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款与兴建”不合理
2024/07/11 南洋商报/社论
华文小学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教育部长法丽娜西迪于7月2日在国会宣布的“捐款和兴建”政策,却引发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根据这一政策,教育部将兴建华小的责任转嫁给非政府组织、企业及人民,这种做法明显违背政府应承担的责任,并且是不合理的。
法丽娜在回应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魏家祥博士有关2017年批准的10加6华小的提问时,教育部长指出,10所批准兴建的华小中,有9所已被纳入教育部的全新政策即“捐款和兴建”中。对此,柔佛州华校董教联合会主席陈大锦表示震惊。
一视同仁建校
他指出,虽然“捐资建校计划”开放空间给机构、基金会、非政府组织、企业公司或发展商履行社会责任,为大马教育做出贡献,但教育部将这一计划形成新的政策和措施,则是将兴建学校的责任推给社会各界,这种做法是不合适的。
华小是国家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其合法地位获得联邦宪法及教育法令的保障。政府应当比照兴建国小的模式,一视同仁地承担华小的建校经费及校地。这不仅是对法律的尊重,也是对社会公平的维护。
长期以来,一些华小的迁校及建校确实获得发展商捐献地段、捐献建校基金或由建校委员会向社会各界筹款。这些行为是企业或社会各界的自愿行为,而非政府强制要求。
因此,教育部不应将捐款及建校计划形成政策,明确规定华小的兴建由建校委员会、非政府组织或企业机构承担。
教育是国家的根基,政府有责任确保所有孩子都能享有公平的教育机会。然而,将兴建华小的责任转嫁给社会各界,明显是政府责任的缺失。
华小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其建设应由政府负全责。如果政府推行的“捐款和兴建”政策,将来若有华小因不能筹足资金而无法兴建,这不仅是对华小生的不公平,也是对整个教育体系的打击。
教育部应当在财政预算中,明确列出兴建华小的经费,并提供足够的资源和支持,确保华小的顺利建设和发展。
实现教育公平
同时,政府应当制定更加透明和公平的政策,确保所有学校,无论是国小、华小还是淡小,都能够得到平等的对待和支持,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我们认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政府有责任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资源和机会。推行“捐款和兴建”政策,将兴建华小的责任转嫁给社会各界,是不合理的,也是对政府责任的缺失。
我们呼吁政府重新审视这一政策,承担起应有的责任,确保华小的正常建设和发展,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争取孩子公平受教育的权利
2024/07/11 星洲日报/社论
教育部长法丽娜与副教育部长黄家和日前先后表示,教育部计划重新包装中六教育(STPM),措施包括提供生活津贴,以鼓励并确保中六教育继续成为大马教育文凭(SPM)毕业生深造的首选。
这项宣布对选读中六课程的4万余名学生而言,算是一项正面消息。只不过宣布时机选择在首相说:“内阁决定开放在大马教育文凭考获10A及以上学生进入大学预科班,只要想继续升学的优秀生,不分种族或背景都将获得机会。”之后,时间有些凑巧。
但凡好的政策,我们都支持。但既然是好政策,就不妨接受大哉问。
其一,重新包装中六教育(STPM)?只要是好的,有利于申请进入大学深造的教育体系,学生自然会趋之若鹜的挤破头申请,何必为STPM重新包装打扮粉饰?不必当风立,有麝自然香!
其二,提供生活津贴?SPM毕业生选不选读STPM,应该与生活津贴关系不大。学生们关心的是,为什么大学预科班(1年)比STPM(18个月)课程的就读时间更短、课程更简单、比STPM更容易申请进入热门大学的热门科系?这是否事实?
其三,申读大学?政府是否应该公布Matrikulasi与STPM学生,进入大学热门科系的录取率与录取标准?
其四,在排除“不能置疑”的土著固打制后,Matrikulasi是不是进入大学的另一道门槛,热门大学的热门科系是否优先考虑录取大学预科班后,才轮到STPM毕业生?
其五、在固打制以外录取的学生是否先考虑东马、印裔学生,最后才轮到华裔生?这道“黑箱作业”的传说流传又广又久,教育部或高教部是否应该出面解释辟谣?
内阁决定开放在大马教育文凭考获10A及以上学生进入大学预科班,在维护固打制的土著权益后,其他不分种族或背景都有机会。所以这项政策已经不可动摇,因为首相安华说了,教育部与高教部也承诺协调了,马华总会长魏家祥职责所在而根据数据追SPM毕业生选不选读STPM,应该与生活津贴关系不大。学生们关心的是,为什么大学预科班(1年)比STPM(18个月)课程的就读时间更短、课程更简单、比STPM更容易申请进入热门大学的热门科系?这是否事实?
