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不是种族主义温床
2020/01/20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郭碧融
雪州蒲种市中心国中一校的红灯笼在受到土著权威党副主席莫哈末凯鲁的“关注”后,就引来7名正副部长的大驾光临,亲自在红灯笼上签名,让红灯笼得以重新高高挂。
莫哈末凯鲁并未因此而受到惩罚,只不过是接受警方的调查问话而已。但,莫哈末凯鲁已非首次挑动种族情绪,倘若这次再度让他轻易过关,恐怕日后会故技重施。
另一边厢,蒲种市中心国中一校一众师生,挥别了莫哈末凯鲁制造的红灯笼阴影,近日在学校参与回春比赛,现场笼罩在浓郁的新年氛围下。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
这个问题似乎已经落幕,红灯笼处处可见,再也无人将新年装饰与宗教挂钩。遗憾的是,湖面上的平静维持不到一个月,就因教育部副总监阿兹曼发出的一封与泰米尔丰收节(Ponggal)有关的信函掀起涟漪。
有关的函件由阿兹曼发给全国州教育局总监,被批评宛若禁止穆斯林学生参与校内的泰米尔丰收节庆祝活动,在学校制造种族分裂。
教育部随后发文告澄清说,该部从未阻止学校庆祝丰收节,而阿兹曼发出的信函是考量了大马伊斯兰发展局(JAKIM)的指南及立场,即穆斯林参与丰收节庆祝活动并不符合伊斯兰教义。
JAKIM随即在教育部发文告的1小时后跳出来说,是教育部主动咨询JAKIM有关穆斯林学生参与这项活动的指南,而该局并没有阻止这项活动的进行。
无论谁是始作俑者,这个事件暴露了一个情况,即原本让国人引以为傲的多元文化活动,在被套上宗教的帽子后,就足以制止特定的族群参与活动,长久下去将分化种族关系。
政治人物须以身作则
其实,多数学校都会不分种族庆祝各种节日,让学生了解各族文化,以培养各族学生融洽相处的精神,继而促进国民团结。
碰巧的是,红灯笼及丰收节风波都涉及学校,也跟华裔及印裔的文化庆典相关。这就难免令人感到担忧,深怕种族主义分子已经逐渐将手伸进学府,企图利用文化活动散播排他观念,在学生的心中散播种族主义的种子。
不幸的是,在政治人物蓄意炒作种族课题巩固权力的局势下,国内的种族情绪日益高涨,导致意图捞取政治资本者一逮到能够演变成种族议题的事件即大做文章,罔顾种族关系变成脆弱的后果。倘若政治人物再不以身作则,停止发表深具种族意味的言论,即使再增建10所宏愿学校,也无法达到种族和谐的氛围。
二话不说推广教育
2020/01/19 星洲日报/东海岸
~作者:黄先炳
耶诞前夕看到一则通告,优大校长尤芳达教授将巡回各地演讲,谈AI与教育。尤教授学识丰富,是国际知名学者,难得他抽空赴各地演说,是该大力支持。纳闷的是:关丹竟然不在名单内。
我发短信给尤校长,要求他到关丹来。他说行程很密,不过农历新年前还有一个空档,只是担心年关将近而不方便。我二话不说,马上和他敲定日期。
跟着是和主办单位接洽。原来陈嘉庚基金会发起教育大讲堂,是希望聚合民间组织力量联合办讲座,让教育普及,学术民间化。他们承担主讲人的经费。这个概念很好,我于是联络彭亨董联会和校长职工会,两位领导也是二话不说就答应联办。
陈嘉庚先生是万众景仰的慈善家,一生捐献的教育经费,比他的全部不动产还多。他深信“教育不振则实业不兴”,所以“于兴学一事,不惜牺牲金钱,竭殚心力而为之,终日孜孜无敢逸豫者”。有志之士希望传承嘉庚精神,于六年前成立基金会,通过“嘉庚学堂”办课程,“教育大讲堂”办讲座,以行动普及学术,推广教育。
这让我想起90年代在关丹办过的“清凉社会大学”。当时,我受到德国教育的启发。他们让人人都可以上大学课程,听专家演讲;但若要毕业,大学把关则很紧,非得下工夫做研究不可。开放大学门户有利于提高人民的认知水平,让学者走出象牙塔讲课则有利学术和知识的普及。
“社会大学”办过五次课程,每个课程10小时。林水檺、林纬毅、林心光、何国忠等教授曾应邀到来讲专题。为了普及学术,我们只收费RM50;但为了尊重学术,一小时的演讲费RM200,还不包括交通和住宿津贴。
可惜这个活动后来因故停办了。现在看到更加有势力的组织承办这样的活动,内心的喜悦是难以形容的。以行动来代替批判和谴责,更有利提升民众的素养。
爪夷风波有感
2020/01/21 星洲日报/大柔佛
~作者:陈得芳
近日爪夷文风波课题不断,也成了咖啡店论坛的主要话题。事因教育局在华小国文课本里加添了数页爪夷文的基础知识,介绍惯用于日常生活上出现的几项爪夷文例子。
教育部的此举造成了许多华社怨言,倾全力通过各种管道表示不满和担忧。种种抗拒这教育课题的举动也造成了马来人的不悦,在政治人物的兴风作浪下,越演越激烈。
其实,教科书里的区区几页爪夷文介绍就真的会给华社华文教育带来威胁和负面的影响吗?为何华社如此担忧此事?
