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7日星期日

【华教视窗】 ~ 774

华社对马智礼的期望 

2018.06.13星洲日报/花城

~文:李国辉


509大选过后,希盟政党上台执政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学者被首相马哈迪,委任为新任教育部长。
有人联署反对他,因他被指控为支持备受争议的穆斯林宗教司Zakir Naik。然而,他却澄清说,他并非支持Zakir Naik的言论,而是支持后者有言论自由。
他认为不论你属于什么宗教信仰,每一个人都应享有言论自由。
希盟政党上台后,由学者马智礼担任教育部长能否成功改革教育,至今尚未知数,人民会给他一些时间。
尤其希盟在宣布竞选宣言,曾提及执政百日后10项承诺,以及5年内的60项长期目标。华社华团尤其关注的是承认独中统考及制度化拨款华教这两大承诺。
争取承认独中统考及制度化拨款华教是华社华团多年来的诉求。每逢大选,华社华团就会提起诉求,以期争取政府承认统考及制度化拨款。
但每一次都无功而返,甚至被视为种族沙文主义。朝野政党之间也常为这华教课题经常展开口水战,而没有从教育的观点与角度看待华教的价值。
其实,统考与制度化拨款课题,不应一再陷入种族政治考量的桎梧,而必须回归教育的本质,才能有所突破、有所改进。
马智礼于519日新官上任后,曾发表了许多有关教育言论,其中他反对考试工具及不断更改教育制度,把学生当白老鼠看待。
他认为最具体的措施,应提供教学助手给老师,老师就无需处理行政工作,并缩小班级,让我国的教育能达到国际水平,教师能快乐的教导,学生会快乐的学习。
马博士也认为,现有教育制度危害教师的健康。许多教师都一直处在高压环境和不健康氛围下工作,导致一些教师提早退休或改行。
此外,学校学生采用的课程纲要,理应依据我国文化和学生素质来制定纲要,但许多则崇洋,一味模仿国外教育。
尤其我国的教育法令朝夕令改,反复无常,令教师们无所适从,不仅增加教师工作量,家长也都苦恼不已。
马博士强调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他要让“学习重新成为快乐、好玩的事”。因为当教学变得“好玩”的时候,新的教育体系就能够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无限好奇心,而不是扭曲他们纯洁的心灵,让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及感到恐惧。


华小教育理念趋黯淡

2018/06/17 南洋商报/评论版

~作者:郭碧融


逾百名家长近日呈交备忘录予教育部长马智礼,希望马智礼暂缓前朝政府停办电脑班的指令。据培才二校的家教协会主席骆展丰指出,该备忘录有517所学校家协支持电脑班列入正课的信件。此外,他也提出有8090%的家长赞同以收费的方式将电脑班纳入正课。
这里就有一个令人质疑的数据,即8090%的数据从何而来?到底是通过问卷调查、电话或面对面访问的方式取得所有家长的看法?又或者,单凭家协委员们的认知就代表广大家长的意愿?我有两名目前正在小学就读的孩子,怎么我对家协的行动一无所知?
采取强硬手段压迫
电脑班的议题只是其中一个例子。其实,许多把孩子送进华小就读的家长都会面对共同的情况,即学校往往会试图隐瞒事实,让许多可由家长选择的措施变成必须遵从的指示,随手拈来就有购买作业簿、课后补习班等。除非家长本身了解教育政策,否则唯有被学校牵着鼻子走,并不会质疑学校的举措。
倘若有父母坚持自己的立场,拒绝让孩子接受违反规则的措施,那就会被迫带着孩子一起跨过层层的关卡,甚至承受语言暴力。
我们就因为不要让孩子上课后补习班,而必须亲自去学校找老师和校长谈论。经过详谈后,校长终于妥协,但特地吩咐我们不要去跟其他家长提起这件事,以免产生连锁反应,导致学生陆续退出课后补习班。
遗憾的是,老师偶尔会对着孩子冷嘲热讽说,“你爸爸以为你很厉害,所以不用上补习班了!”。这导致孩子感到很无助,于是他向我们要求明年让他去上课后补习班。
由此可见,学校并不是一个友善的场所,校长、老师和家协会站在同一阵线捍卫他们的信念,以强硬的手段压迫家长及学生的声音,而这与民主的理念相悖,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罔顾学生心智发展
朋友的孩子曾经在美国的小学就读,校方曾经因为要在校内播放前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演说影片而分发表格给每一位家长,由家长决定是否要让自己的孩子观看有关影片。若父母选择不要,校方就会让他们的孩子留在图书馆阅读,绝对不会做出强迫性的举动。
在呈交备忘录时,骆展丰就提到,站在民主的前提下,只能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看法。这个理由看似堂皇,但问题在于,家协何曾询问所有家长的看法?民主并不意味掩盖少数的声音。就像朋友孩子的美国学校,校方是基于尊重每个人的政治倾向而征求家长的意见,而非在毫无根据的情况下声称8090%的家长支持孩子观看影片,这才是民主精神的体现。
华小是华社捍卫母语教育的堡垒,但时至今日,华小的教育已经渐渐失去教育理念,反而愈来愈功利,以成绩为名而实施各种罔顾学生心智发展的措施。当然,这并不能完全归罪于校方,反之必须改革失衡已久的教育制度,而这就是马智礼的最严峻考验了。 


