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4日星期一

课纲 环境 师资 有利 华中 最受华裔生垂青


2019/01/12 中国报/东海岸

报导:李枝聪

文冬华中开放给各族群学生报读,促进国民统合和团结
的目标。

受访的家长与孩子,左起李健淇、李运财、家协主席
陆镜宗、潘乐怡、郑淑芬、郑恬敏和曾微妮。

崔淑丽校长(左4),带领该校学生和家长一同参与
校园活动,促进联谊。

在华中的校园内,不难发现华语“角落”。
(文冬11日讯)衔接华小教育课纲、校园环境、和华裔师资等有利因素,催谷文冬县国民型华文中学(华中)的整体入学率,成为本地最受华裔生垂青的学府!

2018全年数据显示,文冬县的2所国民型华文中学-分别为启文国民型华文中学,及公教国民型华文中学,共有接近730名在籍华裔生就读,换言之,市区55%的华裔中学生,选择在华中升学。

而县内的吉打里国中和苏莱曼国中也不遑多让,这2所国中有不少于560名华裔生,可见不同类型的中学均有吸引文冬华裔生的“资本”,但华文中学在这方面略胜一筹。

大马各类型中学百花齐放,在不忽略国、英语的前提下,华中被赋予发扬母语教育的使命和权利,其三语并重的办学方针,迄今深受许多家长和华裔生的青睐。

部份受访的华中生告诉《中国报》说,他们热衷于“熟悉”的环境上课,因为华小6年的学习生涯已深植其心,与其重新适应截然不同的学习环境,华裔生更倾向于华校味“浓厚”的华中。

他们说,除了教学的层面能衔接华小课纲,谙华文和允许使用华语作沟通的华裔教师,也更易被学生接受,让学习更自在和快乐。

另一方面,华裔家长为孩子报读华中时,则考量“免费教育”,和“可学母语”的客观条件,如孩子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否可以衔接,及毕业后的出路及校风评价等。

值得欣慰的是,文冬县华中不乏中华文化的气息,各所华中也自发配合及筹办华人传统节庆,深化学生对优良传统文化的认可,一并让非华族学生参与其中,促进国民统合和团结的目标。

国民型华文中学的校徽,被允许使用国语和华语纳入设计。

■蔡运才:通过教育推广文化

启文国民型华文中学蔡运才校长坦言,掌校人除了确保学习环境和谐外,校方也需积极推广中华文化,让华人传统通过教育形式传承。

他也是大马华中校长理事会的彭州代表,他不讳言,一些国中在传承中华文化方面,甚至比华中来得出色,因为有关学校的华裔生比例极高,推广方面事半功倍。

蔡运才校长说,升学至国民型中学的华小毕业生,必修华文科。

“虽说华中在传承方面责无旁贷,但校方的意愿与立场,才是掌校人值得去关注的。”

他认为,除了董家教三机构的努力,家长或监护人应合力督导学生,毕竟学生待在校外的时间较长。

询及掌校资格,蔡运才指出,各所华中普遍期待谙华文的华裔校长出任,而董事部有决策权接受、否决、或向教育局建议掌校人选。

民族舞蹈,是提升各族群相互了解的一个桥梁。

他也说,校方把“报读和报考华文”列为入学门槛,意味说,选择报读华中的华小毕业生,必修华文科目,而非华族的华小毕业生能选择只修至初中三。

华中不乏中华文化气息,筹办华人传统节庆时,有效深化学生对优良传统文化的认可,一并让非华族的教职员参与其中。

■崔淑丽:董家教缺一不可

公教国民型华文中学崔淑丽校长则认为,学校董事部、家教协会,和教职员是学校缺一不可的重要资产。

国民型华文中学偏多华裔,吸引许多华小毕业生升学。

她说,三机构积极配合,协助完善学校的软硬体设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求学环境。

她指出,国民型华文中学注重学生掌握三语的能力,在发扬母语教育的同时,也会加强学国语的教学,因为学生必须考获及格才能获得大马教育文凭。

其中,孩子就读公教中学的3名家长-曾微妮、郑淑芬和李运财也异口同声地说,在国民型华文中学里,各民族学生有机会互相了解和尊重各别族群的文化,促进种族和谐。

华中出版的校刊印有双语,方便各族群学生阅读。

他们说,毕业自国民型中学,学生的升学之路很多,华中生除了进够进入本地大学,也可以到中国、香港及台湾升学。

“华小生如果选择升上免费的政府学校,国民型中学通常是首选,毕竟国民型中学的前身是华校,迄今仍保留华校特征,也能与华小生接轨。”

■校地产业归董事部自主管理

华中设有董事部,校地产业普遍归董事部“自主”管理,家协和教职员则互相配合,发展学校软硬体设施,共同推动校务发展。

国民型华文中学的掌校资格,普遍要求华裔校长出任。

相较于国中,华中有较多的华裔师资,华小毕业生能更快、容易适应中学的环境,而且学生可以在校园继续传承中华文化,在每周至少有200分钟的华文课。

此外,华中校园富有中华文化的氛围与色彩,大部份华中以双语来进行周会或课外活动;此外,学校也以双语来发通告。

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客观环境的因素,不少华中步上变质的命运,所以目前各校都是靠掌校者、董事部以及家教协会的努力,才得以保留华校特征。

此外,国民型华文中学容易被忽略,相对华小,后者更受社会大众关注和捐助,而华中也曾被遗漏在财政预算案拨款受惠名单外,导致发展华中,实属不易。

学校多元化礼堂的国文学校名称,配上华语对联相得益彰。

(中国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