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31日星期五

【华教视窗】 ~ 1062


宏愿学校考希盟智慧


2020/01/28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林华国


我相信,若和其他国家比较,马来西亚的教育体系是相对的特别,特别在于我们的多元,这也是我们的宝贵资产。

但是,无论认同与否,我国多源流的教育体系,确实在各族之间多了一层隔膜,其中一个原因是各族之间都没有友族朋友,对友族了解甚少。

例如,阿明从小在华人居多的市区一所华小就读,中学就读一所华文独中,毕业后到台湾深造,回国后在一所华人老板的企业上班,他从小到大都在华人圈子长大,周边的朋友都是华人朋友,而他对于马来人或印度人的认知其实都是“听说”。

太多“听说”太少沟通

阿里是在一个马来人居多的小市镇长大,从小就读国小、国中、然后在玛拉大学完成大专教育,毕业会进入官联公司上班,他和阿明的共同点从小到大都书没有友族朋友,周边的朋友都是马来人,而他对于华人或印度人的认知其实都一样是“听说”。

在阿明印象中,马来人总是懒惰,在阿里的眼里,华人只爱钱。

以上的故事虽然是杜撰,但事实上,我们问问自己,自己是不是和阿明阿里和想像,我们对其他种族其实都听说,因为,我们根本没有(或鲜少)友族朋友,就算有,也是在上班的地方所谓的“点头之交”而已。所以,很多误会,就是缺乏沟通缺乏了解的情况下产生,日子久了,就会互相猜忌而引起更多不必要的误解和不愉快事件。

对当政者不信任

但是,相信无论是多么权威的教育专家,只要一提起“多源流教育不利团结”,这个人就准备被华社痛骂,如果发表这言论的人是华裔就会变成“汉奸”和“卖华”。

首相敦马提出的“宏愿学校”,3个不同源流学校,在同一个校园里,但各自的行政独立,出发点很好,但问题是华社长期对于当政者的不信任,要华社接受这个计划,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敦马接任“代教育部长”,看起来他有意也决意重提宏愿学校,要如何落实和让各族人民都接受这项计划,这就要看看他和希盟政府的智慧和决心了。



写话和造句有何不同?


2020/01/30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陈诗蓉


相信大家小时候都做过不少造句练习,那就像是语文课不可缺的练习配套一样,老师教了生字后,总不忘让学生写一写,然后再要求用生字造句。字词是语言中的最小单位,因而造句常被视为作文训练的重要起点,即从字到词,词到句,句到段,段再到篇,看起来那么理所当然,实则存有盲点,简单地把作为个体精神创造活动的作文肢解、技术化了。

我国小学课程标准(KSSR)列明写作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懂得“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说明作文教学乃属于生命与生命之间表达和沟通的训练,正如钱理群教授所言“作文就是一种对话,和自己,和他人对话”。

2011年开始推行的小学课程标准(KSSR)纳入了“写话”元素,主张让低年段的儿童先学会“写话”,再进入“写作”,就是希望能强化这样的意识,让学生先学会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初步感受“交流”与“表达”的意义与乐趣,以扭转学生作文言不由衷,缺乏真情实感的问题。

写话和造句有何不同呢?写话是写出心中想说的话,是为情而造文,注重的是情感、思想的表达,即我手写我心;造句强调的则是词语的运用,主要训练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倾向文字的拼凑与堆砌,为文而造情。写话注重思想情感的激发,使学生有“我要写”的欲望;造句则属于“要我写”,不管有没有情感,有没有想法,只要按词造出句子,能彰显词语的含义就对了。例如当学生被要求以“高兴”二字造句,重点并不在于情感的表达,而是词语的正确使用与句式的完整表达。

束缚学生情感表达

这样的练习不能说完全没有作用,但创作性成份极少,既束缚了学生思想情感的表达,也不能进一步刺激学生进行较为广阔、深入的思考,对写作能力的提升助益是微乎其微的。这不止于与作文教学目的相悖,也不利于学生的写作兴趣与自信的培养。

通过造句的方式来协助学生掌握句式或累积词语,是二语学习中的基本语言实践模式,对于零基础的学习者,这样的语言输入和输出练习是有必要的。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学习对像面对的是自己的母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词语与句式。教师应把重心放在思想与情感的激活,诱导、启发学生用他现有的语言文字材料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即用自己的话说自己的事,表达自己的情感。

对于初学写作的孩子,首先应该树立的是真诚言说的态度,“情”重于“法”。在这阶段,想要表达,敢于表达,乐于表达,要比有能力表达来得重要。透过“写话”让学生先学会率性的表达,真诚的言说,这样做不是比孤立的“配词造句”来得更有意义吗?



