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什么网上教学?
2020/03/31 中国报/评论
~作者:曾庆和
笔者并不反对网上教学,但赶在这个时候,要学生、家长和老师们疲于奔命,所谓的网络教学政策,是不是太不适当?教育部的一封信,足以造成混乱和紧张,一个家庭如果有4个孩子,岂不是要4部电脑?或4部智能手机?还有网线问题,区域之局限,教育部官员有周详地考虑过这些吗?
至关键的还是家庭经济问题,在这段漫长的抗疫期,有极大部分家庭全无收入,教育部突发性的政策,对家长们形成沉重压力。教育部有一则声明:确保每个孩子不被忽略。但这一句不是笑话吗?怎样不被忽略?没办法在网上学习的,统统因为这个政策被牺牲掉了,不是吗?开学后,他们怎样跟得上有上网学习的同学的进度?
不能否认,教育部出发点是好的,可惜误断时势,在大马乱了手脚的非常时期,官员不该未全面设想细节如何实行前,就一纸令下。这种急躁,也会令老师们好生为难,他们是教员,同时也有家庭,人人抗疫、难道他们不用?
理想选择
教育,是急不来的,迟一点到终点的,未必是输家;早一步先到的,不一定赢了全世界。德国的教学政策,主张让孩子快乐学习,在高中前都让他们随意去玩,学习生活,学习去认识自己。永远一步一步来的这个地方、最后出了奔驰和宝马。亚洲世界总是主张不能输在起跑线,今天叫得出成功的有什么?
假如教育部真的执着于网上教学,或许可以纯粹让高年级,面临考试的考生们先行上课,低年级的则全面豁免,这也是一种理想的选择。不然就在电视开一个教育台,那么全国各地学生即使没有网络也能够90%获得学习。
教育部的部分官员,就有必要去荒岛关一关,下一次推出任何政策前,就会先行冷静地想一想,和有所克制,不会爽爽讲了计划,就以为可以自动达成那样天真。
查字典的学习心态
2020/03/31 星洲日报/星云
~作者:庞宣(士姑来)
退休后近10年,我养成了收看国内外电视新闻及连续剧时,见到国英文生字翻查字典的习惯。从中,发现自己的国英文的听阅能力需加强,才能掌握新闻和连续剧的内容。
前几年, 我在楼下看电视和收听新闻。每次见到生字时,都要走到楼上去把字典搬到楼下桌面,一边收看电视或新闻,一边查阅字典。等到新闻播报完毕或戏剧节目结束,又将字典放回原处的书架去。
老伴看我楼上楼下跑动的次数多了,说你何必自找麻烦搞到冲上又冲下,万一不小心跌倒了不是自找苦吃吗!我想她说的也有道理。便把字典搬到楼下客厅,需要时随时翻阅,省却楼上楼下两头跑的麻烦。
这一年来,我发现自己的记忆力有明显衰退的迹象。明明查过一两遍的生字,再次见到时,有似曾相识的印象。但想了许久就是记不得其意思,只得动手再翻查一次。这种情况一再发生后,我不得不承认这是生理发展的自然现象,老年人似谁也无法幸免。不过,继而一想,即便记忆力衰退了又怎么样?对于一个迈入“不逾矩”之年的老人,实在是没有什么不好意思或可害怕的。至少现在我还保持每日运动、阅读和查字典的习惯,不就做到了俗话所说的“活到老学到老”了吗!
其实,医学研究已证明人到老年(60岁以后),除了照顾好饮食和健康之外,扩大社交圈子和多做适宜的运动也是十分重要。它会让我们的大脑和身体的机能保持活跃,人活得有生气,充满正能量。让脑袋和身体多活动是确保记忆力延缓衰退的好办法,也是避免患上阿兹海默症的良方之一。认知神经科学教授洪兰就曾指证说,1989年,美国和瑞典的研究者在一位89岁老人的大脑中,发现掌管记忆的海马回长出新的神经细胞,而这种新细胞便是终身学习的机制。证明人可以活到老,学到老的事实。
庆幸自己在这个年龄还有阅读和翻查字典的习惯,从中吸取不少知识和有用的东西,比如常做运动,保持乐观的心态,与人为善等。尤为重要的一点是,常保自己活跃的心智和脑力活动,可减缓人逐渐衰老的过程,过健康的生活,享受生活中的一切美好。或许这就是人到“古稀”之年最该珍惜的地方吧!
