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无压力的学习!
2020/04/10 光华日报/言论~文:张海荣
在行动管制令的28天,与教育机构相连组织如学院、学校、幼儿园甚至私办补习班等都被迫停了下来。学生们学习的脚步和节奏会否因为没老师的监督慢了下来呢?这就有视于学生们个别学习的态度了。
行动管制令被迫留在家里,是让孩子休课还是继续自修学习?一般上,孩子对学习和读书多有厌恶感,若他们拿出课本来读大概是因为父母亲的叮嘱吧!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对启发他们的自发性颇重要的;有了自发性的扎根,阅读就成了孩子爱好,对一切书本有了探讨的热度。自动自发地拿书本来读乃是学习的根本性条件。
父母对孩子的考试成绩好与坏是需负上责任。很多时候,父母不止对孩子的学业不理解,连孩子的学习态度也不甚了解。举个例子,就读于高一班的孩子,这孩子是否有相对性的高一程度的程度吗?
孩子的认知程度不相等与班级的程度乃是目前无基于学业成绩自动升班制度的导因。为了协助孩子提升学业的程度,父母在没有了解孩子的教育水平,替孩子报名补习。因学力不达标,在补习班肯定对补习老师的教导犹如对牛弹琴,格格不入。
我也有不少与班级程度不相等的补习学生。例如就读中一却只有小学三年级程度的学生。通常,我会与该学生交谈了解其原因。其实,孩子的学习态度与我们的口味反应一样的!
如果我们不喜欢吃辣的,对辣椒,咖喱是有抗拒感的。就因如此,我会谆谆善诱向他解释教育的功能(不是读书的重要性);有的学生需不时的叮嘱和提醒,但通过一些激烈的故事多会理悟而改变。考试的科目如历史、地理、数学、语文科等,但不是学生们都会喜欢全部科目。
为了疏解孩子在学习的压力,我会选择在一些学生在没有能力掌握的科目上除了重要的语文科外做出调整,甚至放弃,把教导时间专注在他们比较有把握的科目。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也是提升学生们的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在没有互动的气氛中上课,在同样问题上,已问了多次的学生,岂敢问到明白!
所以,师生的互动与感情在学习的过程须加注意。我感到很欣慰在行动管制令时间被迫留在家里的学生通过微信告知我:“老师,虽然没有补习,我会好好呆在家自修!”
您为孩子上课了吗?
2020/04/11 星洲日报/大柔佛~作者:罗慷凯
“行动管制令”期间,家长与孩子的生活作息都面对重大的改变。为阻断“病毒传播链”,原本忙碌于事业打拼的家长、在校学习的孩子都必须待在家。家长忙于在家办工、完成家务、烹煮三餐的当儿,也必须督导孩子进行学校给予的各种网上功课,大伙可说是忙个不亦乐乎?
其实,在“行动管制令”期间,家长除了督促孩子完成学校的网上学习,还可以身体力行为孩子上一门门实际有用的现实生活课!
笔者在刷脸书时,不时看到家长把烹煮的美食照片放上网与网友分享,而在家教导孩子一起下厨烹煮食物就是一堂很好的生活课。毕竟,现在的孩子多是“十指不沾阳春水”,如果家长能够利用行管期间指导孩子一起做家务、一起烹煮饮食,这不但能从中培养亲子关系,更能培育孩子独立自主面对生活的好习惯。
此外,在行管期间我们也可以向孩子传承华人“居安思危”的传统精神。其实在行管期间,家长不需餐餐大鱼大肉,我们何不煮些清淡的白粥青蔬,在与孩子共餐白粥时也提醒孩子在我们社会各个角落,还有许多贫困的弱势体群需要帮助,如果经济情况许可,家长更可捐赠贫弱家庭食物与日用品,向孩子实际上一堂布施不忘回报的慈悲课程。
从清淡的饮食中,家长才能有效培育孩子的“忧患意识”。毕竟,习惯炸鸡、薯条、汉堡与汽水的孩子,在丰衣足食的生活中早已失去忧患意识,成为难以面对外头有风有浪的“草莓族”。
我们华人从古至今就有居安思危的精神,也因着血液里饱含忧患意识,才能够平安度过许多风雨飘摇的荆棘路。
所以家长们,这一堂堂的生活课对孩子都是百益无一害的。今天,您已为孩子上课了吗?