不要让退休教师感觉被“遗忘” 

2018.06.14星洲日报/大柔佛 

~文:多明


敬老尊贤、尊师重道,是我们常挂嘴边的生活思维。因此,不应忘了退休教师当年的付出,否则他们将永被遗忘。 
5月和6月是各校忙碌的月份。学生有年中考试;教师忙着批改试卷、评估、填写报告。
虽然如此,却没忘记庆祝“教师节”,因为这是师生年度欢庆的日子。尽管各校庆祝方式不同,但皆呈现师生温馨的一面,这也让教师与学生多了一份了解,增进师生感情。
董家协或校友团体更不忘藉教师节设宴款待教师,感谢并鼓励他们在教育路上与时俱进。庆祝教师节,可谓意义重大。
笔者感觉在教师节庆典中,部份为教育界一生奉献的退休教师似被遗忘了。
庆祝教师节却遗忘了退休教,本是说不过去。没有这些退休教师,何来今日的教师?
在年轻的教师中,许多是现今退休教师当年教过的学生,如果主办单位能邀请这些曾在校服务,并已退休的教师出席教师节宴会,让“三几代人”同聚一堂,相信更具意义。
记得4年前,时任副首相兼教育部长的丹斯里慕尤丁,在教师节庆典中碰见曾教他数学、年届80岁的退休老师尤索夫时,即刻趋前拥抱老师,一时感触,眼光泛红,手掩双眼。这是他内心对教师感恩的一种情感流露。
敬老尊贤、尊师重道,是我们常挂嘴边的生活思维。因此,不应忘了退休教师当年的付出,否则他们将永被遗忘。


关注华小 

2018/06/13 光华日报/异言堂 

~文:慧君


现在的老师为了减轻工作,或是为了和家长沟通,有不少老师都会主动开一个群组,邀请所有的家长加入群组,以方便沟通。
一日,在群组里看到一个学生发出简讯:老师,下半年电脑费和英文补习费及学杂费可以迟点交吗?我一时筹不到钱。我看了竟然感觉心酸,因为这笔钱只不过是一百五十令吉,但由此可知,虽说在大马不会有饿死人的新闻,可是读华小要面对各种学杂费的压力,这是不争的事实。
现今的生活压力非常大,如果按照国内一项调查,月入六千的家庭才算收入中等家庭。说来惭愧,我两夫妇月入加起来还不到六千,我也是贫穷人士,更可悲的是,我是生活在消费高的大城市,说老实话,我是月光族,每月所赚除了衣食住行,儿子的学杂费补习费和学校的零用钱,也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因此,对于华小要缴交各类费用,比如建校基金、国英文补习费用、学杂费等,家有子女在华小念书的孩子,无疑是沉重的负担。笔者就曾听过有家长说:念华小不仅费用沉重,功课也沉重,干脆给孩子念国小好了。
我相信有这种思想的家长应该不在少数。因为读国小的确比读华小“senang”很多,不管是孩子的功课压力或父母的经济压力,都比华小轻很多。我的朋友中,十有三四因经济压力重,只好让孩子读国小,除了不必多做什么额外作业如xx报和小xx,可以省下额外课业钱,也因为功课压力小,无需花钱补习;至于经济好的,宁可送孩子去home school或国际学校,也不要让孩子成为沉重课业的牺牲品,不要成为填鸭教育的受害者,所以不是华人不爱华小,而是填鸭式教育以及讲钱的情况下的华小制度,让许多华人家长却步。
最令人感到心寒的是,有些华小的领导者和家教协会,为了追求名校光环,硬是以成绩为导向,孩子正课之余还得额外补习,连学校假期也要回校上课,还有做一大堆额外的辅助课业,让孩子小小就承受巨大的功课压力,试问这是教育的本质吗?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闹得沸沸扬扬的华小电脑班该不该纳入正课,该不该收费,依笔者看来,都是多此一举。现在的孩子哪有不懂电脑的?说打好孩子电脑基础,提升竞争力根本是无稽之谈,说穿了压根儿是某些人想赚钱,却没想过这对贫困家长是一个沉重负担。
再说,即便是孩子电脑学得好,考试成绩优秀,可在生活中却是个白痴。孩子只会死读书,读死书,最后也只能“读书死”。成绩并不代表一切,会背书成绩很好并不代表以后就前途光明,看看微软创办人比尔盖茨,苹果教父乔布斯和脸书创办人扎伯克,他们都不是读死书的人,甚至没毕业,他们比世上亿亿万万读书成绩标青的人优秀许多。
新政府新政策,希望新教育部长马智礼能关注华小所面对的困境,除了公平对待华小拨款外,更要关注华小课业太多,以及花钱买太多额外作业,若当中发现额外作业涉及利益输送,也请立刻采取行动遏制。这才是华小家长,学生和老师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