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5日星期二

【华教视窗】 ~ 214 辑



別忘独立史

2013/02/04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罗汉洲

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宣佈,《20132025年国家教育发展大蓝图》继续保留华淡小在教育体制內。

可喜的是大家都平淡对待这宣佈,没有人马上歌功颂德。

诚然,马来西亚有华文学校,华人享有母语教育权利,就一如我们有马来学校,马来人享有母语教育权利,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所以我国“继续”保留华小,此事无需歌功颂德。

须知道,华人享有母语教育,以及拥有公民权,都是与马来亚这个国家的诞生与生俱来的,而又因为有马来亚而诞生了马来西亚。

回顾历史,华巫印三族领袖共同向英国爭取独立,彼此的协议是马来人自动成为公民,华印族则在一定条件下可申请成为公民,三族同享母语教育权利。其他如马来语文是唯一国家语文,马来人在独立后的15年(独立后撤销这年限)內拥有特权,还有就是各州苏丹、元首的特殊地位与权力等等。

允许独立必要条件

实际上,这些协议也是英国允许马来亚独立的必要条件,当时的英国和整个西方世界最不愿看到的,就是马来半岛落入马共手中,英国认为唯有华巫印三族在独立后拥有平等地位,半岛就不会发生种族纷爭,马共就没有机会趁乱掠取政权。

此所以说,华人拥有母语教育权利和公民权是和马来亚以及马来西亚与生俱来的,华人没有这些权利就不会有马来亚,更不会有马来西亚。

前首相马哈迪常把我国的华文学校当作是一种特殊恩赐,是他忘了我国的独立史,日前他竟建议设立调查庭,调查国父东姑阿都拉曼在独立前“滥发”公民权给100万外来移民之事,显示他不知道马来西亚这个国家的来源,一个担任了20多年首相的人不知道国家独立史,令人为他深感悲哀。

 

承认vs门面討好

2013/02/04 (砂拉越)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黄锡文

很奇怪,大马政府能承认中国及台湾大学资格,惟独就不能对独中统考文凭“网开一面”,搞到须有条件承认,而且原则上同意吧了,这对独中及华教人士而言,根本就无实质意义。

中国及台湾大学以华语及中文为主,大马华文教育被喻为全球最佳,就连全球华语及中文重镇的中国及台湾都认同大马华文教育的高质量,水平不亚於中国及台湾。

犹记得当初到台湾深造时,台湾同学及导师对大马学生称讚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大马学生的多种语言本领,特別是对英文的掌握,第二就是华文水平高,有者更优於台湾学生,足见大马华文教育出来的“品种”高质量,只可惜不受本国重视和尊重。

或许考量大马与中国良好友谊关係,在各种领域上都能够以中文及华语有效沟通,所以,大马政府近些年对中国示好动作频频,这对提高大马华语及中文地位有一定助益,也促成马中互相承认学位资格。

其实,大马与台湾渊源也深,台湾一直来是大马学生出国深造主要选择,留台生对大马各领域贡献匪浅,在时代不断跨越后,大马与台湾互动逐步提升,也为现今马台互相承认学位资格铺下良好基础。

可能大马与中国及台湾互相承认学位资格是出自於各种策略性考量,但不能否认的,都必须立基於大马华文教育水平高质量的標准线和基础上。若非大马华语及中文水平优越,想必中国及台湾也不认同有关学位互相承认之决定。

讽刺的是,大马学生申请到中国及台湾深造的入学条件中,以独中统考文凭资格为首选,若无统考文凭资格才以其他等同资格学歷提出申请。这些等同资格学歷包括大马教育文凭、大马高级学校文凭等。

实际上,统考文凭以外资格申请者,经常被安排必须进入大学先修班就读一年,以確定中文程度已达当局规定標准,这已足够说明独中统考文凭资格及程度之高了。

大马政府已承认中国及台湾大学资格,这也算对独中教育营造一个利好因素,大马现有政府领导人应研究如何无条件承认独中统考文凭,这远比要出席多少场华人活动及口头上或门面式的討好更有实际拉票效用。

(星洲日报。砂拉越。评论。作者:黄锡文)

 

不过尔尔

2013/02/04 光明日报/专栏


~作者:张清菁

高教部上週四宣佈大马和台湾互承认大专院校的学位,这个所谓的“好消息",早在高教部宣佈大马和中国互承认大学学位时,就已露出端倪,同出一铸模之承认模式,套在台和马互认学位此事上,严格而言,並无惊喜。

问问留台生,为何要留台?早在他们出国留台时,难道不晓得国家不承认他们苦读回来的学位?既然早有心理准备,又怎会在乎两国这徒有其表之学位互认协议书?好吧!就当是全无心理准备,纯为了看看外国特別圆的月亮,拿了学位回来后,发现……唉呀!只承认2011620日以后的学位,我刚好是前一年毕业的,这下子,要怎么办?只差一年,学术鑑定落差那么大吗?2011年以前的留台毕业生资格难道就被漠视?

