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3日星期六

给孩子们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公开课教学感悟

2018.06.22 缅甸《缅华网》华文教育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回顾我的第一次公开课,从选材到备课,从说课到试讲,从授课到被评课,一路走来,我获得的不仅是一堂公开课,更多的是引发我对于语文教学的思考。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究竟如何统一?老师,应该呈现给孩子们一个怎样的课堂? 
(一)给学生一个“有美感的课堂” 
 这次公开课,受到听课老师一致认同的就是板书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以及教师教态。《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的一篇哲理散文,语言优美,作者季羡林先生在讲述德国风俗景物的同时,还用精炼的语言点明了意味深长的哲理,令人回味无穷。工具性和人文性都在这篇课文中得到最好的诠释。讲出文章中景物的美和其中的哲理自然是教学的重难点,而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这种美、理解文中哲理自然是重中之重。 
板书要简洁扼要,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这次公开课,我使用白、红、黄三种颜色的粉笔进行黑板板书。在主板书,课文题目下面只有非常简明的六个字:“景色美民族美”。而副板书,相较于主板书而言,内容有所扩展,但仍然紧密围绕课文中心句,且在内容和颜色上与主板书相呼应。在课堂教学的总结环节,我也是利用板书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回顾,并没有将黑板板书闲置在一边。 
多媒体课件应美观,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发展,再结合教师的生动语言,更容易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描写德国奇丽的景色,而这种美丽的景色是学生们从未见过的。在多媒体课件中,我准备了大量的图片,并对这些图片进行了动画、切换和格式的设计,并配以轻音乐。讲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应接不暇”这四个重点词语时,结合图片、引导学生自己说出这四个词语的意思。在指名读的环节之后,有一个“学生欣赏图片、音乐,教师师范朗读”的环节,这里也是整节课最吸引人的地方。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修养,是教师通过这篇课文能够去做的事情。 
教师教态自然大方,教学言语呼应课文风格。首先,这次公开课在周六,恰好是学校的常服时间,在细节的处理上,教师可以选择与课文相联系的穿着。其次,这是一篇散文教学课,其中还有大量描写风景的语句,自然离不开“读”。教师在讲解课文时语速不徐不疾,在示范朗读时语气抑扬顿挫,全程脱书讲解,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美景中。再次,教师指令明晰,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要做什么。最后,对学生的回答要做出及时、恰当的点评。点评不是简单的几句“回答正确,你真棒”或者“回答得不正确”。对于答错的学生,要对他积极起来回答问题进行肯定,然后鼓励他再想一想、思考一下;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整理他的回答内容,对切题的部分进行肯定,然后以学生回答的内容作为教师下一步讲解的“跳板”。 
(二)不妨给教学做做“减法” 
一堂课只有短短的40分钟,教学环节要完整,环节之间衔接要自然,教师讲解要到位,最重要的是还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的时间。所以,讲什么也是教师必须要慎重考虑的问题。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教师就可以从散文的“形”和“神”上面下功夫。 
首先,从教学方法上来说,散文教学更适合用演绎法进行讲解。即先找出课文的中心句,理解中心句的意思,然后以中心句为纲,引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散文的中心句是“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抓住“景色奇丽”和“民族奇特”就可以对课文的风景描写和民俗讲述进行分析和理解。并且如果学情允许,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找中心句,然后引领学生自己找出课文中描写“景色奇丽”和“民族奇特”的语句。在“民族奇特”这个难点,教师再进行讲解。 
然后,从教学目标和内容上来说,不宜过多。抓住两个重难点进行教学即可,教学目标过多,学生接受吃力,课时不允许,教师讲授也恼火。教师要以恰当的教学目标和适量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的魅力,负重累累的课堂容易让学生产生疲累感和倦怠感。我将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设计为:“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句。2、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讲解“景色奇丽”和“民族奇特”这两个要点,就可以达成第一个教学目标和第二个教学目标中的“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而对于“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这个教学目标,就可以用联系上下文和情境创设的方法达成。 
这是我第一次上公开课,得到了听课老师们的肯定,但是也有很多美中不足的地方,这些都是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注意和重视的。公开课和平常的教学不同,老师和学生都十分重视,课堂中有潜在的紧张感。公开课和平时的课堂没有什么不一样,每一堂课都应该是一次美的呈现和体验。

(曼德勒新世纪国际高级学校 贺香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