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让人如此揪心
2020/05/10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安焕然
疫情如此让人揪心,是不是在告诉世人,这场瘟疫啊,是要你学会谦卑与敬畏,把眼也同理心看到他者,慎言与互助。哀悼逝者,同情弱势,也感谢大家还“活着”。而不是去助长你的自私轻慢、散播仇恨。别那么“胶”,什么立场和什么意识形态的,不是判断事情的唯一标准。
这学期,我的“中国通史一”课的替代考以“开书”方式特地出了这一道题:试就中国历史地理的空间概念,论述中国今之湖北省的历史景点及其区域文化特点。
班上中文系学生李振弘答得精彩,他以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的襄阳城/荆州,思想文化荟萃的十堰市和黄冈市,以及近代以来四通八达的武汉,点出湖北的历史地理特色,并在最后一段总结说:湖北省就像是中国的心脏,扮演着连接其他脉络的重要角色。若没有湖北,中国就像遗失了些什么。如今因“冠病”的关系,导致很多人对湖北省,尤其是武汉这个地方,有着许多不好的印象,如“蝙蝠汤”、“吃野味的地方”,大家都只看到了湖北省后天人为的缺点,却忽略了先天存在的优点。有许多的英雄人物,惊天动地的战役,都曾经在那里发生过,故对于湖北应该是抱着敬畏之心,而非嘲讽之意!诚然如此,湖北(按:历史上)也是一个动荡的地方,因为战火必定会延烧至湖北的,正好应了那句:“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依。”
批改学生的学期作业,当然也会发现一些惯有的问题。不能怪学生,MCO期间的“参考资料”主要还是依赖“网上资料”。但网上资料,同学们在使用时,什么“中国封建社会” “中国封建制度”,你要抄也至少要知道它所指为何。还有那个动不动就“爱国”的词,是不是所有的东西或诗篇都只是用“爱国”来套就可以了?
MCO期间行动被限制,但学习的心不好停止。配合“五四运动日”,我后来又在中通班的群组里让学生每天推介一首五四诗作。我先开头,介绍胡适的白话诗。胡适尝试集的白话诗是粗糙的,但还是有些好句。就像这首〈梦与诗〉:“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之后,同学们相续推荐了戴望舒〈雨巷〉和闻一多〈死水〉,激起讨论的火花。是的,戴望舒〈雨巷〉有没有“爱国”元素,还是它只是一首朦胧美,纯粹的情诗?闻一多的〈死水〉是对现状不满,但是不是只是在批判“半封建半殖民”的中国腐败政府?
好像都可以谈,好像也不是只有一种解读的方向或标准答案。大家无需被“爱国”给框住思维。而且从戴望舒和闻一多早期的诗作,你也可以发现五四不一定只是“新/旧”之对立,而看到最多的是““新/旧”之结合。
把“新/旧”简单化的对立,甚至是正邪势不两立的,似乎是 1930年代“救亡压倒启蒙”以后的事,再加上后来“政治正确”的文化、文学纲领,“德”“赛”五四精神剩下来的早已不是最初之全貌。
一个很有识见的同学郑熙衡在讨论到最后,贴了一份剪报到群组。这剪报这样写:“人们可以把读者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他们相信所读到的;第二类完全不相信所读到的;第三类是对所读到东西要经过大脑的思索然后再进行判断。”郑同学很自觉的说:“(我们)不做第一种人”。
是的。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你怎样抄。天下读书人多的是,就要看你是怎样读书的了。你人云亦云,你不假思索跟着假消息起哄,书读再多,也是白读。盲从与反智,是当下最糟糕的事。不管你是左是右,亲中或是反中,亲希盟还是不爽希盟。各持“正义之剑”,这世界就只会在纵容排外的杀戮和歧视,傲慢与偏见。人类的疫情几时才能真正舒缓呢?“新常态”不要只剩下“我们与恶的距离”。
锺灵独中作为一所跨时代的独中
2020/05/10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吴维城(作者是槟城锺灵独立中学校长)
新时代下的教育环境下,对孩子的教育从量的要求转向质的追求,因此,办校办学者必须掌握现今国内外教育趋势,积极推动教育改革。
我校锺灵独中在2017年迎来了“百年校庆”,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大计。素来贯彻传统文化教育的锺灵独中,提出了“扎根创新”的教育理念,扎下母语教育及传统文化的根,且与时并进,锺灵人必须有开创新未来、新格局的气魄与思维。在此号召之下,锺灵独中三年短期计划MPES相继提出。
首先,德育教育(Moral)方面,乃是学生素质教育的根本,重视师德的建设,专业奉献华文教育,办学者亦要重视营造和谐校园文化。其次,教师专业(Professionalism)方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朝向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方向,达到如今教育体系里的重要规律,因此全力以赴实行教师专业发展,正是当代教育的重要表现。教师专业化发展,是独中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的关键点,因为教师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发展的基本要素。其三,英语能力(English)方面,训练学生掌握国际语言的能力,以便面对全球化趋势和信息化浪潮之时,能开展有效的国际传播。其四,数理能力(Science & Maths)方面,积极推广学科教学电子平台,人文科技相互结合。
我校推动的办学理念:六育平衡发展,以德为首,带动智、体、群、美、劳,这也符合PISA对学生幸福感的要求。如何以德为首,落实弟子规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培养学生“守规有礼”、“实践力行”,透过力行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培养良好生活态度和习惯。我校相信传统文化之根扎实了,才是教育之根本。我校同时也积极加强学生和教职员面对21世纪全球化经济、社会变革,从加强并改善本校的教育特色,以国际化的标准积极调整各行政部门、各处以及教师的职责、角色,培养更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纵观时下的教育流行术语,无不围绕在“自主学习”“自律学习”“终身学习”等等,许多教育先驱者试图拨乱反正,强调教育应该回归“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大力革除教学只为了应付考试的教育。对此,我极为认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是教育当中最重要的任务,因此阅读的习惯与能力的培养,成为最有效达致教育目的的有效途径。
综合上述而言之,新的教育典范是以人为本,帮助每个学生透过终身学习达致人的全面发展。锺灵独中紧紧依循这么一个大方向大步迈进。作为一所跨时代的独中,每年面对庞大的经费开销压力,向学生收取的学杂费不足,无法应付经常开销,每年需向各界筹措经费,才能在风雨飘摇中肩负教育使命。然而坚守在教育的原则上,我们不能囿于种种现实的桎梏,而阻碍前进的动力,没有勇气去追求更臻完善的教育。如若连我们都不敢去设想教育大愿景,没有扎根创新的魄力,怎能有机会盼来“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之教育”的来临?
