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7日星期一

【华教视窗】 ~ 878


爱护华教、牵手扎根


2019/01/05 中国报/言论

~作者:余开云


华裔先民与其他各民族移居英国殖民地的马来半岛,形成多元民族共居国土的特色,各族之间,不分族群与宗教信仰,互重互敬,因此一片祥和,同心协力,在不同领域大开拳脚,各取所长开发国土,形成今日繁荣的马来西亚。华校校友会扮演的角色,向来关注华教发展,

追溯华裔先民移居马来亚谋生,初期大多是单身劳动阶层,从事经商,开发矿场,与大自然搏斗,开辟始森林,开垦农业种植橡胶或园圃,事业有成后成家立业,生儿育女。我们华裔先民重视子女教育,虽未获英殖民政府经济的资助,先贤出钱出力购地建校,礼聘教师,支付薪金,冀望儿女能继承中国儒家中庸道统文化,

发展满途荆棘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历史悠久,自19世纪开始,华文教育就以私塾方式,在马来半岛及新加坡出现。自世界第二次战争结束,马来亚独立之声响彻云霄,英殖民政府撤退之际,采取族群分化策略,致使我国华文教育的发展,自独立以来,充满艰辛,尽管政府高官口头上经常赞扬我国多元教育的特色优势而自傲,但每隔几年,就来一个所谓教育法令,都面对推行单元教育为最终目标的使命,华教的发展,满途荆棘。

送孩子读华小

清代著名学者龚自珍有言曰:“欲要亡其国,必先灭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可见传承自身的文化使命的重要。家长有全权选择自己子女接受何种教育的权利。

吁请校友们坚持将孩儿送华小就读,毕业后也坚持进入国民型华文中学(SMJK) 继续深造,坚持选修报考华文,因为华小与国民型华文中学是推行多元教育的机构,学生除了可以接受中庸道统的中华文化外,亦可兼习国文与英文,掌握多语文,学有所成,符合世界潮流,迈向世界,无往不利。

我国第14509大选改朝换代,我们殷切期待希盟政府,在高唱新的马来西亚,新的策略之下是全民的政府,在教育领域革新上,能顺应华社家长需求,增建国民型华文中学(SMJK)与独立中学,让家长依自己意愿,让孩子接受属意的教育。民主社会,教育机会是依赖自己努力去争取,我校友会,冀望能与我国华校校友会协力推动“爱护华教”,让华裔族群在国土上“牵手扎根”,发扬中庸中华文化,促进世界大同。



政治炒作统考自寻短见


2019/01/06 光华日报/言论

~文:无剑客


一些政客低估民众的智商,大嘴巴唏哩哗啦,以为民众会被误导而全单照收,孰不知随着教育普及资讯发达,民众心中自有一把尺,许多沉默是金的有高见者,在适当时该出手时就出手。

509前国阵自我感觉良好,当选民狠下心投下决定性一票,国阵一夕间丧失60多年的江山,才惊惶失措,在我国独立半个多世纪以来,这是给国阵统治集团一个当头棒喝,惨痛的教训。

政客们实应从509的经验作为前车之鉴。总觉得江山不是骂出来的,不是花言巧语骗回来的。政党要获民众信任及支持,还是踏踏实实为民服务,以民为本,诚信,以国为先,取信以民,满足民之所欲。而民之所需,不外是国家繁荣昌盛、国泰民安,人民能施展抱负,看到明天会更好。

509人民毅然遗弃执政一甲子有余的国阵,是寄望建立两线制,政府能通过民主自由投票选举制度改朝换代,重振已腐败,失了民心的政府,而希盟新政府带来改革,重振国家经济,革新失败的制度。所以希盟在意外胜选之后首当急务是振兴经济、减轻国债、整顿政纲。

如果它走对了路线,拟对策略,即使大选前一些承诺无法马上实践,大马人还是会等待的。

希盟最须警觉的是还没坐暖位置,四党平起平坐的格局中自乱阵脚,为了一些私利喧哗内讧,那可将陷入万刼不复的深渊,敌对阵线其实正虎视眈眈想报一箭之仇,尽快夺回江山。他们在惨败后回过神来时,这7个多月来,国阵已在忙着找希盟痛脚,放大弊端,制造课题。反对党伊党和巫统正忙着玩种族宗教牌,企图掀起还有约65%未支持希盟的马来人的不满,马华则分工咬住行动党不放,炒作承认统考课题,指责行动党空口承诺可速承认统考,还只差的一里路,当家作主后仍无法买践。

