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5日星期三

【华教视窗】 ~ 868


职涯规划宜尽早融入教学


2018-12-04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练珊恩  


我国在教育改革过程中不妨对此作出调整,让教师在传授学术知识的同时,有空间、时间及资源尽早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与社会现实需求,也对当下所学知识对未来作用有更深一层的了解,让学生毕业时不仅带着学识知识离开,还多了份“面向未来”的自信与期待。

前阵子随本地教育工作者到韩国交流,其中一所初中学校的校长提出该国的“自由学习制度”,引起本地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兴趣。这个“自由学习制度”,是让中一生在长达半年的时间内,大量接触与了解社会上的各行各业,以从中发掘自己的兴趣方向与潜能。在这半年的时间内,学生仍需上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类的正规课,但是无需面对正规考试的压力,能全情投入地探索,从体验中建构对现实社会运作的认知,以及思考自己未来要如何实现自我价值,推动社会运作。

反观我国,在中小学12年的基础教育里,各校都注重学术知识与考试成绩,也要求学生兼顾课外团体活动与体育,以培养团队精神与领导等技能,但是缺乏以正规方式引导及督促,或让学生有机会了解自我及现今社会所存在的各行各业。这或许也间接导致许多中五生毕业后感到迷茫,拿着成绩单——这个进入大学的门票,却不知该往哪里去。

我国学校在学生职涯规划方面的做法,多数以提供辅导的方式进行,许多校方或董事部也会在学校举办教育展,让中四、中五的学生有机会与多所学院与大学的职员或讲师进行交流,然后把各大学、各学科的传单带回家,再自己慢慢摸索。这种需要学生主动开口去找辅导教师或大学升学辅导员询问的方式,不利于内向、不自信的学生,而在还不了解自己的兴趣与特长的情况下,也面对“不知道该问什么”、不知从何下手的问题,以致他们只好暂时排除未来规划的烦恼,“专心考完SPM再说”。

韩国教育部制定法律,规定所有初中学校必须落实“自由学习制度”,让学生在中一阶段就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认识自己与社会各行各业,而我国大多数的学校则让学生在中四、中五阶段,才正式接触各大学各学科的资讯。前者是从中一开始,后者是从中四开始;前者是从了解自己特长及社会行业开始,后者是在必须要作出未来选择的前提下,开始了解自己与各领域学科;前者是引导学生制定职业目标,再规划实现目标的过程,后者是在可能看不到长远目标的情况下,就开始升学的过程;前者有较长作出目标与过程调整的时间,后者要改变目标、调整规划的时间则较短。

教育是让学生学习上一辈人对生活认知所淬炼的精髓、接受当代教育者所传授的生活与工作技能,再带着这些知识与技能面向未来挑战。“面向未来”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而“未来”变幻莫测。我们过去把太多注意力放在传授与学习过去长辈流传下来的知识上,因此,我国在教育改革过程中不妨对此作出调整,让教师在传授学术知识的同时,有空间、时间及资源尽早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与社会现实需求,也对当下所学知识对未来作用有更深一层的了解,让学生毕业时不仅带着学识知识离开,还多了份“面向未来”的自信与期待。



拉曼风暴,谁才是责任者?


2018/12/02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李的洺


看到马华领袖应对拉曼课题上的风格,民眾绝对能预见,此课题战线一旦拉长,处于政治下风的必定是马华,无他,全因马华循规蹈矩的政治手段,已经被对手看穿,在知兵者,百战不殆的定律下,败阵,是马华最后的宿命。

君若不相信,大可拭目以待。

308大选以来,马华在政治伦理上的表现,就差强人意,在很多民眾疑惑的课题上,马华领袖总是无法解开百姓心中疑竇,导致人民对该党的信心每况愈下,最后,整个政党在民间的形象,完全陷入对手所设的印象泥沼內,最终断送江山。

无可否认,马华领袖的服务態度,在我国眾多政党,分属是服务最为勤奋的,特別是该党的前线领袖在处理民生课题表现上,在民间还是深获口碑的,而最能体会马华前线领袖服务精神的,想必,非华人新村居民莫属。

然而,何为马华还是得不到大部分华人支持?甚至该党党员,也在选票中出逃?箇中因由,说穿了,无非是马华问政风格的问题,曲高和寡的问政作风,又如何能得到普通百姓的瞭解,从而化为支持率呢?