互认学位协议不痛不痒

好吧!就当是2011年以后毕业的留台生,学位受承认了,可是,又有何值得高兴的?如果不是我国官员表达能力不佳,就有可能是互认学位协议立得太模糊,以致互认学位对留台生有何实际福利皆一概不提,泛泛的一句“多一个选择",只是不负责任的交代,说白了,其实留台生心里都有谱,当局这招互认学位,只是粉饰留台生的身份,对留台生往后求职生涯並无实际助益。

有没有政府承认,都无法否定留台生这些年在社会的建树、统考生获海外大学延揽之优秀,没有政府承认的这些年,入独中就读的统考生逐年增加;赴台进修的学生也未因此却步,严格而言,留台生和统考生是靠自立自强才有今天的成就,希望国家承认学位和学制,只是希望自己在这讲求“一个大马"的国度,有一公平竞爭的机会,即使没有,留台生也比许多靠喝国家奶水长大的二世祖爭气多了。

反正呀!这个互认学位协议是不痛不痒,高教部含糊其词背后势必有更多的潜议程,凭本事茁壮自己的留台生和统考生,日后还是得靠自己力爭上游,工照做、钱照赚…(光明日报/好评文:张清菁)

 

董总无法理解的事

2013-02-05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陈树楷 

日前董总以署理主席邹寿汉为首的一行人风尘僕僕北上和玻州董联会进行交流。整个交流会获得了州內华小董事会和华团的支持与会。不过听了董总的匯报后,当董总秘书长傅振銓提及想瞭解玻璃市中学华文课5节变3节的课题时,整个交流会的气氛变成很弔诡。似乎董总代表比玻州董联会和华团更关心这个课题,因为大家静若寒蝉式的冷待,更有人低声说解决了。也许董总代表对此事觉得无法理解和无奈。不过,站在当地人的立场来看这是一个必然的现象。

首先大家必须瞭解,玻州华团基本上是要稳定,很怕乱。董总在昔加末的小插曲对当地有著负面的印象,再加上董总推动325救亡集会和1125集会。大家基本上认为董总与反对党无异,之前已有朋友提及有人问他是否敢出席当晚的交流会。现场也有朋友说又来骂人了的话。在种种负面的印象下,试问大家对於玻璃市中学这样敏感的课题能不冷待吗?玻璃市中学董事部筹委会都没派代表出席不更说明了一切吗?

再者,当地华社对玻璃市中学的態度是董总一行人所无法明白的。无论是来自雪州的署理主席邹寿汉、檳城的副主席许海明或吉打州的秘书长傅振銓,因为雪州、檳城和吉打的国民型中学都是当地华社的首选。特別是檳城要求建立国民型中学的呼声从未停过,造就了北海钟灵和现在的威南日新;吉打也增建了吉华二校。但是,玻璃市华社却相反,特选中学的德玛才是家长们的心头好,有者更认为限制华小优秀生进入德玛有损华社尊严。事实上华社的尊严应建立在玻璃市中学的成就上,但家长不是这样想。玻州华社既已经放弃玻璃市中学,试问还有课题吗?

更重要的是玻璃市华社更相信当官的。从事件的发生,即2009年尾,玻州教育局突然宣佈玻璃市中学非国民型中学,华文课5节变3节时,的確引起华社的关注。但整个华社都是处於被动式的,一直被当官的拖著走。从初期的3+2方案,到2012年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在“玻璃市半津贴华小移交教育拨款"仪式时说,教育部承认玻璃市中学是国民型中学,只要教育总监发出统一指南后,玻璃市中学就会恢復5节华文。两个月过后,工程局却做了一个玻璃市国民中学的路牌,也未见董事部抗议。2013年开学,魏家祥对於华文课仍然3节又另有说法,那是因为师资不足。如果师资是导致今年华文课无法恢復5节的原因,那么,为甚么去年有足够师资却不恢復5节而选择另一个说辞?再不然聘请临教不就得了嘛!笔者认为这些都是官腔而已。

从州內华团同仁对董总的基本看法,再加上本身对当官的態度认知也为交流会预设了一个吃饭的格局。纵然面对当官者的不公对待他们还是一厢情愿选择相信当官的,因为他们相信与当官的友好至少可以拿到一点东西(甚么东西就不得而知,因为玻州的华小每年都要交地税)。(星洲日报/言路作者:陈树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