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9日星期二

【华教视窗】 ~ 223 辑



莫为意气失良机

 2013-02-19 南洋商报/社论


首相拿督斯里纳吉星期日出席董总新春团拜,尽管没有当场捎来对华教有关的利好消息,但各界一般上都正面看待首相的这趟“破冰之旅”。

正当大选将至,正当董总被一些人披上沙文主义外衣之际,贵为一国之相的纳吉毅然接受邀请出席团拜,对董总及华教而言,已算得上是一份十分珍贵的礼物。

纳吉身穿唐装赴会,还为团拜现场挥毫,可被视为公开接受董总的一种肢体语言,加上董总主席叶新田博士声称首相在团拜上私下要求与董总在农历新年后会面,共同探讨华教课题,更显现首相正视华教发展的诚意。

在华教课题上向来表现义无反顾的董总,必须紧抓眼下这个解决华教课题的黄金机会;董总最高领导层应该明了,只要获得首相首肯,为解决问题而付出的任何努力,或将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不过,虽说董总与政府的关系如今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但在处理华教课题上仍须避免操之过急,而过分乐观亦非解决问题的根本态度。无论如何,“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要如何说服首相在合理的时限内为华教解困,就得靠董总衮衮诸公的睿智了。

大选已迫在眉睫,首相这个时候出席董总团拜,不可说不是一种政治勇敢的表现,可想而知,首相的政敌将就此大做文章,把其愿意聆听华教心声的举止,诠释为甘愿屈服于压力的懦弱表现,而敌视董总的人,也会力阻甚至破坏董总为华教争取应有权益的议程。

陪同首相出席董总新春团拜的,包括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蔡细历医生和民政党主席丹斯里许子根博士,这一点说明了首相对这两个华基政党依然信任有加,由此可见,首相在处理华教事务上,不会轻易将马华和民政党排除在外。

之前由教育部副部长拿督魏家祥博士为首的华教师资课题圆桌会议,董总和马华闹得不欢而散,并径自退出相关委员会,自此,董总跟马华就水火不相容,各走各路。

虽然董总和马华向来能够走在一起的日子不是很多,但彼此关系闹得目前如此僵化的情况亦属少见,在董总设法会晤首相之际,她和马华背道而驰的关系,对华教课题的解决终归是没有帮助的。

董总为了华教而生,马华也誓言与华教共存亡,两者可谓殊途同归,若因为大闹分裂而影响华教权益的争取,实非华社所愿。

大选前夕是董总和华基政党为华教打拼的最佳时机,任何的意气之争,都不该沦为华教错失良机的因素。

 

同化教人打架,融和成就伟大

2013-02-19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林明华

首相纳吉未在董总团拜发表破冰演讲,却在另一个由12华团联办的大团拜场合上,强调政府承认母语教育,也资助华校,並相信融合才是(国家)前进的良方。

坦白说,首相这番话,旨在重申政府的教育立场,並无甚么新意。但融合两个字,却值得我们细细咀嚼和探討。

大马华社重视华文教育,甚至把华文教育视为最后一道防线,这乃是一个不爭的事实。这也是为甚么,大马的华文教育,儘管面对种种的打压,但从殖民地时代一直走到今天,仍能在华社义无反顾的支持之下,创造了中、港、台以外的一个中华文化传奇。

华文教育在大马曾经歷过几个不同阶度的考验与洗礼,而从脱离英殖民统治成为一个独立国的那一天起,在举世滔滔的民族主义的影响和衝击之下,建立“一个民族、一个语文",也就成了我们一些掌权者“远大"的最终目標;反之,华社却由此而陷入了被同化以致失去了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化与传统的忧虑和恐惧之中。

这样的忧虑和恐惧,过去半个世纪来不只没有隨著光阴的流逝而淡化,反而因为几份教育报告书和国家教育政策的出炉,而变得更加敏感起来,以致华文教育与国家教育政策之间,仿佛划下了一道粗粗的界线,这一边厢,华教的领航人步步为营,捍卫华教成了华社的群眾运动;另一边厢,某些国家教育政策的维护者则把华教视为阻碍团结的眼中钉,以致这条粗线的两边,瀰漫著互相猜疑,互不信任的对立情绪。

这也不是大马独有的现象,在全世界,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类似的例子和经验。事实上,这个地球上,几乎所有的民族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维护並热爱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化、风俗和习惯。但这种维护和热爱一旦过了头,那些佔了人数上的优势的民族,很可能就会將自己的民族视为“最完美"的,並將那些“和自己不一样的人"视为异类,甚至因此採取激烈的手段,意图泯灭这种差异,而这种强迫性的同化举动一旦遇到了反抗,迫害异类、放逐异类,甚至清洗异类等极端恐怖的灾难性悲剧,便相续上演了。