另一边厢其国阵盟友巫统和伊斯兰党、非政府马来人组织、语文出版局及马来作家协会则互动似的高喊反对政府承认统考,说这会破坏大马国民团结合作及利益,并恫言将举行大规模抗议集会。很明显的,这种丑陋的政治博弈已将原本已可水到渠成的承认统考课题当作政斗的棋子

希盟面对两难,顺得哥来失嫂意。特别是巫伊已把原本单纯的教育课题政治化、种族化后,把原本只差的一里路变成百里路。很多理性的华裔,特别是那些沉默似金的智者,无剑客在与他们交流后所得的高见是:在政治博弈中,华社应懂事有缓急先后,轻重之分,当前面有大石挡路,搬不开,山不转人转,硬碰头破血流,得不偿失。要懂敌进我退,然后学庖丁解牛,由尖而入,智取非硬碰。华裔人口现跌至仅20几巴仙的少数民族,且自家如散沙,马华与行动党如十冤九仇互相倾轧,华社还有什么能力与巫伊硬碰?而希盟上台后,面对庞大国债,经济民生问题。更令93岁高龄仍负沉重政务大担的敦马现在头痛的是,阁员大多为新手,部门前朝遗臣阳奉阴违。一些盟党之间及个别党内也开始出现矛盾。他即要协调希盟内部的矛盾,面对国阵的冲击,也要想方设法搞好国内经济。当然,经济民生问题最重要。

正如统考特别委员会主席邱武英最近指出,在承认统考问题上,各方应多些耐性。随着越来越多非华裔家长送孩子入华校,承认统考已是国家课题。现在面对反对党巨大阻力,华社应以迂回渐进方法诉求,勿与政客闻歌起舞硬碰。让政府选择个最好时机解决此问题。都等60年了,那在乎那一朝一夕?

其实,去年底曾有个前董总职员发表高见,他认为当务之急是把独中办得更好更出色,吸引更多各族学子报读,甚至吸取中国学生来独中报读,由于中国大学门第很高,学生要考进品牌大学极难,但我国统考文凭已受世界百多间著名大学包括中国的北大清大的承认,相信是中国学生的另一条出路。把独中搞得更好,也可吸引本区域邻国学生来报读。当独中变成区域品牌,统考增值后更能让希盟重视,承认。此君言之有理。

其实,马华此时在509后元气已大伤,理应如中医所言先调理好底子,强身健体,勿急攻希盟新政,特别是承认统考问题,国阵几十年搞不好的课题,反之强求希盟上台未及一年就承认统考,在多元种族国家教育这敏感问题敲锣打鼓诉求,抽动马来人神经线更难成事。台湾已故著名报人高信疆曾说过,当反对党的角色非为反对而反对,更高层次是当个忠诚,有建设的反对党人,才会受人民尊重,才有机会反客为主。如果马华能与民政党及董教总去说服巫统及伊斯兰党的同意支持统考,那承认统考肯定变零距离。果真如此,希盟还推三托四,那反对党就可将了希盟一军,就可证明希盟违诺,根本没诚意承认统考,那必受华社遗弃。

今天,选民的政治意识已提高,政客的政治斗争水平也应提升,民间还有许多沉默的智者、高人,网上固然有许多乱乱开炮,唯恐天下不乱者,但有时一些坐忍不住的高人一发言,真的直透人心。政客开腔切慎、切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呵!



会比一哩路短吗?


2019/01/06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张兼荣


又见统考课题被挑起,又是搬出种族敏感作为切入点,说来也奇怪,希盟总是让自己打肿脸,不断U转成性,不晕车吗?凡任何课题以种族敏感作为考量,是否应说服到底敏感在何处,不举行对话吗?摊开来说,不是更好吗?仿佛暂时不签署ICERD,政府有义务釐清其中关键点,哪里影响与不影响马来特权与抵触宪法,但都不见。

教育部已经成立了特別委员会,专门处理承认统考事宜,並扬言这件事不会比张盛闻「一哩路」要长,也预料在3月会將有关调查实情与对话报告呈国会。虽然不清楚有关报告具体如何,更不晓得对话会的参与对象在什么范围,但明显的,华社在言论自由度提升的情况下,不遗余力地「关注」。尤其夹杂著,多项旋转式政策的前提下,怎么不担心呢。

