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赏识教育 开拓笃中新天地
2020/05/24 星洲日报/言路~作者:黄耀弘(作者是沙巴拿笃中学校长)
对于行知赏识教育的认识,我是一名初学者。2019年12月中旬,我到拿笃中学担任校长,秉持董事会以《赏识教育》作为办学方针,我开始接触并认识行知赏识教育。2020年,拿笃中学的主题为《赏识年》。顾名思义,学校今年将全面推展《行知赏识》教育。
行知赏识教育不是一种方法,而是一种心态。行知是求真,要做到想法与行为一致;而赏识是指生活态度,要实践爱。它强调的是教师需从自身修炼开始,通过自我醒觉(察觉自己的缺点)、排毒(删除缺点)到重建(建设赏识文化)的运作体制,渐渐地端正教师对于教育的认知,要以身作则,并对学生有爱,从而提升教师的师范师德。
很多人对赏识教育有许多误解,以为赏识教育就是点赞(或称赞),或说“好”、“您很棒”等等的赞美话语。其实,赏识是要用心及真诚。当我们要赏识他人时,除了要说明对方的亮点,更需要具体叙述事项缘由,再提及自己的感想,这不得虚假。
我将赏识教育的理念融入学校工作中,除了发掘师生的亮点,更关注师生行为表现的进步。一旦发现师生的亮点,我都会通过群组或公开给予表扬。渐渐地教师们都仿效这种做法,对身边的同侪及学生给予赏识。有者更应用到自己的家庭生活,受益良多。而校园也渐渐地,少了许多抱怨及责骂,换来的是更多的感恩与知足、关爱与互助、赏识与肯定。
我们常看到别人的缺点,却忽略其优点。一张白纸的中间有一个黑点,那个黑点往往都成为焦点并放大,而周边的白色都被忽略。赏识教育,就是教会我们接纳与包容,除了看到对方的缺点,也应该多看看对方的优点。尽管师生犯错,面对挫折,我们的想法依然正面思考,坚信《人人都可以达到以向上向善为目标》的那份信念,相信他们会改善,而且变得更好。
另外,我坚持为师生建设成长平台。我推荐美术老师为学校进行美化活动,除了在校园里张挂学生的美术作品,也让师生画壁画。目的是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受肯定,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意愿。而教师也有展现才华的平台,让全体师生赞赏。同时,这也让师生觉得自己能为学校奉献,对学校增添归属感。校长为师生筑建舞台并创造价值,这都是教育应该做的。
身为校长,除了常常想着如何“为学生的一切”而努力,也应该多想想我们的教师。我们赏识教师,教师自然就会赏识学生。学校若能成功推展赏识教育,师生的精神面貌也将因此而生气蓬勃,学校必能成为一所充满赏识、实践爱的温馨校园。
大侠学武功
2020/05/24 星洲日报/东海岸~作者:黄先炳
英雄是人人向往的。为侠立传,给侠定义源远流长。司马迁《史记》特写“游侠”,他说的“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矜其能,羞伐其德”,更决定着英雄的形象。
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做了新的尝试,写侠竟然从零岁开始写起,把他出世前父母的经历,个人成长,一直到成家立业、丰功伟绩都一一展现。
也许担心读者没有看懂,金庸最后补叙一段成吉思汗临终的情节,借说道理来破题。作者借木讷愚鲁的主角大谈哲学命题,评述英雄该有的品德,又自觉地强调“他生性戆直,心中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是作品的瑕疵。不过以成吉思汗临死之际,口里喃喃念着“英雄,英雄……”结束,还是回肠荡气的。
郭靖拜师学艺的过程写得最精辟。我们且留意他最初的师父——江南七怪和马钰。马钰的出现极为关键,他约郭靖夜里攀岩找他,但学艺十年的他,登山竟是苦不堪言。待马钰传授内功心法,郭靖依法修炼后,攀山才不是难事。
何以诲人不倦的五怪花了十年的时间却教不好学生?
