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夷文事件的表象與現實
2019/12/31 光明日報/评论
~作者:洪偉翔
爪夷文事件在政府發佈經修改後的3頁課程內容,以及搜集父母同意教授與否的意見收集方式後,近期再次在我國社會掀起滔天巨浪,令原本就暗流洶湧、毫不平靜的政局更增添了許多不安定因素。
起先是支持與不支持的輿論在各個平台直面交鋒,而後董總為反對課本中的該3頁內容及學校董事會並無被教育部在此事上給予任何決策權,進而號召十數個華團召開大會,以達致對有關當局嗆聲及表達反對意見的目的。
如此高調地展示力量,且參與者都是極度單元的單一種族組成,正如跟不久前同樣引人詬病、批評聲不絕的土着尊嚴大會一般,自會招致許多批評和不滿,也引起站在對立另一邊的大力撻伐。
另一方以馬來西亞思維運動(AGRA)、土著權威運動(土權)及半島馬來學生聯合會為首的馬來組織,則為極力捍衛爪夷文作為馬來語文的一部分,秉持著其不該被拒絕教學的觀點,也擇定同日在華團大會附近號召了另一場對抗性質的集會。
就在兩場對峙大會正要同時開展時,警方就以安全理由介入,向法庭申請了禁制令以阻止董總如期召開大會,進而使得另一方的對峙大會也因目標消失無疾而終,成功令到兩方集會無法舉辦,消弭了一些緊張氣氛。
可是,警方或說政府如此強硬干涉人民集會、結社和表達的自由,也引起各界人士廣泛的抨擊,就連政府內部也出現無法苟同的呼聲,而行動黨作為執政聯盟內最多華裔代表的政黨更是首當其衝,成為此次華團大會取消最直接受害者。
簡而言之是對政府沒信心
其實正如此前一早分析,此課題紛擾至今,早已變成死局。因為確實,爪夷文作為馬來語文之下的其中一種書寫體系,本就是馬來西亞國語的一部分,是馬來語文從阿拉伯文書寫(即為爪夷文)轉變到羅馬字母書寫(現代馬來文)的演化過程。
為此,本就對馬來文興致缺缺的非巫裔社群(尤其是華社)竟如此高調對僅僅是3頁、極度簡單的爪夷文推介課文全力排斥,自然很容易就被有心人刻意將馬來社群的疑慮,帶風向到演變成是非巫裔對國家及國語毫無認同感,始終心繫於自身原本的祖籍國的怒火。
而對於非巫裔尤其華社而言,絕大多數人根本就連爪夷文和阿拉伯文的差別都分不清楚,自然也很容易就同樣被有心人帶風向到是政府正在逐漸阿拉伯化、伊斯蘭化、侵蝕華小的作為。華社心存戒懼,深恐其導致作為華社命根的華小變質而生出堅決的抵抗之心,也就自然不過了。
雖然爪夷文字只是馬來語文的其中一種文字載體,其性質本是中性,可以承載任何思想、宗教甚或是學識。但即便如此,卻不代表華社的顧慮為杞人憂天。
要知道,我國的宗教極端分子早在多年前就將爪夷文教學暗渡陳倉演變為《可蘭經》朗誦課程的入門後(因字母與書寫經文的阿拉伯文相同),爪夷文的應用及普及程度早已在我國被視為伊斯蘭化與否的最簡約指標(與宋谷相同)。
由此可見,上述兩方完全南轅北轍的觀點自是絕無可能出現能夠皆大歡喜的情況,而作為人數少數一方的華團竟用比人數的方式來表達其堅決反對的觀點,自然是非常不智且效益極低的方式了。
其實,如今在經過修改後的爪夷文3頁認識課程,確實並無任何不妥之處。多數人除了是對爪夷文認知不足而心生排斥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對我國一直以來越趨保守和宗教化的教育政策出現戒備心態,才會如此極力排斥此新課程內容。
簡而言之,就是對政府沒信心,認為這些動作背後都有其最終目的,即伊斯蘭化進而消滅我國多元小學的目的,如此自然也就傾死力力抗了。
所以一早就說,政府在民心未穩未附的情況下,就強硬推行此政策,實在是件極為不智、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行為啊!