测量网上学习效果
2020/05/08 光华日报/言论
~文:吴荣顺
如何测量网上学习是必要的。
首先我们可以注意的是学生和家长在社会媒介的参与度,包括whatsapp群体的参与度,脸书小组的参与度,等等。
很可惜许多学校的whatsapp群体未来避免家长太多的提问,设置成校方一言堂的限定。解决方案是设置各班的whatsapp群组,好让学生家长可以积极参与,积极提问。
在安排每一个的网上学习功课以后,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非正式的自我评估。什么单元是学生认为自己掌握到的,或是他们并不太明白的。
这样的回馈可以作为教师制定第二天网上学习材料的布置参考,同时也可以作为日后进行面对面教学的教学指导重点。教师可以使用谷歌表格让学生或是家长进行填写,以获悉非正式的自我评估回馈。
当然如果教师会善用学校或是教育部提供的教学系统,如谷歌教室,青蛙系统等等,就可以轻易地评估学生网上课程学习内容的完成度报告,包括是否有没有阅读学习内容,进行线上测试活动等等,更加可以有效地监视学生线上学习的实践与参与。没有参与的学生家长,教师可以进行个别辅导与指导,明白他们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帮助。
与之相关的是注意学生网上测试成绩的表现。学生测试成绩可以直接地告诉教师所提供的教材的实用性与适用性,从而进行改善。
教师也可以在系统内设定让学生可以重复进行线上练习,直到达标。这是线上活动的好处。学习能力慢的学生可以重复进行操练,直到掌握技能为止。
注意学生的登入次数,时间长短也是测量网上学习的重要信息。学生常常登入学习系统,显示他们的学习兴趣高昂。登入时间长也表示对于学习内容丰富多彩的喜好。
相反地,学生家长鲜少登入,或是即刻登出,可见学习内容和练习的贫乏,更加需要进行改善和丰富化教学内容与练习。
正如面对面教学一样,学生需要知道他们自己的学习进度与表现。线上教学也是如此。教师需要让学生和家长知道他们的孩子的学习进度。这样的良性沟通在网上学习也是不可欠缺的。
网上学习只是身体上的距离,不是沟通上的中断。当学生家长知道教师关注他们的孩子的网上学习进度与表现的时候,就会加强网上学习的强度与热忱。
当然持续性的教育科技训练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重要的。这样一来,才不必等到需要用到线上教学的时候,才叹息线到用时方恨不行,不会,不懂。
网上学习方法正确才会事半功倍。反之徒然。
我们不是等到学生考试成绩出来以后才能够知道网上学习是否有效,而是通过以上的讨论,就可以查验网上学习的效果。
华文课上说方言
2020/05/10 星洲日报/东海岸
作者:黄先炳
我的学生某次上公开课时,在课堂语中夹杂了一句方言。细心的老师听到了,交流时质疑。他反问为什么不可以,然后略述了方言的重要性。
课堂是教育最常见的平台,师生必须在此构建良好的互动关系。有共同的密码是沟通的有效方式,师生是允许有彼此听懂、旁人却不一定懂的共同用语,这种用语可能是口头禅,可能是俏皮话,当然也包括不同的语言、方言、象声词。这密码一被提起,彼此心照不宣,会心一笑。
这种凝聚力,在群体生活中是很重要的。一个民族其实也需靠这样的凝聚力。日前我给学生读《登楼赋》,我这样引起动机:今天你邀约阿里去登楼,他未必想去,邀约木都也是如此。但是,如果你邀约一个读过古书的人去,他即使行动不便,爬也想爬上去。为什么?王粲赋予登楼的意义,已经深烙在读书人心中,登楼哪会不想起“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怀乡、排除胸中郁闷、抒发内心的理想,尽在其中。
这种文化密码随着反典故、反文言文而逐渐陌生。说“苛政猛于虎”,说“不能与不为”,说“醉翁之意”年轻一代恐怕没几人听懂。这是一个民族离散的危机。
要建立课堂文化,师生就得有共同的密码。密码的文化含量,又代表着这群人的内涵。想想孔孟、李杜、苏辛、梁启超王国维,林吉祥魏家祥,哪些是我们的共同密码,就反映着我们对一个文化的认同,以及一种思维的定向。
课堂偶尔可用方言,但却不宜借此捍卫方言。语言放运自然就好,说什么语言是各自的权利,但在特定的场合,就要尊重共同语。官方场合用国语,不应用地方马来语;华文课中也该使用标准华语,不该多用方言。
有人反中共,反中国,进而反普通话,宣扬普通话是中共的政治武器,这就叫人摸不着头脑了。
过之犹不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