我觉得有三点值得留意。一是他们先入为主的判断。在大漠中寻找六年才找到郭靖,却因“郭靖资质鲁钝”,难过程度“只有比始终寻不到郭靖更甚”。郭靖是笨孩子的想法,一直萦绕五怪脑际。
第二,不得其法。五怪总希望一股脑儿把他们毕生所学都传授给郭靖,这只可怜了忠厚老实的郭靖,即使加倍用功,也毫无进境。反观马钰,教的是“呼吸、坐下、行路、睡觉的法子”,却让郭靖脱胎换骨,判若两人。基础功到底在哪儿?这是发人深省的。
第三,目标所限。十年间,五怪授艺为的是比武,郭靖学艺为的是报仇,结果习武不得力,只在拳脚上白费工夫。马钰不同,他以实用为目的,传授心法,在日常中锻炼。
如果用郭靖学艺的经验来看我们的教育,您可得到启示?
老师也来当主播
2020/05/22 东方日报/评论~作者:黄心仪 (沙巴古达培正中学华文兼历史科教师)
此次行动管制来的让人措手不及,原本已经安排好的教学计划瞬间被打乱,各教育机构纷纷展开网上教学的工作。我本身并不擅长使用电子产品,平时制作课件尚可,但网上教学的各种应用程序并不熟悉,加上行动管制期间老师们也无法上班,只能独自暗中摸索。
在历尽各种视讯会议应用程序因网速而失败的尝试后,一位朋友提醒了我“为何不用脸书的直播功能教课?”于是在此建议下,我的兼职主播的生活便开始了。
我主要任教的科目为初三到高三的历史和华文,首堂的直播课对象是高三班级的东南亚史,部分学生反映无法独立完成作业,于是我计划在这场直播中就针对学生不明白的部分作讲解,并尝试使用演示文稿代替平常用的黑板,精简教材的内容,配上能加深学生印象的图片以及视频,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看直播教学的时候不至于太过枯燥,同时也方便没有将课本带回家的学生复习。
而我每次在直播之前也会先把该单元须要预习的内容和作业先发布到学生的群组里,也会在面子书上载该课程的一些趣味性视频作为“预告”,让课程更有趣味性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网络教学精简化
第一次的直播其实挺尴尬,因为我最擅长的是在课堂上依据学生的表情和反应来进行教学互动和反馈,在看不见学生的脸的情况下就好像对著空气自言自语。于是首场直播的就在我好几次舌头打结,话音跑调下还有美其名“留白”的沉默中结束。经过几次越挫越勇的直播教学后,我越来越能够掌控直播教学的节奏了,从直播时长56分钟精简到30分钟左右,我发现这个时长较能维持学生的专注力。课后学生给我的学习回馈也都是正面居多,甚至有学生表示直播教学让他更有兴趣和动力去学习新知识。
“比起传统教学的长篇大论,网络教学的精简化,让我更加容易理解课文,举例老师说到三级会议,然而三级会议到底是关于那三级,老师开头就直接简单说明,是教士(一级)、贵族(二级),和平民(三级),三个不同阶级的人所召开的会议,并结合视频和图片,。”来自高一的郑登献同学表示,网课有趣的地方在于可以激发老师以多元又生动的教材进行教学。
脸书直播教学有利也有弊,但是不需要另行下载其它的应用,直接建立教学的群组就行了。而直播后的影像直接上传到脸书的云端,学生可以自己安排时间反复观看,利于复习。此外,学生也能在直播的时候透过文字发表意见或是提出疑问,老师可以在直播中回答,也可以在课后留言回复。在这特殊时期,各位老师可以尝试当教师主播。
双学位打开的另一扇门:中国
2020/05/24 星洲日报/言路~作者:林仁阳
最近因为受到疫情影响,在日本的学妹代我到日本的母校早稻田大学获取了北京大学的双学位文凭。当她把文凭的照片发给我的时候,我内心参杂了一种难以形容的情感,最贴切的形容词也许来自日语 “natsukashii 懐かしい”, 中文可勉强译为“怀旧”吧。我和中国的缘分始于日本。高中毕业,我一心想到西方国家升学。但家庭经济条件有限,此梦未成。高三参与青年团赴日本福岛,以义工身分帮助生活遭受地震和海啸影响的人们。在福岛,我深深地被当地风土人情感动。因而决定申请负笈日本留学,并获得早稻田大学的奖学金。
