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5日星期三

【华教视窗】 ~ 1056


不要以无知来伤害大家


2020/01/14 中国报/评论

~作者:余佩妮


我本身是一名国中生,求学过程中,除了英文和华语科,课本内容几乎全是马来文,但无损我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同样的,校内其他种族的同学也一样爱护他们本身的文化。

每逢各族佳节,校方会配合佳节布置不同摆设,最简单是以颜色来布置,开斋节青色、屠妖节紫色和农历新年红色;这些颜色提醒着学生们要祝贺身旁异族同学,一起欢庆属于大家共同的佳节。

友人的中国籍雇主曾不明白问友人,为何身为华人宁愿不在端午节、中秋节和清明节休假,反而争取在其他“不关事”族群佳节时休假;中国人很难了解,只有从小在马来西亚成长和经历的你我,才感受到与友族同庆佳节的喜悦。

不过,国内依然有小撮思想狭窄的国人,在学校配合摆设华人农历新年布置的时候,叫嚣指“有传教之嫌”、“伤害了友族同胞”。

听到这样的言论,不禁摇头叹息互相了解是多么重要;稍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华人农历新年是庆祝农历全年的第一天,如同西历11日般,是普天同庆的日子,大家一起在新的一年祝愿和展望未来。

停止破坏和谐

西历元旦不是任何宗教节日,同样的,华人农历新年也不是宗教节日,没有所谓的“向穆斯林传教”意图。

在霹雳怡保他昔,有一座华人建筑式的穆哈马迪亚清真寺(Masjid Muhammadiah),当年由霹雳州苏丹纳兹林沙亲自揭幕;门口放上红通通的华文对联、以中式风格的屋顶取代一般清真寺的圆顶尖头,成为我国华巫文化融合的象征,同时无损虔诚穆斯林长期到来祈祷,在在告诉众人文化与宗教的区别。

马来西亚需要更多类似的例子,告诉一些极端思想分子,文化与宗教的区别,停止制造可破坏国家和谐动作或言论,不要再以无知来伤害大家的感情了。



请理智和理性看待爪夷文


2020/01/14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张伟胜


教育是让孩子去学习的最佳选择。穷也不能穷教育,这是我们华人从以前到现在不死的理念。但是,爪夷文课题也拖拖拉拉了一段时间,也可说是没完没了。让孩子去学习或不去学习也成了华裔父母的执著和斗争。但作为一个理性的马来西亚公民,事情演变至今已开始让我觉得非常悲伤难过,因为这团火球竟然烧到了国家元首后。

可见有人竟然在网上出言侮辱元首后,只因为她作为一位马来人执行自己的责任,支持她的母语。其实很多时候马来西亚人都一直有个弱点,叫做双重标准,常常人民会抨击他人不该这样不该那样,但却没有回想自己是否也是如此,是否需要将心比心。特别对于华人来说,我们都赞同有权利和义务维护自己的母语,确保母语教育不被磨灭。

这就是为什么我完全赞同华人可以捍卫华文,反对爪夷文而大写文章或填写表格不让孩子学习爪夷文,这一切我都没有意见。但是,身为马来人的元首后,她为什么就不能以马来人的身份,捍卫本身的马来文和爪夷文吗?难得这只是华人独有的特权吗?还是你也认同这是每个民族都该背负的使命。

我不是想指责任何民族,而是想提醒,在马来西亚有多元民族,华族一直以来都不断的维护华文教育,他们也给予包容,那么理性中立的思考一下,我们是否要给予同样的包容,才是道理,我们要思考,若这件事发生在华文教育上,我们会如何感受,也必须去思索是不是这样多给予别人包容和尊重,我们才能确保自身的母语也能在未来生存下来。

应遵循道德原则

就算那位网友可以出声责问家协权力范围和捍卫本身母语这项课题,但发表论述也需要遵循道德原则。在网络上的确发言自由,但却大忌放肆。要提出反对的声音,是否一定要靠辱骂元首后来达成?是不是对事不对人才更为理性?更何况作为国家备受尊敬的人士,在网上对她出言不逊简直是一件大错特错的举止。

要知道你这一骂不但侮辱了一位母仪天下的元首后,你也侮辱了我们华人,让我们华人在他们马来人的眼中成为了钉子,让华人挂上种族歧视的称号,让种族之间的矛盾和隔阂恶化,而到最后,真正受伤的难道不会是华族吗?

王室成员是我们马来西亚的权力象征,就好像英国的王室,备受瞩目和尊敬。你辱骂王室成员肯定将激起了马来人对我们华人的仇恨和讨厌。若之后这团火烧到了华校课题,这样的后果,你付得起吗?