安华:指部长夫获颁合约没犯罪 “阿占言论没超越权限” 白宫:已写入体检报告 拜登曾接受神经学检查STPM是进入大学的第二条路,这条路在提供学生“生活津贴”后,会否吸引更多大马教育文凭毕业生就读?学生在比较“求学期间长短、热门大学(科系)升学率”等条件后,自然而然的会有所选择。如果上述现实条件不变,与大学预科班比较,要中六课程成为SPM毕业生的首选,恐怕过度乐观。
话说回来,大马华裔学生在中学时期有多元选择。
其一,国民型华文中学学生在SPM毕业后,继续STPM或大学预科班课程后,进入本地大学。
其二,SPM毕业后选读A-Level课程后申请出国(西方国家及中港台都承认)或在本地私立大学继续学业(SPM成绩已经可以申请)。
其三,SPM毕业后申请赴台湾的大学深造(如果先就读6个月至9个月的侨大,升上国立大学好科系的机会更高)。
其四,就读独中(也可以报考SPM或继续A-Level课程后出国),独中统考文凭(务必加考SPM)已经广泛获得中、新、港、台及西方大学承认(详见董总网站),只要成绩中上,就有很大机会进入国外一流大学的热门科系。
时代真的不一样了,如果家庭经济小康、学业成绩许可,不妨考虑出国;不一定非念大学预科班或STPM,最后却进入国内二流大学的冷门科系就读,连带影响未来的生涯规划与职场前途。能为“争取孩子的公平受教育权利,希望优秀人才留在国内服务”发声,要求不多,如此而已!
“受教育权”是被理解为人类的自由权利,《世界人权宣言》的第26条:“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高等教育应根据成绩而对所有人平等开放。”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反教育歧视公约”中也有类似的重申,除了规定个体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之外,受教育权内容还包括消除各级教育系统内的歧视。这是大马政府应该正视与改进的。
优秀生条条大路通罗马
2024/07/09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许元龙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宣布,所有在SPM考获10A或以上的非土著优秀生,皆获准就读大学预科班。
教育部长法丽娜与高教部长拿督斯里占比里博士也强调,优秀生的学额没问题。
安华的此“大胆决定”,被那群捍卫族群至上者政治化,指责首相出卖马来人的尊严。
“最可爱”的是巫青团长阿克马,他表示10A非土著生国语必须优等,这是人话吗?难到他对SPM考试成绩一无所知?还是唯恐天下不乱?
安华的宣布,也有些华裔政客敲锣打鼓歌功颂德,继续图骗无知盲目支持者。
审视固打制才有意义
捍卫自由律师团总监再益马烈反呛,安华此新措施似对非马来人做重大让步,其实并非如此。当90%土著固打制未废除,此举违反宪法第153条款,明显忽视非土著的教育权利。他质问,那些考9A、8A或7A的非土著学生怎么办?
他表示,若开明政府真正追求预科班入学公平,应承认当前固打制不合理、不成比例及违宪,故重新审视固打制才有意义。
另者,家长教育行动小组(PAGE)主席诺阿兹玛认为,政府保证10A生进入预科班非新鲜事,只是“夺人眼球的美丽言词”,事实上并非如此。 非土著优秀生更想要的是公共服务局(JPA)奖学金,以便到国外修读他们所喜欢的学科,如医科、理工科。
这两个非政治团体站在宪法与人权制高点发言,最值得政府正视。毕竟几十年来教育领域实行固打制,不但牺牲许多优秀生及人才,也使许多不符资格的学生搭上顺风车接受高等教育,最终导致大量拥有专业文凭者无专业资格。他们是毕业等于失业,也使国家发展因人才匮乏而停滞不前。这不是无中生有、危言耸听,而是血淋淋不争的事实。
我国非土著大、中学生,已沦为教育领域的弃儿。他们拥有优越成绩,却挤不进公立大学窄门,或分配非他们的志愿学科,他们甚至比外国学生还不如。官老爷们知道吗?那百多万的父母无不痛心疾首的为子女前途,或移民,或离乡背井的出国寻觅升学、工作与发展机会。
外国不认预科文凭
