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9日星期二

【华教视窗】 ~ 890


独中老师的悲歌


2019/01/28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苏河良


教育部史无前例为独中拨款1200万,各州政府也各自拨款给於州內学校,例如雪州政府固定每年200万拨款给四独中,霹雳州政府另外也拨款180万予州內九所独中,如今华教事业拨开乌云见明月,我们很期待独中董事部会宣佈:「多了这笔款项,学校会优先提升老师的待遇!」

我曾在独中服务,也认识一群在独中服务多年的老师。我们很想知道,董事部打算怎么利用这些拨款,建大楼?或是购买硬体设备?持平而论,国內大型独中的硬体设备已经非常完善了,但是老师作为学校的「软体设备」,却鲜少听闻薪资与福利有所调升。

独中老师薪金低於一般职场標准,是街知巷闻的「常识」,但独中老师遭受不合理和不平等对待,却鲜少获得正视,我这里隨准备几个例子说明:

上完课辞退省薪资

压搾新进教师,不给12月薪资:怡保一所以拥有多项考试而闻名的独中,因为12月假期不用上课,该校是不发12月份的薪水给新老师,辛苦了一整年之后,年尾假期还要返校带社团和处理行政,但新老师却只能领11个月的薪水。

另外一所霹州独中也不遑多让,该独中会「先下手为强」,在101日给新老师大信封辞退老师,因为11月份正课已经上完了,不適任老师已经无利用价值,提早辞退可为学校省下多两个月的薪资与一个月花红。

但事实上,12月份的假期是老师应得的,因为平日的超时工作(补课、带队、备课等)是没有加班费的,但是独中作为育人育德的教育机构,怎么可以待人如此不厚道。该独中的花红在次年的2月才发放,也就是说,即便老师为了学校行政事务著想,便于行政处理新学年的安排而选择在年底离开,该独中也拒绝发出花红给予相关老师。

没有年假的独中老师:政府学校的老师有710天的年假,但某所怡保独中教师是没有年假,所以如果在平日老师家有突发事件,如父母生病或小孩有状况,即便老师以调课或空档期间处理急事,也只限定在两个小时內处理完,两个小时后即以扣薪处理!

老师当然不想这些事情发生,没有人想家里会有遇到突发困难,但是老师別无选择,薪水已经很低了,家人生病、经济拮据、工作堆积,没有事假还请假扣薪,当独中老师可真是雪上加霜。

漠视教师资歷

永远领低薪的独中教师:老师的工作是责任制的,像备课、和家长沟通等所耗费的时间都是隱藏式的,老师从来都没有计较为独中教育付出,可学校却处处与老师斤斤计较。

如今百物上涨,连学生的学费都每年调涨,但就是教师的薪资不涨。难道老师的生活费就没有上涨吗?以同样的怡保独中为例,资歷二十年的教师也才领3000多令吉的薪资,比教学才一年的新老师也才多700令吉,二十年的教学功力好像没有什么价值。

而独中老师这份3000多令吉的薪水却必须养活一家大小,所以怎么可能不教补习?怎么有时间投入更多心力为华教奉献?老师没有多余时间作教师进修,形成独中教育专业无法提升的恶性循环。

董事不重视教育专业,裁减老师省经费:雪州某所独中需要经费作建设,但却直接在学费中加入建校基金,最终学校节流的方法就是减少校內师资,在学生多教师少的情况下,班级人数就会增加至每班50人,最后的牺牲者就是学生学习品质。

在学生过多和教育拥挤的情况下,老师教学没有成就感,付出的心力与薪资待遇不成正比,不被学校重视,教学热忱被磨灭,导致有经验的中青辈教师纷纷另谋高就,跳槽到国际学校或补习中心。

有优秀资深教师直接找董事部谈调薪,却被董事以「老师要为华教牺牲与奉献」而打发,教师的教育专业与资歷完全不获的董事尊重,以致因各种理由,该校在去年有近20名教师离职。

小心国阵捲土重来语出惊人余澎毅自由撰稿人观念平台苏河良自由撰稿人有优秀资深教师直接找董事部谈调薪,却被董事以「老师要为华教牺牲与奉献」而打发,教师的教育专业与资歷完全不获的董事尊重,以致因各种理由,该校在去年有近2 0名教师离职。

