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8日星期三

【华教视窗】 ~ 1048


马智礼下台该向谁问罪?


2020/01/07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陈锦松


彭亨州政府规定州内商店招牌和广告牌11日起须有爪夷字。彭亨州由国阵掌权,这项爪夷文招牌的政策,应引起掀然大波与各造的不满才对,但作为国阵成员党的马华,并没有因此“叫嚣”。

媒体对这件事情的态度,也是相对“温和”的,并没有“热炒”。为什么国阵掌管的州属推行爪夷文招牌,马华不敢吭声?如果是发生在希盟掌管的州属,恐怕排山倒海的谩骂声必然此起彼落。

是民众黯然接受了,还是媒体掌控了舆论?马华是国阵的一员,为何也成了“静静党”?如果是希盟的州属,马华早迫不及待炮轰行动党了?

最近,教育部长马智礼“被辞职”,记者会上他虽然表现乐观以待,对首相老马劝退无怨无恨,但难隐几许感概。他对媒体以耸动方式放大敏感课题,以致他看起来经常“为领导层制造危机”。

在宣布辞职前,马智礼向媒体汇报教育部的成绩单,并无奈地说,尽管教育部在过去20个月做出显著改变与成绩,包括减轻教师负担、推广国家阅读计划、赋予大学自主权、废除低年级考试、推广零辍学计划、铲除贪污等,却没有获得媒体关注。

教育部长最难当

当然,眼看教育部长的辞职,民政党主席刘华才也不忘提醒公众教育部副部长张念群也应辞职。在一个讲究问责的政府,做不好,下台是负责任的表现。部长可来可去,无需大惊小怪。

教育部长是最难当的官职,其涉及国家整体教育的管理、提升、理念,又要照顾各族群的感受与诉求,马智礼虽饱读诗书,出版约60本论著,但象牙塔的学识,无法与民意完全契合。马智礼在政治上是初哥,单单白鞋黑鞋的政策,就给社会骂翻天。当掌权者准备推出一个政策时,不可能凭空想像,起码要有一套令人信服的理据,凭感觉执政无疑是危险的,不论是对国家,还是人民。

当然政府的政策,需要全民的参与,但要建立“共识”必然要依赖媒体做好宣导,让民众了解,师出有名。就是引发争论,也无所谓。真理越辩越明,好的政策不必满足所有人,但却必须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

作为媒体,不必对政府歌功颂德,但也不应自设立场,放弃媒体的“社会责任”。新闻学者常用的一句话,媒体的报道更重要的是满足读者的“需要”,而不是满足读者的“胃口”。

教育部副部长张念群表示,政府不会将承认统考课题作为大选的循环糖果,因为若本届无法兑现此承诺,便会失去公信力,大家可以“收工回家”,这无疑是对希盟最好的“忠告”。

509选民支持希盟上台,这毕竟不是一个强势的政府,所有的政策,举棋不定,看得出在改革路上,反对党的钳制。执政党一方面要讨好华人,另一方面又怕得罪马来人。《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ICERD)会在临时刹车,暴露了希盟的困境。

爪夷文沦为种族问题

独中统考的问题,纠缠著希盟政府,是否会一直拖到来届大选才有一个定案,这是华人社会的一个“坎”,如何跨得过去,这是严苛的考题。

爪夷文的风波,事实上是个教育问题,不幸沦为种族问题。政府对在华泰小执行爪夷文的决定,是否有转弯的余地,令人关注。政府的妥协是三页爪夷文,不读、不写、不考试、不强制。唯一的是必须获得家教协会、家长及学生的51%同意才可以实施。

当三页爪夷文成为政策时,华教团体如惊弓之鸟,无意间跌入种族政治的博弈中。极端马来人要政府把董总列为非法组织,甚至妖魔化董总就是一个种族主义的组织。当种族政治被煽动时,政治的是非就变得模糊。

前朝国阵一向是对华教不友善,华文教育的坎坷路一再的见证了前朝政府对华文教育的打压。新政府希盟的诞生,我们无不寄于厚望,希望华人的诉求可以一一实现。但华人的“诉求”与马来人的“敏感”如何找到平衡点,这是关键。

509大选,为了胜选,希盟提出了许多亮眼的宣言,但在执政时才发觉不是想像中的那么容易,毕竟马来选票一分为三,希盟的胜利,靠的不全是马来选票,事实上票源是来自华人的近95%与印裔的75%。

华人在马来选票的分散下才成为“造王者”。今天,巫统与伊党的结合,马来选票的大结合,华人是否还能在来届成为造王者,非常可疑。

马华无视前朝国阵政府的腐败,拒绝切割,目的无非等待能与国阵再次执政。希盟才执政20个月,马智礼成为第一个下台的内阁成员,其下台后短短7个小时却能收获20多万的签名挽留,其表现的“优”与“劣”到底如何评断?有人以为华人的“恶评”,或许正是马来人的“好评”?