线上教学,你有压力,我有压力
2020/03/30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张立德
正值学校第一学期中一星期假期,基于冠病疫情严重,政府实施14天行动管制令,学生们相信都“欢呼”学校假期“延长”。当时开始有家长担心“假期延长”,课业会不会因此延误,影响后面的学习?然而,有家长认为,现在才第一学期,无须过度担心课业影响,反之学校停课,才艺班也取消,这个时候大家应该好好利用这段时间促进亲子关系。
教育部也没有针对14天行管令期间的教学安排作任何宣布,一些学校方面除了建议家长一些线上阅读和学习的网站,让孩子线上阅读和学习,或者通过Google Classroom布置一些功课,也只能等教育部进一步指示。
不过,许多安亲班和补习中心皆有安排线上教学,让学生们在行管期间不致于太“闲空”,不会忽略学习。值得欣慰的是,许多考试班学生也自动自发与同学老师们使用各种网络应用程式开通网络群组继续“上课”。
未料,或者在一些人预料中,行管令再延长14天至4月14日,学校假期“又被延长”。这个时候,相信许多家长和老师再也无法“平常心”看待教学中断的情况了。不意外一些家长可能还是“佛系”应对。
终于,教育部作了“线上教学”的宣布,并发出有关线上教学的常见问题指南,同时在网上发布一份问卷,调查学生家庭的网络情况、拥有哪些配备如手机和电脑。这段期间实施“线上教学”,让学生在行管期学习不荒废,时间不浪费,头脑常清醒,知识不停歇,我身为家长非常乐意配合。一位华小副校长跟我说,有些家长没有配合督促孩子,成效不高;线上教学家长不配合也会事倍功半。
我则有另外的担忧。一般家庭只有一台电脑或者一台手提电脑,家里大人要居家作业,小孩要居家上课,怎样分配?虽然人手都有一台智能手机,或者平板,但是手机和平板恐怕不是最佳的线上教学工具。我将这个问题通过WhatsApp问了不少朋友,做父母的无不认同,家里孩子多,电脑不足的确很头痛。我还发现一件事,有些线上学习需要的软件,如果孩子使用父母的公司电脑,有公司的规矩要遵守,不能随便下载。
线上教学,怎样学?如何教?有太多需要探讨的问题。一位同事传来她孩子就读的私立学校的线上教学检讨报告,我读了觉得十分有用。这里借用分享,跟大家讨论讨论。
同事孩子就读的私立学校在行管令实施初期就落实线上教学,他们的经验是值得教育部、学校、家长甚至学生借鉴。
第一个问题是使用什么软件?有的软件适合面对面实时教学、有的则只能用于布置作业,也有适合预录教学内容的。若要在行管令期间教学及交作业兼备,不能只用一种软件。但不忘得考虑一些老师和学生的电脑容量不足、所在之地网络设备不佳等影响软件选择的因素。
接着老师之前并没有线上教学经验,华小老师有的是Google Classroom经验,这个时候必然是在摸索,准备教材、作业和如何对着“空气”教书也是挑战。学生和家长要体谅老师,在线上教学期间要主动配合,一同克服此新挑战。
学生们在进行线上教学时,由于不是在课室里,在家里“隔空”与老师互动, 难免会被家里的其他人的活动所干扰。现在同一台电脑,或者另外使用的手机或平板,可以同时开着不同的APP进行其他活动,包括在WhatsApp或者网络教学平台的互动区与同学聊天,易于分心。老师要如何”隔空”维持纪律,考验老师,这方面最好是交由在家的家长来帮忙了。然而,家长们在同一时间会有本身的工作和家务要忙,而且可能需要同一时间看顾多个孩子的学习。
由于老师们是第一次线上教书和布置作业,在缺乏协调下,一时间不同老师上载太多作业,一些影片积压太久,学生也没有去查看。老师可能觉得学生不上心,学生又埋怨怎么这么多作业。这种情况没有处理好,很可能会对老师、学生,甚至家长都造成压力,一旦梳理不好,就会影响师生关系和学习效果。
其实,学生在这个时候必须珍惜行管期内的学习,做到自律,自我接触,自我指导和自定进度。
除了学习,学生们也要做适当的运动,活络筋骨,照顾好健康。行管期间到哪儿运动,家里有院子的就到院子走走,住组屋和公寓的,就想想办法在家里如何运动吧!这个时候也不能只盯着电脑,不管是线上学习,还是玩游戏看影片,总得要分配好时间,不要过了行管期,生活恢复正常,健康却亮红灯。老师们也是一样啊,要好好照顾身体。
行管期间是非常时期,作息虽然扰乱了,但我们必须调整心态,去适应各种改变,包括学习,在这里谨向老师们说,辛苦了!同学们要加油,要感恩,家长们也加油喔!