家庭教育很重要


2020/01/23 星洲日报/大北马

~作者:邱武才


前阵子我受邀到学校进行分享,包括给中学生激励讲座。今天要谈的,是一趟对象为小学生的分享会。

分享会上,我让小学生们通过此平台,说出内心想对父母发出的提问,而他们的回应包括了:“为何爸爸回到家,会说累?”;“为何父母都要我们去完成这个,完成那个?我们就不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吗?”;“明明是父母他们做错了,为何骂我?”;“父母可以不要在我面前吵架吗?”

一句句令人撕心裂肺的内心话,看着他们的表情,当时很是震撼。

记得小时候,我父母常对我说:“能读书就读,没本事读书也要撑到中学毕业。若有能力,就靠实力去争取奖学金升学;如果没有机会,就脚踏实地在社会工作。”

所以,从毕业到出来社会工作,我都铭记父母所说的每一句话,因为他们所说的很有道理。尽管父母受教育并不高,但他们清楚脚踏实地的真理。

网络有一部影片《Children See , Children Do 》,剧情讲述小朋友从小观察父母的行为举止,未来也会依样画葫芦,从言行举止、个性等如同出一辙,身为父母的,有察觉到这点吗?

还有,父母怀抱已久的梦想,会不会下意识地让孩子去替自己实现?例如,父母小时候错过学弹钢琴,长大生儿育女后,转让孩子去学弹钢琴,然而孩子并不喜欢弹钢琴。请问,父母这样的安排手法,正确吗?

曾有一次的分享会,对象是父母、老师和小六生,当时我问其中几位父母,他们小时候的梦想是什么?当中的回应包括了空姐、药剂师、工程师等,完全与孩子眼中的父母不一样。

很多时候,父母和孩子缺乏交流,不是一见面就问“吃饱了没?”、“功课做了没?”。父母可选择让孩子多了解本身的工作状况,也让孩子多了解自己,否则他们将越来越不明白父母的处境,甚至觉得父母不关心他们,进而衍生了不少社会问题。

虽说孩子在学校受教育的时间长,但与父母的相处时间其实也不短。我总是相信,要改变社会,须从家庭教育开始,至于如何开始,父母需要和孩子进一步沟通。

虽然我仍单身,但身为儿子,我清楚我的父母是成功还是失败。



向两位荣休校长致以祝福


2020/01/29 星洲日报/大柔佛

~作者:高城人


哥打丁宜培华华小与乌鲁地南智南华小相隔20公里之遥,虽然隶属不同的县教育局,但是两校人员的情谊深厚,校长之间也交往密切。多年来,有多位培华教师升任智南副校长,也有多位智南教师升任培华副校长。

培华自1998至今,总共换了4位校长。而智南从1998至今,是由林成届校长掌校,共22年。

即将于1月杪荣休的培华华小陈招喜校长曾经在智南服务;而相隔4天后荣休的智南华小林成届校长,也曾经在哥打丁宜掌校。

我曾经在智南服务,离开智南20多年,曾经多次回到校园参加活动,自1998年至今,校园陆续增添了好多座新的建筑物和设施。智南如今设备齐全,学生众多,多年来缔造了许多杰出的学术和学艺方面的成就。

现今的培华,虽然比起8年前我卸任时的学生人数递减,但是它的内涵提升了。培华校园如今是鸟语花香,草木葱茏,有许多含有文化意识的壁画,使得培华犹如一座花园学校,景物怡然。此外,培华学生在学术与课外活动方面亦是表现卓越的。

一所成功的学校必须具备多项要素,这包括拥有卓越的行政团队、勤勉认真的教学团队、和谐及同心协力的人事互动、拥有完善的教学设备和惬意的校园环境、有优良的校园文化、纪律良好的学生、优秀的学术和课外活动表现。

培华与智南皆具备了上述要素,因此陈招喜校长与林成届校长皆可谓“功成身退”。

虽然陈校长与林校长在教育界服务期间,校务不都是一帆风顺,但是,两位校长都运用了作为学校领导人的智慧,圆满地解决问题。

掌管一所学校是艰巨的任务,不是局外人所形容的“做校长是很轻松的”,校长所面对的工作压力与无形的压力,局外人若非身历其境,无从领略其中的艰辛。我曾经掌校多年,校长同道的处境,我感同身受。

两位校长“挨过了”30余年校园的酸甜苦辣的悠悠岁月,而今荣休,如释重负。谨此向两位令人敬佩的教育工作者致以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