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2日星期日

【华教视窗】 ~ 1053


从蒲种囯中事件,看到大马的希望


2020/01/10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达祖丁


爪夷文课题在非政府组织与首相署部长瓦达姆迪会晤之后看似尘埃落定,然而学校新春装饰的课题似乎激起了大马种族紧张局势的余波。

一个来自以分裂政治为目的的政党的个人声称,使用红布、鲜艳的灯笼和花灯制作的装饰品犹如在向穆斯林传教。这种种族主义组织以如此低下的智商,并以他们的种族和宗教思维来恐吓马来人是可以预料的。

我妻子的家庭,有一群退休教师,但他们真的会相信这些对华人习俗和宗教知识有限的无能的人。这群退休教师曾经担任校长,如今却成为100%的假新闻和野蛮指控的自愿网军。这些穆斯林老师认为,他们通过与非穆斯林进行战斗,以各种谎言,欺骗和虚假信息打败穆斯林,以打败他们信仰的敌人。

自从上届大选巫统遭遇失败以来,仇恨、不信任和盲目的力量充斥我们的国家。相信我,马来非政府组织的指责是愚蠢和荒谬的,可悲的是,这个国家的教育和学术界人士存在许多自愿的听众和信徒。

我们受够了 “有意图”撒下不和谐种子的个人行为。我想要讲的是必须给旺阿兹莎及其“安静政治”一个赞。许多人没有给与旺姐她应有的尊重,因为她被视为一直处在比她更重要的丈夫的影子之中。我,也是,其中之一。我们大马人总是被那些巫统政治人物之类的强人政治的粗言秽语和粗暴政治所困。旺姐、赛夫丁、林冠英、张念群、赛沙迪都应受到大马人的感激,让他们在扎基尔、马来人尊严大会和爪夷文课题的种族和宗教叙事让改变越来越暗淡之际看到了一线曙光。指责大马正走上毁灭之路且把沙巴和砂拉越拖下水,除非这两个州属决定不跟随半岛的自杀之举,这完全是没胜算的赌注。

大马人如今可以从希盟的个人而不是其政党身上看到希望。大马人早就放弃了土团党及其巫统风格的政治、诚信党无用的沉默政治、以及公正党搞不清楚谁是其党领袖的动作。在第15届大选,有传闻说有个由公民社会组织组成的第三势力将以独立候选人联盟的方式,并寻求与各个政党和组织组成一个可靠的阵线,来对抗全民共识的种族和宗教叙事,并同时打击希盟的三个政党。大马人现在只看到个人而不是政治派系,因为一旦他们执政,他们就从人民代议士变成政党代表。

赛沙迪与行动党和公正党同僚一起到访蒲种囯中一事为他黯淡的前景赋予了新生。他应该重新考虑对党或某个“导师”盲目服从的立场,并将自己塑造成一个个人、一个公民、以及一个视人民的信仰超越一切的有主见和值得尊重的领袖。大马人将重新委托他,但我不会对其所属政党下注20仙。

旺姐不仅在领导公正党和希盟方面表现出了卓越的领导力,而且她在华裔受到攻击时现身蒲种囯中时也表现出了安静的力量。也要感谢校长在每个节日都装饰学校并让其成为传统。我不记得我曾经在任职27年的工艺大学看过圣诞树或灯笼。

在大马深埋在政治人物、非政府组织、甚至,可悲的是,宗教司的仇恨言论之际,校方和旺姐的领导发出了希望的火花。我们是一个濒临死亡的国家,但蒲种市中心囯中一校事件所产生的希望必须持续获得大马人和这些政治人物的培养。马来西亚万岁!



不要害怕沒有答案:中学小说課教学有感


2020/01/08 《当今大马》

~作者:林芷薇【当今特约】


过去,自己是学生时读小说是很愉悦的。即便小说的内容很沉重或艰涩,阅读过程中令我苦思、生惑、乃至郁結、愤世,我还是觉得这个过程本身是愉悦的。可教学却是另一回事,毕竟阅读只须向自己交代,教学却要向许多人交代。

我初执教鞭,为此很是忧心,一来不知如何教,二来怕教不好,毁了小说课兼轻慢了经典。

写感想成了苦差事

于是我在课后让同学写读后感以观察同学学习所得,亦方便我检讨。同学大多不知如何下手,连连抱怨何以要询及感想,又纷纷问我可以写些什么不可以写些什么。

读同学的作业,我知晓大家确实上网搜了资料,甚至许多内容是课堂内不曾提及的。大家的内容极统一、标准、规范,却又苍白、空泛、虚伪。看来写作真的是一件苦差事,大家也的确只是交差。