线上教学的挑战
2020/03/28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黄瑞泰
国家实施行动管制令期间,各中小学,甚至连补习班都启动了所谓的线上教学,在网络资源丰富的今天,各种可以进行网络教学的软体、平台信手拈来,可谓是线上教学百家齐放的辉煌时期,但事实上大家都是在摸索,最直接的做法是将网络作为学校教室的替代品,透过影音设备和网络连接将学校教室教学复制到网络上进行。
让学生产生兴趣
上周的文章有提到学校教学的分科和互动模式的出现有其时空背景,而在我们的学校教育系统中长期仰赖大量练习与考试主导的现实中,大家都清楚地知道学校教育已经变得可怕的乏味无趣,因此在这些年谈到的教育改革,从国内外找来的各种名师学者分享各种反转教室、高思维教学背后所谈的都不外乎是如何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对学校科目的兴趣,增加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说白了这也就是为了打破乏味无趣的学校教育困境的方法。
在学校教室中,是一个受控制的环境,学生的行为受到老师直接制约,即使乏味无趣,老师还是可以确保学生可以做到某种程度的专注,透过强迫的回答问题、不能打瞌睡等方式达到最基本的学习。网络上课却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互动模式,学生可以透过各种方式摆脱传统教室上课的制约,老师失去面对面教学的控制性,让网络教学的成效非常不好,所以网络教学绝对不可以是学校教室教学的网络版,而必须是重新设计、规划的教学模式。
只是在新的教学模式还未成型之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如前文所述,今天的学校教育对孩子而言是乏味无趣的,在教育前线本人看到很多所谓的好学生追求好成绩往往只是为了满足长辈的要求,当长期获得这方面的奖励和荣耀后,反而变成只是为了分数而念书,至于对所谓的学习是一点概念都没有,只有被动地在吸收,强背死记的,能够在考卷上获得很好的分数,却对学到新的知识没有任何的感受。
这么说,或许有人会反驳说学习如果没有竞争,那孩子就不会有学习的动力。这是很多人执著的部分,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只想说如果所有事情都需要竞争才能够完成,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面目可憎。教育不该是一种竞争关系,而是一种人格培养,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最终的目标是让一个个体能够拥有追寻自己生命的目标和理想的能力与方法,而不是仅仅为了获得第一名。
成功没有特定分数
换个比喻吧,如果把学习换成赚钱来理解的话,就不难明白了。赚钱的目的不是为了比较谁有更多钱,因为那根本没有意义,今天你可以成为家族最有钱的,后面还有马来西亚首富撑著,即使得到国家首富的位子,还有亚洲富豪排行榜、全球首富排名在后面等著,如果一个人穷极一生去追寻这个名次,那这个人所代表的只是一个很会玩金钱游戏的土豪而已,而这个游戏一点意义都没有。
赚钱这件事的目的应该是去完成你心中想要的目标,或许是让你可以每年出国两次,可以让你开好车,可以让你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可以让你无后顾之忧的生活,而这些的判定标准是你自己说了算,一千万有一千万的美满,却不能是一百万的幸福就是失败。学习也是如此,90分有90分的优势,却不能说60分就是失败,或许他的目标60分就能做到,因此他决定把其他的时间与精力花在看他想看的书,做他想做的事,然后快乐地成长,不是每个人每个科目都要90分才是成功。
除非今天的社会能够看到这层意义,我们的教育才有办法逃脱乏味无趣的练习与训练,才有办法去思考下一个阶段的教育该怎么走,否则即使我们的5G网络技术再成熟,我们仍然被现在学校教育的局限所限制。孩子们无法了解学习背后的意义,就只能够被动地逼著学,即使投入再多的资源,学习永远摆脱不了乏味无趣,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意愿就无法形成,终究就是摆脱不了分数的追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