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公平教育
2018/06/29 中国报/中言
希盟政府為华社送上厚礼,教育部宣布大学预科班已增设1000个名额,开放让来自低收入群体(B40)家庭的华裔优秀生申请报读。
儘管前朝政府早在2002年宣布废除大学种族固打製,并以绩效制取代,但大学预科班却依然保留固打制,即未按照绩效制或公平的种族比例分配,仅开放10%名额让非土著申请。
华裔学子想进入预科班,必须跨过各种族中最高的门槛,因此很多优秀华裔学子被拒于预科班门外,令人惊讶的是,获录取的印裔学生,甚至比华裔学生要多。
名额沦筹码
这也让预科班入学名额沦為政客吸引选票的筹码,儘管马华也曾提出把非土著固打至少开放至20%,但都不成事。
在过去,非土著一直是政府落实高教扶弱政策下的受害者,由于进入政府大学的机会有限,稍微有点经济能力的非土著学生可以选择到私立大学,或是到海外大学深造。但是经济能力有限的学生,则因為无法负担高昂的教育费,而被迫提早踏入社会工作。
废除固打制
即便是家境还过得去的学生,也应获得公平教育的机会,在华裔家庭,父母為供孩子上大学,卖屋卖地者大有人在。
民眾应该欣赏和讚扬教育部长马智礼的改革决心,但民眾对马智礼的期待,也并不仅止于此。教育部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完全废除教育固打制,让各族学生能在相同的起跑线上公平竞争。
教育制度上的偏差,是选民对前朝国阵政府失去信心的因素之一,因此新内阁必须探讨整个招生制度的缺陷,公平对待各族学生、提供公平教育机会、任人唯贤,才能為国家带来最大利益。
放手让孩子成长是一种教育
2018-06-28 星洲日报/大北马
~作者:邱武才.
早前带领学记出席马六甲区学记队主办的“第23届全国学记营”,期间出现小插曲,就是有学记熬不过来要求提早离营,其中一区学记更联络家长要求到营地带她回家。
早前带领学记出席马六甲区学记队主办的“第23届全国学记营”,期间出现小插曲,就是有学记熬不过来要求提早离营,其中一区学记更联络家长要求到营地带她回家。
我们这班学记负责人得知有关消息后,觉得孩子怎么不好好坚持下去呢?我们也向该区学记负责人建议,若学记真的要离营,也不需要家长漏夜赶到营地,因为那时已是晚上10时多,家长赶到马六甲郊区凌晨了,何况,若不熟悉路程,对有关家长来说更是危险的行程。
所以,我们建议家长隔天早上看状况后再决定,但家长过度担忧孩子在生活营的困境,表示没问题,并说原本也准备驱车南下马六甲带孩子离营。既然家长有此安排,我们唯有尊重他们的意愿。
其实,生活营可让孩子在没有父母庇护下,学习成长、独立、以及与他人生活在一起,孩子稍有不适应就选择逃避,那未来遇上更多挑战时怎办?
我曾经在参加生活营的第一天,觉得不适应而要求离营,当我告知营长时,引来一班活动筹委劝我要坚持,那时我怎么都听不进去。
后来,一名筹委对我说,若我无法好好磨练自己,连一个普普通通的生活营都熬不过,那未来的日子要如何继续?
年少轻狂的我听了这句,肯定不服气,于是打消离营的念头,鼓起勇气参与此生活营的每一个环节,因为我要向筹委证明,我不是弱者。
在生活营最后一天,虽然大家只是相处四天三夜,但每个营员都泪流满脸,不是因为自己终于熬过了,而是清楚即将离开营地,脑海里一幕又一幕的画面浮上来,特别感触。
说回全国学记营,它是一项特别的活动,已办了23个年头,让7个地区(槟吉玻、霹雳、森美兰、东海岸、雪隆、马六甲和柔佛)的学记可聚在一起,参与不一样的挑战。
生活营给予我们课本上学习不到的知识,也让大家认识来自全国各地不同背景、不同学校、不同成长环境的朋友,提早离营者,错过学习与成长的机会。
如果家长清楚让孩子参加生活营是一件好事,那就得好好思考如何放手让孩子成长,毕竟,总有一天家长也会离开孩子,若孩子因为没获得庇护,又不懂独立思考及抉择,那这孩子岂不是无法继续生存了?
中文文告,吵甚麼?
2018/06/29 中国报/评论
~作者:黄治振
拜社群网站“国阵之友”(Friends of BN)所赐,炒作了一个惟恐天下不乱,根本不是问题的问题,让许多盲目网友甚至昔日部长也像盲头乌蝇一样起舞,加入近2週不眠不休要财长林冠英道歉的行列,还搬出宪法国语地位、马来人特权等越扯越远的事。(问号?)
為什么说问题根本不是问题?很简单,财政部明明就是同步发布巫、英、中三语文告,随便上网搜一下就会看到,到底有什么好吵?一窝蜂营造财政部只发中文文告的现象,到底是什么情况?