如果我SPM考获10A,我根本不希罕报读低学术水平的大学预科班。非土著很清楚,此学制是专收不能在中六与非土著竞争者而设,以便他们能以“绩效制”而名正言顺的统领公立大学学额,尤其是热门学系。
国人很清楚,中六的课程虽难念、但扎实,毕业后在国内外升学全无阻碍,而预科班毕业生就是考获满分,也只能在公立大学就读,外国大学皆不承认其文凭而欲报读无门。
政府几十年来关起门感觉优越的大学预科班,严格的说不是办教育,而是以所谓的“绩效制”名正言顺挤掉非土著学生,也是利用它给那些没机会获奖学金留洋的大批土著学生留守公立大专。
说回SPM考获10A、9A、8A都是列优秀生,他们除了选择中六,也可以在国内外大专院校修基础课程(或先修班)。而国内拉曼理工大学、拉曼大学、厦门大学,都是学术水平高、收费比其他私大相对廉宜者。
优秀生勿抱残守缺
另者,新加坡对国中与独中优秀生是虎视眈眈的年年抢人。还有逐渐获华裔学生重视的中港台大专院校,也给予种种特惠与奖掖招生。
长远来看,当中企对我国投资不断增长下,留华生在中企的就业机会,就顺理成章的占优势了。信不信由你。
我们的优秀生应将申请大专的格局放大放远,不必死守着学术水平日愈走下坡及热门科系(或志愿科系)门都没有的公立大专,更不必对大学预科班存任何幻想。
当下是全世界都在抢人才的年代,只要你是优秀生、人才,那此地不留人,自有留人处。不是说,路是人走出来的吗?
以绩效和需求替代固打制
2024/07/10 星洲日报/砂拉越
~作者:许鲁帆
2023年大马教育文凭
(SPM)成绩日前放榜,在37万3525名考生中有1万1713人或3.1%考生在所有科目中获A+、A及A-的成绩,比2022年1万零109人增加了1604人。年年优秀生人数增长表现亮丽,却成了有些全科A优秀生的梦魇,尤其在大学预科班公布新生录取名单,优秀生被拒门外事件依旧上演。
首相安华立即灭火,表示政府将确保所有10A优秀生,无论种族和宗教,都有公平进入大学预科班的机会。话音刚落,上诉结果出来还是有人无法进入预科班,对这些上诉学子已造成二度伤害,也伤透他们的心。
事后有报道指部分优秀生因为体育与课外活动评估(PAJSK)分数没计算在内,以致申请失败。教育部这边厢急忙回应重新过滤以解决上述分数遗漏问题,另一边厢则是教育部长法丽娜信心喊话,宣称没有优秀的学生会被遗漏,要求大众给予时间让教育部解决问题。
回到现实问题,大学预科班原本是为土著而设的一项“扶弱政策”,协助成绩优秀的土著生进入大学。直至2002年,政府才开放10%学额给非土著生。这土著与非土著的90:10固打维持不变,以致过去廿多年,包括今年还有华裔优秀生无法进入大学预科班,个中的症结所在就是非土著的名额有限。这问题数十年来周而复始,最后须出动首相和内阁插手处理,显见这制度的失败。
“大马教育水平落后他国” 安华吁与研究中心或私企合作北约宣布签署33亿合同 生产更多“刺针”便携式当年前朝政府没公平对待各族群学生,设下固打制政策,而非全面开放让各族优异生以绩效和需求来报读,这种狭隘的教育政策与强调落实“全民教育”,人人享有公平教育机会的理念是相互矛盾的。当这乱象年年发生,令人纳闷的是,经过数次政党轮替,改朝换代,当年反对党已成为执政党。“马达尼”政府明知问题根源,却不去改进和纠正,依旧重演“一哭二(申)诉三(内阁)解决”陈腔滥调的戏码,显现政府在处理大学预科班录取固打制课题是“换汤不换药”。
还记得希盟执政时期,时任教育部长马智礼曾宣布内阁同意把2万5000个大学预科班学额增至4万个,但维持90%土著及10%非土著的固打制,当时也招致不少批评。当时,还未封相的安华为希盟政府护航,认为增加大学预科班学额,保留现有90%土著和10%非土著人数的政策,只是一个临时措施。
安华如今已是首相,是时候拿出魄力和认真考虑根据学术成绩及需求的入学制度,废除入学固打制,以尊重受宪法保障的教育机会平等权。绩效制之所以比固打制更适合实行在这多元种族的国家,最大原因是提倡使用公平竞争的录取制度,而非根据种族来分派学额。
要知道,政策的偏差,以致我国人才外流现象越来越严重。优秀的人才是国家重要资产,昌明政府必须走出保守和狭隘的教育思维,全面检讨现有的教育制度,作出必要改革,并保证明年不会再发生这类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