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0日星期日

【华教视窗】 ~ 888


扶弱与承认统考没有冲突


2019/01/19 光华日报/异言堂 

~文:亦鸣


首相敦马表示承认统考虽然重要,但扶弱土著政策更是政府的首要任务。扶弱土著绝对是正确的,不论是哪个马来政党,这个土著议程是最主要的政策。华人绝对了解政府欲推行扶持贫穷土著的政策,只要政府采取的政策不是罗宾汉劫富济贫,那么没有华人会反对政府扶持贫弱土著的政策。与此同时,政府也应该积极的承认统考,承认统考并不会与推行扶弱政策产生任何冲突,是可以同时进行的政策。这不但可以让马来人高兴,也让华人兴奋,何乐而不为呢?

华人的经济地位的确比马来人强稳,但贫穷的华裔及印裔族群比比皆是,政府帮了80巴仙的马来人,也顺此帮了20巴仙的华印裔族群,就能让全民皆大欢喜。这样政府不但对得起马来人的感受,也对得起贫穷华印裔的感受,那么希盟政府就变成了解各种族感受的政府。只懂得了解一个种族的感受是不足够的,这会顺得哥来失嫂意,总是会让其中一个族群感到被忽略了的感觉。

东马人感觉到联邦政府对承认统考太慢了,砂拉越政府在已故阿德南时代已经承认统考,而沙巴州农业及食品工业部长拿督王鸿俊表示沙巴可以先行承认统考。如果这两个州率先承认统考,就显示联邦政府没有诚意承认统考,这对于联邦政府的形象会产生负面的作用。砂沙两州若率先承认统考,就显示联邦政府拖泥带水,让华裔选民大失所望。行动党精神领袖林吉祥应该顺水推舟,尽快解决统考问题,完成华教人士的心愿。

大马的政局版图已有所改变,看来统考问题在众人的催促下不必再等5年就会被承认。希盟政府不应该政治化统考问题,而是应该以教育的眼光来处理统考问题。希盟政府应该比国阵政府开明,因此理应俯就民意,早日让统考问题从此成为国家教育主流的一部分。

政府给予独中拨款是一件让华社感到欣慰的事,有些人质疑独中申请拨款是错误的,他们认为若根据独中可以获得拨款,那么国际学校也可以申请拨款。独中教育不是盈利机构,国际学校是盈利机构,这两个教育机构是有很大的区别。既然独中已经能够获得政府的制度化拨款,那么就是教育部同意之下,承认统考必能获得圆满解决。

马来教育工作者必须能够像华人这样,没有反对政府给予贫穷的土著各种援助,这些土著的确是应该获得政府的支援,不然他们将面对经济拮据而陷入困境,导致社会不安宁。华人对这些贫穷的土著感到同情,政府给予他们援助是应该的,但若在推行援助贫穷人士的同时,实施不公平及不平等的政策时,才会令华人感到有被限制发展的感觉。政府必须营造良好的经商环境,给予华商足够的发展空间。华裔商人在获得政府给予开放政策下,必然懂得回馈政府。

政府推行许多惠及土著的议程,将能够使马来人感受到政府的诚意,而政府也可以把承认统考当作一种惠及华人的议程。只要政府都能够给予各种族应得的利益,将会融合全民,使各族人民更加团结。若只单独推行土著议程,而忽略了华人期待已久的承认统考问题,就导致各种族所获得的利益没有取得平衡发展。首相敦马是很想承认统考,但却很担心马来人会因此讨厌希盟政府,因此希盟政府内的华基政党或华人代表都应该敢以谏言,让敦马勇敢地给予统考承认的地位。



何以对“统考文凭”无感?


2019/01/19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陈俊安


大马希盟政府自5·09大选上台执政以来,对于实现竞选承诺差强人意,而其中“承认独中统考文凭”这一项尤其争议不断!

论及独中统考文凭,大马民众很热,相对而言,狮城民众却淡然处之,而且近乎无感。何以如此呢?

他们会说:“反正承不承认,也不影响独中文凭的价值。国外大学都向独中生招手,我们这里的大学每年都接纳好多优秀的独中生。”他们还说:“应该专注于比较重要的课题吧?比如马新双边关系、国债、打贪、经济,还有隆新高铁课题。”

在我们,华教先驱林连玉卖大猪办华校,为了维护华教而被当局吊销公民权的事常为华族子弟所津津乐道。当1960年教育部长拉曼达立成立教育政策委员会,以检讨“1956年拉萨报告书”,华校的危机就开始了!经历过动荡与威迫利诱和软硬兼施的改制风暴,华文教育陷入低潮,生存与发展面临重重危机。师资不足,学生来源更严重缺乏。

然而,1973年,在恶劣环境下,华人社会为挽救母语教育,在霹雳州发动了一场席卷全国的华文独中复兴运动!把全国60间独中从灭亡的边缘救活与发展起来,才有今日的规模。

独中本来就是教育问题

那些对“承认独中统考文凭”无感的人,现在应该可理解大马华族的情意结了吧?不是关乎独中统考文凭在国外有没有价值的问题,不是关乎独中生有没有出路的问题,更不是关乎独中生的饭碗问题!而是关乎华族子弟在宪法上,可接受母语教育的权力问题,是关乎族魂、关乎尊严的问题!