与民意脱节的政权
2019/12/30 星洲日报/大柔佛
~作者:木川
爪夷文字教学事件持续延烧,对华印社会与非穆斯林民众肯定是最大的感受,政府在华淡小推行相关语文介绍的课程时,没有依据多元文化的原则,才会引发民间不满声音。
华淡小董事会是维护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而教育部不尊重董事会主权,否定董事会在爪夷文课题的决定权,才迫使董总要举办华团联席大会。
董总号召华团联席大会是以合法,也很正面的方式进行,这反映了华印社会对爪夷文字教学的心声,希望能透过这样的联席会议,集思广益,结合各方的意见,再提呈给教育部,表达对争议性政策的看法与诉求,以达到双赢的政策。
然而,警方一纸庭令,禁止华团联席大会的举行,这一举动让华印社会与非穆斯林深表不满,可想而知,接下来后续进展会引发多大的反弹,没有人说得准。
召开华团联席大会是华印社会对该课题的公开回应,也获得马来学者与东马族群代表的响应,主张以对话取代对抗的表达方式,是为了监督争议性政策的公民活动,却遭到如此不公的对待与打压,让人深感遗憾,更让华社情何以堪?
我国是个多元族群、文化、宗教的国度,那些高高在上的领袖无视民意和正确的判断能力,不但没有听取意见,反而一意孤行,最终就会造成与民意脱节,甚至与民意背道而驰的境地。
俗语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那些不接地气的政府,最后也会丧失政权。
在一些议题上,人们告诉政府做对的事,反映人民对错误的政策要给予纠正而不是对抗。如果政府无法看清自己政策上的错误,反而归咎于某团体,再诬蔑某团体为种族主意者等罪名,这样颠倒是非的判断能力,真的是本末倒置,无可救药了。
现在的执政者,在决定错误的政策或支持错误的政策方向,不仅传达错误的信息,对人民造成的负面影响,间接地撕裂各族之间的互容与互信,也会使人民对政府的支持度大打折扣。
对民意的需要没有警惕,推行错误的政策还不自觉,就会脱离民意,即便人民一时未能接受,也只能忍气吞声,政权会因为脱离了民意而垮台,爪夷文事件最终的爆发力有多大,人民只能拭目以待。
华团应从SEKAT看到出路
2019/12/31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林华国
看到全国华团联席大会被逼取消,相信很多人都失望,甚至感到愤怒,不少网民跑去教育部副部长张念群的脸书痛骂她。
但是第二天的在爪夷文书法行动联盟(SEKAT)召开的全国爪夷文大会成功举行,个人觉得这非常可取,各族同胞很理性的进行讨论,这个画面个人觉得太珍贵了。
我虽然没有到现场,但和多数关心这个议题的人士一样,通过脸书直播观看这场大会。看到马来讲师、印裔朋友、华社代表个个轮流发表意见,而不是以情绪喊话,而且,所谓来踩场的马来非政府组织,主办单位也很大方让他们进场,让他们听听社会上另一把不同的声音,现场没有火爆,更没有因为大家不同立场而起冲突!
