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7日星期三

【华教视窗】 ~ 1102


疫情下的教学困境


2020/05/26 星洲日报/社论


冠状病毒病疫情虐肆,不但重创经济活动,也为教育带来挑战。全国教学专业职工会总秘书陈发福表示,基于疫情严重冲击正规学校课堂的教育运作,造成不平等的学习环境,因此预料在行动管制令解除后,我国的辍学率将随之上升。

陈发福的预测若成事实,必会产生负面影响,毕竟学生辍学后,一旦走上歧途,就会引发各种社会问题。然而,目前断言行管后辍学率会增加,仍言之过早。马来西亚华文理事会主席王鸿财就驳斥辍学率将增加的说法,并指这种言论没有任何数据基础可言。

学生辍学的背后有许多原因,是一个复杂的课题,行管令的实施是否会造成问题恶化、当中是否会有学生因家庭经济问题而辍学,还有待观察。不过,疫情与行管令对正规教育运作造成冲击,却是铁一般的事实。

根据国库研究院调查显示,学校自3月中旬因疫情暂时停课以来,已严重干扰和影响了全国490万名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学生正规课堂学习的机会。

虽然校方在这段期间推行线上学习,可是却面临种种挑战,效果不彰。毕竟,课室教学与线上学习并非同一码事。学生在家中上网学习,需要更多的自律与专注,而这恰恰是许多中小学生所缺乏的。

诚如国库研究院的报告所指,学校停课加上学习与教学之间出现落差,最终受连累的群体将会是学生。而在这当中,一般相信资源匮乏的弱势群体受影响最深。一些学生因缺乏良好的硬体设备,以及稳定的网速,而无法有效地进行线上学习。这将拖慢他们的学习进度,拉大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差距。

学校停课越久,这些学生的学习进度就会受到越大影响。要解决这个问题基本有两个方案:一是尽快复课,让同学们重返校园,共同学习,然而学生的安全是重中之重,复课与否仍得胥视疫情发展;二是克服线上教学的挑战。政府须加强宽频网络的覆盖层面,并确保学生拥有相关硬体配备,能轻易连接网线;与此同时,校方与教师也需做足准备,因应教学渠道的不同而在教学上作出改变,发挥线上教学的优势。

在疫情之下,教育运作已受到冲击,学生的学习亦受影响,当局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把负面冲击减至最低。



疫情期间,您真的认为网课可行吗?


2020/05/25 光华日报/言论

~文:书灵


由于受到疫情影响,学校延期开课。校方考虑到学生学习的连贯性,校长充分利用‘教育+互联网’的信息化手段,搭建线上教学平台,开设网上课程,要求教师们必须尽量给学生在网上授课,解决学生因疫情无法到校上课问题,确保疫情防控和教学两不误。对于教师来说,这是一个新体验;对于家长和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新挑战,加重负担。全校总共有600余位学生,但根据谷歌表单调查显示,平均每天登录网课的学生不超过200位。这意味着校方贯彻落实“停课不停学”的目标工作方案完全失策。

在疫情突发的情况下,教师们以最快速度接触、了解、学习、探索、掌握、适应,实现“停课不停学”目标。在网络教学中,网络技术的掌握就是关键。不熟悉线上教学技术的教师,为了避免耽误学生课程,都在充电学习网络技术。全校教师积极行动起来,通过手机沟通,工作群讨论,强迫自己成为“主播”,每天都用电脑备课,用手机改作业等多种形式开启线上学习新样态,确保网络课程顺利进行。

学生在家上网课非常考验学生的自控能力。效率高不高取决于学生自身的自控力强不强,因为在家上网课少了很多拘束,如果不听讲,教师看不到,更不会隔着屏幕批评。这些自控力弱的学生就开始偷懒,已经到了上课时间,还迟迟不进入。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很薄弱,在网上学习很费劲,许多知识点学生并没有体会到位,上课感觉厌倦没意思,两小时都不能够坚持到底。就草草了事,直接放弃退出。

疫情期间,出现很多学生不进去网课,一切的根源在于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滋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定力的形成。学生的表现背后体现跟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养成有着莫大的关系。一个从小生活习惯良好的学生,最低程度就是他能认真坐着不走神地听网课。在培养学生的定力和耐性方面,很多家长都虎头蛇尾,开头华丽无比,然后因为遇到挫折无法进行下去,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作为父母的破罐子破摔,带来的一定是学生自身的破罐子破摔。

这次的疫情对于学校教育教学是挑战,也是契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瞩目未来,改变方式,判明特殊时期的学情,学生普遍缺乏自主学习意识,难以专注学习,并滋生其他不良情绪。因此,抗疫期间,朝夕相处对家长教育智慧是一项考验,给予学生最大的支持,做好学生学习的陪伴着,珍惜与学生相处的日子,本着对学生负责的精神,监督好学生的学习听课状态。

总括而言,面对疫情,线上教学变化的是学习环境,不变的是教育立德树人的使命,教师要守师德大爱之节,学生要立民族复兴之志,家长要有为国育才之情,脚踏实地,坚韧不拔地打赢这场抗疫阻击战。让我们携起手来,奋勇前进,共克时艰,一起努力加油吧!