爪夷文,15世纪东南亚马来王朝开始惯用的文字。由于阿拉伯回教经典的普及,再加信仰上的尊崇,马来人开始撇弃历史悠久的梵文,着手使用阿拉伯文字母,在稍微创改下篇写创造出一种属于东南亚自己的文字 - 爪夷文。
至此爪夷文风靡东南亚,也成了东南亚各国的官方文字,在政治,律法,教育等广泛使用。甚至今时,一些古老的旧官方民间文件里,比如执照,地契等都可看到爪夷文的记录。
爪夷文,曾经是东南亚甚至我国独特文字使用的一项历史成就,其存在与历史价值不可抹杀。
爪夷文不是回教经典的主要记载文字。可兰经的用字都以阿拉伯文为主。
其实,就算阿拉伯人阅读爪夷文,他们也只懂其音而不知其意。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为何我们闻之色变呢?归其根源,是大部份华裔人士对国家历史知识严重缺乏,不了解东南亚政经宗教进程的转变,也没有亲身体验名族共创的经历,难有组建国民意识的情怀。这种缺乏,往往轻而易举的就被有心人所利用,使之闻风起舞,达致其离间破坏种族和谐的意图。
在现实多元种族建国的挑战下,我们更应当打开胸怀,包容接受。几页的爪夷文介绍绝对不会使华文教育变质,更不会对我们宗教信仰带来威胁。韩风当下,韩剧,韩装,韩文,又不见得有人为之兴风作浪,闻韩丧胆。故在抗拒爪夷事宜,你我皆当三思而行,且莫抗而不知其事,反而不知其意。
回味两所宽中口琴音乐飨宴
2020/01/20 星洲日报/大柔佛
~作者:李惠然
去年12月7日,有幸出席宽柔中学古来分校口琴社在该校讲堂举办名为《Back》的口琴公演。新山宽柔中学则于12月13日在杨文富讲堂,举办了名为《琴翼》的常年音乐会。2020回味起来,依旧是言,不,乐犹在耳!
两所口琴社皆冀盼通过这次演出,与观众分享他们努力一年以来的成长喜悦。希望借此演出,能为团员增加舞台演出经验及推广口琴音乐文化。
演出项目包括了独奏、二重奏、四重奏、及大小组合奏。曲目皆选了多首中西影视和动画主题曲、电影主题曲和西洋经典音乐曲等。
各曲目都融合了其他乐器伴奏,如大小提琴、钢琴、爵士鼓、古筝和吉他等,因此所呈献的每一首曲目皆令人耳目一新。有者如歌如泣、悠扬悦耳、扣人心弦;有者澎湃激昂、震慑人心;让观众都听出了耳油,引起共鸣,不由自主陶醉其中。
古来分校口琴社破天荒邀请了校园歌曲创作社一同参与创作,大小提琴及钢琴伴奏下表演了一首校园创作献给教师。整体表现不俗,以清纯、干净的吹奏,诚实地表达了简单自然的歌曲意境,深深触动了在座观众的心弦。
新山宽中口琴社团员当中,有好几位凭著精湛的技艺,多次在各大国际比赛中频频获奖。在他们的配合之下,自然而然地在观众面前展现了高水准的吹奏技艺。
这两场的演出,虽然没有华丽的舞台,却看到了他们精进超群的技艺和长足的进步,也见证了这些年的成长及蜕变。从中亦能体会到团员与教师背后的努力耕耘和付出。
这两场口琴音乐会与会者空前踊跃,从当初的门可罗雀到今天的座无虚席。观众的热烈反应之中,可发觉到随著光阴的流逝,人们对口琴的曲调和风格已有所改变。
口琴音乐文化还不够大众化,对好多人仍然感到很陌生,这也是口琴资深教练刘亚仔老师至今仍致力于推广的原因。希望口琴音乐文化能够更普及化,在音乐领域继续传承、发扬光大。也冀望大家在新的2020有"鼠"不尽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