之前也有报导,霹州某独中在全校范围內设立闭路电视而引起风波,因有关闭路电视被指用来监督老师,只要老师在教室里的举动稍为不符学校要求,校方就会直接透过扩播「公开指导」相关老师,这其实对老师的教育专业相当不尊重。

总结而言,华教发展这200年来,是老师站在华教的前线当炮灰,是老师牲牺自己守住中华文化的血脉堡垒,是老师的打拼,才让华文独中教育被国际看见,让统考学生走向全世界。

待遇不理想难留才

因此,独中与老师的关係,绝对不是公司与职员,老师是独中的资產,是独中的软实力,老师是华教事业上的同道与伙伴,是华教前线上的战友!所以,请好好对待老师!

这篇文章不是要博取华社的同情,只是期待以实际的行动好好保障独中教师的权益,很多投入独中教育的老师並没有考虑要飞黄腾达,许多人是听了华教奋斗歷史受到感召而加入独中团队。

但是社会现实生活逼人,若独中的薪金待遇不理想,根本无法吸引优秀的教育人投身独中事业,长期下来影响独中办学素质,没有教育专业成长,如何推动独中教育改革呢?

投资老师,就是投资独中事业,提升老师到合理水平,就是提升独中的整体办学水平与士气,更可以减少独中教师的流失率,增加独中团队的稳定性,有稳定和有朝气的团队,才能在教育改革洪流当中,让老师继续受训与提升,以迎接未来的挑战。



逼着读不是办法


2019/01/29 中国报/中言


强制孩子念完中学的出发点是好的,以确保他们都能接受新时代的基本教育,奠下基本的学识基础。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大,在满街都是大学生的环境里,若念不好书,学识不足,未必就不能凭着奋斗出人头地,但总是输了在起跑点。

不能够一刀切

以上看法只适合仍有心向学的可造之材。要是有关学生真的无心向学甚至没有接受文字教育的能力,教育部又是否应该强制他们在痛苦中念完5年或6年中学,也备受争议。

所以有教育学者就认为,教育部应该对强制念完中学的建议作出全面研究,尤其要考虑对真正无心向学的学生采取的方案,不能一声令下就一刀切。

有观点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话已经不适合这个年代,如今学生应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如果这条中学路并不适合自己,又何必一直挤在那里蹉跎岁月,因格格不入而落得自卑?

因此,教育部应该提出较具弹性和人性化的方案,不要一味依靠强制及处罚的方式处理,反之应该先了解中途辍学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并提供因应方法,尽量协助他们复学,或为他们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之路。

学习过程不易

辍学学生各有各自面对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个人问题,亦可以是环境问题或是家长的问题,当局可以根据个案方式来处理。

若查明家长在没有充足理由情况下,刻意剥夺孩子的学习机会,则教育部可以对这些不负责任的家长,采取严厉行动。

接受教育是孩子的权利,没有人可否决他们的学习权,强制完成完整的学习过程是好的,但这个过程是极具挑战的工作,需多方资源的介入,包括政府和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努力。



统考与种族政治


2019/01/24 光华日报/异言堂 

~文:叶行


首相敦马哈迪早前接受国内媒体采访,被问及希盟政府几时会承认独中统考文凭时,亳不讳言政府需要考虑马来族群的感受,而行动党元老林吉祥更言明,承认统考文凭不在希盟百日宣言内,换句话说,就算是在一届政府5年内承认,希盟也不算是失信。

对于统考文凭会否被政府承认,华社其实并没有抱着太大希望,反正承认统考文凭的国家多的是,所谓此处不珍惜,自有珍惜处,有人担忧承认统考文凭,会间接影响马来人跻身公务员行列及进入大学的机会,然而,他们却忽略了,华裔子弟其实对公务员行业兴趣缺乏,至于大学门槛,早就有固打制把关,不是说想进就有得进。

华社执着于统考文凭会不会被承认的原因,完全是基于一种生于斯长于斯的情意结,希望统考文凭可以得到自己国家认可的心态,纯粹是一种自然的反应!