除了西马的代表,主办单位也不忘把东马的代表邀来一起讨论,我们在讨论重大议题时候,往往会忽略了东马的声音,这一点主办单位做得不错,确实一赞。
我相信小四介绍爪夷文单元书法课题上,在东马应该引起不小反弹,否则,沙巴州政府就不会通过议案要求小四介绍爪夷文单元书法变成独立的选修科。在很多的问题上,我们不难发现,东西马穆斯林在同一个课题的看法和立场,往往有不小距离。
我深信,真理会越辩越明,所谓的辩论,不是硬要对方接受我们的论调,真正好的辩论其实也是一场有意义的对话,爪夷文书法行动联盟秘书长阿伦多拉沙米说,他们将寻求和教育部的对话,同时如果有必要,他可以和支持小四介绍爪夷文单元书法的人士进行辩论。
无论是辩论或对话都值得鼓励,多一些对话,少一些冲突,相信很多问题都不是铁板一块。类似SEKAT召开的大会,日后应该多一些举行,各族之间其实存在很多误解,多办类似对话,会减少不必要误会。
如果没有这个大会,也许不少华社份子会以为只有华社才反对,原来,在另一个世界,持有和华团相同立场的人大有人在。
以前,华团组织在众多议题上都是单打独斗,这大会是很好的示范,走出华社的框框,结合其他和自己相同立场的组织或人士,如此一来声音就会比较大,也比较有筹码和当局谈判。
反思华团大会被禁召开
2019/12/31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李的洺
在首相敦马哈迪说出华团联席大会“很华人”的一番论调后,董教总在1228所召开的华团联席大会,果然最终出现意料之内的变数,无他,谁叫老人家的说话,也是那么的上个世纪。
老人家从政以来,马来西亚多元种族社会,就在老人家的难得糊涂下,变得脆弱。
80年代,老人家如日方中之际,种族问题迭起;历历在目的,就有1987年,因华教问题而发生的茅草行动。警方曾于当时,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扣押107名朝野政党领袖、华教人士、环保分子、社运分子、宗教人士等,同时,英文报《星报》、中文报《星洲日报》及马来文报《祖国日报》(Watan)也被勒令关闭。
今天,老人家再次犯了难得糊涂症,从而很不合时宜地把华团大会诉求的正当性,错误植入“很华人”味道,引发特定种族分子叫嚣,掀起社会气氛不安,老人家实在难辞其咎。
得利益者借题发挥
避免社会不安,警方申请庭令禁止华团大会召开,自然也出师有名,而此举是否,是怎样的因素下促成,当只有有心人自己知道。
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一些人、一些组织、一些政治既得利益者会借题发挥,相信心水清的大家都看得明白,对吗?
故此,华团大会所出师不利,狠狠被警方扼杀在摇篮之中,华社也只能慨叹遇人不淑。然而,警方此举又是否会为顶住“民主”二字虏得民心的新政府,带来负面的印象。
华团大会被禁,轻视并抚不平华人心中的疑虑与难平的郁结,反之,会引起华社对警方、以及新政府捍卫国家宪法公平的疑惑,委实是得不偿失的下下之策。
犹记得,不久之前,新政府上台后,也召开了为人津津乐道的“土著经济大会”,继而,也有所谓的“马来人尊严大会”,如果上述两个大会不曾弥漫种族味道,并且能顺利召开,何以来到华团大会却不被一视同仁。况且,在上述大会举行前,曾经有尊贵的官爷,为上述大会说项,指召开类似的大会,并没有不妥。
有损警方公信力
所谓前车可鉴,友族可办,怎么华团就不能办,在统一标准下,警方又当如何自圆其说?难道坊间盛传的“只许官爷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就是所谓的民主?如是否定的话,怎么老人家在对等的课题上,竟然说些不合时宜的糊涂话,以致引发不必要的社会不安,扼杀国家民主的进步。
虽说,警方因有人聒噪,而申请庭令阻华团召开大会,是方法之一,惟,落得双重标准的示范,怎么不损警方的公信力。试问,警方如何说服民众认同,警队处理同等问题之时,可以因肤色不同,而持有不一样的标准?日后,警方该做些什么,才能让民众相信,享受纳税人俸禄的警队是多元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捍卫先锋?
难怪,坊间有人在调侃,509前的浩然正气,只是老百姓对政客的一场美丽误会,一跃龙门,谁又比谁清高?。
无独有偶,大街小巷中,也有人说,所谓新马来西亚,新政治气象,也是一场又一场梦,那种80/90年代似曾相识,才是正解,以致华团大会在新政府当家下,也弥漫很浓烈的“茅草”味,是福是祸,也只能无可奈何。
庆幸的是,纵然政客不堪,老百姓还是看到一道闪闪星光,在首相署前部长再益依布拉欣与人权律师茜蒂卡欣捍卫国家宪法平等的言论下,华社才不至于对多元社会的固有模式感觉彷徨,政客所作所为虽则寒了人民的心,所幸民间还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