我中学时学马来文学部分(KOMSAS)也是这样的:买一本参考书,里面包括作品的大纲、主题、背景设定、情节、道德价值。只要把这些东西全背熟,我的马来文学部分自然考获佳绩。应考十来科实在忙碌,上述方法无疑高效。

我们向来就习惯标准答案的,也就无怪乎同学以应试思维抱怨读后感不好写了。毕竟写感想没有答案,且苟且不得,必要自己阅读才能发感想。其实同学也未必没有个人感想,只是写出来是不正确的(应谓不符合批改标准)那怎么办?

答案不是学习目的

只是,网上或课本里的资料就正确吗?董总2012年出版的华文高一下册课本,当中现代小说单元选入鲁迅的《祝福》,提示谓之揭示阶级对立的现实。

只是何谓阶级对立?谁与谁的对立?同学可能说不出这是社会学概念,或化约为贫富悬殊。课本也谓祥林嫂的悲剧源自封建思想与封建礼教。

与上述情况同,我们好像知道“封建思想与礼教”指过去落后的东西,然又无法具体地说出它指代些什么。连提示里的词汇释义都不清楚,尤其某些词汇或还涉及一套复杂的理论体系,我们如何辨识什么是正确什么是不正确?

若仔细读过文本,同学应能发现《祝福》揭示的矛盾不仅存在于鲁四爷和祥林嫂所代表的阶级,与祥林嫂同属一个阶级的鲁镇人同样冷眼她的遭遇;又《祝福》里的众生相,是否已绝迹于今日?若非,是封建余毒未清,还是《祝福》里揭露的问题不能仅以“封建”概括之?

我记得课堂讨论时,大家未以上述这套阶级对立论的叙事去解读《祝福》,倒也讨论出许多东西来,且这些讨论结果未必就比课本的答案差劲。

借着《祝福》,我们还能窥见自己与所在之处的问题,这不正是我们今日还阅读鲁迅的意义?我总以为把《祝福》里的问题都概括为“过去”的问题是不负责任的。当同学晓得为《祝福》的故事背脊发凉,这样的感发难道不比网上与课本上的标准答案来得有力量?

问题即是理解命题的方式

我知道长期以来填鸭的学习模式兼畸形的教育环境让同学面对问题时总是预设有个标准答案的存在,故一个问题没有答案该让你们多害怕。甚至有同学在课堂内要求我直接略过讨论过程,将讨论结果告诉大家。

我知道同学应试压力大,但我们总不能把应试技巧当作了学习。求知断不止累积资讯与获知事实,如何看待某个命题、如何推导出某个立场、如何辨别出是非也是求知不可略之过程。这个过程必然麻烦、复杂、严谨、多惑,但不得不如此。没有这个过程,我们如何获得最终作为依据的知识?

君不见,你今日所学林林总总之知识,皆是前人努力思考、研究、整理而来。即便如此,人们孜孜求真的过程中或还会将已有的知识体系推翻。所以不要害怕没有标准答案,不要拒绝求知的过程。我想让同学理解:学习时,问问题并不是为了找出预设的标准答案——问题本身即我们理解命题的方式。

让文学作品“活”起来

回到小说课,在辨识哪种叙事模式正确与不正确以前,甚至提出更多不一样的问题方式来解读小说以前,我们首先得正正经经、老老实实地阅读。即使同学熟知古今中外文学的大纲与资料,也不比自己认真读完一部作品强。

阅读过程中,同学或疑惑或感慨或悲愤或沉思,这种与文本的真实互动才能让文学作品“活”起来;也是这样的真实感受,才是属于自己的所学所获,弥足珍贵。



年兽来了


2020/01/10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周秀洋


2020年已经开始了10天了,当年仿佛还很遥远,喊得响当当的宏愿就这样在日复一日的时间轴轮下到来了!首相,还是同一个人,可政党却不一样了!2020年宏愿,我们达到了吗?我只能说,现在的马来西亚和29年前宏愿口号出炉时的那个马来西亚确实不一样了,我们有了许多高楼大厦,可惜许多豪华公寓只能让本地人望而兴叹;我们的网速也正在朝着5G发展,可惜有些地方覆盖率有3G就很不错了;未我们来还可能看到飞行车的出现,可惜公共交通发展虽然不至于没有,却是龟行速度。当我们在缓缓前进的同时,周边国家也一样在发展,“全速”前进。我们当然不是原地踏步,只是相比之下,发展速度似乎就有些跟不上了!

