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6日星期日

【华教视窗】 ~ 996


当统考碰上教长的病假


2019/10/06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郭碧融


我们都知道部长的行程密集,马不停蹄地工作实属常态。当然,部长也会有身体不适的时候,所以,请病假实属正常之事,人民并不会因此而认为部长懒惰或尝试逃避责任。

一般人都会认为病假期间最好是呆在家里好好休息,以让身体尽快恢复元气。但,教育部长马智礼博士请病假时,仍然可以出席淡米尔电影“Raatchasi”的特别放映会,且还有精力会见导演和制片人。

倘若这是一个独立的事件,那人民应会深深佩服部长的敬业精神。令人纳闷的是,在相同的一天,部长是以病假为由而缺席独中统考特别委员会的会议,这就难免引发争议了。教长解释说,他原本并不想出席电影放映会,而是其官员硬将他带去现场会见老师和导演。

为何官员没有硬将教长带去出席特委会的会议?这是否意味官员没有这么重视该会议?教育部一名官员表示,特委会有一名成员拿督陈友信恰好身在国外,所以,教长没有会见特委会成员。问题是,难道教长就无法跟其他两名成员洽谈了吗?

教长莫怪华社对其缺席会议的举动过于敏感。毕竟,承认统考文凭是希盟的竞选承诺,但自希盟上台后,在处理统考文凭承认的事件上予人感觉缺乏诚意;政治领袖的谈话及国内的政治氛围,更令人担忧承认统考文凭遥遥无期。

人民期望希盟政府能够塑造一个新的马来西亚,摆脱种族政治的桎梏,让人民享有平等的权利。但一年多以来,希盟在政策上的频频U转、领袖不时发表具有种族偏见的谈话、推行种族政策等,导致人民逐渐对政府失去耐性与信心,并怀疑政府落实希盟宣言的决心,尤其是首相敦马哈迪曾经发表宣言不是圣经的言论。

在承认统考文凭一事上,希盟的正、副教长打从一开始就无法给予具体的答案,只是表示要针对此事进行研究,并在较后成立由作家邱武英、董总署理主席拿督陈友信和大马回教青年运动主席莫哈末莱米组成的独中统考特别委员会。

加剧他族误解统考

这其实是一个正面的举措,至少能在理性的情况下探讨统考议题。但在这期间,推动单源流教育的呼声不断,包括马来人尊严大会的其中一个协议是落实国民融合单源流学校制度,使华社担忧这将成为承认统考文凭的绊脚石。

此外,马哈迪曾强调多源流学校妨碍国民团结,并将统考文凭与国家财富分配不均的问题牵扯在一起,其中是发表承认统考必须考虑到马来人的感受,同时还要先解决国家贫富差距的问题的谈话。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他族对统考的误解,且合理化不承认统考的政策。

在这样的氛围底下,马智礼碰巧在特委会的会议当天请病假,以致会议将展延至另一个日期举行,这难免让人质疑统考文凭的承认会否一再拖延,而特委会的报告最终沦为一纸空洞的黑白记录。

统考文凭的承认是教育课题,但不幸的是,政治人物为了巩固自身的族群代表地位,不惜将统考变成种族议题,使统考陷入情绪化的争论之战;长久下去,不仅伤害族群关系,也迫使人才不断往外流,阻碍国家的发展。



去政治化尽速承认统考


2019/10/03 星洲日报/星.观点


随着沙巴州政府宣布承认统考,还有独中统考特别委员会将呈报告给教育部长,承认统考的事再次成为焦点。原本以邱武英为首的委员会准备在星期一提呈报告给马智礼,未料又有变卦,邱武英指出,该委员会还需时完成细节,故延至下个月再呈报告。

承认统考是希盟的承诺之一,也是华社最为注重的一项承诺。但是,此事一直悬在委员会阶段,时间拉得越长,华社就愈不耐烦,几番反复,就更令华社产生希盟最终可能会跳票的观感。

我们相信委员会已经有了结论,但是统考议题一再被泛政治化,相信就是令希盟一直踌躇不前的原因。如果政治化是一大顾虑,那么据悉特别委员会刻在安排与朝野国会议员会面,以征询他们的意见,这一步骤是必须的。邱武英本身就一再强调,承认统考已经成为种族课题,因此必须去政治化,否则就会愈趋复杂。

40年来,承认统考与否就一直存有争议,并且一再被政治人物操弄以达致政治目的。现在的确是时候以更宏观的角度来审视,以便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以全民意愿为依归来个总结,并将最终报告公开,以正视听。

希盟必须汲取之前在处理《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ICERD)和罗马规约时所犯的错误。当时希盟没有就两大课题征询更多方面的意见和看法,以致轻易地被种族化,结果被迫撤回。目前的政治形势是,任何课题随时都会被冠上种族和宗教色彩,既得利益者屡试不爽,而希盟为了不顾此而失彼,应对这些课题时往往作茧自缚,结果是两头不到岸,令选民一再感到失望。

我们希望承认统考最终可以是逞双赢局面,多元化教育及高素质教育是马来西亚成功的关键,教育不应该染上政治,端看我们目前的公立教育制度,就是拥有太多种族和宗教色彩,以致越来越多国民对教育失去信心,政府是时候拨乱反正。

本报日前就报道,资深教育学者陈爱梅博士指出,独中统考特别委员会举办的交流会显示,大部分的马来青年组织都可以接受政府有条件承认独中统考。陈爱梅同时指出,家长、教育工作者及青年超越种族及社会经济基层,要求有素质及拥抱多元的教育,政府应该要真诚地遵从。有鉴于此,政府必须尽快宣布承认统考,勿再拖延。