大马的政治人物,喜欢把独中问题政治化,每逢大选就拿来操作一番,达到煽动种族情绪的目的。凡一扯到马来人感受、种族分化,就失去冷静,甚至歇斯底里。但其实应该强调,独中学校,本来就是个教育问题。

教育部长马智礼博士,说要对“承认独中统考文凭”做出检讨,让华族质疑这项竞选承诺是否会泡汤?“最后一里路”成了咫尺天涯?

但首相马哈迪医生近期又改口说:“我没说拒绝承认独中统考文凭,我只是说,马来社群对这项议题有些敏感,我们必须考虑所有人的敏感,包括华族、印族与其他种族人民的敏感!”

呵呵,一些人一提到独中统考文凭就“敏感”起来,一些人则对独中统考文凭“无感”!我们渐渐可理解不同人有不同感受了。



微型华小的童年生活


2019/01/19 光华日报/异言堂 

~文:江振鸿


新学年开始。像往年一般,一些面临没有或少得可怜新生人数的微型华小的困境,都获得了华文报章的显著报道,包括登上了头版。

本着华小一间都不能少的信念,不少关心华教的人士都鼓励家长把孩子送进微型华小就读。一些微型华小的董事部及家协甚至出资赞助书包校服吸引新生。

而一些教育界人士也认为,因为学生人数极少,造成比起其他中大型华小,师生比例极高的微型华小,将让教师及校方更能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进度,因此更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质量。

当然如果以学术的层面来看,比起一个课室动辄三四十名学生,只有数名甚至一名学生的课室,的确让教师能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在校外,类式这种小班制的补习中心是相当昂贵的。因此,从“成本”的层面来看,在几乎没有任何收费的微型华小获得价值昂贵的小班制教学素质,我想,世界上恐怕没有任何交易比之更为化算了。

但是,别忘了,学校并不是补习中心。

学校不只是学生学习课本学术这种硬知识的地方,也是学生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互动中,学习与人相处、沟通、合作及团队精神等软知识的地方。

而在现今治安不靖、人情淡薄的社会,恐怕也没几个家长会放心让孩子们如我们这些七八字辈一代小时候般,自由地在屋外与邻里年龄相若的孩子为伴,通街满村跑。因此,现在的孩子们唯一获得朋友与玩伴的来源,就是学校里的同学。

所以那些在只有区区甚至是一两名学生的微型华小就读的学生,在缺少朋友与玩伴的孤独中成长度过小学生涯的他们,在升入中学时,誓必将比其他人花更多的时间来适应中学的人群环境。

因此,华教人士及关心华教的人士们,与其纠结于只有62间独中的统考文凭获不获得承认问题,倒不如趁着去年我国成功改朝换代,要求新政府着手处理以解决微型华小这个长期悬而未决的华教问题,落实可一劳永逸解决这个问题的政策,包括根据需求制度化增建华小。

一旦华小可根据需求获得增建,而不是像过去几十年般关一间少一间,华社还会如此执著于一间都不能少的信念,浪费有限的教育资源,及牺牲学生拥有朋友与玩伴的童年生活,去勉力维持那些本可容纳数百名学生,却只有区区几名学生的微型华小吗?



NJHL=你就好啦?


2019/01/20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方城


最近,不在教育界的朋友看见我,都会说一句:你就好啦(NJHL)!教育部正积极的减轻你们的文书工作,你们现在可以快乐教书了。我听了,不知如何应对,因为所有的所谓减少,到我们老师,尤其是级任老师,文书工作一点都没少,心中只希望不要再多就好了。

开学后至今,级任老师的工作就没完没了,我说的不是教学,是文书工作。从处理班级名单开始,到输入资料,填课本借贷表格,到网上确定学生拿的科目(TETAPAN MP)、学生检验地中海贫血症同意书,甚至政府发放100令吉援助金,也要老师派与收表格;更让人不解的是,明明有电脑,学生资料也在电脑,就是不知道为何不可直接输出资料,偏要用表格叫级任老师用手抄方式,把学生的姓名地址一个一个填入表格。

可想而知,那是多耗神耗时间的事。做完了这一堆,据说接下来还要级任老师上网填学生的体重体高,还要为学生检查牙齿的总表抄名字,说是让护士用的。难道医院的医务人员没有办法拿到学校学生的资料?偏要级任老师年复一年,从学生中一到中五,每一年都抄一次学生的个人资料吗?

限制老师用纸

对于教师来说,所有在媒体宣布的东西,似乎只是给外人一个假象,我们在里头工作的,才知道个中滋味。早前说要减少打印,所以上网;现在怕电脑系统出问题,所以上网了又打印做后备,以防万一。此举既浪费纸张,也增加工作量。

另一边厢,教育部开源节流,拨款减少,学校也要节省开支,所以有限制老师用纸的举措,让老师们在校工作时极度不便;有些老师就干脆自掏腰包,在家里用自己的打印机复印或打印好了。这种情况就如“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的变相剥削。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认为老师还会好吗?

说句真心话,NJHL是别人眼中的“你就好咯”;在教师眼中,工作只增不少,花费居高不下,老师是不可能快乐教学的。NJHL也许只是“年久很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