问题是政府的政策,如果没有良好的宣导,完全被媒体摆布,种族矛盾,仇恨,丑化等就会成为议题,新政府的努力就会形成事倍功半。

当政治型态开始走向两线制,对民主政治是个好的开端。但媒体的独大与偏颇,对三权分立的政治将是“隐忧”,如果新闻自由没有得到很好的监督与管理,媒体的隐议程刻意去左右政治的意识形态,对政府的良好施政就会形成“内伤”。

新闻自由是民主政治所必须,但一旦媒体形成垄断,而又缺乏独立机构加以管控,继续放任与纵容,执政党最终将败在媒体而不是政策。马智礼对媒体的“怨言”,没有引起太大的注意。但一些假自由之名,行煽情之实的媒体,我们岂能不防。



谁反爪夷文?


2020/01/06 光华日报/评论

~文:林瑞木


爪夷文再成了大家所争议的课题。安华更是开声谴责华社为了几个爪夷文字,反应太激烈,感觉让马来人受辱。

其实爪夷文乃是巫裔同胞的文化之一,华社根本没有反对的意愿,因为各族都应该享有传承其族群宗教及文化的权利。这是我国长久以来多元中庸的独特之处,也是世界的典范。

所以爪夷文本身并没有错,错在于施政者无法保持敏感和有效沟通之下,霸王硬上弓的把爪夷文纳入华淡小课纲。

华社担忧的是教育部忽然强制性纳入爪夷文在华淡小四年级马来文正本课纲的目的,尤其在过往教育部对华教种种不友善的因素之下,使到华小变质。

教育部身为制定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机构,在决定执行爪夷文教学前缺乏诚意,没有与相关人士进行会谈及聆听意见,失去了重要的沟通机会。行为偷偷摸摸,讲词一变再变,从一开始的爪夷文只是艺术,后来爪夷文是历史,到现在爪夷文是马来文正课,如何不让人怀疑。

如今在反对声浪越滚越大的情况之下,教育部才出怪招,破天荒打造我国独立以来最为“新颖”的教育决策手法。就是把球踢回给家教协会,让家长以简单多数的表决方式来决定是否让学生进行爪夷文的教学。

我国华小,学生来源多元,在一些地区更见明显。因此这种方式不但解决不了华社的疑虑,反而分裂了我国人民各族家长之间的和睦, 学生间也会互相猜疑。

纵观希盟政府在爪夷文上表现得模棱两可,尤其行动党在爪夷文的课题上可以说表现得唯命是从,甚至以不同的借口和理由来搪塞华社的担忧之声。

对于,强制性和自愿性的解说上,民主行动党也为此护航有佳,甚至认为多认识一种书法和文字并非大不了的事情,也不让华印裔在学习爪夷文后,有所变质,这是在推卸责任。

从希盟巫裔领袖的种种谈话看来,其实他们还是不明问题所在,不然就是为了选票宁愿走上极端。

获得华印裔大力支持的行动党,此时应该扮演桥梁的角色,制止极端,向首相及盟党传达人民的心声。

华社因为不瞒前朝政府的施政而投下了他们决定改朝换代的一票。既然如此,希盟应该与民同在,做出改革废除弊端,而不是相反的破坏国民团结。



不忘多元,牢记互信


2020/01/06 中国报/评论

~作者:王介英


从苦难中崛起的中国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勉励各级官员及各族人民,奋勇前进,汇聚世界四大古文明有待崛起的大马也应以“不忘多元,牢记互信”作为立国根本。不能“互信”,什么“种族和谐”、“团结合作”沦为一句空话,什么“互惠互利”、“共享繁荣”变成“自己说,自己听,自己爽”的一句“梦话”。因此,在这送旧迎新的关键时刻,笔者愿以“不忘多元,牢记互信”与各族人民共同勉励,并恭贺祝大家“新年快乐”!

2019年岁末,大马人比较忙。华社各界人士与团体忙着挺“华团大会”,警方忙着向法庭申请禁令,误解华团大会用意的马来人却忙着筹备“踩场”;政界人士有的忙着隔岸观火,有的忙着编造“自我辩护”的说辞,还有的掩嘴偷笑,等着看热闹。玻州宗教司却别出心裁忙着号召网上签署以关闭华小、淡小。

笔者与许多局外人一样不慌不忙,冷眼旁观,看到全国各地的小商小贩正忙着为拉曼筹款,也看到火箭霹州宣传主任张哲敏忙着邀请马华总会长魏家祥到拉曼宿舍住一晚,看到副卫长李文材忙着替“爪夷文单元”又“背书”又派“定心丸”,还看到林冠英忙着否认董总主席说他“无法回应”!

哇!好乱、好复杂,也好凶险啊!这些林林总总的人到底是“为谁辛苦、为谁忙”呢?或许人权律师西蒂卡欣在“爪夷文大会”上说的那句“政治人物不应只注重政治利益,而应注重国家利益”值得我们各族人民深思!

装睡装傻

大选来临前,政治人物为赢得选票,不惜“封”广大选民为“老板”,自居“人民公仆”,大选过后赢得政权的那一方摇身一变,变成自己是“老板”。有的还洋洋得意偷偷在心中高喊:“民主、民主,你民我主!”

