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9日星期二

【华教视窗】 ~ 222 辑



破冰之旅是双贏策略

2013-02-19 星洲日报/社论


首相纳吉在华社殷切期待下,出席董总的春节团拜,成为董总成立58年以来,首位参与董总春节活动的首相。华社將纳吉此行形容为“破冰之旅",说明了首相在举步走向董总的团拜与新春庙会之前所面对的阻力,同时也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和衡量轻重。然而,首相在45分钟的短暂逗留期间,只是参与捞生与挥毫仪式,並没有致词,更没有为华社带来期待已久的“新年大礼",最终还是让华社感到失望。儘管如此,大部份华社领袖仍对首相此趟“破冰之旅"抱持正面看待的乐观態度。

首相能无视巫统党內一些保守派的压力,衝破巫统与董统之间半个多世纪的藩篱亲自出席团拜活动,对社会和谐与国家发展而言,確是果敢和正確的决定。首相此行,无疑可以对扰攘半个世纪的华教课题,有近距离和直接瞭解的机会,不仅为政府与董总之间开创了直接对话的平台,也將成为政府官员的范例,有助於未来华教团体与政府机构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从积极的角度来看,首相固然没有为华社带来很多人引颈盼望的好消息,“破冰之旅"最低限度对双方皆是一个好的开始。

诚如董总主席叶新田所言,首相主动献议在春节结束后,安排时间和董总会面,以便在一个正式及严肃的场合探討如何解决华教课题。虽然会面日期未定,但我们希望首相实践诺言,儘速举行有关会谈,正式谈商华教所提出的3项重要与迫切的问题如全面承认华文独中统考文凭、批准在柔佛州新山、昔加末、雪兰莪州八打灵再也及蒲种,共4个地区设立华文独中分校,以及搁置和检討《20132025年教育发展大蓝图初步报告》。

董总及华团过去曾以各种方式明確表达华社对华教的诉求,董总去年甚至为解决华教课题举办了5场大型的群眾和平请愿大会,也曾致函首相要求解决这些课题,尤其是承认统考文凭问题。在这个中文已成为国际语文、全球教育政策趋向开放的时代,我们希望政府正视华社甚至国家的需求,赋予华教更宽广的发展空间。

今年华人春节活动比往年热闹,乃因大选在即,朝野政党领袖纷纷出动向华社拜年之故,各华团的新春团拜活动也因此成了政治人物变相的拜票平台。首相率领国阵眾部长参与董总团拜活动,民联领袖安华和林吉祥等亦率领干部和支持者到场祝贺,朝野对董总团拜活动的重视,或者更明確地说,双方迫切拉拢华裔选民的心意,已不言而喻。政治人物向华社开出的“支票"必须兑现,华裔选民更须善用手中宝贵一票,为华教的前途作出正確抉择。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董总和首相都是这次团拜活动的贏家。首相出席团拜,无疑认同了董总的地位,撕掉了董总长久以来被贴上的反政府及极端分子的標籤,让华社对华教的发展更为乐观。而对首相而言,他的出席不仅拉近了首相与董总的关係,也拉近他与华社的距离。尤其来届大选可能是国阵政府的一场生死战,面对此关键时刻,爭取华社的支持、扭转局势,是应对来届大选必要的功课。“破冰之旅",確是双贏策略。(星洲日报/社论)

 

不是特殊的恩惠

2013/02/18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罗汉洲

大选將近(首相纳吉也这么说),適逢农历新年,华人竟因此过了一个几乎是空前未有的热闹新年,当红的江南大叔也惠然光临檳州表演原汁原味的骑马舞,首相纳吉则破例出席董总团拜。若非大选將近,华人有此殊荣乎?

此外,趁著华人开开心心过年时,竞选承诺也隨之推出,较为打动人心(也是老调)的承诺如“我们公平对待各种族”、“我们不关闭华小”、“我们允诺兴建更多华文小学”。

独立至今,从未有任何政党敢说不公平对待各种族,每个政党不论在朝在野都宣称公平对待各种族,但讲著讲著,却把人民划分为土著与非土著,彼此有不同待遇,所以“我们公平对待各种族”这句讲了数十年的承诺是否可信可靠,大家心里有数。

非第一次听到

至于不关闭华小和“我们允诺兴建更多华文小学”这样的承诺,可就说不上是恩惠。我在好几篇稿中都说华小和华文教育是在马来西亚这个国家与生俱来的,华人拥有母语教育的权利,一如马来人和印度人拥有母语教育的权利,是理所当然的事,所以“不关闭华小”这句话就好像“不关闭国小”一样,无需感恩戴德。

说到“增建新华小”,这话也並非第一次听到,但有无讲到做到,或做到几分?我们不妨从整体情况看出一二。

截至目前,华小数目比独立那年少了50多所,1957年华小人数约39万,目前则略超60万,人数增加了20多万,学校却少了50多所。

因此,即使果真增建新华小,却已做得迟了,应该在30年前就须这样做,现在才说允许兴建新华小,能叫华人“感恩”吗?且增建多少,是否做得到有需要就建?何况执政后会不会讲到做到尚未可知,毕竟华人有太多这样的经验。

