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8日星期三

【华教视窗】 ~ 1084


线上教学新手心得分享


2020/04/05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安焕然


非常时期,更该是要知识分享和交流的时刻。

听到一些老师线上教学的抱怨,在这里也跟大家分享一下心得。虽然我也是新手啦!但基本上进行得还相当愉快,也有相当的互动。只是,大马的网速素质和环境,大家也知道的,有些东西不能“照搬”。以下是我的一些线上教学实践经验分享。当然这是在确保每个学生在不群聚及居家具备线上教学条件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的:

一、在上线前,老师您不妨先把你上课班上的学生名单放在电脑桌边,以备时不时点名叫某同学回答问题。但不要凶凶的问。有趣的聊天就是了。尤其一开始上线时,互动式的“打招呼”讲讲打气的话和温馨、关心的问候很需要。尽量让老师自己和学生都“放轻松”,不要有太大的时间压力。

二、上课时间一次不要太长,如用zoom软件线上教学是好事,40分钟自动断线,就让同学们休息10分钟,居家上厕所或喝水。之后拿新的ID重新再上线。

三、你最好也和班上同学先组一个社交群组,平时多跟他们聊聊天。放一些网上参考资料讯息或关心的问候。

四、你在线上教学发问学生,若遇到大马“伟大”网络有“卡卡”时,他们一时还没有回答你问题,千万不要急,因这是“大马网”的“正常”现象,你这时更要放轻松,笑笑的问:HAI,某某同学,你还在线上吗?是网络卡住了吗?打个招呼好吗?早安、早安。

五、我有教小班也有教大班的。一堂课,你的指定提问无需太多(有时还常因“大马网”,“卡卡”的)。可以在前面和中间的时段提问。而且千万不要一直“追问”。可以用轻松的语气问:某某同学,在线上吗?一道问题不好追问两次以上,如果连续两个同学都答不出来,你要讲答案了。如果有同学答对了,要多鼓励,你叫全班同学在线上拍掌吧!

再来,提问的问题,不要太难。这跟平时面对面上课绝对不一样。我一般会选择在一开始上线时,问的第一道问题是上一堂课刚讲的重点(但又不是太难)的问题,上一堂有上的同学一般会回答,也可作为一次的复习,很有接续下一堂课的互动效果。当然沟通技巧如何,要看你的教学功力了。即使是上中文系的课,遇到我的PPT有放英文的部分,就在线上笑问班上同学谁英文最好的,叫他出来翻译。这是教学“小技巧”也是“功底”。也不好照搬我这一套。凡事因势利导,事在人为。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六、以大马的网速情况,而且每个学生家里或手机的网速效果不尽相同,建议若是用zoom上课,方式不要太花俏,也不要有太多构思(例如想播什么影片的,如果不是必要的,能免则免),主要放PPT就好。

七、其实即使大家的“脸”在上线时也不可以用上视频(可以关掉),很浪费data。对着PPT上课就好,但PPT要做得详细一些,这要花一些时间。我上两周主要都是在修改PPT,非常忙。但现在线上教学很不错,同学们的互动也很好。我们在自己的群组里平时也有不少交流,反而师生关系增进了不少。

八、当然,我们会更忙就是了。另,除了教学,也要关心学生的情绪和压力问题。大家加油吧!

必须意识的是,现在虽然线上教学感觉很不错,然而,线上科技应只是辅助教学,或在此“非常时期”不得已才靠它。希望疫疾早日消散。毕竟,面对面的教学还是最好的呀!而且不管线上还是面对面教学,关键还在你的心,你的人文关怀和不忘初心的回到“教育本质”。



儿协改变人生

2020/04/05 星洲日报/东海岸

~作者:黄先炳博士


去年研习营间,有老师戏言“儿协改变人生”,竟引起大家共鸣。

儿协,即成立于2012年的马来西亚儿童文学协会。每年定期办三大课程——年中配合会员大会的专题讲座、年杪的“儿童文学与语文教学”研习营、基地儿童阅读营。

儿协筹办因缘,得追溯到1999年。那时,我们为师范生办第四届儿童文学研习营,除了必出席的年红、梁志庆两位资深作家外,还请了爱薇。爱薇看了师范生的潜能后,就一直催我成立一个协会,以便日后参与亚洲儿童文学协会,与国际学者交流。

但,后来因我负笈南京而搁置。2006年,我毕业后再回师范学院教学。恰好师范课程调整,我们便把儿童文学列为必修课。翌年,课程还没开跑,中国儿童文学带头人之一的朱自强教授在爱薇的推荐下,到我国来宣讲儿童文学,并主持了首届教师研习营。

朱老师的学识和风范,让师范生折服。之后,他们把儿童文学视为重点学习项目,并建议举办各项活动。为了凝聚力量,儿协最终成立。

我的学生从朱老师那边得到启发,改写了他们的人生。这以后,他们以儿协名义,开展了多项课程,如儿童阅读营、教师读书会、全国班级读书会等,都是有口皆碑的活动。不但利己,更是带动教师团队自我提升。

教师常受繁琐的工作折腾,儿协团队却异军突起,不但肯牺牲假期到处参与活动,还化被动为主动,展现为人师者的积极风范。身在此山中的更加感受到儿协对他们成长的重要性,遂发出“儿协改变人生”的肺腑之言。

最近因2019冠病,国人被令居家作业。儿协老师借机向大众推介朗读音频。从318起,该协会利用脸书、优管、播客等平台,每天定时推送两次朗读音频,向大众推介优质儿童文学读物。播客音频点击率达32,771次,优管点击率更高达147,606次,这都是这批积极奉献,有目标和理想的教师的奉献!