承认统考的肥皂剧


2019/10/03 中国报/评论

~作者:潘有文


沙巴成为有条件承认统考的第5个州属,让“承认统考”这出肥皂剧,从前朝国阵政府到现在希盟政府,都一直能演下去。

敦马哈迪首次任相时,已于1975年统考开始之初,不悦于统考的出现。509大选前,他为配合“剧情”发展,曾表示希盟的政策纲领接受多源流学校制度、接纳独中及承认统考文凭。

然而,509后老马再任相,当发生大马律师执业资格鉴定局(LPQB)不再接受高中统考文凭作为考取律师执业证(CLP)的资格风波后,老马故态复萌,直接了当表示,只有政府才能决定承认统考与否,言下之意似是不愿实现选前说法。

老马是首相,不开口承认统考,谁也没辄。州政府只能有条件承认统考,而且只能是政联相关公司才会有条件接受统考,政府大学依然不会全面承认统考。

不管是前朝政府或希盟政府,大选前祭出将会“承认统考”皆有条件,而非直接承认。两者同样强调必须SPM国文成绩优等,甚至还附带其他条件。

现有执行双轨制的独中,学生考统考也考SPM。当学生想要进入政府大学,当然是以SPM成绩申请。若以统考成绩申请,再附上SPM国语优等成绩,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吗?

只求有戏剧性

其实,沙巴独中在双轨制下,学生于高中二报考SPM的方式,已出现高中三学生流失的问题,这个情况也在西马的独中出现。

试想,若是独中生在采双轨制的独中的高中二考获SPM,能够直接申请进入政府或海外大学,还不立刻“执包袱”走人吗?这可是省了一年的时间和学费啊!

独中的双轨制早已开启了让政府“有条件承认统考”的方便之门,各州政府只需顺水推舟的声明有条件承认统考,就可引来要求承认统考者的歌功颂德,何乐而不为呢?

政府考试属教育部权限,教育部归中央政府管理,中央政府若不白纸黑字全面承认统考,各州所谓的有条件承认统考都只是一场戏!

“承认统考”就像肥皂剧剧情,只求有戏剧性,当出现不合理或前后矛盾,甚至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都没有问题。只要政客发声说有条件承认统考,也能让华教人士乐翻了。

“有条件承认统考”这种脱裤放屁式说辞,像是历久弥新的“香屁”,有人爱放,有人爱闻呀!



都是优越感,考题我先知


2019/10/06 光华日报/言论

~作者:董恪宁


人人都有优越感。一些攸关族群历史。满清盛世之时的天朝心态,当是其一。回信英王乔治三世,乾隆昭曰:“至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一节,次则与天朝体制不合。”

一些出自职场,科场建制之后,士农工商的贵贱,也就渐渐成俗。范仲淹的“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乃至影响了子子孙孙的职业选择:要嘛,为官报效社稷,光宗耀祖;要嘛,行医救死扶伤,造福桑梓。

一些另有家庭的背景和体型和外貌。家世显赫,外表堂正,因此增益本身的社会优势和个人的魅力(Charismatic)。《项羽本纪》说的“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当是一例。

一些乃是学历的高低。国外的名校毕业,似乎很自然地占了便宜。年前《当今大马》报道民主行动党社青团之战,乃至打出“杨美盈写中文摆脱精英形象”的标题,恰好反映世人思路。

一些来自荣耀的肯定,从而确认自己确实高人一等。当初国内多个部门不惜出猫,“赢得”乌克兰商人萨夫沃(Anton Savvov)的“欧洲商业协会”(Europe Business Assembly, EBA)之大奖,用意在此。

市场行销也是这样,深谙这一套:因而设法通过优越感,营造拥趸内心之膨胀:你要聪明,一定识do:这件新衣,不但让你穿出年轻,非买不可,错过可惜。还有 “解救普通人”之父李宗圣令尊李典财之经典,现在重听当可觉察高明之处:

“你说别傻了,JJPTR一定倒台消失,我投资了1000美元,公司傻傻地还给我4000美元。我本来要退出了,不玩了,因为赚够了,不贪心了。但又有很多“专家”说我傻瓜,有钱继续赚还不要,偏偏要拿回本钱。”

到了网络时代,还有一种信息的优越感。“竹外桃花三两枝”是什么意思?“春江水暖鸭先知”。每个人自然因此都要先知,从而显露了本身与上有所联系,熟悉消息。攸关大选之种种谣言,所以一日流传千里,也就不难理解了。

理解这些心态,大家自可明白,何以眼下手机应用程序WhatsApp广泛流传初中三评估考试(PT3)泄题之咄咄怪闻。何解?追溯缘由,正是“考题内容我先知”所作祟。

遵照PT3既定标准作业,唯有校长、副校长之高级行政以及PT3秘书有权下载和打印试卷。一如既往,诚如教育部的文告言:彼等皆已签署《1972年官方机密法令》,确保不会外泄题目云云。

说是这样,流程的罅漏,一目了然,思之自明,迨无异议。点算人头,可以知道,一间学校,可能提前接触考题,至少五人。据此推算,全国累积必然是成千上万的人了。

当中,儿女可能应考者,想必不乏其人。纵然确实没有,他们五位的亲朋戚友,姨妈姑姐、堂哥表弟,必然也有子女,很想早一点知悉题目,好做充分之准备。心机如此,会怎么做,还不明白?

好了,为了显示自己神通广大的高人一等,犹如信息随之广泛流传:老师和家长的族群,学生的朋友圈,都在代天行诏,广告天下,朝廷殿试的钜细靡遗。这个国家教育之非常失败,还不清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