令人惊讶的,关于废死与禁烟政策,著实站硬了立场,民间也贏得了掌声。果然,不涉及种族敏感的政策,共识还是容易达成一致的。然我思疑承认统考与贫富悬殊的关係,我们很清楚,独中其实也非华裔生独佔,不少友族也能入读,本就不再单单是华人课题,承认统考关乎独中生而非华裔生的出路。

由此,承认统考等同让华裔竞爭力变强而拉低巫裔的说法,本身就欠缺说服力,绝非解决贫富悬殊的关键因素。

这只会让人觉得本末倒置,何不从经济政策作为切入点,当然这也无可避免是「拐杖政策」。如果说,凡事皆要关注所有种族心情,当初说要承认统考,根本就是谎言,承诺之前,问过友族同胞吗?看来充作政治筹码的意图昭然若揭。

我不反对包容友族同胞,但政府面对「敏感课题」不是应该更积极为种族性「降温」,即为双方宣导与釐清偏见与误会。再者,如果敦马一个签名就能省事,委员会的作用是什么?敦马有需要他们的参考资料吗?好似可以跳过內阁就完成的事。换做是唐代,敦马盖章作「敕」,还需中书省与门下省的盖章才行呢,不然將视作无效!

敦马难道不知道,这件事对于华社会引起反弹?在许多人拼命骂的当下,他不可能不清楚这当中厉害关係,然敦马想必是要增加巫裔意识形態上的凝聚,这对他与土团党来说更重要,他与土团党凡事皆为巫裔著想。再说一则观察,如果说承认统考等同提高华裔竞爭力,怎么不会变相刺激巫裔提高竞爭力呢?就如当初实行地方选举,本意是促进各族融合,非后来的「分裂」之说,一体两面各自詮释。



推广阅读不能设定KPI


2019/01/06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一愚


之前教育部长宣布将推广阅读,尽管鼓励在嘛嘛档看书引来部分网民讪笑,但官方愿意推广阅读总是好事一桩。推广阅读可说是普世价值,许多国家、地区都持续办理,许多活动亦值得我们仿效,比如好书交换、旧书捐偏乡之类,此外广设图书馆,增加图书馆开放时间,借阅、查询更方便等等,都是大马可以改进的。

然而,我们应将推广阅读视为一项缓慢的基础工作,做就对了,一时难以看到成效。官方无须急功近利,甚至设定关键绩效指标(KPI),比如每年提高人民阅读书本数量之类,这类作法终究徒劳无功。难道小孩今天吃一块牛肉,明天就能长高五公分吗?

我们需广设图书馆

许多家长自己没有阅读习惯,却希望小孩喜欢阅读,这样的期待可说是缘木求鱼。大人没看书,强逼小孩看书不会有多少成效的。尤其家长买了几本书,便要求小孩作文、英文进步,根本是想太多。真要养成阅读习惯,一般来说需要阅读许多各类书籍,几本书远远不够,但一般家庭购书数量总是有限。所以,我们需要广设图书馆。

有些事情不妨以竞赛来推广,但阅读并不适合。说到底阅读是私密且专属个人的,阅读同一本书,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收获。你认为的好书,我可能无动于衷。

我认为深受启发的好书,你或许觉得毫无收获,每个人的经验都是独一无二,无所谓正确或优越,总之,阅读只要自己开心,有收获就好。阅读需要自己探索,别人的推介、读后心得不妨参考,但也只是参考。当然儿童、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阅读仍须家长、老师指引一二。

庞大的各式知识摆在图书馆,静待有缘人寻觅。而众多的爱书人,也许出现一两个出类拔粹的人物,足以推动社会进步。我们不知道杰出人士何时出现,倘若全民热爱求知,相信社会就能出现更多人才,而推广阅读为鼓励求知的方式之一。

推广阅读的目标,应是让更多人享受阅读的乐趣,而不是将阅读视为炫耀的资本。个人阅读的收获,应是乐趣、自我成长、增进知识等等,无须与其它人比较。

多元文化的社会,本就该出现多元的阅读喜好。我们盼望未来社会出现更多读书会、阅读俱乐部之类的自发民间组织,将阅读推广到更多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