509大选完成改朝换代的大工程后“新马来西亚”没有出现,出现的是种族主义叫嚣、咄咄逼人、宗教主义抬头、“以主人身分自居”的心态泛滥,种族和谐、国家稳定受到空前威胁,而国家领袖与人民代议士竟然装睡的装睡,装傻的装傻,没有人肯出来主持“公道”,遏制这股危害国家利益的“邪风”!真是太令人失望了!



别了,马智礼


2020/01/05 光华日报

~文:谢诗坚


出道未及两年的马智礼终于在首相马哈迪的劝谕下辞卸教育部长职。此项消息来得快,但也在预料和情理之中。因为在2018521日上任以来,他的正面形象在不久后就变成负面的人物。

起先,媒体介绍这位学有专才的博士时,大家都对他另眼相看,认为马哈迪选了一位有华裔血统的人当教长,也许将会为教育开拓一个新局面。当时在记者会上他侃侃而谈,也透露其母亲是客家人。这都为新教长在华社中加分;尤其是他也“秀一秀”一点点的华语。

当然教长这个职位只看人才而不看种族是所有人的期望;尤其在过去这个职位是升上首相的必经之路。

例如敦拉萨曾任教育部长,后来成了副首相。在1970年取代退休的东姑成为第二任首相。

第三任首相胡先翁则是在敦拉萨任相时,被委为教育部长(1970年)。随后被敦拉萨委为副首相,而在1976年接班。

马哈迪是个传奇人物,他在1974年被委为教育部长,结果被倚重而在1976年起担任副揆,直到1981年成为第四任首相。

同样的,慕沙希淡、安华、阿都拉和纳吉及慕尤丁也曾担任教育部长,才有机会更上一层楼。前两者位及副相;后两者则先后拜相;慕尤丁则是坐亚望冠。

由此可见,教育部长是个重职,也是通往相府的大道。可惜在这些大人物之后的教长,却无法再攀高峰,马智礼就是其中一位。

我们也搞不清楚为什么马智礼在不久后却成为争议性人物?

就在上任两个月后,马智礼突然宣布:从明年开始(2019年),所有学生被允许穿黑鞋上学。他的意思是说,穿黑鞋黑袜子比较耐穿,也可减少洗刷鞋袜的时间。后来他又澄清还可以穿白鞋。

当马智礼的“黑鞋论”出街后,顿时成为教育界的大笑话,许多人弄不明白教长怎么管起校鞋来?

巫统的莫哈末哈山(署理主席)调侃说:“教长是通过脚来改变国家教育政策,而不是头脑。”

林吉祥在为马智礼说话时,也承认公众形象被摧毁的马智礼被视为只对琐碎问题和改变门面感兴趣,并且无法解决更严肃的教育改革问题。反对党的讽刺是故意忽略教长花大多数时间谈改革教育,而只花30秒来提及换校鞋的事,却被有心人本末倒置。

抑有进者,马智礼在20195月的时候,又发表引发争议的言论。他说内阁决定维持大学预科班的90%学额给土著,但学额也相应提高,从25千个学额增加到4万个。虽然非土著的入学人数也会增加,但将比例维持在90%10%是被认为有种族歧视和不合理的。

结果争议出现了要革马智礼职的声音,也有支持他的声音。

此外,针对教育部在2013年提出的教育大蓝图也成为争论的课题。有人形容“马来西亚教育大蓝图”(2013-2025)有其缺陷和仍有单元教育思维的灌输,同时对提升教育和语文程度做得不够。

可是在未得到检讨的同时,我们又面临PISA考试成绩的低落。

所谓PISA即指“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它成立于1997年,主要目的是测试和比较世界各地的教育程度。这项考试是由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DECD)主办,是对全世界15岁的学生进行测试,分有阅读、数学及科学三大类。从2000年开始,每3年举行一次,可以被称为当前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学生学习评价的项目之一。

举例来说,2018年的测试有79个国家和地区的60万名学生参加,其中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在所有类别中独占鳌头。这是中国在2015年跌至第10位后又扳回领先的位置。

在“阅读”、“数学”及“科学”三科方面,荣居第二名的是新加坡、第三名是澳门、第四名是香港。

马来西亚虽不是叨陪末座,倒是表现差强人意。比如在阅读方面,居于56位,比泰国、印尼及菲律宾好一些。

在数学方面,马来西亚居47位,也只是比泰国、印尼和菲律宾好些。至于科学方面,马来西亚位列48名,也比泰国、印尼和菲律宾好些。但在2012年时,马来西亚的排名则在泰国之后,分别居52位、53位及59位(总数是65)。

还有对于“统考”的争论也是希盟自身的问题。是希盟在竞选时提出要承认“统考”的,但上台执政后却要“研究又研究”,也不知什么时候是个头?

再者,小学四年级起要学习爪夷文之争论,也一直未有定案。是否马智礼下台后此风波会告一段落还是会“照跑”?这些个问题还是留给新任的教育部长来处理和决定了。

无论如何,马智礼在纷纷攘攘中公开挂冠而去,也不失为体面的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