由前朝开始,承认统考文凭就已成了另类的政治筹码,不管是大选前或大选后,似乎没有统考问题争议出现,就显得双方没作为一般,509之前,每逢大选国阵都会打着统考牌,然后大选过后,让行动党追着马华来打,509过后,重复的历史一再重演,只是角色已经对换了,行动党走着马华旧路,承受着马华当日的无奈与尴尬。

不肯承认统考文凭,却又舍不得放弃承认统考这张王牌,追根究底,不过是种政治手法,有心人企图将华社困缚在其阵营上,好让选票可以予取予求,唯一真实的,是要顾虑马来人的感受,只是这里所指的马来人,不是整个马来族群,而是部分怀有政治目的且固执保守的一群。

有翻阅560年代的新闻照片或影片的人,都会惊讶的发现,在那个时候,马来人衣着服饰,并没有现在的保守单调,甚至在华人咖啡店里,也可以看到马来人进食的踪迹,就如今天的东马一般,然而,是什么时候开始,一切逐渐变了调呢?这课题其实很值得研究我国人文精神变化进展的学者,深入去探讨。

环视世界列国,能够同时容纳多元种族文化于一炉的国家并不多,这原本应该是我国的骄傲与特色,但就是因为人为刻意的扭曲,结果竟成为国家发展的阻碍,在一些政策上缚手缚脚,把好事变成了坏事。

很遗憾,虽然许多政客都看见都明白这关键,但为了政治考量,却不愿意去面对,甚至有些还企图利用这点来达到个人政治目的,509过后,巫统与伊斯兰党大张旗鼓的反对统考,就是个活鲜鲜例子,他们反对的不是统考,他们反对的是种族和谐,他们害怕希盟的多元种族路线斗争最终会取得成绩,害怕自己的单一种族宗教路线最后会被淘汰!

财政部长林冠英一再强调,政治归政治教育归教育,不仅拉大必须如此,承认独中统考文凭的态度更应如此,独中的办学程序,仍然在教育部控制范围内,虽然是独立行政,但也没有出格的种族宗教色彩,依然归纳在国家宪法以内,因此,根本没有必要将一件这么简单的事,搞得如此的复杂!



让所有学生都学有所成


2019/01/28 光华日报/社论


中学辍学问题,除了家庭和经济问题的考量,更需要针对性的给中学生提供更灵活的课程安排,特别是中四及中五的阶段,如果学生对学术没有兴趣,或者跟不上,应该针对他们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安排他们进入技职学校。

教育部正在研究修订1996年教育法令,以将原有的强制接受6年小学教育,进一步扩大至必须完成11年或12年中学五年级的教育。

这项教育政策如果得以成功推行,将可以协助解决很多社会问题,同时也可以让我国年轻的人力资源得到善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从来就不是轻松的工作。我国一直以来都是非常重视教育的国家,政府在这方面提供了从小学到中学的免费教育,遗憾的是,我国的中学辍学率仍偏高。

根据统计资料,首都吉隆坡市的中学辍学率接近8%,其它地区,特别是乡村地区,这个数字可能更高。

辍学的学生,比较多是来自贫穷家庭,他们当中主要是为增加家庭收入提前进入社会工作,也有一些是因为跟不上学习进度,而选择放弃。

提前进入社会的辍学少年,往往会因为没有一技之长和心智不成熟,很容易在结交损友后,误入歧图,给社会造成负担。

教育部探讨扩大强制教育至完成中学课程或能够帮忙到这些少年,不过当局不能够只是将责任加诸到家长身上。正如强制6年小学教育的政策一样,虽然我国已经推行多年,但是仍不能取得零辍学的目标。

根据教育部的资料,没有上小学或者没有完成小学的学生,多是来自贫穷家庭,少数则是家庭破裂或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没送他们上学。一些甚至不知道他们因此需要面对最高罚款5000令吉,或监禁不超过6个月,或两者兼施的刑罚。

教育部要达致零辍学率和成功将强制教育扩大到中学,必须要有全套的规划,首先必须要善用大数据,将福利部、登记局、教育部等的数据有效连通,以便能够协助那些因为家庭和经济问题不能上学的学生。

另外,针对中学辍学问题,除了家庭和经济问题的考量,更需要针对性的给中学生提供更灵活的课程安排,特别是中四及中五的阶段,如果学生对学术没有兴趣,或者跟不上,应该针对他们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安排他们进入技职学校,甚至教育部也可以与一些公司制定学徒计划让他们参与,让每个少年在1112年的强制教育期,都可以学有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