这种以语言、肤色、文化或宗教为归属的狂热与丑恶是令人憎厌的,我们称之为“种族沙文主义"。我们之所以厌恶它、排斥它,是因为无数的歷史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祟尚这种极端手段来达致“同化",最终都不会有甚么好结果,只会带来动乱与衝突;反之,那些容许不同族群自然交融混合,求异求同的国家,却因为不同语文、不同宗教、不同文化的杂交共处和大碰撞,而產生了新的思维和创造力,並因此而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星洲日报/云淡风轻作者:林明华《星洲日报》执行编辑)
 

承认学位真相

2013/02/19 光华日报/评论版


~作者:赵秋意

最近有关承认台湾大专学位及中国大专学位的新闻频频见报,可能因为大选将近,或者与大选完全无关,而是我国和台湾或者中国关系好转带来的可喜现象也说不定。总之,无论如何,这是令华社感到振奋的好消息。

这几天笔者刚好有事去过槟城南华医院,竟然发现该医院的医生榜上居然出现了几位台湾大学毕业的专科医生。这更是令人喜不自禁的大好消息。医生榜上标明这几位“台湾医生”的学历是:M.D.Taiwan)。

我国最早成立医学院的马大,医科第一个学位是M.B.B.S.,这是沿袭英国的传统;而后来开办医学院的国大和理大,它们颁发的第一个学位是M.D.;以上3家大学的M.B.B.S.也好,还是M.D. 也好,都仅能担任普通医生。

据笔者粗浅认识,他们欲成为专科医生,必须考获英国医专的M.R.C.P.(内科专科),或M.R.C.S.(外科专科) 的学术资格;最近这些年,我国的国立大专,也办有医学硕士课程,考获这个硕士资格的也可以在本国以专科医生资格行医。

美国大学的医科由于修业年限较长,所颁发的第一个学位,就是M.D.;这些M.D.是可以担任专科医生的。槟城的一所教会医院,有许多专科医生,所持的就是美国的M.D.学位。

台湾与美国关系密切,学制可能沿袭美国,因此,它的医科颁发的第一个学位可能就是M.D.,也可担任专科医生。这都是我的猜测,事实是否如此?有待事实证明。华基政党或华社的一些权威性组织,有需要向政府有关部门探询清楚,公告华社。这对华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事项。

独中文凭不是不受政府承认吗?这是困扰我华社几十年的问题。独中文凭持有者却可以到台湾大专深造。这一来,无异是独中生一大喜讯。尤有进者,我华裔子弟要进修医学系,本国国立大学因为实行固打制招生,这门槛很难跨越,出国修读,费用简直是天文数字,若是台湾这条升学道路畅通了,费用便宜得多,岂不是天大的喜讯?希望华基政党或华社权威性组织,在这方面扮演一个积极的角色,厘清这件事。

 

首相的一小步

2013/02/18 光明日报/ 评论版


~作者:慕容公子

首相纳吉破天荒出席董总的新春团拜,这项壮行被视为是“破冰之旅",万眾期待之下,皆认为会有大好消息宣佈,一举解决华教的诸多课题。

令人失望的是,首相並没有任何宣佈,只是形色匆匆向华教人士问好与拜年。

首相破冰之旅是实,但说到派糖与送礼,仍属言之过早,也不会在华教的新春团拜上。毕竟基於政治考量,仍有不少的“蜚短流长"之忌。

还是邹寿汉说得好,首相人来就好,不会失望!

说到首相“破冰"之后,会对华教课题作出重大宣佈,这只是一般民眾的看法和想法,並不符合巫统的政治现实。

纳吉既以首相身份,打破政治禁忌,出席了董总的新春团拜,无疑是“释放"了最大的勇气和诚意,敏感之课题,不妨容后再谈。

有句话,事缓则圆,只要有诚意,再大的事,亦可迎刃而解。

大马的“政治敏感"仍有不少爭议,要如纳吉这般勇於“破冰",巫统党內的保守分子,思想不够开明,未必跟得上纳吉的脚步。

在纳吉出席董总的新年团拜前便有揣测,指纳吉是背著党內的“压力"而来的。纳吉没有因此而屈服,停下其脚步,但也不能授人“低头"之柄,从而引发別有居心人士的兴风作浪!

巫统党內的保守派,实力仍然强大,鲜少见到开明人士的挺身而出。如首相署部长纳兹里,早年带头穿上唐装向华社拜年,被誉为巫统部长的第一人。

此外,纳兹里近日更毫无禁忌的说,华人的唐装、母语和华文教育,早已经是马来西亚文化重要的一部份,不应成为敏感课题。

纳兹里“大胆"之言,比在野的反对党更反对党,或引人侧目,但不见引起党內太大的爭议。

高教副部长赛夫丁接受华文媒体的专访,便说得好,华文教育的认同,尤其是独中统考文凭的承认,国阵政府確是“拖延"得太久了!

赛夫丁坦言,首相纳吉应趁出席董教总新春团拜之大好机会,果断解决华教几十年来,悬而未决的诸多问题。

赛夫丁笑言,其言行不是反对党,而是真心话。

首相纳吉穿著唐装赴董教总的新春团拜,虽没作出任何宣佈,但首相的一小步,將是华教未来的一大步。(光明日报/看剑文:慕容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