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7日星期五

汉字是一粒会发芽的种子

——柬埔寨华文教育小记

2025/02/05  柬埔寨《柬华日报》

港华学校侨办老师 翚少玲



清晨的雨滴敲打菩提叶时,我总爱站在西哈努克省港华学校的菩提树下。枝头缀着几粒花苞,像极了我班上的孩子,睁着黑白分明的眼睛,等待阳光吻开第一片花瓣。来柬半年,我渐渐明白中文教育不似白板笔书写般黑白分明,倒像高棉雨季的云,在两种文明的天空酝酿着温柔的相遇。

教室里飘着棕榈糖的甜香。7岁的丽兰用沾着墨汁的小手攥住毛笔,在宣纸上画出歪歪扭扭的”雨”字。”老师你看,像不像我家屋顶漏水的样子?”窗外骤雨初歇,檐角坠下的水滴正顺着廊柱蜿蜒,倒真与宣纸上的墨痕相似。此刻我突然懂得,所谓”字理教学”,不是将汉字拆分成零件,而是要让这些横竖撇捺在孩子们的生命经验里生根。我们唱着”云对雨,雪对风”,让汉语平仄与洞里萨河的涛声交响;用棕榈叶编织甲骨文的”网”字,看渔村孩童举着作品奔向湄公河岸。课间十分钟,我总爱倚着回廊看学生在游戏。那些小身影蹦跳着,积水飞溅间,孩子们欢笑着闪躲,身影轻盈如掠过稻田的朱鹭。半年前初来时,他们怯生生用高棉语喊”老师好”,如今走廊总能看到孩子们早早等待老师来上课的期待与已飘满中文”老师好”的清脆童音。

雨季将尽时,我发现办公室的陶罐里,四个月前随手插的菩提枝竟生了根。嫩白的新须探进潮湿的空气,像孩子们作文本上那些逐渐舒展的汉字。窗外凤凰树绽出新蕊,此刻江南的莲,想必已亭亭立于水中央。

20248月第一次走进西港公立港华学校,映入眼帘的是两栋新的教学楼,和到处都能看到爱国华人华侨给港华学校捐赠的牌匾,同时从学校领导的介绍中知道,西港柬华理事会会长郑源来公爵是柬埔寨华文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者,郑源来公爵的贡献覆盖学校建设、教师关怀、文化交流与资金支持等领域,为柬埔寨华文教育注入持续动力。郑源来公爵通过十年如一日的努力,不仅为柬埔寨华文教育的复兴奠定了物质基础,更通过人文关怀和文化倡导,巩固了华文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其贡献体现了对中华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也为柬埔寨培养了大批双语人才,架起中柬文化互鉴的桥梁。

另外,在过去六年,我们的援柬林桂娟校长的事迹也很让我触动,林校长常踩着晨露到校,她的办公桌上总摆着学生手写的感谢信,深耕在华文教育一线。同时,也帮助学校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改善学校的环境,她不仅关爱学生和老师,也培养了非常多的中文人才走向社会的各行各业,如今她仍坚持在用自己的方式坚守中文教育。这份灿烂与温暖,恰似中文教育绽放的光芒。像湄公河与洞里萨河在雨季交汇时泛起的粼粼波光。

20251月初学校组织我们到吴哥窟访学。巴戎寺的四面佛在暮色中微笑,残垣上的仙女浮雕还保持着千年前的舞姿。当发现古树根系与建筑交融的景色,指尖突然触到时光的温度。光影在回廊间流转,何尝不是另一种文明对话?如今我教的孩子,或许正站在新的历史渡口。

学期结束前收到秀丽的作业本,最后一页画着木棉花树,树下歪歪扭扭写着:”老师是鸟,把种子撒在我的泥土里。”旱季早已来临,但我知道,那些被童声浸润过的汉字,终将在某个湿润的清晨破土而出,长成连接两个古老文明的森林。

(柬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