学生的安全是重中之重
2020/04/09 星洲日报/社论为遏制冠状病毒病疫情,政府于3月18日落实行动管制至3月31日,之后宣布延长至4月14日,目前,社会密切关注政府是否会继续延长行动管制。
另一方面,由于政府还未作出延长行管令的宣布,有些学校已为开学作准备,以迎接学生重返课堂。对此,家长担忧孩子在疫情期间返校会增加感染风险。
从现况看来,政府延长行管令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毕竟冠病疫情仍在扩散,行管令纵使奏效,仍不足于在28天内完全解除红色警报。况且,即使政府不延长行管令,社会上的活动也不可能马上恢复到疫情爆发之前的状况,毕竟传染病毒的风险依然存在。
教育部副部长马汉顺表明,即使行管令在14日结束,教育部也不会宣布让全国各校马上在隔天就开学,因为学生的安全是最大考量。副部长的声明让不少家长放下心头大石。
需知,课室是一个密集的空间,一群学生在里头共渡几个小时,若当中有者不幸是冠病患者,可能会把病毒传播出去。再者,大型学校的学生数以千计,偌大的人群在学校范围内活动,难以维持社交距离,存在一定的风险。
虽然校方可以采取防范措施,譬如为学生与教师测量体温、规定学生须戴口罩,要求师生勤洗手等等,但在疫情持续蔓延的情况下,谁也不能保证这能遏制冠病入侵校园。而且,要确保全国所有学校都采取有效防疫措施,控制人流、加强卫生,也不是简单的任务。
学生停课约三周,在课业上有点滞后,若继续停课,有者担心将拖慢学习进度,然而在疫情期间,学生的安全才是重中之重。这段期间,学校与教师需善用科技,安排网上教学,让学生在家中安全学习。
事实上,一些学校已展开线上教学,通过网络指导学生,惟由于是新尝试,当中也浮现不少问题,例如一些地区网速缓慢,甚至没有网络服务,以致线上教学效果欠佳,需当局正视并解决问题。此外,通过电视教学方式,也能让学生待在家中的同时,不耽误学业。大马广播电视台(RTM)的TV OKEY频道已开播教育节目,播放老师讲课内容,指导学生做练习题及复习科目。这是好的尝试,但当局需做足宣传,以确保更多的学生能从中学习。
对于学校应该何时开课,各方有不同意见,冀望当局能周详考量各种方案、全面评估疫情与风险,在以学生安全为重的前提下,作出明智的决策。
远程可教学,还需要学校?
2020/04/08 光华日报/言论~文:董恪宁
教育之大业,既没有先后,亦没有终点,所谓“学无止境”,达者为师。学习阶段的设计,也只是现代教育的分切,旨在方便分级管理,审核评估;从而制定下一层次的课程,而不是因此定论一个人的终身成就。从这个角度论,学校既定的种种课业,其实只是学问的一小部分。身在网络时代,知识的深邃,学术的博大,日新月异,瞬间万变。昨日之是,今天之非,轻轻点击,立马传遍五湖四海。上网读书,风气渐成。
因为这样,面向新冠肺炎逞凶肆虐,学校的教程虽然因此受累,唯网上运作已久的远程教学,急速成为火红的时尚神器。补习中心既见商机,顺势搭上这一趟顺风车:课照停,习照补;日期和时间,全一一编排妥当,只待家长和学生报名。
国家教育部也不例外,第一时间急起直追,着手架构链接,试图填补停课三周的缝隙。上有所示,下必甚焉,一时之间,两岸的大城小镇,皆有个人和单位新建的线上学习,纷沓而至,排队出街。
由此可见,历经逾廿年的经营,不论全球的网络的脊骨,还是全国的系统的配置,都已相当成熟。时至今日,远程上课,其实已经不是问题。原供视频会议之用的Zoom之火速流行,正是佐证。
尽管Zoom的普通版只限私人的会议,限时40分钟,保安且有疑虑;但是,非常时期,用作上一堂课,绰绰有余。何况,教育部另有谷歌教室,可以通过Google Meet开讲。此外,诸如开放源的meet.jit.si,或者微信组群,亦能变通,用诸教学。
然则,兵荒马乱的行动管制期间,人人在家,网线超繁忙,网络大塞车;处境如是,上载链接,藕断丝连,常会间隔地断线。乡野之处,甚至没有网络,老师如何上课,学生怎么听讲,说实在话,确不容易。
不仅这样,空间恐怕也是瓶颈。一家大小,挤在一块,哪个角落,才是一块清净之地?小明,下雨了,快收衣。阿芳,弟弟怎么哭了?老婆,你还不化妆扮靓靓?老公,你和我讲话做莫好像枝安酱凶?环境如此,谁能专心?
桎梏如此,怕输之故,大家仍然不顾一切地,都在争抢远程上课的头柱香。个别校长乃至一大清早,开始马不停蹄地巡视虚拟课室,逐一不断追问下属,一一详细查看进度。到了夜半临睡时分,还不忘温馨叮咛老师,记得提交教案。
如此这般,不但彻底地背离21世纪教育的本意,而且也不是教育部的初衷。副部长马汉顺医生游走基层,深知局限所在,脸书上坦然承认,“有些地方没有高速宽频互联网服务”。
既然这样,凭靠网络教学,也许可以赶上原定的进程,但是,弱势家庭的孩子,怎么从头赶上?仅此一问,可知核心的焦点,不在赶课,乃是学习。课本的教程,网络的教材,不过是学习的其中管道。
衡量教育的成功,不在网页的连篇累牍,范畴的卷帙浩繁,问卷之钜细靡遗,而是一旦疫情消减,开学上课之后,孩子还能自动地自律时间,自理生活,自学课本的篇章和课外的志向。
可惜,成绩既然才是硬道理,教育的理想逐被遗忘。结果,远程教学的一片好意,搞到团团转。深思缘由,正是点击链接的那刻,已经偏离本体。否则,学校今后都可以关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