还算通顺,就拿《愿你那高尚的医德发扬下去》一文,就写得有情有义,有血有肉,直言不违地揭穿这个社会的不公,也道出其对世上“还有好心人”的赞赏。
此外《神奇的珍柏达克树》也很引人,有乡土味,这也许是我出生在东加麻里巴板,那里也出产很多香喷喷,口感很好的珍柏达克果,故有一种相同的,很深的感受吧。
至于《先下手为强先防备为妙》、《山顶游记》,对不起,我就必须指出写得欠精简,如果将叙事加于浓缩,文章中心内容更为突出就好。
要写好叙事与写人的文章。事和人在文中是很难分离的,因为事是由人来做的,表现人离不开具体的事,所以说,任何叙事写人的文章都是为了写人,以叙事为主的文章要表现事件的思想意义,归结看还是写社会风貌,是在写人。是有道理的。叙事要真实地反映生活现实,重要的是“把握情节”,因为广阔的社会生活是靠情节来表现的,情节在文章中又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生活事件。这些生活事件是从大量的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情节是表现中心思想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求具体、连贯,突出中心思想意义。
祝贺稀人文友新书出版,愿你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归路》 前言
阿蕉文友是我们大家熟悉又是深受文坛尊重的资深写作人。阿蕉逝世后,他夫人新华与我们依然保持良好的联系,彼此也不时谈及阿蕉的创作事迹。
不久前,新华通过雯飞吐露心声,希望我们能帮助阿蕉出版一本印中双语对照文集,以便使他的儿女们能看到父亲生前的部分作品,使他们或多或少了解老人家的创作点滴。
为此,在雯飞的联系下,由周兴华、狄欧、松华、雯飞文友经数月的努力,完成了20篇阿蕉的中印对照作品,又由张逸文友协助编排,最终付锌出版。为此,新华对他们表示万分谢意,更不忘感谢支持文集出版的王绣梅女士,叶竹文友以及东区文友协会范忍英主席。
这本印中对照文集不尽完善,尚有诸多不足之处,谨希指正。     
 (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