拚搏了60多年的华文教育付不起这昂贵的代价。我只能强调,要在多元种族的国家里生存下来,靠的是多一点的包容和换位思考,这是利于你和我和他的最佳方案,以前正是如此,现在和未来也不会改变。我恳请那些曾咒骂元首后的人,悬崖勒马,不要让华人的尊严陪你走这条不归路,谢谢。



正视华小非华裔生增长的现象

2020/01/14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庞宣


新学年伊始,新山县17所华小共有4039名新生,相比去年锐减789人,跌幅明显;新山东部及东北区11所华小的新生人数跌幅较小,今年较去年减少约34% ,唯非华裔生出现增加的趋势。此种现象已成为城镇华小的新常态,值得华社和政府关注。

全国华小人数近10年锐减。教总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0863572人,降至2018518453人,减少112029人(11.77%)。非华裔生人数却大幅度增加。从201072443人,增至201487463人,占该年华小生人数15.47%。截至2018年华小非华裔生人数达至18%左右。

依目前趋势来看,全国非华裔生人数继续增长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华小要如何面对非华裔生的增长?华社、校方和政府应采取何种应对的策略?是一个值得多方正视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看法和意见和大家探讨。

一、正面态度看待。华小非华裔生增长是一个正常的趋势,只能顺应而非阻止。非华裔家长看重华小校风好,学校重视品德教育。孩子在校或在外不会有纪律的问题,身为家长的很放心。尤为重要的一点,孩子自小在华校受教育,他们保留母语学习的同时,也能学好英语和华语,可谓一举多得。

非华裔家长心知肚明让孩子进入华小就读,是一个明智的选择,确保孩子增强竞争力之外,亦许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一个懂得华、国、英多语的青年将来投入社会进入职场后,他的竞争力肯定比只懂得单语或双语的人强。何况中文的经济价值日益受到世人的重视,学习中文的人日益增多。不谙中文日后在职场上反而处于劣势。

二、确保华小优质教育。除了教育部要负起这个重任之外,华社、校方行政人员及教师亦责无旁贷。尤为关键的是,董事部要继续维护母语教育及传承中华文化,确保华小永不变质,母语及多语教学得以永续发展。

三、增设华语辅导班。为了让不谙华语的非华裔生早日融入校园的学习氛围,并尽早掌握基本华语的听读写能力,校方可在开学后的短时间内(比如一个月),集中他们在同一班上简单的华语会话课,学习和同学们交谈,听懂老师讲课的内容,减少在陌生校园环境中的疏离感和语言障碍。小学生的适应和学习能力强,相信在短时间内他们很快就能融入校园环境中,步上学习的坦途。

华小吸纳非华裔生就读是一个正常的好现象,校方、华社尤其是政府应重视,因为华小有教无类的开放教育吸纳各族子弟就读,对我国的多元教育作出贡献。政府在增强华小软硬体建设的同时,亦应改善其体系与制度,使其成为我国小学多元教育的典范。



退让不是和谐


2020/01/14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骆宇欣


蒲种国中红灯笼事件随着几位部长亲手“灭火”,似是告一段落。

首相也发言表示不要渲染这个课题,也不应该与种族挂钩,并表示独立以来就有挂红灯笼,他从来都不知道有什么禁忌。

排排站拍拍照,大红灯笼高高挂,一片祥和,怡然自得,事件就此落幕。但挂了好几年,今年才出问题,在学子心里埋下的一根刺,未来当他们成为第一批18岁投票的群体时,心里会怎么想会怎么做抉择,那就不得而知了。

与此同时,在另一个华社看来“不开明”的平行时空,土权党凯鲁公开炫耀这是他个人的胜利,并对自己一封信就能动员好几个部长级人物深感自豪,也会在维护民族与宗教的路上“至死方休”。

当然,我们没办法谴责某个人对于自身民族与宗教的崇高理想与斗争。就像华人也出钱出力矢志维护华校特质,华团或宗教团体年年花钱办花车游行、公开舞狮表演等等。这也显示华人与这片土地共生的关系。

在雪隆,华团组织于茨厂街举办的“踩春游行”由于是旅游胜地之一,向来都是年度盛事,也会吸引各国游客感受新春喜庆气氛。

遗憾的是,国中灯笼事件看似完结,实则余波未平。原本应邀参与的马来手鼓和马来武术队,因为顾虑有心人挑起话题而退出游行。虽然可惜,但现场仍有几个友族团队参与。

土权党凯鲁的胜利,不在于一时的几个灯笼,而是让这些民间团体认为异族的文化象征会引起疑虑,会被挑起话题,从而因为避免被挑事的“麻烦”而不参与。

民族分裂了吗?当然没有。华人还是酒照喝,猪照吃,狮照舞,只不过,可能以后的宴席都要“有人”站台,或者更严格些,需要申请执照,以示“尊重”。

若是真到了那般地步,也会有人说──喝酒有害健康,宴席不喝就不喝。烧猪肥叉烧肉干腊肠致癌又不健康,不吃也罢,切烧鸡切蛋糕好,省钱又健康又没禁忌。舞狮锣鼓喧天吵闹又塞车扰乱社区,哎呀,不公开舞就在室内申请准证舞呗。如此大爱宽容,似乎也没有错。一切都是为了大家好。

于是如此,学3页爪夷文也不会影响华人特质,不会变成别的民族,还能多学一样文字,不好么?就像人人从一年级读了11年,到中五考了道德教育,也没有变成特别有道德的人。所以,为了避免“麻烦”,华校要退让至“课外教学”,个别友族占多的学校想正式上课就上吧,才显得宽容得体?

几个动作就让人怕了麻烦,那些为当政者喊话,在不方便公开表态的课题上表明立场的政党外围组织,在新马来西亚还要表演到几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