面对面教学仍无可替代


2020/05/25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温思恳


面对疫情的扰害,教育界被迫以网上教学来取代传统的“面对面教学”(face-to-face teaching)。剑桥大学更宣布取消面对面教学至明年中旬,为首个延长网上教学至明年的知名学府

课堂不外乎是一个社交场所。教育的过程,正是透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来达致。著名孩童心理学家维果斯基(Vygotsky)更直言,关系与对话是学习的重要元素。缺乏了临在感,在网上教学如何促进互动是一大挑战。

无论技术再如何发达,屏幕中的教学永远无法与面对面的互动来比拟。以大马学生普遍被动、害羞的学习态度来看,很容易将自己隐藏在屏幕之后。就算学生想参与互动,如何在网上适当地发问与交流,仍然是需要时间来摸索和适应的。如果是预录视频的话,就无法让学生参与现场互动了。

排除硬体设施和网络的问题,最有效的网络教学充其量只能视为辅助元素。的确,除了占少数的远距离文凭为100%网上教学外,时下最普遍的大专教育方案为“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混合学习即是面对面与网上学习的混合体。一般上,网上教学的比例可占3080%不等,一切按课程需要来制订。

混合学习的特点,是让学生学习时至少有一部分通过在线传递进行,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自主控制学习的时间、地点、途径和进度。同时候, 另一部分则必须包含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指导、鼓励和监督。这种学习模式已被证实对成人较有助益。对于相对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中小学生或幼童而言,网上学习的比例就应该占更少一些。

换句话说,我们可以把此次疫情中的网上学习看为是混合学习的强制实施。行动管制中的网上教学,必须有意识的与解封后的面对面教学相辅相成。各大院校也必须开始规划,如何让复课后的教学与此前的网上教学来对接。这包括快速的复习与评估、恶补学习落差等。特别是中小学生,他们更需要面对面的监督和指导。

至于目前的网上学习,以下是几项重要的提醒。第一,师生彼此互动的素质是最大关键。教师要想办法让互动发生,不能让学习沦为被动。 第二,必须设定明确的评估方式,以迫使学生参与学习 ,并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第三,给于学生频繁的反馈(feedback)。这建立于以上的两点。没有互动和评估,就无法给出建设性的反馈。有了这几点,还不要忘了多样化教学方式,就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与热忱。

疫情期间的网上教学纯属应急措施,并非长久之计。其实就算没有疫情,混合学习已经是教育转型的一大议程。策略性地看待,教育界应当把此次疫情看为是推动混合学习的契机。无论如何,我们已清楚看见面对面教学仍然是无可完全被替代的元素。



MCO与孩子的共读时光


2020/05/26 中国报/评论

~作者:廖朝骥


我自小受益于阅读。上小学的我长得像一只瘦皮猴,力气不大,顽劣不已。家里二楼有一扣上的橱柜,我力气不够,用力拉,打不开。每次走到二楼,我总要使劲拉那个橱柜门,不果。我的好奇心日益增强,决定效仿愚公移山的精神,每天都去试一次。有一天早上,我吸足气,站在有如一座大楼的橱柜门口,拉着把手,一用力,橱门咿呀一声就开了,我反而用力过猛,小屁股坐在地面上,被柜子里的灰尘惹得打了几个喷嚏。这是一柜收拾得整整齐齐的各式各样的书,有父亲和叔叔、哥哥姐姐们,以前用过的课本、漫画、图文书、小说、杂志。从此,我的童年记忆,除了摘红毛丹、抓鱼、玩陀螺、捉迷藏外,偶尔午后有一段很长的时间,玩伴会找不到我。我躲在二楼的书柜前,肆意翻书,这是我生命中“灵光”闪烁的时候。

自从两个孩子先后诞生后,我们就想方设法,在家居中创造阅读环境。我们把电视移走,在每个孩子的房中添加书柜。从他们是小小孩开始,我们就添购绘本。我还化身故事叔叔,带领着周围邻居的孩子与他们一起共读绘本,以引起他们阅读的兴趣。自他们上小学后,阅读的选择就停留在《哥妹俩》及各位的益智漫画,无法提升到纯文字阅读。虽然我们也购买少儿小说、成长故事,也更替他们橱柜中的书。但是,他们似乎兴趣缺缺。然后,恶性循环,我们指定读物,他们交功课,读过就算。我不曾见他们为了阅读某一本书废寝忘食。他们没有从阅读中找到乐趣,也没有因为阅读而感受到生命的灵光。

MCO阶段,孩子们没有上课的日子,大家大眼瞪小眼看到彼此的生活作息,摩擦加剧。他们成天躲在房间内说做自己的事,在客厅就是对着小荧幕。书本仅是摆设,不见他们手里捧着。家里已经是四壁为书,我们成天也与书为伍,身教言教都无法为他们提供阅读诱因。我们也是技穷。我请教了阅读达人郭史光宏,他建议,要荐书,为孩子们说说书,以引导他们。

彼此重新认识

我定下晚上8点到9点,大家一起共读。我挑选出一箱子的书,由他们任选,坐在饭桌前,一个小时,大家各自读书。9点一到,大家就分享目前读到的篇章。由于有了书本的内容为话题,大家借书中提到的一些故事、主题、人物,情节随性杂谈。这正好是我的强项,随手拈来,都可以东拉西扯。原来进入青少年时期的二孩,与我们见面都是相对无言,怨声起。现在,晚上的一个小时共读时光,彼此又重新认识,多了一些熟悉。听他们聊自己书中读到的内容,你可以发现,这两位朋友,日有所思,内心里还有好多疑问。这个MCO ,每晚8点到9点,在灵光消逝的年代,斗室发出柔晕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