我所处的早稻田大学是一所特别开放的国际学校,可以任选自己喜欢的课。其中,大卫老师的中国政治史使我对中国这片大陆产生了兴趣。我借着早稻田大学和北京大学是姐妹学校的关系,加上两校之间设立了“双学位项目”,申请“再留学”到北大深造一年。经过两轮的筛选和中文基础考试后,我在大三那年和17位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和台湾的同学一起赴京学习“国际关系”。
身为一个华人,祖籍广东潮阳,却从未真正踏入中华大地。我带着好奇又紧张的心情来到这片熟悉却又陌生的国度。说它熟悉,是因为它与我有着渊源;说它陌生,是因为过去我只在别人的描述中想象它。当我身临其中时,有种恍如梦境般的喜悦──这个多次从书本、电视中“耳闻目睹”的帝都,如今我竟身在其中!就这样,我在北京大学两个学期,经历了北方的四季。
我和来自日本早稻田的同学为了“双学位”,赶着在两个学期内修完48个学分。相比我们,来北大交换纯粹学中文的日本同学可轻松多了。他们每周末和其他外国人出去“浪”的时候,我们大多都在赶报告、背理论、阅读有关国际关系的书籍,或为考试而发奋。虽然很辛苦,但我非常享受这样充足的学习生活。
因为只有一年,时间有限,我更珍惜每一天,早上一张开眼睛,愈加勤奋地把握学习机会。当夜晚睡下,闭上眼,脑海依然是一天学习成果和师长启发所带来的震撼!如此种种种,加深了我对未来梦想和追寻知识的信心。
在北京深造期间,我最喜欢的一门课叫“东北亚政治经济与外交”,讲师是初晓波教授。该课研究区域国家间的微妙关系,涵盖的国家有中国、朝鲜半岛、日本、俄罗斯、蒙古等我们探讨宏观历史,遗产问题, 并寻找可能性的解决方案。比如说,朝鲜半岛能否统一呢?我们能否通过六方会谈来解决朝鲜核武器问题呢?虽然国际关系涉及非常宏观的理论和假设,就算读懂了,这些知识也没有直接性的可用之处吧。但是,在这门课的学习过程中,我掌握了不同国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了解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国家间的外交。如此过程,给我带来非常深刻的脑激荡,并培养了我的“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当我正忙于学习和交流,北京不知不觉转冷了。来自南方的我,对北地的寒冷并不适应。然而这也加深我对这里一景一物的感受,对我来说,在这寒冷的北地中学习,就像古时的书生寒窗苦读。我和日本同学共享一辆电动车,每天早上在附近买了一两碗热粥或包子后,便迎面冷风无畏地开往课室上课。考试前,几乎每天大伙儿聚在一起,讨论和温习老师的教学内容,应付考试。
正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熬过冬天,我终于见识到北方春天的美丽景色。是时繁花齐放,仿佛置身在花簇妆点的幻梦之中。春天的美丽,也没减缓我努力的脚步,北大增设了许多公开讲座,我把握这段时间,除了一周30多个小时在教室学习进修, 更到处听讲座,还因此取得前往斯坦福中心上课的机会。
在北大深造,虽然只是我人生的一个驿站,然而在这段过程,仿佛上了层楼,登高而望远,视野从此开阔。可见刻苦学习从来不会白费,又诚如圣贤所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此观之,北大是我的万卷书,而千山万水寻获的是那壮阔的中国。