509大选成绩揭晓当晚,有民眾如此对笔者说,「马华服务很到位,但是在很多课题上,都显得很软弱无能,支持马华,不如换一换政府搏一搏」,也有人说「在野党在过去的日子提出了很多问题,马华却无能力为自己辩护,心中的疑问得不到解答,教人如何支持它」。

这就是马华遭嫌弃的原因,假如马华迄今还未能搞清楚状况,相信接下来的日子也不好过。不是吗?拉曼大学学院拨款风波爆发以来,马华的论政风格,不是还是民眾所熟悉的作风吗?马华还是搞不清楚拉曼学府在华社心目中的位置和高度,依旧陷入財长林冠英所设定的作战模式搏斗中吗?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马华领袖的论政手腕,又怎能和不按章法的行动党秘书长相提並论,若然不是,拉曼风暴延烧迄今,社会上对华裔子弟前途被剥削的现象,逐渐转化成为今天的「政教分离,会更民主」的舆论呢。

换言之,民眾並不需要说教般的政治言论来辅导,马华如果在拉曼风暴事件,一直重复同样的政治论述,一直跌入对方所设的政治泥沼中,相信最后也会难逃一劫,拉曼大学学院的存在,也会变成马华日后的包袱,成为曹操口中的鸡肋,吃之无味,弃之可惜。简言之,华社能不能看清楚拉曼事件的问题癥结,马华需要一改过去的战略,把事件的重点釐清,用最简洁的语言告诉民眾,才是硬道理。

其实拉曼风波的问题关键,只有一道,没有拨款的拉曼涨不涨学费?学生还能享受学费低廉的大专教育吗?就这么简单,至于说是责任者,马华何须身先士卒。



爱心教育


2018.12.02星洲日报/东海岸 

~ 文:李佩珍


小六UPSR考试放榜,尽管教育局严厉指示学校不能公开成绩,以免互相比较,可是考获理想成绩的学校都难掩喜悦之情,纷纷由董家协宣布好消息,也借此表扬考获佳绩的学生,以及感谢劳苦功高的老师。

一直默默辛勤耕耘,眼看有美好成果收成,那份成就感和兴奋之情是非笔墨能形容,所以表现标青的学校都忍不住第一时间公开成绩与众人分享,这是人之常情呀,成绩较逊色的学校也不要气馁,最重要是能正视弱点,加以探讨和拟定提升成绩方案,激发学生努力上进,相信必能拼出更优异的成绩。

关丹公民华小以91.34%及格率高居关丹华小的榜首,该校董事长蔡柏基的一句话让人深思,他表示,该校秉持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理念,老师们尽心尽力教学,尤其是更专注对后进生的教导,当这群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成绩有进步,也就能推高UPSR的及格率了,这是一个很好的策略,有效帮助后进生迎头赶上。

此外,文冬吉打里华小也是以这项一个都不能少的策略拼出UPSR的好成绩,及格率71.93%,还有两名学生考获8A优异成绩,刷新了该校10年来的纪录,全体师生和董家协的激动心情可想而知。

老师们紧盯学生的学业,确保每位学生都努力学习,特别是各科目都无法及格的8位考生,老师们花费更多时间为他们恶补。当UPSR成绩出炉,得知这8名学生至少有一科目及格,不再是科科E,几乎高兴得尖叫,学生们也一副难以置信的模样,没想到自己能过关。