“停课不停学”,特殊教育何去何从?


2020/04/05 光华日报/评论

~文:邱丽芳


“停课不停学”,残疾学生如何在线上学习?我相信很多人尤其是针对小学阶段的也有同样的疑问。在脸书上看到特殊老师直播分享她教特殊学生的经验。关于特殊学生,本身并不认同在7个残疾类别的就是所谓的“特殊学生”。“特殊”的理解并不是用来归类所有的残疾学生。特殊是要凸显学生有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他们当中存在着“共同点”与“个别差异”,老师需要以专业、特殊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

也许我们应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特殊学生。特殊学生包括学习障碍的、多障碍的、自闭的学生,不包括肢体残缺如视觉、听觉及行动不便的学生。我提出来是要特别强调,惟有正确的理解、分析“特殊及肌体残缺”的需求才能有效的协助他们。总的而言,肌体上缺陷的和普通学生的学习需求大致上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他们需要硬体上的无障碍环境、仪器或特别技术的协助;而特殊教育需要更细腻、变通及灵活的教学模式。因此,在疫情控制期间“停课不停学”如火如荼地在进行中,而这些残疾学生的教育需求也应得到重视。

“数码鸿沟”的问题,包括网络、电脑、打印机或手机设备不足,导致学生不能参与网络教学,残疾学生的情况更为不理想。没有提供手语协助聋哑学生如何在线上学习?有没有系统化的训练视觉弱的学生掌握电脑技术协助他们在学习方面的需求?尤其是特殊学生,他们的学习能力、残疾程度,还有父母及老师的引导能力都在直接影响着学生。好的特殊教学,不仅要把课程设计、教材内容简单化和生动化,更要关切他们的身心成长规律。更何况线上学习考量的是学生专注力、互动力;而没有专业分析特殊学生个别的状况、环境的事与物,就很难捕捉到他们的思想网路和生活形态。

特殊教育这次的“隔空教学”目前可能是陷入一筹莫展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窘境,我们都不该放弃。善用电脑科技,为有需要的残疾学生制造一套“量身定做”伸缩性的教学模式,启发他们学习的动力极其重要,因为长期而言网上教学会成为不可或缺的趋势。

当然,学习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生活教育”需要父母的用心教导,提高特殊孩子的认知能力。就如灌输孩子保护自己卫生的意识,利用陪伴孩子的时间好好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灵。最起码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态度,放下陈旧的观念,接纳不同的观点,让残疾学生好好学习,面对现实,活得自在,摆脱“不幸”的阴影。我想这次疫情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是借此让我们重新思考特殊教育的意义,需要克服“数码鸿沟”的当儿也是最佳的“思想排毒期”以更开放的心态让残疾学生融合在线上学习。



管控令下的线上教学

2020/04/03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方城


自从首相宣布行动管控指令延长至414日后,教育部官员就开始担心学生课业受影响,即发指令要老师们进行线上教学,确保学生们功课不掉线!也许这个出发点是好的,可是,实行起来却不如想象中容易啊!

首先,我们先要考量学生家里是不是都有电脑 ?如果只有一台,那他们家有几个兄弟姐妹? 如果每一个都要线上学习及做功课交作业,一台电脑足够吗?学生没有老师指导,发下来的功课会做吗?不会做的话,一人一个信息询问老师,老师恐怕也会一个头两个大!不问老师,问家长,家长也会抓狂。毕竟在这非常时期,家里没有请钟点女佣,家长除了处理公司工作,还得做饭做家务,日子过得比谁都紧绷!

如果是大专生,这样的情况应该还好,毕竟大专生已经习惯讲师用PPT上课,有时翘课也是自己看讲师的PPT来追上的。然而,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则不一样,他们学的大多是基础的知识,为以后升大专是可用的知识,一般都需要老师面提耳命。

再说,这一次的管控令又是突发的,而且还是在假期开始后的第四天开始,有些学生已随父母回乡,乡下网线不佳,尤其是靠近海边的区域。突然的管控令,留在家乡的他们什么配备都没有,无法跟上老师在这20天内交代下来的课业,对他们也不公平。

曾经有一个全年出席的学生告诉我,他家里没有网线,要求我不要通过电子产品交代功课。故此,进行这样的线上教学前,不要以为每一个学生家里都有网络,都有电脑。就算有一台,父母若有工作,也要在家工作,也没有办法把电脑第一时间让孩子使用。

孩子抢电脑“气死”家长

试想想:如果家里有三个孩子,每一个孩子十个科目,他们一天要有多少时间在线?国外就有一个家长针对这事上传了一则视频说:再这样下去,他不死于肺炎,也会因孩子抢电脑、问功课的事而气死!

故此,线上教学不是易事,老师们也不是专业的主播,录制影片这种事更不是他们的专长,所以,这段期间,就算老师没给功课,就请家长不必担心,让孩子们静下来,读一些买了很久,却一直没有时间看完的书吧。

我也深信:成堆的功课并不会让孩子变得更睿智,只有通过阅读,才会让一个孩子真正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