就连首相敦马也称之為“小失误”,土团党新丁赛沙迪也呼吁林冠英优先发布国文文告,即便他们都认同翻译文告為中文没错,却也被误导认為财政部只发中文文告,可见危言耸听。
华裔网友一如所料反应一致,巫裔网友倒是好坏参半,但无可否认,确实有许多马来同胞情绪被煽动,也让人看到巫裔对希盟政府的不安。
这些敏感又恐惧的抵抗,或许可以詮释為一种害怕被消灭的自卑心理反应。这片土地自独立以来,就已存在保护土著特权的宪法条款,过去有多少种族偏差事故接二连三,非土著也只能生气又消气免得伤和气,现在区区一分财政部的中文文告,就引爆一场堪称“威胁国语地位”的风暴,马来西亚的多元种族体系是否太脆弱?
莫名陷入烽火连天
一直以来,无论是国阵或希盟的华裔和印裔部长,在活动后若有媒体要求,都会以华语或淡米尔语复述演讲内容,主要让电视台新闻观眾更容易了解部长传达的讯息意涵,对报章记者来说其实也只是“bonus”,让记者“顺便”釐清重点,确保没有误解。
现在,只不过是多了“政府部门的中文文告”,全马莫名陷入大惊小怪的烽火连天;倒是中文媒体对此事的普遍态度是:有就有,没有就没有咯!马照跑、舞照跳,稿还是要照翻译啊!
对于不明就理的马来网友就此以偏概全抨击中文媒体“国文水平低落”,我们也只能一笑置之。每次採访现场最迟完稿的都是辛苦翻译记者会内容,并再三确认翻译无误的中文媒体,这些苦水只能往肚裡吞。
不过,这件事也让我们看见狗改不了吃屎,巫统改不了种族主义,大选后兵败如山倒的国阵领袖不时扬言认错反省,在这件事上却惯性走旧路,姑里、凯里和卡立诺丁等未来老大枪口一致围剿林冠英愚蠢、玩火,并要求道歉,喜滋滋玩弄巫统党员的种族情绪,藉此营造捍卫马来主权的虎虎生风之势。
开明思想和马来主权是毫无冲突的,好吗?
“工作语言”為工作
2018/06/28 中国报/评论
~作者:张一文
眾所周知,“生活语言”為生活,“工作语言”為工作,这是语言服务于人类的初衷,没有必要上纲上线而烙上族群政治的色彩。
近日,财政部长林冠英发佈中文文告,引起巫统人士围剿。林连玉基金力挺林冠英的作法,并谴责种族主义团体企图利用语言问题製造族群分裂。
毕竟,当今的大马是个多元语言和文化的国家,一语撞倒墙的歷史早已结束,千语万言同日而语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林部长发佈中文文告,也是出于工作的需要,并无不妥,无可厚非。
说到工作语言,不得不提联合国。联合国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到2018年中為止,联合国共193个成员国。联合国现今有六种工作语言,分别為:阿拉伯语、汉语(华文)、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
每年的4月20日,还是“联合国中文日”。换句话说,连联合国都承认,中文是世界上最悠久的语言之一,同时也是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透过汉语(华文),更多的人能够体会中文的优美、歷史和文化的重要性,也能够使更多的人接触和瞭解中国悠久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
除了联合国之外,世界主流媒体,也都与时俱进,纷纷推出中文版,当然是利于其工作需要。例如,在美国,纽约时报中文网国际纵览(cn.NYTimes.com)是纽约时报公司旗下的首个中文媒介產品;华尔街日报中文网实时报道美国、中国、亚洲、欧洲乃至全球的突发新闻。
但愿妙语安天下
在英国,BBC中文网是面向全球华人并每日更新的新闻资讯网站;FT中文网(FTChinese.com)是英国《金融时报》唯一的非英语网站,也是该报旗下唯一的中文商业财经网站,旨在為中国商业菁英和决策者们提供每日不可或缺的商业财经新闻、深度分析以及评论。
英美国家如此注重中文文稿发佈与中文资讯传播,这对马来西亚来说,是很好的学习榜样,值得大马的政治家效仿,以此展现“新政府的新作风”。
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沾沾自喜于中文。随著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越来越重视把其他国家的语言纳入其“工作语言”。
今年1月23日,中国的国家通讯社,也就是新华社,正式发佈了英文客户端。英文客户端肩负“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使命,面向全世界英文读者全天候发佈新闻资讯,讲述中国故事,传播全球新闻。
除了国家级通讯社,中国的著名大学也重视英文文告的发佈。2017年3月20日,北京大学图书馆新版英文主页正式上线,為校内外读者提供服务。新版英文主页最大限度地反映已有中文版主页的相应内容,并将持续发佈最新消息。
说到底,语言问题不应该成為文明国度的冲突问题。花香鸟语、鶯啼燕语,我们尚且讚美,何况我们人类的生活语言与工作语言?从一语為重,到三言两语,再到千语万言,这是语言发展的必然,也是人类使用语言的进步。“多姿多彩,共存共荣”的语境,是国家之大幸、人民之福祉,不可逆转。
无论是“生活语言”还是“工作语言”,都是為需要而服务。但愿我们都能够好言好语,妙语安天下,而不是恶语相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