老师们有教无类,默默投入许多心血和耐心,认真的教学,没有放弃成绩弱的学生,反而给予更多关注和教导,加以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这才是爱的教育。

有一些老师执教多年失去了动力,变成了机器人般,每天只会教书不会育人,更不会发掘学生潜能,参加任何比赛项目,往往都是挑选同样的学生参加,忽略了培训其他学生,使到很多学生难有表现机会。

如果老师平日多观察和关心学生,肯定能发现每位学生的优点和弱点,给予栽培和训练。

为此,一些华小在毕业典礼特地安排了百多名学生参与演出,这是要让全校学生都有机会发挥所长,给予学生一个肯定,培养自信心,证明自己是能做到,让老师们看到与平时不一样的学生。

爱心能感化人心,老师们秉持爱心教育理念出发,将能培育更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学生的才华也不会被没埋。



公民教育不该随便教


2018/12/02 中国报/评论

~作者:王韵琦


日前教育部长马智礼宣布全国中小学生将会在明年中开始重新落实公民教育科目,其中课程内容包括反贪、爱护环境、人权和公路安全,引起网民关注及围剿。

网民反应如此之大,是因为他们认为公民教育不重要。也有人认为公民教育和道德教育两者相去不远,教育部可以选其一,除了因为学生书包太重,也因为公民教育课纲多年来仍未调整至最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以至于学生及家长都认为公民教育及道德教育两者差不多、没分别,有道德教育就无需再添一门公民课。

到底公民教育是什么?公民教育是指培养建立一种自诚、自省公民责任的教育。“公民”是指一个个人或个体与一个国家的关系,受那国家的法律所管制,在该国家拥有相应的义务及权利。一个公民,同时是以社会和国家一个成员的身分而存在,他的行事方针要依赖他与社会的契约而定。

一门必须学习科目

换句话说,公民这个概念是公民与国家之间的特定法律关系,以及自己体认到相对于社会或国家的责任及义务。

作为马来西亚公民,公民教育是一门必须学习的科目,除了教育学生身为公民的义务之外,公民的权益、国家的宪法、对国家社群的认识也非常重要。

教育部可参考近代实施公民教育较早的法国,依照不同年纪划分不同阶段的公民教育,教育学生民主国家的基本价值观和法律知识、各国政治制度及法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等。

又或者学习澳洲透过社会与环境科、历史或地理来教学。公民身份教育主要是提高参与能力,通过正规和非正规课程进行,培养学生处于多元文化背景民主社会中的公民身分,为维护大众利益作出合理、正确决定的能力。

透过这些公民教育系统完善的国家作为例子,我国其实更应该恢复中小学的公民教育,惟笔者认为教育部应该用更多时间讨论更完善的系统、详细研究课纲内容及推行方法,不宜仓促。

笔者经历的中学时期是仍然推行公民教育的年代,公民教育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皆属于“不太重要的科目”,不仅因为学生认为不重要而忽略此科,甚至还有老师利用公民教育该节课的时间来教其他“更重要”的课。

借鉴他国家教育系统

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借鉴其他国家的教育系统,在不同年级以不同阶段的形式教授公民教育,循序渐进。原先,公民教育以部分内容融入其他科目,如地方研究、历史课,同时进行公民教育授课的形式照理来说应该是相当充分,可以有效地培养青少年们的公民意识,但由于地方研究的课纲包含公民、地理、历史领域,相当于日本小学的“社会科”,未能达到完整地培养公民素质的学习目的;在历史科目中进行综合性的公民教育也因为教师没有充分的知识和技术储备,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受到考试中心的思维影响,只重视历史知识部分,忽视公民教育;没有精选出通过历史知识教育应教授的相关价值而受到诸多批评。

因此,笔者认为恢复公民教育此举是必须的,然而教育部应该考量更多方面的因素,配合学生的程度重新探讨及设定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充分认识多元文化民族的马来西亚,及培养其作为公民的使命及责任感,而非仓促决定明年就恢复公民教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