 

別典当华教

2013/02/19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戴子坚

董总的面子,近来有岸谷之变之说。大年初八董总办新春团拜,首相纳吉赏面出席。首相日理万机,抽出时间参与董总活动,为的就是要亲近董总,並且让人民都知道他有在聆听华教的声音。

而民联领袖们,也同时在安华的带领下出席了这个盛会。有人说,董总这次的面子,大得像月亮那样,其他组织可望而不可及。

两大阵营领袖可说为了討好华社,把耻辱荣誉都拋掷一旁,实在难得。这都得归功於董总对华教的执著和热诚。从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巫统的立场与以往有別,少了那份骄傲和优越感。这是马哈迪时代不会出现的情况。

董总的希望很明確,就是要秉持林连玉的华教精神,不但要遏制任何制度化的排斥华校的政策,同时也不忘把华教发扬光大。

国阵和民联对董总诉求有不同应对的方法。国阵推出了《教育大蓝图》,尝试把教育制度彻底转型,以把国人竞爭能力整体提昇。当中,国阵也不忘重申母语的重要性,提出了提高华教人员素质的政策。两年內,政府总共拨款2亿令吉给全马各大小华校充作建校基金,可谓前所未有的宽宏政策。面对巫统右翼派系的压力,纳吉从容不迫,一再声明对华教的支持。

除了华教以外,纳吉也在不同的课题上討好华社。春节换上唐装,拍摄广告,为的就是要让华社接受以他为基准的“新巫统"。

民联则用了类似,但更高超的伎俩。基本上只要在纳吉的政策后尾加个“除此之外,我还会多加……"就贏了。多开华校,多培训教师,多办补习班等等,听来真的悦耳,实在动听。

安华也通过不同管道来取悦华社。以他著名的“我们都是一家人"挥春为最经典,安华也瞭解华社对於华文的热诚,不可以只是掛在嘴边,而必须以行动证明。

这样一来,怎么看最大贏家都是华社。

但我们是否应该就此满足,就此罢休?到底,我们现在对於这两位领袖,要抱著甚么样的態度才对呢?

纳吉领导的国阵在执政上的確不完美,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但是把纳吉和安华对华教的策略同台比较,对前者有欠公平。

纳吉在面对华教课题上要做的,除了討好党內右翼,討好华社,还要真正的探討政策的可行性和实际性。

安华则轻鬆多了。民联支持者华裔佔了很大的部份,顺水而行舟,有何难?有没有完善的策略方针?没有。有没有大蓝图?没有。有的只是承诺。

华社应该放长线钓大鱼。我们要传送给巫裔领袖的讯息,一定是要公平的。我们得让他们知道,只要对华社华教有功,华社必当投桃报李。

这样一来,不管谁执政,都会把华教利益认真以待。

但是,如果华社衝动固执,非惩罚国阵不可,所发送的讯息就是,“不管你对华社华教多好,只要我不喜欢你我就是要你倒"。这样一来,华教的利益就会戏剧性的被典当。没有好处和回报的东西,天下哪一个傻瓜愿意承接包办?届时华社不但是最大输家,还把华教典当了。(星洲日报/言路作者:戴子坚)

 

统考不如骑马舞
2013/02/18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杨家俊

今天,距离传说中解散国会的日期(222日或25日)已不足一週,原以为首相纳吉在千呼万唤、千邀万请之下,凭著过去50多年以来,首名首相到董总出席团拜“破冰之旅”之势,会宣布政府全面承认统考,派大红包……结果,有期待的人,都失望了。

出奇的是,纳吉虽没带来好消息,平常火气异常旺盛的董总一、二號人物却没有爆发,而是心平气和地接受了这事实,更接受纳吉的主动“献议”指:“董教总可在农历新年后与首相联繫,进一步探討华教课题”,而且时间更是未定的说法。

眾所週知,新年过后很快就迎来大选,纳吉声称新年后才“进一步”探討,很明显就只是缓兵之计。

爭取了50多年的全面承认统考,难道担任过教育部长的纳吉会不了解当中的细节吗?

为何还要“另行探討”?之前,华团代表与纳吉会面,不是已交代了吗?我想,大家目前更想知道的是,到底还有什么需要探討?!

欠缺一纸通令

其实,全面承认统考在目前的阶段来说,根本就只是欠缺一纸通令,因过去4年以来的进展,除了统考生已可申请师训,也可申请高等教育贷学金,更重要是,政府也已先后公布承认中、台共近千间大学的资格。

往中、台大学进修的多都是统考生,为何硬要他们绕了一圈后回来才承认,不能就先承认他们呢?

政府及执政党时常在埋怨,指华社不懂得珍惜政府的付出,也指华社贪得无厌,但是政府是否自己有想想,华社要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