2020年已经到了,宏愿却已经“不在”了,如今, 我们又有了新的目标,放眼10年后,2030年共享繁荣愿景。10年后的马来西亚会是怎样的呢?我只希望,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依然能开开心心的庆祝农历新年,大大方方的祝贺友族同胞开斋节快乐,碰到KONGSI RAYA,也能各自精彩彼此欣赏。身为马来西亚人应该都能“共享”繁荣愿景。

看回近日的一场小风波,土著权威党(果然很权威呢!)副主席莫哈末凯鲁一封投诉信,就让一所国中急急忙忙拆下了新春装饰和红灯笼,他的理由是,这些装饰“犹如在向穆斯林传教”。想来,凯鲁现在应该已经知道农历新年是华人的文化传统,这和宗教没有关系。当然, 最大的可能是他原本就懂,只是近来曝光率太低,怕民众时间久了就会淡忘他这么一个人,莫不是凯鲁先生真的当成年兽来了!

或许,这只是一场小风波,但如果事情没有经过报道,校方是不是从此就不敢/不能张挂新春装饰了呢?校方的处理方式有点让人失望呢!是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吗?还是有其他的理由?为什么校方采取的行动就是“低头”拆装饰,而不是捍卫装饰学校的努力呢?是否曾经向投诉者解释宗教和文化的分别?是否曾借此机会积极扮演学校的角色,教育孩子/家长共存共荣的概念呢?新春装饰犹如在向穆斯林传教,这根本就是欲加之罪啊!如果真的那么敏感,那么可能请凯鲁先生这个一月得要好好的呆在家里,千万不要往外跑,这个时候各大商场,甚至不少办公大楼还有路边广告牌都有新春装饰和广告呢!难道,凯鲁先生也要一一投诉,一一拆除吗?如今,这或许只是一场小风波,但如果放任不管,谁能保证这不会逐渐扩大成为影响你我的风波呢?

要达到共享繁荣愿景之前,或许需要做的就是好好“收拾”那些总是想着要借宗教名义兴风作浪的政客。如果没记错的话,警队一哥阿都哈密去年曾经说过,不会轻易放过那些发表煽动公众言论与制造宗教和种族敏感话题的人!凯鲁的这番新春装饰言论何尝不是在煽动民众,何尝不是在试图挑起宗教和种族的对立呢?

2030愿景,里头重要的应该是“共享”这两个字吧?如果始终不能抛弃狭隘的观念,如果总是任由投机分子兴风作浪,又怎么“共享”呢?

让孩子学习成长


2020/01/10 星洲日报/东海岸

~作者:李佩珍


学校开学了,一年级新生在家长陪同下到学校上课,只见孩子们都表现非常棒,个个乖巧听话,情绪稳定,没有因为陌生求学环境而哭闹,反而是家长显得紧张。

看到一些家长担心孩子下课不会排队买食物,于是向食堂订购伙食,又或下课时携带食物给孩子吃,以让孩子吃得饱,展现了父母对孩子的疼爱,处处为孩子设想处到。

可是过度的关怀和细心照顾,将造成孩子变得依赖,影响成长中的学习,一点小事也要父母帮忙。

正如启文上午校校长郑联友说,看到一些二,三年级的学生在下课时还要父母在校门外隔著篱笆喂食。其实父母可以让孩子自己在食堂自己购买食物,自己用餐,不必太过担忧孩子在校园内安全。

他说,唯有家长放手,才能让孩子学习独立、自理、自立,以免孩子依赖成性。

真实情况的确如此,朋友圈在谈儿女经时也常大叹道,孩子长大后在大城市求学还不懂得自理,遇到一点小事也不知如何应对,不断致电向父母求助。

经大家分析所得,孩子不能独立的其中一个因素是父母造成,父母在孩子小时过度照顾,导致孩子长大后变成生活白痴,什么都不懂,也不会做家务。

最令家长担心的是孩子长大 遇到困难和挑战时无法应对,自信心受挫。所以,要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必须从小开始,家长千万不要忽略这小细节。

无论再疼爱孩子,务必要忍一忍心,适时放手,让孩子自己走,才能走得更远,走出一条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