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4日星期一

【华教视窗】 ~ 213 辑



“破冰",先过统考这关

2013-02-04 0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林明华

董总新春喜庆破天荒向首相纳吉发出邀请,首相跟著提出政府承认独中统考文凭的先决条件,双方互伸橄欖枝的意味浓得化不开。

可以这样合理推测,如果双方能在承认统考文凭方面达致一定的共识,首相將会出席董总新春联欢,並宣佈政府將承认统考文凭,为即將来临的大选造势。

如果这是事实,那政府承认统考文凭的方式,有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案:

一、全盘接纳首相献议的2项条件,即独中生需考获大马教育文凭(SPM)优等,以及独中课程特別史地科的內容需更符合国情,纳入更多有关大马的元素。

二、接纳董总的反建议,由教育部成立一个特別学术鑑定小组来鑑定独中的马来文科程度及史地科內容,若鑑定独中的马来文科和史地科符合水准及要求,即无条件承认独中统考文凭。

三、独中生须参加SPM马来文单科考试,只要马来科及格,即承认其统考文凭。

四、以12年为鑑定独中马来文科水准的过渡时期,在这期间,所有独中生须参加SPM马来文单科考试,若考试证明独中生的SPM马来文科及格率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即无条件承认独中统考文凭。

当然,通过协商及集思广益,双方也可能探討其他更符合双方意愿的双贏方案。

以华社的意愿来看,第一个方案是不太可能获得认同的。而首相署一名发言人较早前曾表示,这只是初步的概念。这意味著,有关献议並不是不可改变的,双方可以进一步磋商,以达致一个新的双贏方案。

最符合华社意愿的方案,应是第二个,但此方案要获得巫统保守派的认同,恐有一定的难度。

第三个方案,是建立在第一方案的基础上的反建议。第一方案要求独中生须考获SPM马来文科优等,从理论上来说,这並不公平,是对独中生带有歧视性的方案,因为教育部並未规定国中生须SPM马来文考获优等才获颁文凭,为甚么对独中生却有此不合情理的要求?

至於第四个方案,则属於一个折衷方案,即以12年时间,让独中生通过SPM马来单科考试来证明他们的马来文水准並不逊於国中生,作为政府全面承认统考文凭的依据。首相如果认同这一方案,相信董总署理主席邹寿汉所说的“破冰之旅",便有望“水到渠成"了。

说到底,政治上没有不可能的事,是时候了,无论是国阵还是民联,都应拿出更大的勇气和诚意来,彻底抚平歷史的伤疤,何况政府已经先后跟中国和台湾互认大专文凭,又何苦在统考文凭上与华社纠缠不清,以致两败俱伤,国家和社会继续受到伤害呢?(星洲日报/云淡风轻作者:林明华《星洲日报》执行编辑)

 

国中华文进修班已正式开课

2013/02/03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郭兆堂

在坊间,我相信许多家长尚未听闻过国中华文进修班。新学年伊始,他们亦不晓得所谓的国中华文进修班已在一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正式开课。坦白而言,在我国推动母语教育,付出的努力未必能获得同等回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乃千秋大业,请给国中华文进修班鼓励的掌声。

光阴似箭,由八打灵发展华小工委会主催的八打灵国中华文进修班,不知不觉跨入了第11个年头。溯及创办史,当年八打灵发展华小工委会一行人南下柔州,向新山国中华文进修班取经。据悉,新山发展华小工委会先知先觉,义无反顾把推动母语教育的范畴扩展到中学,俾母语教育得以继续传承下去,新山国中华文进修班便是全国的领头羊。那一次交流,眾工委知无不说,说无不尽,让到访者彻底明瞭国中华文进修班整个运作的机制。

据瞭解,国內已有不少发展华小工委会陆续加入开办国中华文进修班的阵容,家长纷纷给予支持,把孩子送来进修班学习母语,这是可喜可贺的现象。一般上,国中华文进修班共分为两个学期,每学期约15个星期,每堂课共两个小时。该进修班每逢星期六下午2时上课,师生比率理想,每学期仅征收150令吉,平均一堂课10令吉,堪称“课”超所值!

办教育,本来就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国中华文进修班亦然。一步一脚印,走过必留下痕跡,就以我担任导师的八打灵国中华文进修班为例,从早期约百多位学生,到现今几百位学生,当中所经歷的艰辛过程,难以一言道尽。所以应该给该工委会掌声,就因它有“开班”的意愿与精神。依稀记得,我执教的第一年是中四中五合班,班上只有3位学生。由于进修班导师皆是同工同酬,眼看其他班级的学生人数尚不错,自己领取薪水时有些心虚。那几年,工委们偶尔前来巡视,一再感谢我肯执教两个年级的学生,因我得准备两个年级的课程纲要,让我內心感动。

推动母语教育

直言不讳,国中华文进修班由创办迄今,曾发生过茶杯里的风波。有时,学生的纪律问题、人事上的变动和沟通不足等事,引发一些摩擦和误解。庆幸地,各造都以推动母语教育为大前提,尽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彼此珍惜创办不易的国中华文进修班。

创业难,守业更难。明年校內评估即將全面取代初中阶段的评估考试,国中华文进修班或多或少会遭到衝击,面对一些困境。然而,我坚信全体工委与导师,会矢志把进修班办得更有声有色,继续为任重道远的进修班扬帆护航,惠及莘莘学子!

 

华校生的春天

2013-02-04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林瑞源

以前我唸独中的时候,亲友对我说,去台湾留学没有用,政府不承认台湾大学学位。

今天这个局面彻底改变,大马学术鑑定机构(MQA)正式承认台湾157所高等院校的学位资格,加上政府早前承认820所中国大学学位,教育走向开放对学子、华文教育及政府三个层面来说,都是正面的发展。

独中生的出路扩大、中国经济的崛起,今天不会有人再说,接受华文教育没有前途,独中生可以高高的抬起头来。

如果家长有能力、孩子成绩不错,应该把孩子送入独中,主要的考量不只是统考文凭的价值,还包括独中的数理水平比国中高,在独中接受中华文化熏陶,也能够学习做人的道理。

根据2011年国际数学与科学研究调查(TIMSS),大马是59个受测试国家中,数学及科学成绩下滑最多的国家。如果你的孩子未来要选修理科,进独中,而不是国中。国中將用国语教数理,水平预料会进一步下滑。

国中的纪律问题也日益严重,包括私会党入侵。独中捉紧学生的纪律,独中生即使成绩不好,也不容易学坏。

独中教育的成功对国家教育是正面衝击,就好像华小数学比较好,国小要去取经一样。

独中在这种大好形势之下,也会获得更多的支援,譬如董总引进上海闸北八中的“成功教育"办学理念,提昇独中的教学质量。

但是,独中应保持现有多元、开放及注重三语的教育理念,不应趋向“大中华主义",以便学生还可以到英语系国家升学。

有利必有弊,中国和台湾大学受承认、厦门大学在大马设立分校,形成更加激烈的竞爭,肯定影响华社创办的学院,即南方大学学院、新纪元学院及韩江学院的新生来源。

华人民办学院在这种新局面下,应该弄清楚自己的定位。在纯学术上,这3所私立大专无法和中台大学竞爭,只有加强本地化,才能爭取生存及发展的空间。

民办学院可以作为独中和海外大学的衔接点,比如举办双联课程、为独中教师开办由中台提供教育资源的课程。

在政府层面来说,紧贴中国的发展势头,配合中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蒞临为“马中关丹產业园"主持开园仪式,进一步开放教育政策,有百利而无一害。

首先,持续开放可以留住在中台接受教育的人才,协助国家的转型。这些学生在中国的人脉及网络,是爭取中国资金和技术的助力。

其次,国家行政体系的思维过於单元,若吸纳有华教背景的专才,能够为政府行政提供新观点、注入新工作文化,让多元成为国家的竞爭条件。

只有前进和开放,才能把握这个历史契机,球已经在政府的脚下。(星洲日报/一心不乱作者:林瑞源《星洲日报》副总编辑)

 

破冰之旅

2013/02/04 (砂拉越)联合日报/自由言论


~作者:丛不弃

自华总会长方天兴率团会晤首相,针对承认独中统考等诸多华教课题进行对话后,作为标榜站在捍卫和推动华教最前线的董总,不经意地表露出一副“酸溜溜”的脸孔而对外放话说,华教问题应由董总亲手处理,不能假手他人。

为了显示自己才是真正有资格谈论华教的权威机构,董总试图“亡羊补牢”,设法寻求跟首相会面商谈华教课题。据悉,今年董总春节团拜已致函邀请首相拨冗出席,董总上下对此更是充满期待,并将它视为董总的一次“破冰之旅”。好一个“破冰之旅”!估不论这种比喻是否言过其实,董总能改变态度,主动邀约首相面对面商谈华教课题,已是跨前一大步。董总的这一动作,虽然显得有些“后知后觉”,较那些“不相干”的人慢了一步,但“不怕慢、只怕站”,希望董总一出马,能后发先至,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成绩。

没有人会质疑董总在华教问题上的领导和关键角色,更没有人否定董总在捍卫和推动华教方面的贡献及坚定立场;不过话说回来,华教问题是全体华社的共同问题,关系国内七百万华族同胞的核心权益,大家都有义务和责任,不应分你我,不应居功抢功,不应存有任何妒忌和排斥的心理。

当前,无论是国际大环境,还是国内的小环境,对华教都十分有利,华文独中更是迎来历史的新契机,学额供不应求。在独中统考文凭已走向国际,获国外500所大专学院所承认,当中包括82所名列世界200大的顶尖大学所承认的情况下,大马政府拒绝承认统考文凭已成为国际笑柄。纳吉开出两大条件才肯承认统考,如果不是“不识货”,就是“面子问题”在作祟。政府在对统考文凭诸多挑剔的同时,是否也应平心静气地自问,它的大马文凭和大学文凭国际上的评价又有几分?

总之,形势毕竟比人强,承认统考已是大势所趋,目前只欠缺“东风”而已。希望这次董总的“破冰之旅”能乘“东风”顺利启航,乘风破浪,成功到达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